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混沌理论训练在护理美学课程教学中应用的探讨

2021-11-12王清秀陈国红

卫生职业教育 2021年19期
关键词:美学护士评价

王清秀,陈国红,左 静,徐 进,夏 巍

(1.武汉大学医学职业技术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0;2.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 武汉 430060)

高职护理专业开设护理美学课程能够提高护生的整体人文素养,但护生接受护理美学理论学习和实践训练,形成外在精神风貌和内在精神气质,是一个复杂、非线性和动态变化的混沌过程[1]。尤其随着护理理念由“以疾病为中心”转向“以患者为中心”以及未来的“以人类健康整体预防为中心”[2],护理美学课程要通过有限的学时、局限的书本内容、师生的相互作用,提高护生人文素养,适应临床护理人文实践要求,具有不确定性、随机性和挑战性。开展混沌理论训练(Discipline with Chaos Theory,DCT),结合混沌理论的蝴蝶效应、分形和吸引子3个基本特征,可以使护生的临床护理实践、组织和领导能力均能得到提升[3]。为此,笔者在护理美学课程教学中,根据教学大纲开展DCT,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武汉大学医学职业技术学院2017级和2018级高级护理专业班173名学生。其中,2017级89人,男生12人,女生77人,设为对照组;2018级84人,男生13人,女生71人,设为DCT组。两组年龄17~22岁,平均(18.34±5.39)岁,均为高考统招生,一般资料和基础文化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授课教师相同,选取的观察评价指标也相同。

1.2 教学内容及教材

基于护理美学课程教学内容多、课时少、要求高的特征,将教学内容划分为美学基本知识、医疗护理工作中的美学问题、护士职业规范与日常社交礼仪3个模块。教材选用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护理美学》(2016年),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美学基础》(2016年)及自编的《护理礼仪实践》。本课程共32学时,其中理论16学时,实践16学时。

1.3 DCT组教学方法[4]

1.3.1 蝴蝶效应(1)让首次接触护理美学课程的护生产生视觉和美感冲击。每次授课时,教师要穿着整洁、规范合体的护士工作服和护士鞋,施淡妆,精神饱满;站姿、坐姿和讲课手势得体,持物优雅;普通话标准,语速均匀,吐字清晰。向护生展示护士职业风范及整体仪表美、语言美,引导护生逐步实现着装符合护士形象、举止符合护士要求、知识符合护士内涵,达到教学目标。

(2)培养护生的护理美学价值观。教师在讲授护理美学相关理论时,穿插讲授护理鼻祖南丁格尔在战争时代救护伤员的医者仁心的故事。在讲授“社会美”内容时,讲述本校毕业生的先进典型事迹,播放视频短片《先进医护人员事迹》,阅读名著《护士札记》等,对总论中“美的产生、形成与发展”以及“美育在社会中的责任与担当”进行诠释,帮助护生形成积极的职业情感,有意识地在教学过程中培养护生的人文素质。

(3)引导护生体会护理美学的意义。教师利用周末带领护生到附属教学医院临床见习。第一次见习内容是了解医院布局,回到学校后护生根据见习所得绘制医院平面图;第二次见习内容是熟悉医院就医场景和护理接待流程,讨论所见所闻;第三次见习内容是到病房观摩临床护理教师面带微笑、轻声细语、热情周到地接待新入院患者的流程,回学校后写心得体会。教师引导护生体会护理美学的意义,将美对心灵的熏陶与伦理学规范结合起来,培养护生的职业道德和高尚情操。

1.3.2 分形(1)图式训练形体礼仪。在讲授“社会美”和“医护美”章节时,教师及课题组成员编排图式训练内容,培训护生的面容清洁和化妆技巧;练习护士基本行为规范,分角色扮演护士、患者、医生,进行交流沟通。训练日常护理工作中要求的形象美、举止美、操作美和语言美,内化护生对护理职业认知的元记忆。

(2)迁移训练审美水平。在讲授“形式美”“自然美”和“艺术美”章节时,利用课余时间走出校园,通过迁移训练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首先,举办“家乡美”摄影展、周末健步行走武汉东湖绿道、参观湖北省博物馆活动,之后就“自然美,美在何处?”进行交流。其次,课外活动时间组织护生到与本院一墙之隔的武汉音乐学院听一场古筝、二胡或琵琶等中国民乐演奏会,或去附近的湖北美术学院参观齐白石、张大千,达·芬奇、毕加索等艺术家的作品,回校后写一篇2 000字左右的“如何提高自身艺术欣赏能力”的审美体验报告,并在班级交流。最后,在班级举行优秀文学作品赏析会,并就“如何提高审美修养”进行交流,护生谈个人感受,教师及时给予点评,内化护生的美感美育。

1.3.3 吸引子(1)以收敛吸引子消除护生学习护理美学的不利因素。针对一些护生喜欢玩电脑和手机的习惯,将护理美学总论、“形式美”章节需要护生掌握的重点难点内容制成PPT和微课,上传到云课堂,要求护生在课前自主学习。针对部分护生活泼好动喜欢表现的心理需求,组织课堂小讲课,要求其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相关内容的理解、体会和心得。通过这些主动疏导、借力发力的收敛性训练,产生负反馈效应,逆转和调节负面行为对护生学习效果的不良影响,让护生以喜闻乐见的方式掌握护理美学理论知识,提高人文素养,实现教学目标。

(2)以奇异吸引子引导护生学习护理美学。新入学护生中不乏爱看书学习但内向不善于言辞表达者,有知识基础牢固但不善于活学活用者。教师根据护生的特点,组织全体护生参与以“白衣天使之美”为主题的舞台剧汇报演出活动,内容涵盖护理美学总论、“社会美”和“医护美”,分提灯女神、生命之光、优秀护士事迹3个片段进行表演。开展小组合作训练,流程为观看视频—教师示范—分组练习—分项考核,让参与的护生思考如何表达美、传递美、创造美,同时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在能力锻炼中消除护生的胆怯畏惧心理,锻炼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护理美学实践训练,产生正反馈效应,充分挖掘护生的潜能,使个体特性得到充分展示,满足临床护理人文实践需求。

1.4 观察指标

1.4.1 多元与动态的过程性评价 包括学习态度和投入度、美学基本理论知识思维导图、美学知识应用临床调查报告、课前10 min分组小讲课、与护理美学有关的小品表演、护理礼仪基本姿态7项指标。

1.4.2 阶段性评价 两组在护理美学课程教学中期和末期进行统一的理论与实践考核,考核内容、评价标准均相同。

1.4.3 护生人际交往素质评估问卷调查[5]使用美国心理学家编制的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问卷并加以改进,形成护生人际交往素质评估问卷,包括7个维度,即人际交往的认知和评价、主动交往能力、社会退缩、情感支持能力、冲突管理能力、适当拒绝能力、对交往的意向性。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Origin 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正态分布和方差齐性的计量资料用(±s)表示,数据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相关性分析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计数资料用率或构成比表示,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过程性评价结果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DCT组过程性评价各指标得分均较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见表 1)。

表1 两组过程性评价结果比较(±s,分)

表1 两组过程性评价结果比较(±s,分)

对照组(n=89)t值P过程性评价指标 DCT组(n=84)81.57±7.28 75.78±11.09 70.67±9.32 88.94±6.05 85.37±10.04 83.27±12.09学习态度和投入度美学基本理论知识思维导图美学知识应用临床调查报告课前10 min分组小讲课与护理美学有关的小品表演护理礼仪基本姿态72.42±5.35 63.56±9.24 61.91±8.75 70.35±4.38 66.75±7.43 67.78±10.74 7.79 5.63 6.06 9.37 10.93 6.71<0.01<0.05<0.05<0.01<0.01<0.01

2.2 两组阶段性评价结果比较

DCT组期中、期末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考核成绩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见表 2)。

表2 两组阶段性评价结果比较(±s,分)

表2 两组阶段性评价结果比较(±s,分)

组别n 理论知识考核成绩 实践考核成绩期中 期末 期中 期末对照组DCT组89 84 t值P 69.47±9.21 78.06±10.43 8.09<0.01 80.57±6.21 87.35±9.65 7.96<0.05 65.84±7.39 76.28±9.43 9.36<0.01 81.64±10.78 89.21±13.47 6.87<0.05

2.3 两组人际交往素质评估问卷得分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DCT组人际交往素质评估问卷得分较高(P<0.01),除适当拒绝能力维度外(P>0.05),其余各维度得分差异有显著性(见表3)。

表3 两组人际交往素质评估问卷得分比较(±s,分)

表3 两组人际交往素质评估问卷得分比较(±s,分)

对照组(n=89)t值P维度 DCT组(n=84)36.37±3.09 41.05±4.12 34.28±2.89 35.56±4.98 38.29±5.71 28.46±2.75 41.23±7.94人际交往的认知和评价主动交往能力社会退缩情感支持能力冲突管理能力适当拒绝能力对交往的意向性26.91±1.45 30.36±3.02 20.94±1.67 24.59±3.07 26.82±3.75 25.36±2.04 30.48±4.82 5.93 8.26 7.45 7.37 5.56 2.98 7.16<0.05<0.01<0.01<0.01<0.05>0.05<0.01

3 讨论

3.1 DCT促进了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

本研究结合混沌理论的蝴蝶效应、分形和吸引子典型特征,进行科学系统的护理美学课程教学实践。护理美学学习是一个复杂、敏感和非线性的混沌过程,运用混沌理论对护理美学课堂进行扩展、延伸,随机变换护生周围的以美学为题材形成的时空,让护生在变换的空间和时段与护理美学教师互动,产生共鸣,激发参与热情和创造力。护生在不知不觉中主动接受、感知、领会、掌握美学知识,形成一种看似随机杂乱但又不偏离护理美学教学大纲的知识架构,实现对护理美学知识体系的构建[6]。研究结果表明,DCT可以明显改善护生的学习态度,激发学习动机,明确学习目的,无论在知识层面还是综合素质训练中都产生了良好的效果。该训练方式能够从护生的具体行为和日常习惯着手,注重培养护生的学习态度、习惯、能力以及职业情感,在护理美学教学中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机结合[7],以点带面,由内到外,多角度训练护生的能力,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3.2 DCT提高了护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DCT以多种方式、途径、内容和观念为护生的护理美学实践提供了动力,使他们能够在今后的人际交往中产生本能反应,做到举一反三,应用自如,正确处理临床中护患、医护、护护之间的各种矛盾[8]。经过DCT后,护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有所提高,表现在人际关系的认知和评价、社会退缩和对交往的意向性、主动交往能力、情感支持能力和冲突管理能力等方面。人际交往是护士在临床护理实践中最重要的处事能力之一。人际交往能力和审美素质的提升,彰显出护生经过DCT后,更加热爱生活、自然和社会,更加善于用自己掌握的知识技能反哺社会,在临床护理实践中也更加尊重、体贴和关怀患者[9]。

总之,DCT为护生提供了课堂参与和主动探索的平台,模拟了临床应用情景和实战经历,有效培养了护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有助于护生对人文知识的认知、理解、掌握和应用,调动了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内化了护理美学知识和技能,提升了人际交往能力。

猜你喜欢

美学护士评价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盘中的意式美学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外婆的美学
纯白美学
“妆”饰美学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