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厌学心理的矫治探究
2016-12-20张积锦
张积锦
【关键词】 厌学;心理;矫治;教育环境;文化环境
【中图分类号】 G63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22—0038—01
学生的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在学习过程中如何使学生做到“学而不厌”,这又是现实教学活动中每一位老师都在努力探索、积极寻找答案的一个永恒课题。学生厌学心理是一种社会病理心理状态的产物,必须采用社会、学校、家庭结合的方法予以矫正。因而必须要有“大教育”意识,即社会、学校和家庭三方联手创设一个有利的环境,激发学生的兴趣,才能有效地消除学生的厌学心理。
一、创造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
1. 家长要不断学习,做好镜子。家庭作为孩子生活的基地,是孩子人生的起点、第一课堂,能否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对孩子的学习有着直接影响。在家里家长是孩子的镜子,孩子则是家长的影子。家长的一举一动对孩子影响很大。因此,教师要经常与家长联系,相互沟通,并邀请家长参加家长学校的培训。使家长拼弃陋习、持续更新、获取知识和经验,给孩子作出学习的榜样。
2. 家长要转变观念,自山之石也可成玉。教师要引导家长转变观念,不要死盯着孩子的考试成绩。每个家长都要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考虑,不要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每一个孩子都是未经开发的一座矿山,就像一块未雕琢的玉石,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家长要与孩子做“朋友”,进行“心贴心”的交流。帮助孩子克服心理压力。
3. 客观面对,孩子的成长是一场马拉松。当下,“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已成为众多家长追捧的潮流,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家长盲目为孩子选择“特长”项目,如弹钢琴、学英语、学绘画等,殊不知自己的孩子是否爱好,这样的“特长”项目是孩子的需求还是家长的需要。作为家长,对孩子的期望不能过高,要求也不能过严,要与孩子的接受能力和心理发展水平相适应,要切实纠正在教育子女问题上的不正确的认识,这样才有利于消除学生厌学心理。
二、创造良好的学校教育环境
1. 创设和谐舒心的育人环境。学校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场所,搞好校园美化,创造一个优美的环境是十分必要的。这不仅可以陶冶师生热爱自然的情感,同时还能增进健康、增长知识。学校还应通过文艺演出、作品展览、文化名人讲座、小报展评、歌手大赛、影评活动、演讲会、朗诵会、摄影展等活动使学生有运用知识和发展个性的机会。这对于消除学生的厌学心理十分重要。
2. 构建真诚、理解、信任、平等的师生关系。美国心理学家达罗杰斯说:“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一种充满心理安全感的课堂氛围。”因此,教师应对学生充满爱心和责任感,教学要符合现代特色,要善于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努力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积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和艺术性。曾有一个孩子对我说“我最讨厌老师的偏袒,因为讨厌老师,导致我很厌学”。教师不恰当的教育行为对学生心理健康起着消极作用,甚至导致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称作师源性心理障碍。这些心理问题包括自卑、退缩、厌学、紧张、焦虑、恐惧等,心理疾病包括学校恐怖症、神经症、反应性精神病等。正如法国哲学家爱尔维修说:“即使是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不应让学生一直遭到学习上的失败。如果一直失败,学生就会产生焦虑,或导致极不实际的志向水平。焦虑会严重地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从而破坏学习情绪。因此,教师要有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层次的表扬评价,燃起他们希望的火花。
3. 给学生“老师是我的朋友”的感觉。尤其面对有厌学情绪的学生时,更应是朋友式的。有厌学情绪的学生大多有自卑感,老师要时刻注意他们的各种反应情绪,不能总是一副严师的模样,那样学生就不愿跟你交流,你就不能知道学生的想法,同时,也不能跟学生打成一片,这样就不利于学生厌学和自卑情绪的转化。对待学生要公平,不要偏爱一些学习好的学生,而忽视了那些坐在角落的,不爱读书的,有厌学情绪的学生,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永远不要给学生戴帽子,因为学生时刻都在改变。让学生有一种“老师是我的朋友”的想法,就可以激发他们潜在的内驱力,慢慢地克服厌学情绪,促使他走向成功。
三、创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一个复杂工程。除了家庭和学校教育外,社会教育也是一个重要方面。社会要加强监督管理影响未成年思想道德的场所和行为,大力倡导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健康的学习生活场所和氛围,使社会成为促进学生学习、发展的“阳光地带”。
(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农村学生不良心理矫治研究》阶段性成果,课题批准号:GS[2013]GHB0804)编辑:蔡扬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