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学生亲子关系对厌学的影响: 学校联结的中介效应

2021-11-11陈秀珠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1年31期
关键词:厌学亲子关系中小学生

陈秀珠

摘要:为研究中小学生学校联结在亲子关系和厌学之间的中介作用,并为实践中从不同层面对学生的厌学行为进行干预提供理论支持和依据,采用亲子关系问卷、学校联结问卷及厌学问卷对广东省深圳市一所学校的977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中小学生的亲子关系、学校联结、厌学间两两相关;学校联结在亲子关系和厌学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31.77%。因此,培养良好的亲子关系和提高学生的学校联结水平有助于降低学生的厌学水平。

关键词:亲子关系;学校联结;厌学;中小学生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2684(2021)31-0008-05

一、引言

社会高速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知识技能在人才选拔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要求中小学教育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高效的学习方式并且积极努力地投入学习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物质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小学生接触到的新鲜事物也在逐渐增多,而他们的学习毅力及自控能力相对来说还不成熟,各种类型的新鲜事物无不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很容易对学生产生诱惑,导致学生出现厌学现象。

“厌学”简单来说就是学生抗拒学习,对学习产生较为强烈的厌恶、憎恨或者无视的态度,是一种消极对待学习活动的行为反应模式。

2017 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控辍保学提高义务教育巩固水平的通知》,针对辍学,提出了“三避免、一落实”的工作举措,其中提到预防学生因学习困难厌学辍学,由此可见国家对中小学生厌学的重视。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要重视教学效果之外,采取合理的方式帮助学生缓解厌学情绪已成为当务之急。

(一)亲子关系与厌学

亲子关系指父母与子女在后天的互动中构成的人际关系。根据约翰·鲍尔比(John Bowbly)[1]的依恋理论,安全依恋或良好的亲子关系是个体良好发展的重要基础,若缺乏这个基础,个体今后的发展可能会出现风险。很多研究支持该理论并表明安全依恋的儿童比焦虑-回避型的儿童表现出更好的情绪调节、稳定性和心理健康,青少年的依恋类型与各种发展问题之间有实质性联系[2]。

亲子关系能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自我效能,并影响学生的厌学行为。家庭氛围和亲子关系较好的家庭中,孩子能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觀点,与父母之间平等交流的机会也比较多。当亲子之间缺乏沟通和了解,父母甚至不了解孩子的爱好和交友情况时,容易导致孩子学习不良 [3]。

(二)亲子关系与学校联结

家庭和学校是青少年社会化过程中最重要的两个环境因素。“学校联结”指个体与学校及学校环境中的人建立起来的情感联系,反映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感、认同感且在学校中知觉到被关怀、认可和支持[4]。此外,良好的亲子关系和学校联结被许多研究证明是培养青少年积极心理的预防保护性因素[5]。

(三)学校联结与厌学

学校联结是影响青少年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变量,它对犯罪、药物滥用、反社会等不良行为具有抑制作用。国内外的众多研究表明,学校联结能负向预测学生的厌学。在学校行为的表现上,学校联结水平高的学生,和低学校联结的学生相比,因为得到老师、同学的关注更多,社会支持更高,也更愿意参与学校活动,学习热情和学习成绩也更高,因此更少出现厌学甚至辍学 [6]。

综上所述,学生的亲子关系与学校联结、亲子关系与厌学、学校联结与厌学之间都存在一定的关系。那么学生的亲子关系、学校联结和厌学之间究竟是何种关系?它们之间的作用机制是怎样的?本研究将以广东省深圳市一所九年制学校的学生为研究对象探讨上述问题。

亲子关系是学生与其父母日常交往的主观体验,而主观体验只能起到内在动机的作用,这种内在动机如果要对学生的心理发展(厌学)产生影响,必须通过一系列的心理活动并借助外在行为和中介作用来实现。而学校作为学生除了家庭外最常接触的场所,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习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此外,近年来,受人类发展生态学模型的影响[7],发展心理学研究不仅考察家庭、同伴和学校等发展背景对个体发展的单独作用,而且对来自不同层面的各因素的综合考察越来越关注,从而有助于整体了解各背景与自身发展系统的联动过程[8]。因此,本研究将探讨生态系统理论中不同系统(家庭中的亲子关系和学校中的学校联结)如何通过交互作用影响个体的心理发展(厌学),并做出假设模型(图1)。

二、研究方法

(一)初测对象

对广东省深圳市某所九年制学校的学生发放1056份问卷,回收977份,有效回收率为92.52%,利用心理课的时间给学生施测。其中,在年级组成方面,四年级学生有234人,五年级学生有284人,六年级学生有155人,七年级学生有140人,八年级学生有164人。男生527人(53.94%),女生450人(46.06%),年龄在8~15岁之间。

(二)研究工具

1.亲子关系问卷

采用Chen 和Paterson[9]的亲子关系问卷,共7个项目,如:“你会和父母一起做一些开心的事吗”,采用5 级评分,1 表示“从不”,5 表示“总是”,对反向题(第2和第4题)反转处理后计算所有项目的均分,分数越高表示亲子关系越好。在本调查中,问卷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769。

2.学校联结量表

采用Resnick 等[10]编制的学校联结量表,共6个项目,测量青少年的教师支持和学校归属感程度,如:“老师非常关心、支持我”“我觉得我是学校的一分子”,采用5 级评分,1表示“完全不同意”,5 表示“完全同意”,选择选项1计1分,选择选项5计5分,全部题目正向计分。计算所有项目的均分,分数越高表示学校联结程度越高。在本调查中,问卷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764。

猜你喜欢

厌学亲子关系中小学生
新形势下探究教学模式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学生厌学心理的矫治探究
一例学生厌学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亲子舞蹈特定价值的研究
影响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的要素库及权重分析
代孕子女亲子规则认定
陪读现象产生原因及其利弊分析*
浅谈凉山彝区中小学“学困生”的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