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本剧助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2021-11-05董照霞
董照霞
摘要:在新课标背景下,课本剧作为一种戏剧样式,对语文课程的教与学起到“催熟”或“加热”的作用。学生在选、读、编、演、评等过程中,发挥自身的能力,以直观、生动、有趣的表演方式再现课文,从而获得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加深对课文内容或主题的理解。本文立足教学实践,对课本剧助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教学意义和教学操作加以研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本剧 教学意義 教学实践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大多选择故事性很强的中外童话、寓言、名人名事,故事内容主题突出,很适合编排课本剧;中高年级教材中短小的文言文、古诗等,加以联想创作,同样能编排内容多样、主题不变的课本剧。新课标强调课堂教学信息化手段的运用,例如教学课件、白板教学等媒介以直观生动的方式深受学生们喜爱,有助于课堂教学。但这种方式也忽视了课堂学习中学生的主体性,学生大多以被动接受为主。而课本剧让学生参与选、读、编、演、评全过程,可以充分调动学生主体性。
一、课本剧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意义
(一)活跃语文课堂氛围,加深教材内容理解
部编版小学低年级课文多以简短的诗歌、故事为主,培养学生对教材内容的兴趣和保持课堂专注度,是教师课前准备的重要工作。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青蛙写诗》是一首内容简单的儿童诗。这篇课文的主人公有青蛙、小蝌蚪、水泡泡、水珠,简单的对话情景,拟人手法的运用,正好可编排课本剧。低年级的课堂表演以老师引导为主,提前编排,准备精致道具,老师扮演青蛙,学生扮演其他角色,排练几次,简单有趣的课本剧就能完成。
中高年级教材里的文言文,教师教怕失去课堂趣味,学生学畏难。笔者所在年级组针对文言文教学展开教研,发现文言文题材多以故事为主。如何让学生喜欢上文言文形式的故事呢?课本剧。以部编版四年级下册22课《囊萤夜读》为例,学生分小组编排,先读通课文,再立足时代背景,针对主人公车胤家贫、勤奋好学、练囊夜读这三点加以创作,排演多幕剧,展示家贫、勤奋好学、练囊夜读三幕场景。每个小组的创作内容不一,主题相同,很好地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活跃课堂氛围,加深其对教材内容的理解。
(二)发展学生综合能力
精彩的课本剧不可忽视选、读、编、演、评这几个步骤,而每个步骤都能锻炼学生的能力。中高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阅读积累,有强烈的表演欲。在学完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三袋麦子》时,学生们产生强烈的表演欲望。恰逢学校五月艺术节有课本剧表演,于是学生踊跃参加。从分配角色就可以看出学生们的调配能力,根据角色特点,例如小猴子就选择平时活泼机灵的学生扮演,小猪选择老实憨厚的学生……同时,制作道具的过程中,学生的想象力和手工制作能力得到充分发挥,道具简单精致。编写剧本时,学生的语感、词汇、习作能力得到综合体现。《三袋麦子》剧末有舞蹈《劳动最光荣》,学生编舞、排队形,得到独立能力的锻炼。表演时学生相互协调合作,学生相处融洽,有团队精神;其他学生评价,提彩排建议,对剧本反复修改,精益求精。整个过程中,教师作为活动的监督员、指导员、推进员,给予学生充足的空间。这些既是对平时语文学习情况的检阅,也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体现。
(三)升华情感态度、价值观
语文教学当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在传统课堂中,对于故事题材的课文,教师通过语言渲染、视频观看等方式,让学生产生共情,但无法立刻检验学生学习效果。而在排演课本剧时,学生融入对课堂所学的感悟,升华对教材主题的理解,共情能力得到锻炼。
部编版教材中编选许多优秀的课文,例如《小英雄雨来》《黄继光》《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等,机智爱国的雨来、英勇无畏的黄继光、胸怀天下的周恩来,这些人物身上闪烁着人性的光辉,值得学生学习。陶行知先生推行“做是学的中心,也是教的中心”。他认为“做是教学工作的核心”。这里的“做”也包括学生的做。人物扮演再现场景,自己体会主人公当时的心理和情感,即是学生“做”的一种。
二、课本剧助力课堂教学的具体举措
课本剧如何助力语文课堂教学?笔者认为可以从课前准备、课堂教学、课后巩固三方面着手。
(一)家庭课本剧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以学定教”的教学理论,强调学生学先于教,这是对学生的预习要求。新的教育环境一直着重于给学生减负,不断提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根据教材,可选择家庭课本剧的方式预习,同时也增加亲子相处的时间。例如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中的《陶罐和铁罐》是一篇寓言故事,在预习时父母和孩子进行角色扮演、对话,不仅能检查孩子字音问题、帮助孩子读通句子,还能借助父母的理解把故事的主题通过读说演的方式传递给孩子。不只语文教材,课外读物中的相关内容也可以排演成家庭课本剧,亲子共享阅读时光。
(二)课堂片段课本剧
高质量的课堂不仅能使学生掌握教学重难点,同时还以轻松活跃的氛围,使学生乐学、好学。例如故事最精彩之处在于高潮部分,这是情感冲突最激烈的地方,一节课不能完整演绎故事情节,但可以抓住最精彩的部分,利用课堂10分钟,进行师生共演、生生合演,把对教材的理解融入角色中,利用自身语言、动作、神态等再现故事场景。生动活泼的戏剧扮演活跃了课堂气氛,凸显主人公的性格特点。例如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诺曼底号”遇难记》的15~30自然段,是哈尔威船长和洛克机械师、奥克勒福大副简短有力的对话,对此可以开展课堂角色扮演,使学生感受船长的临危不乱、镇定自若。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在讲读课堂中融入课本剧,使学生带着兴趣编演课本剧,有助于学生课堂专注度、课堂思维能力等的提高,在潜移默化中达到教学目标。
(三)课后小组创新课本剧
小组合作交流探究是课堂教学常用方法,分小组进行课本剧活动安排,既是对课堂内容的升华,也是对学生能力的锻炼。在创编过程中,每一小组都有自己设计的方向和思路,但又能保证课文传达的主题不变,最后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学”。例如针对《囊萤夜读》这篇文言文进行分小组编剧本时,有的小组突出家贫这一幕,通过增设车胤生活和学习困境的场景,烘托车胤的勤奋好学;有的小组抓住囊萤夜读这一幕,创设情境,如蚊虫多、疲倦等突显车胤读书不易,懂得更加珍惜如今的幸福学习环境;有的小组好奇“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这个场景,在道具设计上精心考虑,如练囊(白色薄绢做的口袋)的设计、萤火虫的代替道具等。
综上所述,将课本剧融入课堂,使课堂气氛越来越活跃,学生们的课堂表达等变得大胆有新意。学生自主参与到课堂学习、课本剧创作活动当中,从学知识到提高技能,大大提高课堂效率,完成教学任务。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更好地推动课本剧的发展,仍然是笔者探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冯颖.浅析课本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7(11):59.
[2]魏玮.浅析课本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时代教育,2016(16):3133.
责任编辑:黄大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