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有机融合的研究和实践
2021-11-12刘丽,高艳
刘 丽,高 艳
(首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北京 100069)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医乃仁术、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医学生担负着祖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的重任。立业先立人,立人先立德。培养他们良好的政治素养、高尚的职业道德是医学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职责。
人体解剖学是重要的基础医学课程,授课对象是一年级新生,他们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建立的关键时期,需要正确的指引。人体解剖学作为学习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各学科不可动摇的基石,其发展历史久远,蕴含丰富的思政元素。《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指出,梳理各门专业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融入课堂教学各环节,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1]。我们通过认真挖掘和整理,把思想政治教育润物细无声地融入人体解剖学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有机、有效发挥育人功能,实现立德树人、价值塑造和能力培养目标。
1 与人体解剖学教学相融合的思政内容
1.1 教师思政素养
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导,立德先立师,树人先正己。教师课程思政能力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效果、教学质量和立德树人成效[2]。教师是学生的榜样,要不断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素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做“四有”好老师,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我们组织教师深入学习习近平同志重要讲话精神,提高教师政治水平和政治觉悟。落实《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和首都医科大学课程思政实施方案精神,明确课程思政的含义、目标、内容、原则、要求和方法;选派教师参加课程思政建设与教学设计研修班,把好的教学理念和经验分享给教研室全体教师,以求共同进步;与思政课教师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研讨,研究授课思路、内容、方法,分享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师课程思政能力,成为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1.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高校要重视在大学生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大学生的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觉行动[3]。解剖学教学过程中,我们根据教材内容,深入挖掘,多方面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的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例如,在学习肺的解剖结构时,引入“白衣执甲,逆行出征”的医疗卫生工作者,为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冲在疫情防控第一线。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人民步调一致、同舟共济、齐心协力抗击疫情,国内秩序井然,而国外疫情却处于失控状态。引导学生从中体会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分析和传递从国家、社会、公民层面所体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髓与内涵,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坚定“四个自信”、培养政治信仰,进行价值塑造。
1.3 生命教育
治病救人、救死扶伤是医生的神圣职责,与生命相关是医学专业的鲜明特征。生命文化教育应贯穿医学教育始终[4]。医学生将成为生命的保卫者,对生命更需要有正确、深刻的认识。我们利用解剖标本陈列厅,展示生物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通过不同发育阶段的胎儿标本和足月孕妇标本,让医学生理解生命的孕育和生命的本质。人体解剖学教学内容蕴含丰富的生命元素,如讲解骨髓时,介绍利用骨髓干细胞治疗恶性血液病、部分遗传性疾病等75种致死性疾病,讲述大学生捐献骨髓造血干细胞拯救生命的故事,培养奉献、责任、担当、博爱精神,引导医学生保护生命和关爱生命。在讲解各系统正常解剖结构时,自然地引入相关常见疾病科普教育,讲解不良生活方式和行为对身体造成的伤害,如,肿瘤、吸毒、艾滋病、心脑血管疾病等,进行健康生活教育,告诫学生生命来之不易,要珍惜生命和爱护生命。解剖标本来自“无言良师”,他们虽然与世长辞,但是生命却以另一种形式得到延续,教育学生生命因短暂而宝贵,要将有限的生命变得更有意义,尊重生命、敬畏生命。
1.4 职业道德培养
高尚的医德是医生的职业灵魂,医德培养是高等医学院校教育的重要目标。著名医学科学家、医学教育家吴阶平院士曾说,做一名好医生,首先要有崇高的医德,这是基础,患者将自己的健康和生命都托付给了医生,我们应该明白这种责任[5]。医学界有大量杰出科学家和医疗工作者为我们做出榜样与表率,要讲好他们的故事。如学习脑血管时,介绍我国神经外科事业的领航人王忠诚院士为了提高诊疗水平刻苦钻研脑血管造影术,不顾个人安危,在缺少防护的情况下,无数次暴露在放射线中做实验,导致白细胞数量只有正常人的一半,终生都没有恢复。历经7年研究出版的《脑血管造影术》使我国神经外科诊断水平进步了30年。观察肝段时,介绍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院士把挽救患者生命作为终身追求,更用行为诠释着人文医学。他总是想方设法为患者减少治疗费,减轻经济负担,冬天查房时,先把手搓热了才开始检查,做完检查后,为患者拉好衣服,掖好被角。患者都说,他就像自己的亲人一样。引用他们感人的事迹,教导学生如何做一名救死扶伤、尊重患者、文明礼貌、廉洁奉公、团结协作、严谨求实、奋发进取、钻研医术、勇于创新的合格医生。
1.5 学习伦理教育
学习伦理是人们对学习目的、内涵、价值、内容等方面的认识、反思和构建。人体解剖学是医学生学习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为他们开启了进入医学殿堂的大门,学习过程中,教师实时利用理论和实验教学环节进行言传身教、学习训练、课后知识拓展和能力培养,注意及时反馈与纠正,对于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端正学习态度、培养良好学习习惯、提高科学素质、培养运用科学思维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起到关键作用。开展学习伦理教育,做到勤学博思、求精创新、求真务实、笃学践行、尊师重教、遵守纪律、吃苦耐劳、相互协作。将知识传授和学习能力培养并重,授之以渔,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医术精湛、医德高尚、具有终身学习能力的医学生[6]。
2 课程思政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实践
2.1 课前准备
坚持“课程承载思政”和“思政寓于课程”理念,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制定课程思政教学大纲,明确立德树人目标,坚持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相结合,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学总目标。细化每个章节的思政教学目的、要求和内容,设计多种教学模式和评价形式;精选课程思政素材,精心设计课程环节并撰写教案。做到思政元素与教学内容自然融合,如春在花,而非生硬楔入。教案撰写中,注意案例设计,要体现时代性,注重主流价值观引领,将思政案例整理后写入教材,制作思政教学PPT;认真备课,组织教师对教学涉及的思政元素进行学习、深挖内涵、设计教学方法,教学督导全程监督、指导和评价。全体教师做到教学思想一致、教学内容统一、教学方法同步,使每名学生都得到高水平的课程思政教育。
2.2 教学实施
2.2.1 讲好人体解剖学第一课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第一课是立德树人的开始,直接决定了学生对所学课程的第一印象,为全程育人奠定基础。结合绪论中丰富的教学内容,密切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进行科学精神、核心价值观、职业道德、医学人文、学习伦理教育。在第一次人体解剖学实验课上,举行“无言良师”追思活动。介绍遗体捐献的重要意义,领悟大体老师的无私奉献与大爱情怀,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感恩教育,培养人文意识。
2.2.2 精选思政素材设计教学情景 思政元素与教学内容自然融合,多角度选取素材,从讲述医学界杰出人物和遗体捐献者的感人故事、结合突发公共事件和社会热点现象、联系常见病多发病、分析健康中国战略、介绍医学研究新进展与学习能力培养等方面入手,设计教学情景用于各章节课堂教学,润物细无声地在知识学习中进行精神指引(见表1)。
表1 教学内容、思政元素与育人目标
2.2.3 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方法 以学生为中心,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将医学界杰出人物传记、医学人文故事、学习方法讲座、学科历史沿革及相关科研进展以著作、文章、视频的形式上传BB教学平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开展线上讨论、深化德育。进行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式教学。以临床案例为切入点,在讨论分析相关人体解剖学内容和临床知识的同时,进行科学思维与方法训练。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沟通交流能力以及团结协作、严谨求实、勇于探究的职业精神。设计误诊病例与临床情景,引导学生结合自身实际,从专业知识、医学伦理、职业道德、医学人文、临床思维培养等方面进行思考和讨论。
2.2.4 充分发挥实验课学习伦理教育功能 人体解剖学实验课是进行学习伦理教育的重要场所。在实验课上,学生要对人体标本进行解剖,忍受刺鼻的福尔马林气味,需要有尊敬大体老师、爱护标本的意识和不怕味、不怕脏、不怕累的精神;解剖操作时需要学生分工协作、互相帮助、研究讨论才能顺利进行。教师在指导过程中要密切关注学生的表现,不但培养学生规范的实验操作、动手能力,而且要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严谨的科学态度以及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精益求精、勤奋学习、尊师重教、遵守纪律的优秀品质。
2.3 教学评价
课程思政的评价需要根据学生学习全过程进行综合评价,体现人文性和多元性,将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相结合,可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在人体解剖学理论考试中加入与思政内容相关的试题,作为结果评价。以综述、读书心得、观后感等形式促进学生加深对思政元素的理解,作为过程性评价依据。在案例式教学环节中,根据学生查阅文献资料、小组讨论准备、PPT制作、案例分析过程中临床科学思维和方法、团队协作精神以及对价值塑造、职业道德、医学人文的思考等进行综合评定,根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习伦理的表现进行动态评价。
2.4 课外思政教育
思政教育是一项长期工程,不能一蹴而就。我们不仅要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还要把思政教育延伸到课外,进行实践育人、文化育人。
2.4.1 举办纪念世界解剖日和生命追思活动 10月15日为世界解剖日,以纪念近代解剖学奠基人安德烈·维萨里,同时致敬为解剖学事业做出巨大贡献的遗体捐献者。我们在解剖标本陈列厅设立致敬区,组织学生学习维萨里的事迹,了解解剖学的发展历史,认识解剖学在医学中的重要作用,深刻理解维萨里探索、怀疑、证实、理性的科学精神,学习他捍卫真理的决心与勇气,激励学生今后在各自科研领域,勇于探索、敢于质疑、勤于实践、不断创新。
活动中,学生整理了捐献者的照片、生平事迹、感人故事,由学生讲解员进行宣讲,弘扬他们为医学教育事业做出的巨大贡献,从他们的生命观、大爱大义中,领会生命的真谛、红十字“人道、博爱、奉献”精神,感悟医生救死扶伤的责任和使命,用实际行动为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2.4.2 举办人体解剖学绘图比赛 人体解剖学绘图推动了人体解剖学的发展和知识传播。为了激发学习兴趣、弘扬解剖学文化、致敬生命,我们连续4年在全校范围举办人体解剖学绘图大赛,并推选优秀作品参加全国比赛,得到了学生积极响应。在绘画创作中,学生加深了对解剖知识的理解,创造力、思维力、想象力得到了锻炼,并将生命感悟、医学人文、临床知识、社会风尚、抗疫精神等元素融于绘图设计中,使绘画作品不仅有科学性、艺术性,还有思想性,成为传播正能量的载体,体现解剖学与医学的真谛。
2.4.3 在社会实践中融入思政教育 解剖标本陈列厅作为北京市科普教育基地,面向公众开放,进行科普宣传、开展科普活动,充分发挥医学教育功能。我们鼓励和培养医学生积极参加医学科普宣传、科普基地管理和建设,把思政教育搬到社会实践的大课堂中来。学生通过创建科普社团、进行科普主题设计、组织校内外科普活动、讲解医学科学知识、撰写科普稿件、建立标本信息化学习系统、参加科普基地环境设施管理,加深对人体解剖学和相关医学知识的理解,拓宽知识面,提升表达和组织能力,增强群众服务意识,使科学方法、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得到弘扬,创新思维、解决问题能力和管理能力得到锻炼,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得到培养。
3 结语
课程思政是以立德树人为目的,充分挖掘各类课程中的思政元素,通过隐性渗透,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7]。我们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准确把握课程思政的内涵,把思政工作润物细无声地融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医学生在学习解剖学知识的同时,接受价值观的塑造、职业道德的培养、医学人文精神的熏陶以及学习伦理教育、科学思维能力和方法训练,培养了医者仁心的素养和德能兼修的能力,成为献身医学、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恪守医德、尊师守纪、刻苦钻研、孜孜不倦、精益求精、全面发展的合格医学生,做到在知识传播中实现价值引领,在价值引领中凝聚知识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