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诚信档案现状分析及建议
2021-11-07陈嘉嘉谢欣
陈嘉嘉 谢欣
摘 要:本文从青年信用体系建设的角度切入,着眼于大学生诚信档案建设,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发放《大学生信用意识调查问卷》共计1008份样本为数据支撑,分析在现阶段如何提高大学生诚信档案认可度,使其与社会征信体系相衔接。
关键词:大学生;诚信档案;评级模型
一、引言
青年人的失信行为不仅是道德失范的表现,而且埋下了违法违规的种子。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青年信用体系的建设及完善有其十足的必要性。大学生是人才社会的起点,大学生诚信档案是人生诚信档案的开始。因此,加强大学生道德引领,规范大学生道德行为是形成大学生诚信建设必不可少的基石。
我国着力于建立教育和培训体系以及人才信用体系,相继出台了《青年信用体系建设规划(2016-2020年)》、《浙江省青年信用体系建设规划(2018-2025年)》等,在2020年前实现由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此前。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中指出新时代人才的重要战略目标为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要达到2035年战略目标,其中便是要建立以信任为基础的人才使用机制。为各类人才搭建干事创业的平台,敢于不拘一格用能人,建立完善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形成人尽其才、人才辈出的良好局面。
大学生作为青年群体的主力军,在市场经济和外来文化的冲击、应试教育功利化等因素的影响下,培養其拥有“青年有信用、信用有价值”的理念刻不容缓。诚信教育不能停留在口头宣传上,而是必须建立一套自律与他律相结合的诚信约束机制,那就是在信息孤岛的基础上,实现社会一体化的电子档案流通体系。
二、大学生诚信档案建设现状及问题
为充分了解大学生诚信档案建设的现状以及学生主体对其持有态度,本章在文献分析基础上,形成《大学生信用意识调查问卷》的调研评测表,通过线下向上结合的问卷发放模式,共计发放问卷1132份,收回1063份,其中有效问卷1008份,有效率为89.05%。问卷主要体现了在大学生群体视角下,大学生诚信状况、大学生诚信档案建设现状以及在受用者角度认为需要提升诚信档案的建设力度的方面。
(一)大学生诚信现状
大学生作为我国的高素质人才,其在诚信方面的主流也是积极乐观的。大多数学生具备诚信这一道德品质,为人真诚、处事有底线。但同样能看到诚信缺失事件发生在各大高校,据调研发现,大学生诚信缺失的主要方面如下:
学业失信。学业失信行为不仅会改变勤奋铸就成功的校园风气,也会诱发了一系列不正当商机,如:论文代写、考试代考等,这样严重的失信环境将阻碍诚信人才的培育。学业失信的主要表现为旷课、考试作弊、论文抄袭剽窃等。表1所示,70.63%受访对象从不旷课,80.85%受访对象从不在考试中作弊,65.87%受访对象从不抄袭他人成果,说明诚信这一品德在大多学生心中已然养成。但在身边是否发生或听过非诚信问题中,仅有10.32%的受访对象表示“身边没发生也没听过”,29.37%的受访对象表示“身边没发生,听过很多这样的事件”,反映了学业失信这一行为几乎发生在每个学生周边。除此之外,也能看出全社会对诚信的重视使得学校、社会媒体等对非诚信行为处置以及传播力度增强。
经济失信。学生的经济失信,小到朋友之间的借贷、花呗借呗的逾期,大到银行学业贷款逾期。近年,在教育逐步受到重视、共同富裕的愿景下,相关学业资助政策不断推进解决贫困生问题,助学金、助学贷等项目落到实处,同时也使得一部分学生有机可乘,编造理由骗取助学金等经济诚信缺失的现象屡有发生。
如表2所示,超过半数以上的学生以及周边环境都根据如是情况进行申请相应补助,但依旧存在11.9%、7.14%的学生表示周边存在虚假申请助学金的情况。
(二)大学生诚信档案建设现状
2014年起,大学生诚信档案工作开始建设,各高校的档案建设具体办法历经多年发展已经初具雏形,尽管部分高校初步建设了信息化管理平台,可以说是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其运行效果仍然称不上是理想结果,还没有起到真正的教育引导性作用,甚至对其认知度都不够。通过深入调研,我们发现在大学生诚信档案建设过程中产生了以下主要问题:
诚信档案建设宣传普及度、认可度不高。根据问卷数据,25.4%受访者认为自己拥有大学生诚信档案,12.7%受访者反之,剩余的61.9%受访者则不清楚是否拥有自己的大学生诚信档案。此外,19.05%受访者认为大学生诚信档案记录能全面反映个人真实诚信状态,其余受访者则持“不能”、“不清楚”的观点。在普及度、认可度不高的情况下,诚信档案发挥的作用也将大打折扣。
覆盖的内容体系过于片面。如表3所示,在问卷列举的众多记录内容中,受访者普遍认为“课业成绩”“获奖经历”“处分记录”是档案记录内容,认为记录其余内容的受访者均不超过60%,说明目前档案建设中着重记录的是成绩、获奖、处分这类内容。大学生诚信档案建设工作并不仅仅是为了记录其成长过程中的诚信程度,而是为了更加深刻地体现当代大学生真正的价值取向,但目前档案建设工作中记录的学习表现和考试成绩等确乎无法代表大学生群体的整体诚信程度。
诚信档案的应用场景受限。诚信档案建设的意义在于:第一,及时反馈诚信教育成果,不断提高诚信教育质量。第二,做好大学生信用与社会征信体系的衔接。如表4所示,存在56.35%受访者认为大学生诚信档案可以与社会征信系统衔接,说明目前部分将大学生档案建设较好的高校,能够将诚信档案与诚信教育结合,用诚信档案的信息反馈诚信教育质量。但仍存在多数高校仍停留在简单记录的现象,持有“不可以”“不清楚”是否可以衔接社会征信系统的受访者认为其原因更多在于“大学生诚信档案记载内容不全面,而社会征信系统关系到金融借贷等综合事务”,侧面说明大学生诚信档案的应用场景范围较小,无法解决在大学生创业融资、信贷消费、应聘工作等方面的应用需求。
三、需求分析及对策建议
社会信用意识不断提升,社会对大学生的信用愈加重视,迫切需要减少与大学生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而大学生也需要通过某种形式来证明自身的相应素质。教育行业作为信用建设的重点领域,加速信用档案建设使之广泛使用有利于充分发挥信用信息的市场价值,倒逼学生加强自身信用建设。
建立良好的诚信档案隐私管理,扩大档案记录范围。大学生诚信档案的记录大部分为在校期间的优良记录,据了解,目前大学生诚信档案的实施,并没有将学生全部优良记录均归入档案。根据需求理论分析,绝大多数大学生迫切需要更多的展现自我的指标,在大学生就业竞激烈的环境下,因缺失权威的诚信档案,无法证明自己的信用度,错过良好的就业机会的情况比比皆是。扩大档案记录范围的同时,隐私管理机制应齐头并进,减少记录不必要的隐私信息,加强保护隐私信息的力度。
联合相关部门,保障诚信档案全面真实性。隨着国家和省教育厅等部门对信用档案建设的重视,以及建设和会需要,各高校相继进行信用档案建设,学生信用档案账户和采集信息量激增,对诚信档案数据要求也增高不少。同时,建设大学生诚信档案也将有效帮助学校提高对学生的管理水平与管理力度、观测和记录大学生在校期间的信用行为等。高校层面合理开展大学生诚信档案工作,确保数据全面真实性,需要多方机构联合完成,如:公安系统违章违法信息、志愿汇志愿服务信息,各方机构组织将有着独有角色定位、服务范围,共同保障诚信档案的全面性、真实性。
社会单位加入诚信考核指标,快速提高诚信档案社会认可度。良好的大学生诚信档案将为社会降低人力资源管理成本、经济市场交易成本、规范劳动市场秩序。因此在建设诚信档案过程中要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协调并优化资源配置,鼓励和调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为大学生诚信档案的建立将在今后逐步加入求职考核中,从而起到稳定就业环境和维护劳动市场秩序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晓敏.谈加强大学生诚信建设的认识[J].才智.2019.37
[2]韩瑞平.立德树人视角下大学生诚信档案建设的路径研究[J].山西档案,2015(06):82-84.
[3]张强.吴敏.李立华.基于改进模糊算法的大学生征信评级模型探讨[J].教育与经济.2009(2)3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