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戏剧”在音乐叙事教学指导中的有效融入
2021-11-12张何
张 何
(荆楚理工学院 湖北 荆门 448000)
【关键字】教育戏剧;音乐叙事;原因及对策
将“教育戏剧”融入到音乐叙事教学指导中,对于深入提升学生对于音乐的感知能力、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等具有重要意义,这个过程不仅可以最大化地提升音乐叙事教学的实际效果,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同时还能够提升学生的思维活跃度,使之在戏剧学习中更好地感知音乐教材的内涵和意义,从而全面提升艺术感知力和表达能力。本文重点对“教育戏剧”在音乐叙事教学指导中的有效融入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和讨论。
一、教育戏剧融入音乐叙事教学的原因分析
(一)教育戏剧能够更好地贴合音乐叙事的教学内容
在音乐叙事教学工作中,为了更好地保证课堂的教学效果,应将教育戏剧融入进来,这主要是因为教育戏剧与音乐叙事的教学特点是有着很多契合的地方的。第一,音乐叙事通常都是由一个主题逐步展开的,而戏剧也同样如此;第二,音乐叙事教学过程中,整个课堂的教学内容是由任务、环境、情节和语言等组成的,而戏剧也具备这一特点,一出好的戏剧也必须是要具备良好的舞台环境、角色关系以及情节语言等元素的。
(二)教育戏剧能够更好地与小学生的身心特点相适应
小学阶段是最为活泼好动并且充满好奇心的阶段,小学生特别喜欢新鲜事物,喜欢模仿并且喜欢做游戏,而音乐这门学科的教学目标应是将传统意义上的歌唱教学变得有意义、有活力,如果能通过戏剧表演的形式将音乐知识生动形象地表演出来,那么就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儿童对于色彩、声音以及形象往往都会更加关注,根据小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采用更具综合性的教育戏剧的方法,能够更好地贴合小学生的记忆特点和思维逻辑,让学生们能够获得更为真实的情感体验。
二、教育戏剧融入音乐叙事教学的创新对策
(一)基于人物角色的教育戏剧的融入对策
在音乐叙事教学的课堂中应用教育戏剧,应分年龄段地采取相应对策,首先,针对小学低年龄段的学生,应主要采取故事戏剧化的教学策略,要让学生在整体感官上感受到戏剧的故事情节和人物的角色特点。每一名学生在课堂中都应对相应的人物有自己独到的感受和见解,小学低年龄段的学生年纪较小,要想保证其注意力长时间集中并不容易,所以,在低年龄段学生的叙事教学中应主要采用故事戏剧化的教学方法,多让学生去主动地扮演故事中的角色,通过表演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角色的真实情感。其次,针对中年龄段的学生,可采用读者剧场的戏剧教育方式。其主要就是指在对音乐叙事进行一定的戏剧化改编的基础上由两名或者多名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将故事朗诵出来,与传统分角色朗读的教学方法相比,读者剧场对于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很多故事冲突性更强,并且角色形象也更加鲜明,那么就要提前将音乐叙事改编成适合戏剧表演的剧本,这部分工作可由教师完成,也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教师负责对剧本的把关。读者剧场的戏剧表演形式并不需要太多的道具、服装和舞台,主要是让学生进入到人物中并将角色台词朗诵出来,可操作性很强。最后,针对高年龄段的学生,可采用故事编演的教学方法。故事编演的方法不仅要注重人物角色的语言,更要注重人物动作、心理等多方面的内容。高年级的学生具备了更高的素质,他们能将剧本中的人物更生动地表演出来,更具想象力和创造力,能够更好地保证剧本质量。
(二)基于戏剧情节的教育戏剧的融入对策
首先,针对低年龄段的学生,应让学生更加清晰地把握戏剧剧本的故事脉络,可让学生自读剧本或是小组讨论,教师从旁发挥启发和指导的作用,可将写字和识字以及字词理解等内容融入到教学工作中,学生采用整体性的感知方式去熟悉剧本,对剧本中角色的动作、语言和神态进行全面的把握。其次,对于中年龄段的学生来说,应采用聚集式理解的教学方法。在学生进入到中年级后,课文内容的难度不断加大,同时也越来越丰富,故事的线索也更具隐秘性。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帮助学生更好地理清音乐叙事的整体脉络,之后将其分为若干个戏剧片段并分别让学生进行表演。教师应将音乐叙事中的每一个重要片段都理清并让学生进行适当表演,而对于故事中的高潮部分则可以反复进行表演,通过表演来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从而对全文有更全面的把握。最后,对于高年龄段的学生来说,应采取更加深刻并且完整的教学方法,对音乐叙事进行全景式的把握。教师应先让学生对音乐教材进行熟读并感知故事情节,之后可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将改编后的剧本展现出来,教师在课堂上主要起到的是辅导作用,同学们应共同对音乐教材的故事进行改编和演绎,这样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也能得到提升。
(三)基于戏剧语言的教育戏剧的融入对策
针对一、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说,他们的很多素质仍处于形成阶段,因而建议采用对话演绎的教育形式。此阶段的音乐课本中大多是寓言和童话类的音乐故事,这类音乐故事中的对话更具有童趣,学生们对于这类课文也更具热情。教师可将寓言和童话中的教学内容编排成戏剧台词,分别让学生扮演文中的角色并朗读台词,在学生表演和朗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给予一定的指导,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人物角色,保证对话演绎的趣味性和生动性。其次,针对三、四年级的学生,可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选择对话改编的戏剧表演形式。中年龄段的学生的基础素质已经初步形成,他们能够更加熟练地理解人物角色的语言和感受,教师以具体音乐教材的内容为基础对人物语言进行适当改编,并通过读者剧场的形式将其演绎出来。最后,针对五、六年级的学生,可采用对话创编的戏剧表演形式。高年级的叙事性课文中有更多的文学类音乐内容,这类音乐内容并不是通过直接的对话形式来展现教材知识,这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在更加全面理解音乐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对对话进行创造和改编,从而创作出更加生动形象的戏剧台词。基于戏剧语言所采用的方法的一个关键内容就是将音乐教材中的对话改编成戏剧中的台词,而在选择具体的教学策略时应充分考虑到不同年级学生的自身特点和素质情况,在音乐叙事中融入教育戏剧的方法,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台词语言的魅力,更有针对性地提升他们的语言综合素质。
(四)基于戏剧环境的教育戏剧的融入对策
对于一、二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的理解能力和想象能力才初步形成,主要的思维方式还都是形象思维,以环境音乐的形式搭配具象化的戏剧画面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生兴趣,而如果教学形式太过抽象,则不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感受。教师可以根据音乐教材中的具体内容以及音乐教材中对环境的具体描写,选取一些与音乐教材内容相匹配的动画、音乐或是图片,营造更加舒适和谐的教学氛围。举例来说,在《绿色的和灰色的》这篇音乐课文中,为了更好地体现出绿色和灰色的具体特点,可采用草地和森林等画面,同时搭配轻快和柔和的音乐,故事中的角色之一狡猾的狐狸随之出场,通过这样具象化的戏剧表现形式,学生们能够更加准确地把握角色的个性特点,同时学生也能够更加快速地进入到故事情境之中。其次,对于中年级的学生来说,则可以采用抽象化想象的教育戏剧策略。学生进入到三、四年级后思维已经逐步向抽象化发展了,那么教学中应注重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这一阶段的音乐叙事中,有很多描写环境的语句,这些描写对于人物情感的表达也是有着很重要的促进作用的。所以,应用教育戏剧时可采用抽象化想象的教学策略,在展现具体的戏剧环境时可采用旁白朗读的形式,将环境中的人物情感更好地展现出来,并不是简单地朗读台词,这样有助于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音乐教材的故事内容。最后,针对高年龄段的学生,可采用立体式表现的教学策略。高年龄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很好的抽象思维能力,在教学中可通过道具、音乐、旁白以及图片的形式将故事环境展示出来,也可以利用学生的想象力去丰富故事环境,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环境也是戏剧故事中的背景,对人物心理能够起到很好的渲染作用,学生如果能够在自己的习作中更好地应用环境描写的内容,则能够更好地提升书面表达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结语
通过以上的论述,我们对教育戏剧融入音乐叙事教学的原因以及教育戏剧融入音乐叙事教学的创新对策两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探讨。在音乐叙事教学中应用教育戏剧时,应注意教育才是重点内容,戏剧则是辅助的教学手段,要以整体的教学目标为基础,并与其他的教学方法科学地结合起来,从而提升教育戏剧的运用效果,提升学生的音乐综合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