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雕塑创作教学中实验性艺术的思考

2021-11-07孙铭海郭遥

客联 2021年9期
关键词:高校

孙铭海 郭遥

摘 要:立足高校雕塑创作教学,从本质上讲,尚未构建独立与专业的自身发展空间,教学缺乏实践性,实验性艺术发展思路尚未引起足够重视,缺乏实验艺术材料、思维、情感以及具象艺术关系的融入,忽视其与传统雕塑创作教学的关系,不利于雕塑教学水平的提升。基于此,本文对高校雕塑创作教学中实验性艺术相关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关键词:高校;雕塑创作教学;实验性艺术

对于实验性艺术而言,其始终处于时代发展的最前端,指导艺术实践的开展,引领大众认知。实验性艺术的代表达达主义、波普主义都对传统艺术认知进行突破,以时代发展为基础,更显现实价值与艺术价值的融合,为后期艺术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对于新时期雕塑创作教学而言,要积极引入实验性艺术精髓,促使雕塑创作能够反映社会时代性,发挥指导性作用,有效应对雕塑艺术逐步边缘化的不足,以实验范围不断扩大为前提,更显概念与边界的延伸,探索契合时代创作需求的思维模式与创作方法,为教学质量的增强开创新模式。

一、实验性艺术的涵义

对于实验性艺术而言,从内容角度分析,其主要涉及几个方面。首先,将思想理念作为立足点,将材料与技术作为切入点,探索相适应的表现形式。另外,实验性艺术的最高目标是构建艺术社会性,从公众视角出发,进行全面与积极的探索。再次,从形式上分析,实验性艺术引入了全新的媒介形式,构建新视觉经验,涉及录像、摄影、网络等。最后,实验性艺术强调传统艺术语言与现代语境的巧妙融合,凸显传统文化资源在现代文化建设中的价值。

二、雕刻创作与实验性艺术的关系

对于实验性艺术在雕刻创作中的应用,集中体现在思维的拓展以及经验的积累方面,为具象性质的雕塑创造更大可能性与发展性。具体讲,雕刻中的具象写实吸纳了实验性艺术中的经验与感受,对其进行加工与处理,将雕刻中难以表达的部分进行清晰地呈现。也就是说,对于雕塑创作中的实验性,就是将创作以实验的方式进行展现,达到对创作体系的完善、优化与突破。

三、高校雕塑创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雕塑创作教学缺乏足够的发展空间。对于高校雕塑创作教学,在教学体系建立的初级阶段,以传统西方艺术教学运行模式与思路为基础,在教学结构中占比不高,很大程度被排除在高校主流艺术教学之外,尤其是在艺术潮流强烈冲击,优秀的雕刻艺术面临发展困境;其次,雕塑创作教学实践发展思路亟待优化。在当前雕塑创作教学中,实践教学存在不足。一方面,教学体系存在模糊性,尤其缺乏对文献与教学的传承,教学模式与内容缺乏创新性,尤其是观察方法、表达模式以及评价标準方面建设滞后。尽管雕塑专业的学生具有一定专业高度,但是,尚未构建正宗的中国雕塑艺术教学体系和实践方法。另外,雕塑艺术自身根基不扎实,深受相关艺术的冲击,与现代艺术与审美不同步,缺乏深度和延续。

四、实验性艺术在雕塑创作教学中的应用体现

(一)以情感为切入点,强化材料选择与雕塑创作的融合

对于以材料为媒介的实验性创作方式在雕塑创作教学中的应用,需要从两个角度进行阐述。首先,以情感作为切入点,将其视为核心内容,探究能够反映主体特征的材料类型,最终实现对创造者意图的准确描述。这种方式更显常规性特点,满足创作思维扩展的需求。其次,以材料为基准,在了解材料自身属性与特点的基础上,挖掘其独特性,找出材料与环境信息的融合性,借助逻辑推理的方式进行合理运用。对于这种创作方式,实现了思维的锻炼,突破传统惯性认知系统的不足,形成随机状态,以简单元素为起点,减少人为干预,基于多元化未知因素,构建全新体验,更显经验的有效性,实现对常规创作的充实,达到积蓄能量的作用,加快观念成熟。

(二)依托独立意识,实现思维的重构

对于意识而言,其深受观念的支撑。在雕刻艺术创作中,需要以主动的姿态将观念融入创作,更显思维的独立性特点。独立意识与独立观察相辅相成,更显对客观情况的准确的反馈,是极具独立性的思维系统。实践的价值体现在思维活动中,长此以往,实现对人类思想逻辑体系发展的指导性作用。独立的思想体系源于知识结构,与外部环境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是时空共同作用的结果。鉴于主观意识的影响,形成超越性突破。观念隶属词语系统范畴,代表了长期生长的规律,随着时间的延长,实现无限扩展。

(三)透过艺术作品强化情感的传递与表达

对于雕刻艺术作品,其代表了作者的心声,集中体现了作者心理特点。任何意境的呈现一旦离开个体,势必变得空洞。只有拥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具备社会担当,无需夸大,就能自然地体现在雕刻创作作品中。只有真实的生活与感受,才能将其有效应用到作品之中。对于个体经历,共性明显,不同的个体或许遇到相同的社会问题,只有借助准确的表达方式,才能被感知与传达。作为具有生命力的个体,对世界拥有差异化的意识与诉求,而这些感受或者痕迹,都会通过不同的表现形式得以呈现。同时,这种表现与参与不会依赖个体意志而转移。

(四)具象雕塑艺术与实验性的关系

在雕塑创作教学中,主体具象艺术是核心内容,需要以传统雕塑训练为基础,培养专业能力,将其有效应用在雕塑艺术创作实践之中。基于此,要正确认识具象艺术与实验性艺术之间的关系。二者看似独立,拥有矛盾,实践经验与传统经验关系紧密,相互依存,互为补充。也就是说,在实验性的支持下,雕塑创作的思维向度得以拓展,外围概念被延伸,达到对现实更加深刻与全面的反馈。具象创作方法结合实验经验,挖掘沉淀成果,借助更加直观的方式进行寓意的表达与传递。由此可见,两方面经验体现为共同生长、彼此促进的趋势,更显共同体的价值。鉴于创造者差异化的生长环境与背景,同时,个人性格爱好也各不相同,从而实现不同侧重点的选择。对于具象写实,不能简单归纳为意识形态的技术表现手段,否则就会使具象表达思维认识更显局限性。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雕刻家充分发挥实验性艺术手段的价值,达到具象写实与实验艺术的关系的有效平衡。立足现代社会,在时间上处于最前端,使得雕刻作品势必呈现一定程度的实验性特征。人的行为与环境息息相关,是环境的体现。基于此,作为雕刻教学,也要充分考虑地域性特点下的个性差异。

五、结束语

综上,对于雕塑创作教学,实验性艺术的引入为其提供更具前瞻性与价值性的教学指导,强调雕塑外延的有效延伸,更显艺术思维的扩展,尤其是实现了对材料价值的全新认识,为其合理应用创造条件。与此同时,实验性艺术与雕塑创作教学的融合要辩证地认识,采取适度性原则,恰如其分地引入,以期发挥最大价值,为新时期雕刻创作教学水平的全面提升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祝田田.传统文化视域下以情境提高手工雕塑教学质量[J].新课程,2021(28):93.

[2]朱福临.当代雕塑艺术教学中材料的拓展运用[J].天工,2021(04):88-89.

[3]徐特艺.艺术设计专业中雕塑课程教学研究[J].轻纺工业与技术,2020,49(08):165-166.

猜你喜欢

高校
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知识管理
浅议高校仪器设备信息化管理体系建设
高校安全隐患与安全设施改进研究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新常态下高校档案工作发展研究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提升的策略研究
弘扬雷锋精神与转型期高校校园文化教育整合性研究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