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律动中培养幼儿节奏感的实践研究
2021-11-05周小平
周小平
摘要:
在音乐艺术中,节奏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可谓是音乐的灵魂和命脉。幼儿教育属于启蒙教育,音乐教育则肩负着美育教育的重任,幼儿教师可在音乐律动中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开发他们的音乐天赋。鉴于此,本文以如何在音乐律动游戏中培养幼儿节奏感为研究对象,同时提出了一系列科学合理的对策。
关键词:音乐律动 节奏感
近年来,随着幼儿园课程游戏化项目的推进,如何使自由、自主、愉悦、创造的游戏理念在音乐游戏中得到体现是我们不断探索的问题。幼儿教师需把握好时机,从幼儿教育着手,高度重视音乐活动。幼儿时期是各项能力发展与人格塑造的初级阶段,也是基础环节。在音乐活动中,教师应当把节奏感的训练纳入音乐活动体系中,并在音乐律动中培养幼儿的节奏感,改善他们的音乐感知能力,打好音樂教育的根基。
一、营造愉悦环境,激发节奏学习兴趣
幼儿在集体活动中注意力难以保持长时间的集中,极易受到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与影响,尤其是面对自己不感兴趣的学习内容时,更是表现得极为被动。这表明在幼儿音乐教学中,教师需采用活泼多样的教学方法。若长期采用一种或多种固定的活动方法,以及固定不变的氛围与环境,孩子们在节奏训练中难以提起精神,长此以往他们会丧失学习音乐的兴趣。因此,幼儿教师应积极采用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律动模式,营造愉悦轻松的活动环境,带领幼儿通过看、唱、听、动等多个感官体验音乐节奏,引发他们主动参与节奏感训练,使其充分体会到节奏训练的乐趣。同时,幼儿教师需为孩子们提供和创造更多展现自我的机会,使其对节奏游戏更感兴趣,提升他们参与节奏训练的积极性。比如歌曲《布谷鸟》,节奏明快,孩子们非常喜欢。教师可以在活动前让幼儿认识布谷鸟,再画一画布谷鸟。将幼儿的作品展示在班级幼儿作品区。律动练习时幼儿看着自己的画,想象着丰收的景象,耳边好像听到布谷鸟的叫声,孩子们沉浸在愉悦的氛围中,创编节奏的兴趣浓厚。教师要给予幼儿充分的自由活动空间与充分展示自我的舞台,使其跟随律动感知音乐节奏,拓展思维空间,学习到更多音乐知识,增强自信心。
二、创设游戏情境,培养节奏感知能力
幼儿具有热衷探索、对未知世界充满好奇的心理特点,且形象思维占据主导地位。在幼儿园的音乐活动中,教师运用音乐律动进行节奏感培养时,要紧密结合幼儿的身心特点,借助语言、图画、视频、道具、实物等手段巧妙设计音乐情境,强化引导作用,使其主动地参与到节奏感训练当中。因此,幼儿教师在音乐活动上,可以引用关于情境描述的音乐材料,通过口述、绘画等方式创设相应的情境,或者运用多媒体设备,让幼儿更为直观地体会音乐作品中的律动,以及表现出来的情感要素,为其带来身临其境般的感觉,使他们全身心地融入音乐律动体验中,不自觉地做起动作。比如,在《小白兔》音乐游戏活动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兔小贝儿歌”中的视频,在大屏幕上展示一只可爱的小白兔跟着音乐有节奏地蹦跳的画面。以此拓展幼儿的音乐感悟空间,使其在直观化的情境中进一步感知音乐节奏,强化心理体验,吸引他们跟随音乐律动主动融入情境中,并随之舞动起来,从而顺利展开节奏训练。
三、实现跨界融合,提高节奏欣赏能力
在幼儿音乐节奏训练中,除常规的聆听歌曲以外,孩子们在生活中还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声音源,这都是可以作为律动活动、感知节奏的优质素材。如“语言”这一要素,以赋予律动表达为前提,能够给幼儿带来一种特殊的节奏感。对此,幼儿教师在音乐律动活动中,应该科学运用“语言”要素,精心设计融入音乐律动的节奏训练形式,进一步扩大节奏感的训练范围,加强培养幼儿的说话节奏能力,带领他们有节奏地说说童谣、儿歌、顺口溜、绕口令等,使其能说、会唱,且在说唱中产生律动感,自主体验节奏。比如教师可以把“语言”和“音乐”两类要素整合在一起,带领幼儿举办“用音乐说话”的主题活动,给出固定的儿童歌曲,如《小手拍拍》《捉泥鳅》《读书郎》等,指导他们结合歌曲节奏自主设计语言,或者一边歌唱、一边跳舞,在律动中掌握歌曲的节奏,有效锻炼语言节奏感。或者运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富有节奏感的乐曲,引导幼儿进行语言表达,内容可以是背诵古诗词或上述几种材料。如此,在富有趣味性的音乐律动中,不仅能够增强节奏感的训练效果,还可以引领幼儿通过多种形式参与到节奏感训练中,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除了语言领域,数学领域的按规律排序、体育活动中的韵律活动、自然界的雨滴和虫鸣都蕴藏着节奏,我们可以跨领域融入节奏训练,提高幼儿的节奏欣赏能力。
四、善用律动游戏,提升节奏表现能力
游戏对于幼儿来说具有很强的吸引力与诱惑力。在幼儿音乐游戏中,要想利用律动培养孩子们的节奏感,教师需将节奏感这一抽象的音乐艺术放置到具体游戏中,把音乐律动过程变得具象化与可视化。通过游戏促使他们主动参与到训练中,使其在游戏中进行节奏训练,真正达到玩中学、学中玩、寓教于乐的目的。为此,幼儿教师在日常活动中,以“律动”为主题开展各种类型的游戏活动,围绕音乐律动这一基本元素建构相应的游戏框架。适合幼儿进行的律动游戏有拍手舞、拍皮球、摇手指、跳一跳、模仿动物走路等,关键在于引领他们依据游戏中的动作学会控制和改变事物运动的节奏,使其更为深刻地体验到在不同律动下,节奏快慢也会随之变化。以“摇手指”为例,教师要求幼儿先十指伸展手心向外,再翻动两手手心向内,跟随音乐节奏两手拇指碰碰头、食指碰碰脸、中指上下运动、无名指做伸展运动、小指互勾,使其通过亲身参与切实感受到节奏转换、停顿与变化过程,有利于他们进一步理解律动,深化节奏感的体验。
五、巧用打击乐器,赋予节奏创造能力
在幼儿音乐律动教学过程中,培养幼儿节奏感时,除利用自身肢体以外,还要借助一系列可用的外部物体。由于他们在音乐概念方面缺乏认知,运用打击乐器实施音乐律动教学,能够为其提供真实的操作器材,有助于节奏感的培养。这就要求幼儿教师以幼儿园现有的打击乐器为依托,如砂槌、三角铁、手铃、军鼓、碰铃、沙锤、小定音鼓、双响筒等,使其在敲打乐器时根据发出的声音进行节奏训练,并按照曲谱控制好节奏与力度。当然,对于器材设备不足的幼儿园,教师可以自制一些简单的打击乐器,像木块、竹竿、石头、脸盆、碗筷等,助推音乐律动教学的实施,最终有效进行节奏训练。幼儿教师可以采用木棍敲击石块的方式,简单化地呈现不同音乐材料的具体律动,由幼儿亲自动手敲击,使其在富有生活气息的环境下操作,体会音乐节奏的变化。同时,还可以鼓励幼儿发挥个人创造能力与想象能力,把更多的生活化器材代入到活动中,自制打击乐器,并自主改编与设计节奏,既能够训练他们的节奏感,还可以培养他们创作艺术的意识与能力,使其收获更多乐趣。
一直以来,在幼儿音乐活动中,节奏感的培养都是一项烦琐、重要又持久的工作,教师需以一颗耐心认真对待幼儿,不断创新律动呈现形式,丰富节奏训练模式,使其在节奏训练中始终保持高昂情绪,全力增强他们的节奏感。
参考文献:
[1]邵敏.学前儿童在音乐节奏领域的认知与训练[J].北方音乐,2020(09):205206.
[2]关韵川.幼儿音乐教育中的节奏感知与表达分析[J].湖北农机化,2020(08):97.
[3]徐霞.幼儿音乐教育中的节奏感知与表达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19(52):233234.
[4]陈巧立.游戏化音乐活动中的节奏训练[J].黑河教育,2019(04):5960.
责任编辑:唐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