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教协同人才培养模式在高职护理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2021-11-12颜玲琴
颜玲琴
(萍乡卫生职业学院,江西 萍乡 337000)
《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指出,护理教育只有加强与医院的合作,才能培养优秀的护理人才。护教协同人才培养模式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即将传统“2+1”模式改为“1.5+1.5”模式,在第4学期就让护生进入医院学习,把教室搬到医院、将课堂移到病房,实现理实一体化[1],现将该模式应用情况总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我院2017级高职护理1班(59人)和2班(49人)作为研究对象,1班采用护教协同人才培养模式,2班采用传统人才培养模式。
1.2 方法
1.2.1 传统人才培养模式 实行“2+1”模式,即2年(第1—4学期)在校学习基础和专业课程,1年(第5、6学期)在医院进行临床实习,将理论知识用于临床实践。
1.2.2 护教协同人才培养模式 实行“1.5+1.5”模式,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的学习共3个学年6个学期,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前3学期):护生通过课堂教学学习护理基本知识,通过实践教学培养职业素质;第二阶段(后3学期):主要通过临床实习提升护理技能,第4学期就让护生到医院进行实践,由临床教师负责课程讲授,使护生对护理岗位职责、护理技能及职业素养有所了解,实现教室进医院、课堂进病房、工学交替人才培养。
1.3 研究工具
在参考文献及咨询专家的前提下设计调查问卷,内容主要包含实习环境、专业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对两种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进行对比。
1.4 资料收集、统计和分析
2020年2—7 月对我院2017级高职1班和2班护生进行调查,以问卷星平台发放,共108份,全部有效收回,要求护生20分钟内完成作答。将数据录入SPSS 17.0软件并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两班对实习环境的熟悉程度
比较两种模式下护生对实习环境的熟悉程度,发现两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95,P<0.05,见表 1)。
表1 两班对实习环境的熟悉程度比较[n(%)]
2.2 两班专业态度比较
对两班护生的专业热爱程度进行比较,发现实习前采用护教协同人才培养模式的1班问卷专业态度评分低于2班,而实习后两班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说明护教协同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了护生对本专业的热爱程度。
表2 两班专业态度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班专业态度评分比较(±s,分)
1班t值P值实习前实习后2.15±0.62 2.11±0.46 2班2.34±0.63 2.12±0.45 4.955 4.346 0.026 0.068
2.3 两班对教师教学内容的评价比较
护教协同人才培养模式下,教师介绍学科新知识、拓展前沿知识、设置贴切易懂的临床案例,1班学生对教师教学内容的评分较高,与接受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2班相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 3)。
表3 两班对教师教学内容的评分比较(±s,分)
表3 两班对教师教学内容的评分比较(±s,分)
1班项目t值P值介绍学科新知识拓展前沿知识临床案例有助于理解所学知识临床案例贴切易懂4.31±0.87 3.57±0.75 2.63±0.72 2.01±0.68 2班4.04±0.91 3.14±0.53 2.29±0.57 1.75±0.47 2.223 1.830 1.803 2.193 0.026 0.000 0.012 0.034
2.4 两班对教学方法应用情况的评价比较
两种模式下教师应用的教学方法不同,1班学生对现场教学法的评分显著高于2班学生(P<0.05,见表4)。
表4 两班对教学方法应用情况的评分比较(±s,分)
表4 两班对教学方法应用情况的评分比较(±s,分)
1班项目t值P值案例引导法现场教学法模拟教学法理论讲授法0.31±0.46 0.66±0.46 0.75±0.42 0.68±0.45 2班0.25±0.43 0.52±0.49 0.75±0.42 0.66±0.46 0.952 2.165 0.087 0.445 0.340 0.031 0.929 0.657
3 讨论
3.1 护教协同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护生熟悉实习环境
在第5、6学期护生都进入实习阶段,对实习环境的熟悉度进行调查分析,发现采用护教协同人才培养模式的1班更熟悉实习环境(P<0.05),说明提前(第4学期)进入临床开展教学有利于护生熟悉临床环境。护教协同人才培养模式是将理论知识学习与护理技能训练相结合,把课堂搬入医院,使护生对临床环境有更感性、更直观的认识,能更快适应临床环境,也能为以后的正式实习奠定基础。在临床学习期间,护生由临床护理教师授课,直接接触护理环境,有机会将学到的护理技能应用于护理工作中。而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下,护生在学习护理实践技能后,更多的是在模拟人或仿真人身上演练,缺少了临床实操。因此,护教协同使护生全程参与学习过程,与临床直接接触,实践机会多,动手能力强,也更加自信,能更快适应临床环境。
3.2 转变护生专业态度方面护教协同人才培养模式效果不明显
实习前,1班专业态度评分低于2班,在实习后两班得分差异不明显。护教协同模式下护生提前进入医院,在护理专业认识方面有所提升。传统模式下实习前更多地注重理论知识的讲授,对护理实践经验和操作技能讲授相对较少。两种模式下护生进入临床后,都不同程度地认为无法将在校学到的理论知识有效应用于临床实践,因此实习后两班专业态度评分无明显差异。从结果也可以看出护生进入临床越早,越不利于稳定专业态度,因而有必要对护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其实,专业思想教育是任何人才培养模式下都要进行的,只有护生对职业认同,才能热爱护理行业[2],严格履行职责。
3.3 护教协同有利于护生前沿知识的学习
比较两种模式下教师的教学内容可以发现,护教协同模式比传统模式效果更好(P<0.05)。护教协同模式由临床护理教师进行授课,在教学时充分应用临床案例,让护生对临床护理知识有更为直观的认识,教学内容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可操作性更强,教学内容与临床前沿联系更紧密。而传统模式下,很多护理操作(如危重症患者中心静脉压的测量)无法纳入校内课堂教学,教师只能理论性地讲授,不能使护生掌握临床实际情况,导致教学与临床实际脱节,很难达到理实一体化教学目标。
3.4 护教协同模式下现场教学法效果更好
从研究结果可以看出,护教协同模式下现场教学法更有优势(P<0.05)。现场教学法使护生近距离接触临床服务对象,可以近距离观察病情变化情况,与患者面对面沟通交流,获得更为直观的学习资料,学习开展护理工作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有利于培养对护理事业的热爱之情。护教协同模式下的现场教学法使护生在学习过程中边做边观察,总结方法和经验,规范职业行为,为将来就业打下坚实的知识、技术和能力基础[3]。
4 结语
护教协同人才培养模式给护生提供了真实的护理场景,实现了学校与医院协同育人,使护生有更多的时间去适应以后的工作岗位,能更快进入护理者角色,与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相比有一定的优势,促进了护生的专业学习与职业发展[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