APP下载

洛阳市家风家训馆建设的文化内涵及其在当代社会治理中的价值分析

2021-11-13王涤尘

学习与科普 2021年27期
关键词:洛阳社会传统文化

王涤尘

摘要:“只有把优秀传统文化放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放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整体框架中,才能清晰看出对其借鉴、弘扬的重大意义。”[1]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要求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社会治理作为国家有效治理的重要量级,必须尽可能发挥各社会主体的治理功能。[2]2016年以来,洛阳市将家风建设纳入全市构建文化传承创新体系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通过分析洛阳市家风家训馆建设所蕴含的内涵和其在社会治理中体现出的价值,有助于建构具有浓厚道德底蕴的社会治理模式和新型社会道德体系;有助于增强社会秩序的稳定性,建立以和谐家庭为元素的有序社会,为当代社会治理治理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关键词:洛阳;家风家训;传统文化;社会;当代治理

引言

传统意义上的中国社会是家族为本位的社会,家族文化在中国文化组成中也占据着重要地位。国学大师钱穗曾说“中国文化的全部都是从家族观念上筑起的。”家族深深地影响着中国文化,家族文化亦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家风亦称“门风”“父风”,其主要以家规家训和父辈或祖辈的言传身教、身体力行为载体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家庭思想观念、情操和风气等,并经过世世代代的积淀和传承、发展而具有丰富的内涵。家风之根滋养国风之树。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曾合多次谈到要“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强调“家庭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

洛阳是中国建都最早、朝代最多、历史最长的都城。立于河洛之间,居天下之中,中原大地敦厚磅礴之大气凛然而出,南国水乡妩媚风流之韵尽在眼底。洛阳文化积淀深厚、名家贤士辈出,家风文化源远流长。在当代社会治理面临困境的背景下,深入挖掘洛阳传统家风文化的内涵、充分发挥其社会治理功能,对于完善社会治理体系、提高社会治理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家风

《大学》有言,修身齐家而后治国、平天下。家风形成于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时期,对稳固封建王朝的秩序奠定了良好的自下而上的基础。家风是一种植根于中华文化的集体心理认同,是每个个体成长的精神足迹,是一个家族代代相传的体现家族成员精神风貌、道德品质、审美格调和整体气质的家族文化风格。现如今,在当代社会由传统家族模式向核心家族的轉变中,优秀的家风家训文化因其特有的强大生命力,仍被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和个人继承和发展,并体现于家庭、社会和国家的各种活动中,洛阳地区的家风文化可追溯至周公诫子以“谦德”的故事。而洛阳的家风家训馆正是基于这种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之上,基于对家风家训其化内涵的深度剖析。

1.1 治家—家和亲孝

自小在家中,我们就听到过这样一句话:“家和万事兴”。“和”是我国古代治国、治家的重要理念。《左宗棠家书》中明确指出 : “家庭之间,以和顺为贵。” 中国古代村落主要以家族为单位,“内和”的这一家风为家族的强盛和延续奠定稳定的家庭观念,并不断强化家族内成员的整体意识和对家族的高度认同意识。[3]在洛阳的家风家训馆中就记录着这样一个家庭:张素霞是西工区的一名机关干部,2014年,她的婆婆家在老城的房子要拆迁,公婆担心子女因拆迁分家产反目成仇,天天愁眉不展。张素霞和丈夫知道老人的心思后,组织家庭会议,首先亮明观点:安置房弟弟妹妹们先挑,剩下的是他们的。一个家庭中最敏感的财产利益问题,因这一句话在先,最后顺利解决。因拆迁安置进行的家产再分配,曾让多少家庭不和、兄弟反目,但张素霞家里,因为拆迁安置的事,兄弟姐妹们反而更亲密了。这正是以“和”为立家之本而铸就的佳话。“和”是聚合家庭关系的整体理念,而“孝” 则是维系晚辈与长辈良好关系的核心理念。在朱柏庐所作的《朱子家训》中,尤能看出这样的家庭关系准则,《朱子家训》也便是“内和孝亲”治家之道的优秀代表。

1.2 修身—以德当先

我国古代家庭教育都把“修德”作为教育子女和同辈中相互勉励和监督的重要内容。传统家庭教育中,教子之方便是把“做好人”作为育子的重要目标。例如,高攀龙在《家训》中就明确指出:“爱人者,人恒爱之; 敬人者,人恒敬之。”在曾北宋末年任洛阳令的赵鼎,南宋绍兴初年曾两度为相,在洛阳留下了“严训治家”的美名。“南宋贤相,首推赵鼎。”《宋史》评价赵鼎论中兴贤相,以鼎为称首,他一生忠贞爱国,刚正不阿,他对后辈的家教也十分严格,专门订立了《家训笔录》,训导子孙要立身忠孝、勤俭守业。他强调:“凡在仕宦,以廉勤为本,人之才性,各有长短,固难勉强,唯廉勤二字,人人可至”,训导子孙廉洁从业、勤俭守业,规划生计。《家训笔录》强调严谨治家,条款具体,还指出家长要持心公平,子女婚嫁资送要有统一的定数。这些规定便于操作,减少了矛盾,保证了家人之间的和睦。在赵鼎的严格规范和教育下,赵氏后裔无不以家规家训为立身做人之本,形成了忠孝、廉勤、清白的好家风。

1.3 处世—济众容仁

古代传统社会主要以村落聚居为主,人与人之间生活于熟人社会之中。如何处理与邻里和其他熟人之间的关系成为传统家风的一个重要内容,在《郑氏规范》、《边氏普族·家训》等家规家训中都有提及。曾国藩曾说 : “我家初移富圫,不可轻慢近邻,酒饭宜松,礼貌宜恭。”[4]他终将仁民爱物、抚危济困、救难济贫等优秀品质作为为优良家风告诫家人,突出强调宽容、仁慈、抚济的重要性。在洛阳家风家训馆中也记录着这样一个助人为乐的故事:洛龙区红旗社区居民金玉花一家。68岁的金玉花回忆,在她小时候,母亲就常教育她要多做好事,“谁家有困难,咱能帮就帮”。“左邻右舍谁家有事需要帮助,父母总是跑在前面。”金玉花说,在与邻里融洽相处中,她从父母身上继承了助人为乐的好品质。良好的家风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她。邻居马大姐家闹矛盾,她多次上门调解;老同事周师傅住院,儿女却都不在身边,她天天陪护;独居老人秦女士生病了,她骑三轮车带秦女士看医生……

二、洛阳市家风家训馆建设对当代社会治理的价值

《大学》云:“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习主席在讲话中指出:“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我们才能做好今天的事业”。[5]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社会,因全球化、现代化、信息化等多股势力相互交织导致中国面临严峻的社会治理问题。而家风对塑造、培育和树立家庭成员正确的价值观具有重要作用,在此背景之下,中华优秀家风必然成为实现有效的社会治理的重要工具。

2.1 引导—家风为新型社会道德体系和社会治理模式注入活力

一个价值观若想要真正转化为被人们普遍接受、认可的文化,就必须融入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工作、学习等实践活动中,不断在实践中获得感知与领悟。中华优秀家风之所以能够世代传承、泽被后代,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其内容的亲民性、朴素性和时代性。中华优秀家风作为以家规、家训等规范而生成的稳定的价值追求,其能够对社会成员的行为选择具有明确的引导作用。仁孝文皇后在《内训》中将“慈”释为“慈者,上之所以抚下也。上慈而不懈,则下顺而益亲”。[6]中国传统道德在家风家训的代代延续中被传承,忠孝廉俭、仁义礼智信等价值观成为传统社会引导上到贵族、下到普通百姓家庭教育的价值遵循,并惠泽千秋,仍然引导着现代家庭的家风建设和家庭成员的行为过程。[7]弘扬家风家训的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构建新型社会道德体系,为当代中国社会治理提供重要支撑。

2.2 塑造—和谐稳定的家庭助力稳定社会秩序建构

家庭是一个社会的最基本的单元,也是维护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但是近些年社会结构剧烈变化,经济快速发展,全球化浪潮扑面而来,各种社会问题也如雨后春笋,为社会治理敲响了警钟。这其中典型的问题是中国传统道德教化的作用被严重削弱;良好家教、家风渐渐缺失;家庭内部成员间的矛盾也有逐渐激化,愈演愈烈的趋势,家庭这个社会最小单元格日益呈现出不稳定的状态,这一状态将进而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

现代社会治理需要硬治理与软治理的有机统一。在文化治理、情感治理等软治理中,社会成员本身的道德素质能够直接影响到社会治理的有效性。社会成员源于家庭,其道德品格主要通过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进行塑造。其中,家庭教育对社会成员的道德塑造处于最初始、最重要的阶段。而在家庭教育中,家规家训、 祖辈或父母或兄长等身体力行直接作用于教育对象的道德塑造。要积极发挥家风的社会功能,实现有效有序的社会治理,形成稳定的社会秩序。

2.3 涵育—現代公民意识为社会治理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洛阳市家风家训馆的建设有助于培育公民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意识,洛阳人历来坚守对“修身、齐国、治国、平天下”的传承,家风是社会风气建设的基础,对社会成员的责任意识、秩序意识等的培育和涵养起到重要的基础作用,弘扬传统家风家训文化,有助于为当代社会治理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同时也是我们国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并能永葆强势动力的精神源泉。自古以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深深影响着良好的家风建设,并潜移默化地熏陶着处于优秀传统文化环境中的每一位个体。优秀家风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涵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培养合格社会成员的重要资源。

2.4规范—为当代社会治理创造良好社会氛围

家风以家规家训等为主要载体,对家庭成员 “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进行规范。刘备有家训言:“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唯贤唯德,能服于人。”这句经典家训最终成为诸多家庭教育的共同遵循,对人们的善恶行为进行规范和引导。洛阳市通过建设家风家训馆,在全社会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将家风家训从家庭伦理拓展为社会伦理,使之成为调节社会关系的工具,有助于为社会治理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缓和尖锐冲突。从家规家训到社会规范,从家庭成员到社会个体,每个人的言行举止都必然受到源于家庭或社会的已经转化为内心信念、习惯等的影响,这种影响往往通过行为选择表现出来。通过宣传弘扬传统家风家训中“事亲养亲”、“父慈子孝”等理念,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重新浇灌社会的土壤,必能起到加深代际亲情、协调家庭关系、增强家庭凝聚力,从而促进社会公民形成良好的个人品德,使民风世风得到净化和优化。

三、结 语

有一种文化,它任凭时间冲刷,历久弥新,影响着你我的成长;有一种精神,它融于你我血脉,代代相传,成为家族珍视的瑰宝,它不仅是儒家文化中“修身”“齐家”“平天下”的人生轨迹,还是《朱子治家格言》中那些发人深省的至理名言;它既是百姓家宅中悬挂的金字匾额,又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孔融让梨”“孟母三迁”等历史典故。它就是家风! 一种看不见形状,说不清样子,却给予我们力量的事物;一段在父母的面容里流淌,在家族兴盛、衰败的历史中镌刻的故事。有人说,时代变迁,家风久违。其实,细细回想,自血脉之初,家风便已经在我们的体内发芽、扎根。如果你因喧嚣的都市生活,繁忙的工作,淡忘了这宝贵的精神财富,那请您用片刻时光,静下心,仔细回想父母祖辈的身影,在他们的身上你能看到:勤劳可让赤土生金,节俭可助五谷丰登,真诚可让高朋满座,善良可助大爱无疆……

在今天这样一个节点,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因此,必须整合包括中华优秀家风在内的文化资源以建构多元和谐的治理格局,充分发挥优秀家风的引导、塑造、涵育和规范功能以强化对现代社会的治理。

参考文献:

[1]韩冰.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治国理政智慧[OL].来源于瞭望观察网, http://www.lwgcw.com/NewsShow.aspx?newsId=37114

[2]曹凌燕 《借助文化软实力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探索与思考》[J].科学社会主义,2015(02):84-88.

[3]浦永《论中华优秀家风及其社会治理功能》西南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云南  650224

[4]曾国藩 《曾国藩全集?家书二》【M】长沙,岳麓书社,1986

[5]习近平主席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 周年的讲话原文

[6]马益玲《做自己的皇后 徐皇后<内训>讲记》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6年11月版

[7]夏红莉 《宿州传统孝文化的内涵及其在当代社会治理中的价值研究》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

猜你喜欢

洛阳社会传统文化
《洛阳十三朝之唐朝·洛阳十三朝之后晋·洛阳十三朝之三国》
呵,洛阳铲
古今经纬上的洛阳(下)
硬脖子的洛阳令
民法公平原则的伦理分析
纵向社会的人际关系
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问题研究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