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用思维导图提高小学数学单元复习效率的实践初探
2021-11-04陈咏诗
陈咏诗
【摘要】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和自主复习能力尤为重要。思维导图作为建构知识体系的好工具,将其引入小学数学单元复习里,有策略地进行活用,可以很好地提高学生自主复习能力,激发复习课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本文分析思维导图具有的优势,并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实践探讨一线教师如何利用思维导图提高小学数学单元复习效率的方法。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学数学;复习效率;实践
在新课程改革下,许多一线教师都逐渐明白,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而教师则要做好引导者的角色。因此,对知识的新授,教师们都想方设法地对照着教学目标认真备课,对新授的内容应该怎么教常常会展开深入的研讨。但对比复习课,大部分教师则没有多大的重视,或者重视程度不及新授课,究其原因在于,在部分教师的心里,单元复习课就是做这个单元相应的课后练习,精心挑选历年来出题频率最高的题型进行题海战术,又或者在课上重复强调让学生记住单元里面的重点难点。这样的复习课,普遍出现的情况就是,教师兴致勃勃地在讲台上讲着题型、喊着口号,学生们积极性和复习效率都不高。这让笔者开始去思考,怎么能提高小学数学单元复习的效率。高效的复习,应该是以学生为主体,自主梳理知识点,深刻理解数学本质。思维导图正是建构知识体系的好工具,将其灵活运用到小学数学单元复习,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提高复习效率。
一、思维导图的内涵与发展
思维导图是20世纪60年代由英国学家东尼·博赞提出的。思维导图又名心智导图,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图形工具,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以一个主题或关键词出发展开联想,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
传统意义上的思维导图主要是强调“自由发散联想”,而非“结构化思考”。20世纪80年代,由华东师大刘濯源教授结合了概念图、知识树等图示方法的优点,提出了适用于学科应用的“学科思维导图”,它很好地记录了学习者对于一个主题或概念深入的思维过程,强调的是记忆理解的深度。学科思维导图把知识图形化的表征也便于学习者对整个知识结构的记忆和重现,有助于学习者對知识的迁移。
二、小学数学复习中运用思维导图的优势
(一)突出知识点间的关联性
单元中每个小节都有零散的概念和知识点,清晰的思维导图能一下子找出单元中最中心的主题,利用连线、分支,学生能马上清楚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层级关系。如《因数与倍数》单元里,有三大部分的内容,而第一部分中“因数和倍数”又包括了因数倍数的概念、找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的方法。利用思维导图,能一目了然地看到层级隶属关系,也更加突出概念之间的关联性。
(二)提升知识点的记忆效果
传统的复习课上,不乏看到教师让学生把重要的考点抄写,这种枯燥的机械记忆不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久而久之还会对数学学习失去兴趣和热情。思维导图是通过图像文字结合的形式对知识点进行梳理,每一个学生的思维导图都是独一无二的。这种个性化的工具对比机械抄写更有趣,学生也更乐于利用思维导图多次复习和记忆,进而知识点也记得更加牢固。
三、小学数学单元复习中活用思维导图的实践初探
那一线教师应该怎样活用思维导图,使学生顺利在思维导图中完成对单元所学知识的建构呢?为此,笔者在一学年的六年级数学教学中,尝试开展运用思维导图进行单元复习的实践探究。
(一)思维导图制作前教师的方法指引
对学生来说,思维导图并不是陌生的事物。从五年级开始,笔者就尝试运用思维导图的模式帮助学生进行单元复习,这样的模式是以教师为主,用问答形式帮助学生进行单元知识的整理,学生并未尝试自主运用思维导图梳理单元知识点。但如果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个单元的思维导图,对中下生甚至学困生来说,是非常艰难的。为此,笔者对单元复习思维导图前均作出一些方法指引,有助于学生对单元知识点的准确把握。以下是《圆柱与圆锥》和《百分数(二)》两个单元给出的整理复习方法指引(图1、图2)。
给出的方法指引是根据不同领域中对学生数学思想和方法的要求拟定,如《圆柱与圆锥》单元属于“图形与几何”领域的内容,主要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不仅要探索圆柱知识中运用到的转化和极限思想,而且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问题解决策略。又如《百分数》单元,涉及到关于折扣、成数、利率等生活实际问题,在方法指引中不仅引导学生对和百分数有关的这些概念的对比整理,还鼓励学生试着对照单元的知识框架整理相应的实际问题。
从提交的学生思维导图材料中可以发现,教师针对单元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等去制定的方法指引,有以下的优点:
1.有助于单元中隐性目标的实现
纵观小学数学各种版本教材编排和编写特点,都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注重知识形成的过程,感受数学的价值。小学生正处于具象思维为主的阶段,抽象概括能力并不强,而思维导图制作的方法指引极大程度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自主建构和梳理,同时唤醒学生对本单元比较重要的一些知识点的关注,有助于隐性目标的实现。如《圆柱与圆锥》单元的思维导图材料中,大部分学生都能通过画图、文字等表述探究圆柱和圆锥体积之间的关系。从材料中欣喜地发现,学生能抓住圆柱和圆锥体积探究的前提条件:等底等高(图3、图4)。通过教师方向性的引导,学生又一次自主感悟“转化”这个数学思想,实现这个单元教学的隐性目标。
2.提高学生的综合概括和创新能力
我们知道,学习其实是一个“模仿——创新”的过程。思维导图如何把它用“活”,其实关键在于学生本身。学生从教师给出的每一个单元复习的思维导图方法指引,慢慢学习到如何去找每个单元的架构、重难点以及所运用或体现的数学方法和思想。久而久之,学生会更加熟练地找准每个单元复习的架构或重难点,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如在复习《比例》单元中,笔者尝试让部分学生自主归纳整理,惊喜地发现有一部分学生能清晰地梳理单元内容,并尝试对比和比例两个相似概念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联系和区别。
(二)思维导图在复习课堂的活用
1.自评互评实现生本课堂
在复习课前针对班级学生的实际,结合单元教学的目标和重难点制定了思维导图复习指引,这让学生在课前已经对单元的架构内容有了深入的了解。学生也借助思维导图找出自己的薄弱环节,这无疑缩减了复习课用来进行一系列单元整理的时间。而这部分时间,能充分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自评互评活动。学生在小组交流讨论中,不仅能学习到其他组员的优点,而且在每一个组员交流的过程中,就是对该单元所学知识的再巩固。另外,每一张思维导图呈现出每一个学生的思维过程,因此除了对知识点掌握得更加牢固,还能学习到其他组员的思考方式,对之后思维导图的创作有很大帮助。
2.分享实例错题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学生在运用思维导图进行复习时,在教师的引导下会用一些实例或做错过的题目帮助自己梳理记忆,在复习课上,教师可以指出某些易错的知识点,让学生去分享自己记录的实例或错题。这种把讲题人的角色从教师转变到学生,无论是讲授的学生,还是聆听的学生,积极性都会大大提高。例如,在进行《比例》单元复习课时,笔者提出还有什么知识点存在疑惑?有学生举起手来说:“圆的面积和圆的半径成正比例吗?”另外一位学生马上举起手说,在他梳理的思维导图里恰好把这个错题记录下去了,兴致勃勃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这种思想之间的碰撞和分享,大大提高了学生复习课的热情,复习课不再是死气沉沉。
四、关于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单元复习中的实践反思
本次的实践能明显看出思维导图运用在小学数学单元复习中是可行并有效的。但笔者认为,在运用思维导图进行单元复习时,还应该关注以下几点:
(一)关注学生实际,循序渐进
笔者进行实践探究的对象是小学六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综合概括能力,而且在五年级开始就已经接触过思维导图形式的教学和复习,因此在实践时并不需要花时间介紹思维导图的制作步骤。而中年段或没有相关基础的学生,教师则需要做好前期的知识介绍和铺垫,要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班级实际情况,做好规划。
(二)鼓励学生个性化制作
思维导图就是制作者的思维过程和个性化思考的呈现,制作者可以图文并用,也可以有各不相同的表达形式。对小学生来说,我们应该放低要求,更多的是关注学生在梳理复习过程中的困难,去加以引导。
(三)注重评价,做好即时点评和反馈
思维导图既可以作为复习的工具,也可以作为评价学生数学学习的方式之一。在复习课后,教师应对学生的思维导图进行评价,并及时张贴优秀的作品,让学生获得学习数学的喜悦和成就感。对做得不够好的学生,也应要及时反馈,指出可以改进的方向,鼓励学生及时改正。
五、结语
综上所述,思维导图作为小学数学单元知识梳理的工具,可以把繁杂的知识点精准化、结构化地呈现出来,有效提高单元复习效率。但是怎样才能更大地发挥思维导图带来的效能,这就需要教师在使用的时候针对班级或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让思维导图不是流于形式,而是真的用活、用好了,才是提高复习效率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沈利玲.数学思维可视化工具的类型及其应用[J].教学与管理,2020(17):48-51.
[2]万芳,吴平,杨珺,晏妮.概念教学的“形”与“神”——基于“思维导图”“学科思维导图”和“概念图”的概念建构[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20(09):95-96,176.
[3]李中国,郑玲玲.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复习课中的应用[J].教学与管理,2019(32):46-48.
(责任编辑:邓羽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