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湖南地方民歌的艺术特性与活态传承
——以耒阳民歌为例

2021-11-12

戏剧之家 2021年32期
关键词:耒阳市耒阳山歌

方 佳

(深圳图书馆 广东 深圳 518036)

一、耒阳民歌概述

中国民歌源远流长,由于地域性、民族性的差异较大,而展现出五彩纷呈、百花齐放的态势。湖南民歌作为我国传统民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高的人文艺术价值。由于各地历史文化、地理位置、风俗习惯、语言文化等因素各不相同,湖南民歌的风格千姿百态、各具魅力,经过世代的口口相传,部分湖南民歌已成为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

湖南民歌方言音韵丰富,时而高亢婉转,时而诙谐泼辣,耒阳民歌就是典型代表之一。耒阳乃荆楚名区,属于千年县城,因耒水而得名,也是中国古代发明家蔡伦的故乡,具有2200 多年的历史。耒阳市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帝神农创“耒”于此、“诗圣”杜甫身葬于此、“纸圣”蔡伦出生于此,还有庞统治耒、张良隐耒、张飞巡耒、韩愈咏耒等典故。众多文人义士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自己的足迹,也赋予了当地民歌文化内涵。

耒阳方言被认定为赣语,有新老湖南方言、广东方言、甚至闽南方言掺杂其间,完全不同于周边县市。俗话说:要想听懂歌,还得学会“耒语”。如果用普通话翻译,很难精准表达其含义,所谓“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可以充分揭示耒阳方言的内在特征。不同的声音、语调、语速、词汇、语法等,甚至有些发音都没有对应的文字,因此具有独特的风格,语音雄厚,被语言学家称为中国古代汉语的“活化石”。

二、耒阳民歌音乐特性

耒阳民歌的曲调以小调为主,在艺术表现上主要有三个特征,即感情抒发的直畅性、编唱形式的自由性和形式手法的单纯性;在声调上,常用上扬的自由延长音来抒发感情,乐段结构比较简单,但乐句内容的变化手法较多,擅长表现热烈、爽快、坦荡、真诚的情绪与性格;乐种以山歌和灯调较为盛行。

2019 年,笔者参加了衡阳市群文创作采风研讨培训班,来到耒阳市仁义镇邝鄘村采集耒阳民歌。本文以山歌《三年时间口不渴》、情歌《咚咚歌》为例进行音乐分析。

(一)广泛的民歌题材

耒阳民歌历史悠久、题材广泛,多以讴歌劳动生活、抒发内心情感、憧憬美好未来为题材,反映耒阳劳动人民积极乐观、豪迈粗犷的性格特征。在千百年的流传过程中,耒阳民歌以鲜活、独立的民间姿态保存着社会生活和民间普遍社会情绪的原生态音乐风貌,它的传播与流变准确地反映了社会文化变迁和民众情感与审美倾向,既丰富乡村文化又凝聚人心,成为了耒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耒阳民俗民风的重要载体。

例如《三年时间口不渴》,以“哥在山坡打石头,妹在河边看水牛”的生活场景为题材,表达青年男女间“情哥喝了手板水,三年时间口不渴”的真挚感情;《咚咚歌》为青年男女在山间田野的对唱,曲调轻松活泼,节奏感很强,主要讲述男女二人在劳作中相互产生的情感交流,寄真情于竹叶,直白地表达了男女双方的思念爱慕之情和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

(二)独特的曲调风格

耒阳民歌具有高亢有力、自由辽阔、曲调绵长的特点,歌曲进行中往往会有大量的大跳音程,乐段呈单乐段或变化乐段反复出现,常用“比”“兴”的修辞手法,从声腔上划分,可分为高腔山歌、低腔山歌、平腔山歌和童腔山歌,曲调随意性较大,即景抒情、无拘无束,音调完全依照耒阳本地方言依字行腔。

例如《三年时间口不渴》属于典型的高腔山歌,由于耒阳地处丘陵地带,地形落差不大,日常生活中并不需要特别大声就能进行沟通,从《三年时间口不渴》和《咚咚歌》曲风来看,既不像北方山歌那般粗犷雄浑,也不像西部山歌那般开阔浩荡,其有着自身独特的婉转风情,却又不失含蓄柔美,演唱者能更好地将内心情感寄托于歌声而外显出来,例如在每句唱词的末尾加上衬词“呀”“呦”等,显得格外生动有趣。

三、耒阳民歌的传播模式

“人为万物之灵”,地方民歌作为文化精神的重要载体,必然承载着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文化受到猛烈冲击,传播方式单一陈旧、传承效果不尽如人意等问题逐渐显现,其传承出现了断层。面对以上问题,耒阳民歌在传承发展的过程中冲破种种困境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以文化形式的集聚活动,带动地方民歌品牌建设

耒阳民歌的发展需要根植于当地的人文环境,遵循经济发展规律和城镇化演变规律,选取最有资源禀赋、民歌基础和地域特征的区域,以保护、发展耒阳民歌遗产,建设耒阳民歌文化产业。例如,每年农历五月二十三日,耒阳都有一个盛大的传统民俗活动——敖山庙会,庙会活动中包括唱戏、游船、舞龙舞狮等许多传统的民间工艺、舞蹈、音乐和表演艺术。2006 年6 月,“敖山庙会”被列入湖南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耒阳市文化馆在时任馆长的带领下,集体创作、演出的一部耒阳原创的民俗歌剧《敖山船歌》(冯之词、梁兆萍曲),于2009 年入选湖南省第三届艺术节展演作品,分别获得2009 年湖南省艺术节银奖、湖南省首届农民艺术节银奖。这部作品不仅融入了当地传统音乐元素,更凸显了政府抢救和保护文化遗产的决心和信念,通过文化聚集的形式,树立地方民歌品牌,可以更好地传承优秀民族文化。

(二)构建民歌产教融合体系,传唱地方特色民歌

对民歌的传承,仅仅依靠口传心授、村落传承这种方式无法达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只有将地方民歌纳入中小学校的音乐课程,与基础教育结合,从小开始培养学生的民歌艺术素养,才能有效地促进地方民歌的发展。就目前来看,还未形成一个自上而下地方民歌的教育体系,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地方民歌传唱人才的发掘和培养。

2018 年,耒阳振兴学校的音乐老师将《咚咚歌》《三年时间口不渴》等脍炙人口的地方民歌制作成动画教学视频,将耒阳民歌带入了音乐课堂,迅速在全市中小学校中推广;同年,耒阳市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耒阳市文化馆与耒阳师范、耒阳职高旅游专业的教师团队,开展“耒阳民歌非遗创作保护合作研究”,共同发掘耒阳民歌的旅游优势,开创了地方文化传承与推动经济发展的先河。

(三)建立地方民歌研究机构,保护地方民歌生态

耒阳地方民歌题材丰富、类型多样,资源的丰富性有利于当地民歌研究体系的建构,也对研究当地民族学、社会学、民俗学有着积极作用。2018 年,耒阳市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成立了地方民歌非遗小组,设立了地方民歌保护专项基金,联合地方文学、语言、音乐等方面的专家学者,集中对当地民歌音乐内涵进行挖掘、收集和整理,完善地方民歌的研究体系,促进民歌艺术的发展。

1984 年以来,耒阳市文化馆组织专业技术骨干,对全市的民间故事、民间音乐、民间歌谣进行全面普查,历时三年,其中收集歌谣1277 首,并从中精选了323 首编印成集,即中国歌谣集成湖南卷《耒阳资料本》。2009 年,时任馆长主持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和申报工作,组织专业技术骨干开展第三次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编纂《耒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汇编》(30 余万字),收录346 项非遗资源项目,其中“耒阳民歌”申报为衡阳市保护项目。2017 年,耒阳民歌被列入耒阳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18 年,耒阳民歌被列入衡阳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四)以“互联网+民歌创演”模式,激活地方传统音乐元素

当地民歌要实现持续传承发展,就要在传统体裁上进行创新,但无论是对当地民歌进行改编,还是创作具有地方元素的新民歌,都离不开专业作曲技术人员的支撑。这需要专业人员改编创作,保留地方传统民歌中的精华成分,特别是传统民歌的创作技法特点需要运用到专业的音乐创作中。

2017 年,耒阳市文化馆在时任馆长的带领下,取材于亚洲最大的连片竹海——耒阳市蔡伦竹海,并融入了耒阳民歌的多种音乐元素,共同创作原创民族歌剧《竹娘》,参加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一鸣惊人》栏目“梦想微剧场”录制,获得现场观众与评委的一致好评,夺得“团体银奖”。2018年,在耒阳市网络春晚上,市文化馆利用新媒体高效的传播速度,再次“旧歌创新”把大家耳熟能详的耒阳民歌《三年时间口不渴》《角子调》《咚咚歌》搬上舞台,通过歌舞情景表演的形式,将原汁原味的耒阳地方民歌呈现出来,成为晚会的亮点。2018 年,耒阳市文化馆再次创作男女对唱民歌《甜日子》、男子群舞《蔡纸汉歌》成功入选第六届湖南艺术节“三湘群星奖”,并斩获双金。这些原创的地方民歌作品,集中体现了“互联网+民歌创演”完美结合的传播效果。

地方民歌是一种人文精神的表达载体,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传承和发展既要考虑到传统元素,又不能脱离时代发展的特点,只有将两者相互融合才能体现创新发展的价值。因此,我们应保护好传承人,建立“文化生态保护区”,保证湖南民歌的传承,同时也应使湖南民歌相互吸收、借鉴并进行创新,以保证民歌与时俱进,促进民歌不断发展。

猜你喜欢

耒阳市耒阳山歌
大力传承党的红色基因 奋力建设现代化新耒阳
山歌还要妹起头
耒阳:增学位 优师资
耒阳工农兵苏维埃政府劳动券
山歌
耒阳市“大和鱼”特色养殖发展现状及其扶贫价值研究
耒阳:4747人“赶考”
乐为党史谋良策——耒阳市中共党史联络组组长谢秋生侧记
苗山歌
苗山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