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艺术,让折翼天使遇见生命之美
2021-11-12周月波广西贺州市八步区特殊教育学校
■周月波/广西贺州市八步区特殊教育学校
从党的十七大提出关心特殊教育,十八大支持特殊教育,到十九大的办好特殊教育,这不仅让特教人看到了春天,也给折翼的天使带来了春天;中国残疾人艺术团从1984年的成立,到2003年因聋人舞蹈《千手观音》而走向世界,一路走来的坎坷与欢欣,无不向人们预示着折翼的天使也能飞翔。教育离不开艺术,艺术是现实生活的缩影,遍及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渗透在教育的各个领域中。特殊艺术是特殊技能的教育,是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及个性发展的桥梁,是特殊教育课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能让折翼天使的精神生活得以丰富,文化素质得以提高。
一、寻源讨本,义无反顾
学校从原来的校中校到拥有24亩地的独立校园,从原来的1个老师8个学生,到现在的19个老师183个学生,28载风雨兼程,虽然历经坎坷,但也一步一景走向春天。随着党和国家对特殊教育的重视,不仅要有特殊教育,而且要有高质量、高水平的特殊教育,让折翼天使拥有平等享受基本公共教育服务的权利,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将会是我们前进的动力。
(一)外界因素让折翼天使不敢直面生活
办学之初,只在一所普通小学设立一个特教班,当时只有8个孩子,一个老师,公用的设施,注定了普特孩子间的互动与摩擦。在大融合的前提下,社区的普通学校接纳残疾孩子就读,并适时为他们提供帮助和支持,使残疾儿童享有受教育的权利,这是当前特殊教育安置形式之一的融合教育。看似当年的办学模式符合目前融合教育的环境需求,但由于缺乏对教育对象的有效评估、没有足够的专业支持、普特合作不畅等因素,并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反而适得其反。90年代,残疾人对广大公民来说都是另类般存在,特教班成立后,引来了普教师生异样的目光,尤其是年幼无知的普通孩子们,一下课就到特教班教室围观,胆小一点的孩子看见这些残疾孩子会产生害怕心里;胆大的则会嘲讽他们,更有甚者甚至会叫他们傻子。由于人们认识不足,当时特教班在校园里形同虚设,师生都是独立的自然隔绝在校园的一个角落,8名孩子除了上厕所,从不敢跨出教室,更不敢与普通孩子交往。
(二)自我因素让折翼天使不能悦纳自己
2000年,扩大招生,虽然还挂靠在普通小学中,但是学生的残疾类别扩大了,有了听力、视力障碍的孩子,由原来的特教班变成了一所真正意义上的特殊教育学校(校中校)。随着队伍的壮大,新的矛盾与问题又出现了。听力障碍孩子觉得自己耳背挂着的助听器,让他们产生畏惧与不安的情绪;视力障碍孩子则会否认现实,认为世界对自己不公,有个别孩子甚至产生自残行为。不被大环境所接受,存在社会沟通交往障碍,导致这这群折翼的天使自我形象低落、消极自我评价恶性循环,内心存在着根深蒂固的自卑感。
(三)艺术汇演让折翼天使体验成功的喜悦
2003年广西第二届全区盲聋培智学校学生艺术汇演的通知让特教人看到了曙光,决定参加比赛,提高孩子们的自我认同度。校长找到群众艺术馆的一位老艺术家与一位民间歌手到校指导。经过大家的努力,孩子们的舞蹈获得了三等奖,盲生独唱获得了优秀奖。站在领奖台的那一刻,孩子们脸上漾出了欣喜的笑颜。从那一刻开始,大家知道,艺术极有可能引领孩子走向阳光;也从那一刻开始,学校初步决定从艺术教育这一领域着手,为天使们搭建平台,找到自我,重塑信心。
二、锲而不舍,笃定前行
在特殊艺术实施过程中面临着如下困难:一是受传统观念制约,家长认同度不高。二是受师资匮乏影响,实施过程艰难。学校教师配备远远达不到特殊教育学校的师生比,艺术教育教师一直处于空缺状态。而艺术教育工作要想上水平、上档次,专业教师的需求必不可少。鉴于以上的问题,学校从以下几方面攻坚克难:
(一)转变观念,重塑发展方向
(1)成立家委会,形成合力扩大支持。教育是合力作用的结果。学校是学生成长的摇篮,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从2003年决定以艺术特色为学校特色培养目标开始,历经艰辛,且得到的支持声甚微。直至2009年,第七届全区残疾人艺术汇演中,由听力障碍孩子表演的舞蹈获得二等奖,家长们紧锁的眉头才得以舒展。学校借机组织家长,成立学校的第一届家长委员会,密切家长与学校的关系,充分发挥家长对学校的监督作用,为学校的管理及发展添砖加瓦。
(2)开展艺术活动,营造艺术氛围。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让艺术教育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学校每年会开展学生美术作品展、学生文艺汇演等活动。旨在搭建一个让孩子们展示自我的平台,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学生的沙画、贴画、手工作品等曾获市特殊教育学校学生美术作品一二等奖,绘画作品《放飞梦想》在当地报纸刊登等。开展系列残疾人特殊艺术活动,丰富了学生的文化生活,活跃了校园气氛,增添了校园活力。通过形式多样的艺术展示活动,既能体现艺术源于生活的特征,也能争取社会、家长的支持与配合,更能引导学生去发现美、欣赏美,从而探索美、创造美。以艺促教,以艺冶性,达到艺术教育润物无声、育人无形的效果。
(二)内外联动,构建专业平台
(1)外聘师资,注重引领。学校教师所学专业单一,无法承载学生对艺术教育的需求,为了促进学生的专业化成长,外聘专业教师是最好的选择。2010年秋季学期开始学校与当地文化馆的一名舞蹈编导老师达成协议,长期聘请他为学校的舞蹈指导老师。协议明确指出:每周必须固定派出1名专业舞蹈老师到学校为学生上4节舞蹈课,主要训练学生的舞蹈基本功,每年为学校编导至少两个舞蹈节目展示教学成果;学校有比赛任务时,必须全力以赴为学校创编节目参加比赛。经过长期的合作,学生的舞蹈基本功得到很大的提高,舞蹈节目也频频获奖。2017年,原创舞蹈获第八届广西残疾人艺术汇演特等奖,被广西选派参加2017年第九届全国特殊教育学校学生残疾人艺术汇演西部赛区比赛,并获一等奖。对学生来说,把孩子带出小城市到南宁集训,走出广西参加全国大赛,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学生的脸上洋溢着自信的微笑。
(2)在岗学习,提高认识。培养艺术教师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学校了解到有有艺术方面兴趣爱好的老师,刻意安排这些老师每周跟随外聘艺术教师一起上课,做好助教的同时,也向专业教师学习。
2017年,学校聘请到一位听力障碍美术专业教师,今年9月,本校毕业的听力障碍学生大学毕业后返校求职,她是原来学校舞蹈队的主跳,也是美术专业教师。这意味着学校有了自己的艺术类教师,虽然目前仅限于美术专业,但是为学校艺术特色培养目标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教学相长,逐梦飞翔
(一)多途径、多角度地做好艺术教育工作
(1)以课堂教学做为抓手,把艺术教育纳入教学考核。学校严格按照特殊教育课程设置方案,开足开齐七大领域的课程外,同时根据学生的特点把作为选择性课程的艺术教育落实到课表上。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参与和审美体验,通过律动课教学,逐步培养了学生的初步的审美意识和能力,以及初步的艺术鉴赏能力。负责艺术教育课程的教师,平等参与学校的教研活动,每学期至少上一节公开课,且纳入到教育教学考核中去。
(2)加强艺术教师队伍建设。学校没有专职的律动教师,为克服困难,一方面学校外聘教师到校给学生上律动课,另一方面学校通过请进来走出去,支持兼职教师参加各级别的艺术教育培训,丰富律动教师的内涵,提升业务能力及教学水平。
(3)艺术特长生的培养工作 。为了使每一位对艺术感兴趣的学生得到发展,在抓好课堂教学主渠道教育的同时,在学校组织了艺术兴趣小组,满足个性需要。以校本活动为载体,拓宽教育途径。学校根据自身条件,结合助残日、元旦等节日开展艺术教育;每年举办一次艺术活动,从节目的编排到展示,师生全员参与,尽可能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学生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受到教育。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文艺展演活动。抓住一切契机带领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社区、走向社会参加文艺演出,拓宽学生的视野,加强学生与外界的交流,加快学生社会化进程。
(二)加强对艺术课的教学研究
(1)师生互动,教学相长。舞蹈是一门优美的肢体表演艺术,学校外聘的专业舞蹈老师有着深厚的功底,完全胜任中小学舞蹈教学工作。但是,由于我们学校舞蹈队的孩子都是听力障碍的学生,听力的缺失导致了他们语言的障碍,给师生之间的沟通带来一定的障碍。所幸听力障碍孩子的手语也是一门肢体语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形象的肢体让学生模仿,再出示相关动作名称,让学生打出正确的手语,课堂上随处可见师生互动学习的场面,教师讲得眉飞色舞,学生学得趣味盎然,一节课下来,习得了舞蹈的技巧,也收获了浓浓的师生情。
(2)落实常规,以赛促教。竞赛培养了残疾孩子的自信心,让他们能欣然接受不够完美的自己;同样的,教师的教学设计、课堂组织能力、知识传授能力等,也是在一次又一次的实践与竞赛中获得的。自从学校达成以艺术教育为办学特色目标以后,非常注重艺术教师的培养。中层以上领导每学期深入到课堂听课评课,送兼职艺术类教师外出培训学习,校内教学基本功比赛等。教师也善于表现自己,2018年,广西举办的第一届特殊教育教师体艺类教学视频比赛中,我校选送的音乐课获一等奖,舞蹈课获一等奖,并在全区特殊教育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班培训学习时向全区特殊教育教师及外省专家评委展示,获得专家及同行的一致好评。
邰丽华说:“残疾不是缺陷,而是人类多元文化的特点;残疾不是不幸,而是不便;残疾人,也有生命的价值;我们不仅仅渴望平等、参与、共享,还希望以自己的意志和智慧,与大家共创人类美好。”我校坚持“以艺育德,以艺启智”的原则,让学生在全方位多途径的艺术熏陶下提升综合素质,为他们铺就精彩的人生之路,让他们遇见生命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