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思考成为学生数学素养提升的着力点

2021-11-10蒋俏颖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21年10期
关键词:着力点数学素养提升

蒋俏颖

[摘 要]良好的思考能力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基石,也是提升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抓手。数学课堂中,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设计以疑促思的学习活动,让学生的数学学习富含活力;组织讨论思辨的学习活动,让学生的数学学习更富智慧;开展以行助思的学习活动,让学生的数学学习蕴含创新。

[关键词]思考;数学素养;学生;提升;着力点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30-0041-02

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有诸多策略,但能落实在具体教学之中的并不多,其中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是最直接、最有效的策略之一,因为它贯彻学生的数学学习始终。因此,数学课堂中,教师要善于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创设问题情境,营造自由轻松的探究氛围,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思考,促使学生不断深入探究,达成以学促思、以思助学的教学目标。

一、以疑促思,让学习富含活力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因此,教师应深入钻研数学教材,充分解读课程标准,精准解析学生的学习情况,灵活把握动态变化发展的课堂生成资源,巧妙设计一系列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深入思考、探究,实现教学有序平稳地向纵深推进的目的。

例如,教学《长方形的面积计算》一课时,教师根据本课教学的重、难点设置问题,促使学生积极思考,提炼概括蕴含其中的数学知识。首先,组织学生测量练习纸上长方形的长和宽,汇报交流后形成统一的结论。其次,组织学生进行摆1平方厘米小正方形的活动,即让学生用小正方形摆满练习纸上的长方形。再次,组织学生观察现象,引发思考。在测量、摆小正方形的过程中,学生产生疑问:“今天我们学习什么知识啊?为什么要做这些事情呢?”疑问促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更加关注教师的举动。然后教师提出问题:“通过摆小正方形的操作活动,你能知道长方形的面积有多大吗?”问题的提出有助于学生明晰探究的方向,引导学生联系已学的知识,不断深入分析问题。于是,学生产生新的疑问:“长方形的面积与我们测量的长和宽有什么联系吗?”新的疑问,促使学生再度审视摆小正方形的操作过程,观察与思考面积的由来,联系测量的长和宽,形成朦胧的、初步的猜想。教师继续提出问题:“那么,现在你认为长方形的面积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问题的提出犹如石子投进平静的水面,激活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把长方形的长和宽、面积等因素综合起来考虑,最终发现长与宽的乘积正好等于长方形的面积。教师追问:“回忆一下用小正方形摆满长方形的过程,能否验证自己的发现呢?”……经历这样的反思活动后,学生能够概括总结出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上述教学,教师设计动手操作活动,使学生自然产生疑问,并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观察现象、反思过程,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提炼总结,促进学生探究分析、抽象概括,真正理解所学知识。

二、以辨诱思,让学习更富智慧

“理越辩越明,道越论越清。”思辨能促进探究的深入,使学生思维发生碰撞,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因此,数学课堂中,教师要善于把握与利用契机,引导学生开展积极有效的思辨活动,使学生真正理解所学的数学知识,领悟蕴含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

例如,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二)》一课时,教师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问题情境,组织学生进行辩论,引导学生掌握分数的本质,理解单位“1”的含义,为学生科学解读分数、正确理解分数奠定坚实的基础。课始,教师出示教材中的主题图引发学生思考:“一盘桃子有4个,平均分给2只小猴子,每只小猴子分得这盘桃子的几分之几?”由于问题看似简单,所以很多学生不作思考便答道:“每只小猴子分得桃子4÷2=2(个)。”面对学生的草率作答,教师及时抓住这一契机,组织学生争辩,引导学生探究分数中的整体。“不对!人家问的是‘每只小猴子分得这盘桃子的几分之几,而你的答案是‘分得2个桃子,明显不对!”“是啊!那我们该怎么思考呢?”教师适时追问,再度引发学生的思考。“老师,课本图中的是用一个圈把这4个桃子圈起来的,这个圈是不是有讲究?”教师适时给予评价和引导:“这个问题提得好!是的,在数学中,这个圈表示圈内所有的物体都是一个整体。现在用这个整体再去思考问题,看会不会有新的突破。”学生的思辨不是无休止的,教师要起引导作用,使学生带着问题深入探究、思考。经过思辨,学生逐渐明白:一个整体的含义,可以是一个苹果,可以是一箱苹果,甚至是一堆苹果……当学生真正理解一个整体的意义时,学习分数的知识就水到渠成了。

上述教学,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辨,不仅促进學生思考的深入,而且有效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使学生自己有能力去探索、去分析,感受到数学学习的有趣与快乐。

三、以行助思,让学习蕴含创新

解决问题是一种非常有利于技能形成、经验积累和思维发展的有效举措。因此,数学课堂中,教师要抓实以行助思策略的实施,加速学生问题研究的进程,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解决问题过程中学会思考、创新,使数学课堂充满生机、活力。

例如,教学推导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时,在学生操作探究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其中出现的问题,使学生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促使学生的思维不断向纵深发展。首先,教师引导学生用学具袋中的圆柱体和圆锥体容器进行实验操作,即用圆锥体容器盛满沙子倒入圆柱体容器中,观察并记录好实验的数据。其次,组织实验成果展示活动。学生纷纷举手发言:“倒了3次沙子后,我们小组发现正好倒满圆柱体容器。”“我们小组发现圆柱体的容积是圆锥体的3倍还多些。”“我们小组却发现圆柱体的容积比圆锥体的3倍小些,因为倒了3次沙子后,圆柱体容器没装满。”……不同的声音,让学生产生了疑惑:“为什么同样的实验,却出现了不同的结果?问题出在哪里呢?”问题引发学生对两种容器体积的关注,为深入探究做好准备。再次,组织容器体积的比较活动。比较容器体积的大小后,学生发现其中的奥秘:圆柱与圆锥的高相等,且圆柱的底面比圆锥的大,那么圆柱的体积比圆锥的3倍多些;圆柱与圆锥的高相等,且圆柱的底面比圆锥的小,那么圆柱的体积比圆锥的3倍少些;圆柱与圆锥的高相等,且圆柱的底面与圆锥的底面也相等,那么圆柱的体积正好是圆锥的3倍。三种实验现象的比较,让学生明白实验结果不同的缘由,获得深刻的学习感悟:圆柱的体积是圆锥的3倍,这时圆柱与圆锥等底等高。

上述教学,教师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探究过程,通过问题促进学生发散思维,使学生的思考更有针对性、更加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让数学课堂精彩纷呈。

总之,数学课堂中,教师应把数学思考当成教学成功的敲门砖,当成提升学生数学素养的试金石,引导学生学、问、思、辩、行,使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反思,让思考成为助推学生学习进步的利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 参 考 文 献 ]

[1] 骆小柳. 数学教学的着力点——让学生学会思考[J]. 四川教育,1999(04).

[2] 周雁. 学必有思:浅谈小学生数学思考能力的培养[J]. 天津教育,2014(23).

[3] 李其进. 小学生“做数学”能力提升的深度思考与实践建构[J]. 教学与管理, 2017(26).

(责编 杜 华)

猜你喜欢

着力点数学素养提升
坚持严管和厚爱相统一的着力点
把治污的着力点放到基层去
关于当下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方案
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策略与方法
提升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策略
如何提升公民生态意识
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素养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