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管理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2021-11-13牙韩司

广西教育·C版 2021年7期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学改革

【摘 要】本文基于高职院校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状况调查,分析高职院校管理学基础课程教学现状,论述高职院校管理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策略:更新教学理念,明确教学目标;改进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效果;及时更新教材内容,提升教学的实效性;加强校企合作,促进课程改革;完善考核体系,提升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职院校 管理学基础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27-0061-03

随着社会发展,企业对懂技术、会管理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管理学基础是培养管理专业人才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培养管理者的重要载体,该课程以管理的职能为主线,系统介绍管理的基本思想、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等内容。本文基于对高职院校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状况的调查分析,结合当前高职院校管理学基础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探讨高职院校管理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策略。

一、高职院校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状况调查分析

笔者通过问卷星对企业调查发现,高职院校所培养出的管理类如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学生毕业后未能快速适应实际工作岗位,与53家被调查企业所需管理类人才的要求有差距,各項差距排名如下:沟通能力(35%)、抗压能力(32.1%)、团队精神(27%)、分析能力(26.3%)、时间管理能力(25.9%)、执行力(23%)和职业价值观(21.7%)等。出现与企业所需人才要求不匹配的原因主要是高职院校管理学基础课程教师教育理念落后、教材案例过时、课程评价方式不合理等,部分高职院校只注重学生理论知识的考试成绩,忽视了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为确保学生在步入社会后可以快速适应实际工作岗位,高职院校应对管理学基础课程进行教学改革,重新梳理和构建教学体系,按照新课程标准明确高职院校管理学基础课程教学任务,促进学生理论基础与实践能力全面均衡发展,使学生的综合能力获得全面提升,从而培养出更多理论与能力并重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二、高职院校管理学基础课程教学现状

(一)教育理念落后,教学目标不清晰

社会的发展导致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发生了质的改变,只有懂技术、会管理的高素质应用型专业人才才能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因此,高职院校在管理学基础课程教学中,要强化学生实践技能、综合能力以及综合素养的培养。但部分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理念陈旧,对管理学基础课程的认知不足,教学目标模糊不清,教学效果不理想。甚至部分高职院校领导层与教师对高等职业教育和自身实际情况认知不足,直接套用本科院校管理学基础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高职学生实际学情不匹配,导致学生超负荷学习,无法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调查发现,部分高职院校及教师对管理学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定位不清晰,教学任务要求不合理,如教师在进行知识讲解时,只基于企业管理者视角,注重讲解企业管理知识与企业运营知识,忽视了员工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很多教师只注重理论知识讲解,忽视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出现“高分低能”的情况。

(二)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需求不匹配

所有教学活动的开展都是以教学内容为核心,因此教学内容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对教学质量起到决定性作用。调查发现,如今高职院校的管理学基础课程教学内容均基于管理者视角,以宏观角度开展教学活动。例如,某高职院校所使用的管理学基础课程教材,教学内容只涉及企业管理基本原理和职能等方面,这样的教学很难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管理学基础教材中的内容全部是针对企业管理方面的,但学生毕业后进入企业并不能直接升为管理者,以致学生在岗位中无法有效运用在学校所学习的知识。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需求不匹配,即便教师利用多种教学方式开展教学,仍因教学内容限制而难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教学案例陈旧简单,学生学习兴趣较低

案例教学是管理学基础课程教学应用较多且效果良好的模式,它能有效结合分组讨论法等教学方法达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尤其是新奇案例的使用更有其特殊效果,能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点和技能。可是,通过查阅部分教材发现,教材里所引用的案例陈旧,甚至有的还引用20年前的教学案例如“保险销售员的故事”、10年前的案例如“加多宝与王老吉渠道血拼施压一线销售系统”等,这些案例只是陈述式案例,内容陈旧、简单,对学生思维能力要求不高,多数学生早已认知并能轻而易举就完成题目所提问题或要求,以致学生学习兴趣较低、学习欲望不强。

(四)教学模式单一,学生参与度不高

管理学基础课程主要介绍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与方法。多数教师在课堂授课时沿用传统教学模式,通过板书的形式,采用“说教”为主的讲授法介绍管理的概念、性质、基本原理以及管理学基础的发展历程、组织的类型和结构、战略管理等理论性较强的内容。教学模式单一,讲授过程多以教师为中心,按模块理论内容的逻辑递进关系逐一讲解,教师“一言堂”,教学互动少,偶尔互动也只是提问题、简单念读定义概念等照本宣科,以致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参与度不高,与现代职业教育教学模式要求不相符。

(五)教学考核片面,学生实践能力欠缺

管理学基础课程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学生语言表达、组织管理、决策沟通等管理能力,才能提升学生的工作能力,使学生在实际岗位中学以致用,成为符合企业实际需求的高素质人才。然而,通过对高职院校管理学基础课程的考核标准进行调查发现,考核只侧重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而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核有所欠缺,考核标准片面,影响实践教学质量,造成学生“高分低能”的现象比较普遍。

三、高职院校管理学基础课程教改策略

(一)更新教学理念,明确教学目标

任何课程教改都必须以转变教学理念为前提,高职院校管理学基础课程教改也是这样。高职院校与教师要与时俱进,及时更新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一是要紧跟新课改标准,以培养复合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更新教学理念,注重教学的民主化、多元化和个性化;二是要在教学中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三是要以人才市场需求为基准,以学生就业为导向,结合企业岗位需求制订明确的管理学基础课程教学目标;四是要选择符合学生实际学情的教学内容,使学生所学与企业需求适配,奠定人才培养的基础。

(二)改进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效果

教学方法的实效性与教学质量密切相关,高职院校管理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必须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与创新。教师要以教学内容为核心,设计多种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如讨论法、演示法、情境教学法和角色扮演法等,有效改善课堂氛围,提升教学质量。例如,合作探究法,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要求学生围绕问题进行思考和讨论,最终得出问题的解决方案;角色扮演法,教师用一个实例来创设情境,要求学生分别扮演企业管理过程中不同岗位的工作人员,负责企业日常管理的各项工作,让学生体验不同的岗位职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等等。管理学基础课程涉及的教学内容相对复杂,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学生的学习自信,有效开发学生的潜能,锻炼学生的交流合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沟通协调能力,从而有效优化管理学基础课程教学效果,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为学生步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打好基础。

(三)及时更新教材内容,提升教学的实效性

一是选用符合现代职业教育教学要求的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新形态教材,每年对选用的教材認真审核,教研组团队讨论更新内容,适当融入思政内容,把学科文化、职业操守、道德规范、法律、思想认识和政治观念等内容融入管理学基础课程教学中。二是及时更新教材里的案例,选用的案例要贴合实际,适应新时代发展的要求,体现新时代的发展趋势;主题鲜明且独立存在,内容容易读懂、能帮助学生快速掌握知识和技能,重视学生体验;突出大数据、人工智能和信息化,可制作成视频、音频和动漫等,形式多样、图文并茂,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四)加强校企合作,促进课程改革

高职院校要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帮助学生发现自身的不足并及时弥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教师可以利用与企业合作的机会,为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平台,有效推动管理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首先,高职院校要与当地经济开发区、青年创业园、优秀知名企业等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定期安排学生到企业中进行实训或顶岗实习,让学生在企业管理岗位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参与企业管理,加深学生对企业管理的内涵以及管理过程中的计划、组织、领导、决策、沟通等理论知识和技能的认知与理解;其次,主动邀请当地企业负责人、高层管理者、岗位管理工程师或企业里的能工巧匠参与教材的编写,因为企业管理者的建议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和参考价值;最后,高职院校聘请企业管理专家定期到学校开展讲座或讲学,传授现代企业管理的新理念、新方法、新思路,或者直接聘请其为校内外实践指导教师,实施校企互聘教师制度,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科学、符合企业实际需求的教学,帮助学生拓宽视野、提升综合管理能力。

(五)完善考核体系,提升教学质量

考核评价体系事关人才培养质量问题,是检验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渠道,也是考验教师能力和水平的主要方式。传统的管理学基础课程教学考核体系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考试主要采用统一闭卷考试、笔试方式,采用开放性开卷考试、口试、演讲、答辩等的较少,理论考试多、技能和实操能力考核少,这样的考核方式抑制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因此,完善考核体系至关重要。高职院校要结合新课改中的教学任务标准,制订符合培养高素质人才要求的考核体系,可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考核方式。过程性评价的评价标准考虑到学生学习该门课程的知识认知递进性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等特点,设置有课前成绩分值(包括自觉预习、登录平台签到、材料准备等)、课堂教学成绩分值(包括课堂行为表现、课堂回答问题积极性表现、课堂答题正确率、课堂知识技能素质掌握程度等)、课后教学成绩分值(包括课后作业完成程度、作业完成正确率等)等综合评定(如表1)。结果性评价采用考试、论文答辩、撰写方案等方式对学生管理学基础课程相关知识内容的掌握情况进行成绩认定。完善后的考核评价体系不仅考核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情况,还考核学生的技能掌握程度,从多个角度对学生进行全面考核,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总而言之,新时代背景下,现代企业管理实际岗位对高职院校管理学基础课程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院校应对准企业岗位职责,改革管理学基础课程教学,更新教学理念,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各平台资源,深入社区、走进企业和基层,了解企业实际需求,熟悉企业岗位职责和要求,以学生为主体,加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完善考核评价体系,提升教学质量,从而培养出更多符合企业管理专业人才标准的学生,为我国企业发展夯实人才资源基础。

【参考文献】

[1]唐伟,农官彬.国际范式下的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市场,2021(9).

[2]余伦臻.基于“问题教学法”与“对分课堂教学法”相融合的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教改研究[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11).

[3]白丽,黄莲,张孝义.“涉农企业管理”课程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改革初探[J].科教导刊(中旬刊),2020(11).

[4]李灵,徐晨梅,刘炳胜,等.现代管理学基础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及其评价研究[J].天津大学学报(中旬刊),2020(6).

[5]覃家君,张友香,杨秀.新编管理学基础[M].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20.

[6]郭晓娜.《管理学基础原理》课程教学改革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7(34).

注:2020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高职院校‘四类生人才培养方案研究——以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为例”(GXGZJG2020B086)

【作者简介】牙韩司(1977— ),男,硕士,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企业管理。

(责编 罗汝君)

猜你喜欢

高职院校教学改革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