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地协调观培养的初中地理教学设计
2021-11-04巫小芳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127期
巫小芳
【摘要】地理课程重在培养学生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其中地理核心素養,更是将“人地协调观”放在核心的位置。而深圳面临着水资源匮乏、河流污染严重的困境,是全国严重缺水的城市之一。为此,对深圳的学生而言,将“人地协调观”渗透到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中国的河流》第一课时为例,鼓励学生关注身边的河流,掌握关于河流的理论知识,从而思考人类活动与河流的关系,真正地将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中,让地理为生活服务。
【关键词】人地协调观;中国的河流;教学设计
【教材版本】
八年级《地理》(湘教版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三节《中国的河流》
【课标要求】
在地图上找出我国主要的河流,归纳我国外流河、内流河的分布特征。
【学习目标】
根据课标、学情和学材的特点,本节的学习目标设计如下:
【教学重难点】
1.利用中国河流分布地图,归纳我国外流河、内流河的分布特征;
2.运用地图和资料,理解外流河和内流河的水文特征差异;
3.运用地图和资料,理解外流河在南北方的水文特征差异。
【教学准备】
课前,组织学生选择一条离家较近的河流,并考察该河流的环境状况,拍照留存,用以课堂讨论。
【教学过程】
1.设计框架
2.具体过程
【参考文献】
[1]李佳宬,乔慧峰,裴娜娜,贾盼.初中地理教学中人地协调观的培养策略[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8(06):27-28.
[2]陈亚玲,张琦.基于人地协调观培养的教学设计[J].地理教学,2017(24):53-56.
[3]王韬,薄俊丽.人地协调观下初高中地理有效衔接的教学策略研究——以中图版“聚落”教学为例[J].地理教育,2016(09):53-54.
(责任编辑:张晓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