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承与引领

2019-02-10孙郑音

北方音乐 2019年24期
关键词:钢琴奏鸣曲

【摘要】对于钢琴奏鸣曲奏鸣曲式快板乐章呈示部中的主部主题,从古典乐派到浪漫乐派,主部主题结构方面在继承古典传统的同时扩大了内部的对比性;在主部主题的调性方面主题内部的调式调性转换愈加频繁,调性对置越来越尖锐;在主部主题终止形态对于连接部材料的影响方面表现出多样性;在主部主题的性质方面扩大了主部内部的对比因素,更多使用了异质性的动机式写法等,这些变化对于作曲家在继承传统的同时进行拓展创新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钢琴奏鸣曲;快板乐章;呈示部;主部主题

【中图分类号】J624                             【文献标识码】A

奏鸣曲式是最能体现作曲家思想个性、最能全面展示作曲家技术手段的曲式结构之一。在通常情况下,作曲家的技术手法会在展开部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但我们不能忽略呈示部所起到的作用,我们知道呈示部所展示的材料、思想,都要在展开部进行发挥,因此,呈示部中的一部分结构、材料、形态陈述方式、对比度、力度关系、和声终止等,都是展开部形成的基础甚至是关键因素,而且我们知道自打快板曲式结构建立至今,与五彩缤纷的展开部相比,相对来说呈示部的结构状况很稳定,这就是说,我们不仅能够从作曲家呈示部的结构中找到展开部的线索、思想、手法,而且我们能够找到两个世纪以来音乐呈示结构的变化规律。

在钢琴奏鸣曲快板乐章奏鸣曲式呈示部中,主部材料尤为关键,它不仅是整个奏鸣曲的灵魂,而且是展开部材料的主要来源之一。因此,学习了解主部主题构成的各个方面,才能让我们对奏鸣曲式快板乐章的构成基础有全面了解,才能对呈示部之后的副部主题的形成、对展开部中的材料展开有更充分的了解。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是音乐长河中的一部重要文献,贝多芬的奏鸣曲式快板乐章作品不仅从先辈那里汲取丰富的手法,而且对后代作曲家的音乐创作也是一个很好的典范。分析他的钢琴奏鸣曲快板乐章呈示部中的主部主题,不仅能使我们学习到音乐创作本身所需要的各种技术手段和写作思维,而且还可以学习到他在写作过程中是如何学习传统又如何进行创造的,这将给我们的学习以莫大的启示。

一、主部主题的曲式结构特点

我们知道,由于呈示部本身的要求,主部一般是不完整的,因此,主部主题的曲式结构常常为一部曲式(即无再现的呈示型结构),在贝多芬的奏鸣曲式快板乐章呈示部中,主部主题为乐句的有十三首,为各种乐段的二十首,还有一首带再现的单二(OP101第四乐章)及一首带再现的单三(OP31.NO3第二乐章),此为较特殊的曲式结构形式。从这里我们能够了解到,呈示部内部的对比一般表现在主部主题与副部主题之间,而主部主题内部大都是单一材料的呈示型结构,因此,作为呈示部中起对比作用的两个因素之一的主部内部一般是较为统一的,而曲式结构的扩大(上升到有了再现的曲式结构),就意味着主部内部的对比出现,这样,主部内部所蕴含的内容增加,使主部本身具有材料的呈示与对比,更增加了呈示部的复杂性,这样的曲式结构在莫扎特的奏鸣曲中是没有的。

二、主部的终止形态

贝多芬钢琴奏鸣曲快板乐章呈示部中,主调为单一调性并全终止的有OP2.NO3、OP7、OP10.1、OP10.2、OP10.3、OP22、OP28、OP31.NO2第三乐章、OP31.NO3第一乐章、第四乐章,OP49.NO2、OP79、OP101第四乐章、OP110,以主部主题的终止形态对于连接部材料的影响来看,绝大多数的主部主调全终止之后,紧跟其后的是对比材料的连接部。也就是说,在主部稳定的陈述结束之后连接部在这里起到一个破坏稳定性、加强动力感的作用,特别是像这样的如OP10.NO1,主部结束在C小调全终止上以后,连接部不仅在材料上破坏这种稳定,而且把主部所建立并稳固的调性也破坏了,连续接触了bA、f、bD三个大调之后转到bE大调,为副部做调性准备,这是较典型的。另外像OP10.NO2,主部F大调全终止之后,连接部虽然虽然用主部材料开始,但这里的调性却已是a小调,完全破坏了主部调性。像这样的还有OP28,主部结束于D大调,连接部接触到A、E、#f 等调。在以上所列这些中,连接部没有从对比材料开始的有OP7、OP10.3、OP22三首,在这里几乎是意外情况。而如果我们遍翻莫扎特19首钢琴奏鸣曲的话,除了四首主部结束在半终止的以外,其余都是全终止结束。连接部材料对比意味也不是很大,这就说明了在贝多芬的作品里,从主部终止形态对于连接部材料的影响来看所继承的东西不多,但反映他个性的新的写法即连接部的新的思想却很多。

除了主部全终止以外,还有非全终止的各种形态,即包括不完满终止、半终止、开放以及转调后的终止等。半终止如:OP2.No1、OP27.No2第三乐章、OP57、OP81a、OP53、OP101第一乐章、OP106,这里除了OP81a以外,其余所有的主部半终止都引出了运用主部材料的连接部。在这里,可以看到继承于海顿、莫扎特的传统:主部如是乐句的话,把第二并行乐句化做连接部(如柴可夫斯基《第六交响曲》第二句化为连接);主部若是乐段时,把再现部化做连接部(肖斯塔科维奇《第七交响乐》单三部,再现化为连接);从主部的意义讲,打破了曲式的稳定性;从连接部的意义讲,使连接部具有某种逻辑性,而OP81a.則反映了贝多芬创作时探索的多样性,这样的写作技法对于浪漫派作曲家也有深远的影响。

另外,转调终止的是OP53(黎明),主调C,本是由三个转调片段构成,经过bE回到C的属和弦,只此一首。

主调不完满终止的OP13、OP14.No1、OP78、OP81a第三乐章,所有这些不完满终止之后所接连接部均为主部材料。

主部开放的:OP14.No2主部开放溶解进入连接部,连接部用主部材料。OP109在DD上开放,无连接部,直接到达副部。

三、主部的调性特点

在早期的奏鸣曲作品中,主部的调性一般为单一的,这在贝多芬的作品中也有反映,而由于社会的变革以及贝多芬本人创作的需要,他逐渐引入了主部内部调性的非单一性陈述,但我们能够发现,虽然有了调对比,主部最后还是要回到主调本身,达到稳定内部结构的目的,如OP2.No2(A、E、A)、OP31.No1(G、bE、C)、OP53.(G、F、G)、OP31.No2.(d、F、d)、OP31.No3.第二乐章(bA、f、bA)、OP57.(f、bG、f)、OP90.(e、bG、e),我们可以看到,调性非常规律地呈有趣的对称状,服从于稳定的目的。而且,许多情况是由于一个材料用调性式调式色彩来对比的,而对置调没有什么规律,属方向、下属方向、大二度对置、小二度对置等,对比度越来越大。OP53.为模进材料,OP90.为对比料。从这里我们能看到贝多芬为打破主部的稳定性所做的努力。而这一点对浪漫的作曲家以及后代的作曲家有了更大的启迪。舒曼第一交响乐主部主题第一乐句转到属调全终止,第二乐句并行材料却直接从下属调开始,转回主调。

四、主部的主题性质

贝多芬主部主题到底与其他古典作曲家的主部主题有什么不同呢?我们看到,在莫扎特的19首钢琴奏鸣曲中,主部主题的构成,除了极少数的如k457、k547a、k279、k576、k309以外,其余主题的构成要么是一气呵成的歌谣式曲调主题,要么是上下句呼应的歌唱性旋律。而在以上所举例中,也只有k309、k576、k457主部主题所呈示的动机在展开部中得到广泛运用。而尤为特殊一见的是k457,我们可以把它与贝多芬的OP2对比一下,就可以看到其中有多么惊人的相似之处:主部动机同由两个因素构成,上行琶音以及对比的下行音调因素,主题和声都由主和弦构成,第二乐节由相同因素在属和弦上复奏,然后莫扎特是10小节的综合部分(带重复),贝多芬则是动机第二部分的模进综合;二者都停到了主调半终止上,贝多芬直接由属小调陈述主部材料引出连接部;而莫扎特在用主调主和弦陈述动机第一部分后,也用属小调陈述主部材料,构成连接部,而且主部主题的结构在展开部都得到了广泛的运用。

我们可以看到,在贝多芬其他的主部主题构成过程中类似的情况有许多,即主部主题中的动机由两个对比性的部分构成,而这两部分在他之后的写作过程中对比度越来越高,所反映的思想情绪的对比也越来越大,这在OP10.No1人称小悲怆的奏鸣曲中表现尤为深刻。而在他的OP57.(悲怆)中,沉重、痛苦的主部第一部分之后,是预示不安因素的在DDⅦ上构成的颤音。而这一点在他的OP27.N02(暴风雨)中这样的对比幅度更加强烈。两部分之间除了材料上的对比外,在一个乐句之中也有了速度上的对比,Largo与Allegro,与此相似的还有OP31.No3第一乐章,OP49.N02,由古典奏鸣曲不太明显的主副部对比逐渐引到了主部结构内部的对比,使奏鸣曲式的含义得到了更广泛的发挥。除此之外,主部内部的对比还有表现在内部乐句之间对比,如OP2.No2、OP7、OP10.No2、OP14.No2、No22、OP57第三乐章,OP78、OP31.a、OP90、OP106、OP110、OP111等,从其中可见主部主题内部的对比方式表现出各种不同的多样性。此举对加强主部内部的对比性有很重要的作用,使主部主题越来越表现出强烈的异质性。

另外还有同质性的主题,其中有两种:其一为歌唱性的:OP28.(田园)、OP31.No3第四乐章,其二是由相同材料通过模进、综合等手法构成的:OP2.No3、OP10.3、OP13、OP27.No第三乐章,OP.31.No2第三乐章、OP53、OP81a第三乐章、NO.109。

由此可看到,异质性的主题在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快板乐章呈示部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与莫扎特相比歌唱性的主题只有两首,从中可见钢琴作品写作过程中的声乐风格逐渐减少。由此也可总结出贝多芬与前辈古典作曲家们所不同的地方:即构成主部主题是由动机的积累来完成的。我们知道,动机式的写作在呈示部中不仅能够达到清晰、简洁地表达思想,更多地表现出对比性,而且动机式的主部结构在展开部中更容易进行各样的发展:容易切割、容易展开、容易模进、容易构成复调性的展开部主题。这样我们就能看到,贝多芬从早期的奏鸣曲式中怎样拿来自己有用的结构方式进行发展,同时我们也能够看到,贝多芬所建立的主题陈述方式对后期作曲家有了多大的影响。如对比式主题(鲍罗丁第二交响曲主部主题,柴可夫斯基第六交响曲主部主题,而瓦格纳《纽伦堡名歌手》序曲主部,正是对比的多主题的理念)和动机展开式主题(肖邦《降b奏鸣曲》)。

综上所述,主部主题在古典乐派早期的作品中大都以单一材料、单一调性的方式进行陈述,贝多芬在钢琴奏鳴曲快板曲式呈示部中,从主部主题结构方面在继承传统的同时扩大内部的对比性;在主部主题的调性方面主题内部的调式调性转换愈加频繁,调性对置越来越尖锐;在主部主题终止形态对于连接部材料的影响方面也表现出来多样性;在主部主题的性质方面扩大了主部内部的对比因素,更多使用了异质性的动机式写法等,这些变革对于后期浪漫派作曲家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作者简介:孙郑音(1995—),女,汉族,中央音乐学院指挥系2019级硕士生。

猜你喜欢

钢琴奏鸣曲
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的悲怆特色及演艺风格分析
贝多芬钢琴奏鸣曲中持续音技法技巧研究
贝多芬钢琴奏鸣曲Op.2No.1第一乐章曲式结构研究
米亚斯科夫斯基钢琴奏鸣曲的半音化思维
海顿与莫扎特钢琴奏鸣曲演奏风格比较
莫扎特与的钢琴奏鸣曲与演奏技巧
贝多芬《降E大调奏鸣曲第一乐章.op.31 Nr.3》创作与演奏分析
肖邦钢琴奏鸣曲的演奏技法分析
贝多芬钢琴奏鸣曲作品110的音乐特征与演奏要领
贝多芬奏鸣曲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