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曲《在那遥远的地方》的演奏特点分析
2021-11-13刘世静
刘世静
(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山西 晋中 030600)
钢琴是西洋古典音乐中的一种键盘乐器,它能够独奏、重奏和伴奏。现如今,许多对其感兴趣的年轻人学习钢琴,足以证明它的受欢迎程度。通过钢琴,人们可以在其中表达各式各样类型的音乐,例如激昂、舒缓、沉稳等各式各样的节奏。《在那遥远的地方》作为一首脍炙人口的名曲,张朝先生对其进行改编,在钢琴曲中加入中国的代表元素,以此达到了中西合璧的效果。
一、钢琴曲《在那遥远的地方》简介
(一)作曲家张朝简介
中国内地作曲家、钢琴家张朝,出生于云南,现任职于中央民族大学音乐学院。从小他对音乐有着惊人的天赋,在七岁的时候正式接触开始学习音乐,仅仅三年之后就开始登台表演。十六岁时创作了第一部作品《海燕》,随即在舞台上公演展示。在他刚刚成年时就能与乐队合作钢琴曲。在此基础上,他在求学道路上也十分顺利,他成功从云南省艺术学校毕业,随之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市的中央民族大学音乐系,在1998 年获得硕士学位,后留校就职于音乐学院担任作曲教授至今。
(二)作品创作背景
《在那遥远的地方》原为王洛宾先生于1939 年创作的一首民歌。当年郑君里导演所带领的拍摄组在青海进行纪录片的拍摄时,在晚会上偶遇了藏族姑娘萨耶卓玛,二人产生火花,王洛宾先生在返程后突然有了作曲创作灵感,于是结合了几首不同少数民族的民歌,创作了这首《在那遥远的地方》。而作曲家张朝将这首脍炙人口的民歌改编成一首风格迥异的钢琴曲。在2011 年举办的金砖领导人第三次峰会文艺汇演上,张朝先生为了汇演的质量,选取了许多参考作品作为备选,在经过长时间的对比和研究后,为了凸显中华民族的特征,给世界友人展示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而且考虑到曲风需要较为大气浑厚,能够吸引更多的观众,最终张朝先生选取了这首在青海地区颇为传唱的民歌《在那遥远的地方》。在弹奏时听众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大西北草原的广阔和豪迈。改编后的钢琴曲受到听众的喜爱和赞赏,在此之后,该作品常常会在各种音乐舞台上进行表演弹奏。
(三)作品的民族风格
《在那遥远的地方》曲调较为舒缓、朴实,能使人燥热的内心平静下来。钢琴是由西方传播过来,它更多地表达西方人的音乐和审美,而张朝先生为了凸显出中国的特性和审美习惯,在该曲的创作过程中着重采用了我国古代传统音乐的五声音阶作为该曲的代表音律,这首歌曲将中华民族和西方和声进行结合,最终成为中西方文化交融的歌曲。这首歌原本是将哈萨克民歌与青海民歌进行重合创作,曲风当中既有哈萨克民歌的音色,又有青海藏族民歌的风格,整体风格较为优美舒缓,朴素自然,还能从中可以表达出作者当时的心境。
二、钢琴曲《在那遥远的地方》演奏特点分析
(一)作品的曲式分析
钢琴曲《在那遥远的地方》采用了三步性的变奏曲式。变奏曲式的特点在于主题并不恒定,而是不断地反复变化,可以将主题、节拍、曲速、旋律等方面进行变化形成变奏曲。本曲的主要结构为:在作品刚开始演奏时,存在引子,能够酝酿出作者的情感表达的情绪变化,还能够及时提示观众步入主题,在演奏完毕时还设有尾声,能够加强整体音乐的质量,给听众脑海中存留着意犹未尽的感觉。
在作品刚刚开始后,经过引子,就进入到呈示部。呈示部能够向观众传达出这首作品的动机和整体的主旋律,观众可以在其中能够感知到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和主题。在歌曲的第一个主旋律加副歌,也就是A 和A1段,它们的结构形式较为单一且互相对称。它的次级结构中包含了两个乐句,每个乐句中存在着三个小节,风格为A 羽雅乐调式。这两个乐句的部分更多的是对呈示部的内容进行陈述性的表达,结构相对对称,曲调较为平稳舒缓。经过了呈示部后,曲目开始进入到展开部,它的限制条件较少,曲调旋律较为自由。本文作品的展示部是在呈示部的曲调基础上进行拓展延伸变换节奏。乐曲的节奏在呈示部时较为舒缓,但当在展开部时节奏开始变快,逐渐走向了高声部分,推动整个作品的发展,到达了A3 高潮部分。在高潮过后曲调慢慢变得舒缓下来过渡到低音部分,整体音乐较为平静。而这种平静没有持续多久又出现了二次高潮,又开始进入到高声部分。最后在展开部后作品步入尾声,演奏完成。
(二)作品四个部分的情感分析
这首作品表达的情感是两个互不相识的陌生男女在舞会上相识而一见钟情,到互相了解熟悉彼此的相知,再到两人情不自禁地热恋,最后是不得不离开的恋恋不舍,两人分隔两地内心依然相守的情感变化,充分描绘刻画出一对热恋的恋人形象。而这首作品的四个变奏则充分表达了这对情侣内心的四个情感表达阶段。在第一阶段,主要描绘了二人从陌生到相识的阶段,其中的主要内容为两小节引子,表达出故事发生的背景在青海的广阔大草原中,给人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情感体验,在这种背景下,突然出现了一位年轻美丽的藏族草原姑娘,人们被她的美貌深深地吸引,偷偷去观看她,目光久久不能从她的身上移去,在路过她所住的帐房时依依不舍不肯离去。第二阶段主要描绘二人从相识逐渐转入相知阶段,情感的表达变化同时使整个作品曲目的节奏也发生了变化,在第一阶段八度主旋律的基础上又添加了较为饱满热烈的和弦,充分表达了两个情投意合的年轻人相见时的紧张害羞。歌词中“她那粉红的笑脸,好像红太阳,她那美丽动人的眼睛,好像晚上明媚的月亮”,生动形象地表达了女孩的形象,在表达过程中将主题推送至整个作品的高潮部分。第三阶段,为整个作品的高潮部分,主要描绘两人确定关系,正处于热恋的阶段,这是整个作品的关键部分,男生的意志坚定,愿意为了女生追求爱情放弃所有一切,充分表达了为了爱情不顾一切的精神。其中的三次震音暗示了男生为了女生宁愿不要财产也要和她在草原上放羊长相厮守。之后的高音逐渐变弱转向低音,从相恋时的激情慢慢转向了两人独处的平常与温暖的日常生活,充分表达了两个人想要长相厮守,白头到老的决心。最后一个部分描绘了两个人的相守情感,这时候的曲调较为平缓舒适,曲调较慢,男生为了想要长久地陪伴在女生身旁,不惜去做一只小羊,只为能够永远地留在她的身边。在作品的结尾处突然从平缓转向了高潮,表达了二人在经过种种磨难后苦尽甘来最终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喜悦感。
(三)装饰音
音乐作品中会使用装饰音。装饰音起到为作品的临时音符进行旋律装饰的作用,或者是对某个音符进行装饰性的演奏,它能够使整首曲子的结构丰富,还可以增强整首曲子的特色。在本曲中作曲家也在其中加入了装饰音进行创作。通过各式各样的装饰音能够描绘出草原的豪迈,使整首曲子的风格变得活泼欢快,体现了西北地区民歌的地域风格特色。本曲中的装饰音主要有以下几种表达形式:颤音,它是一种连续且交替出现的特殊声音,它的主要作用能够提升整体的音乐质量,使其变得更加优美。倚音一般分为两种,包括单倚音和复倚音,它的主要作用为对主要音进行装饰。琶音作为分节和弦的一种表达形式,常常以简短的连接句显现在整个曲子的旋律当中。整首曲子将颤音、倚音和琶音十分巧妙地运用,能够提升整首作品的水平。
(四)作品中连续八度演奏
在这首作品中,演奏者多次运用了八度演奏的手法,指的是八度的连音。这首曲目的旋律较为清晰明显,即使是对音乐不太懂的人员也能够哼唱出其旋律。八度演奏的难点在于要连贯地演奏,只是为了刻意追求八度演奏整个作品不会变得优秀,为了更好地将八度进行连接,就需要勤加苦练才能最终达到这一效果。
(五)作品中左右手交替连奏的演奏
这首作品的形式内容较为复杂多样,演奏技巧较高,可以采用左右手交替联奏,凸显出钢琴演奏技术的高超性,在每一部分的变奏中都需要进行左右手交替连奏,让人产生一种到高山流水的情境感,为了保持更好的情境,在钢琴演奏的过程中不能够出现间隔卡顿的现象,这也要求了演奏者的技术水平要精湛,能够娴熟地使用双手,这种能力需要长时间的勤学苦练。为了能够尽早达到这种水平,需要在平时刻苦练习,切不可焦虑,要静下心来,一个音一个音缓慢弹奏,确保不会出现音阶错误,经过长久的练习可以逐渐提高速度,在追求速度的同时更应该掌握质量,切不可为了速度快而多音丢音。左右手交替连奏时要注意节奏,理清思路,在出错时要沉着冷静,不可慌乱,否则一步错步步错。整个流程一气呵成才能使观众体会到美感,让观众身临其境。
三、结论
综上所述,通过对张朝先生的《在那遥远的地方》钢琴曲进行演奏特点分析,能够体会到这首作品采用了较多的演奏技巧,充分展示了钢琴音乐的优美和大气。通过将传统民歌改编成钢琴曲,能够将中国经典传统文化传播至海外各地,实现文化上的交流。张朝先生创作这首作品的风格理念,给后辈作曲家起到了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