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雕细琢,提高思想政治复习课效率
2016-12-26黄国芬
黄国芬
摘 要: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016年3月5日做政府工作报告时说,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工匠精神”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让人耳目一新,不仅企业需要工匠精神,思想政治老师亦要有匠心。
关键词: 思想政治课 复习效率 《生产与经济制度》
高考政治内容涵盖四个模块的内容,学生的复习压力大,教师的复习备考任务重,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复习效率,取得理想的复习效果,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研究考试说明,找准复习方向
考纲是高考命题的风向标,准确分析,研读考纲,有利于师生把握高考动向,高效复习备考。诚如丁祥云老师所言,复习备考犹如下一盘大棋,一着不慎就有可能影响全局,研读考纲显得尤为重要。本节课有三个考点:生产与消费的关系;公有制及其主体地位;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教师不仅要知道考察哪些知识,更要知道怎样考察知识。生产与消费问题在近几年各省区高考中都有所涉及,常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对生产与消费关系的理解,以主观题形式考查消费的问题,考查的内容以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为主。如2015年安徽卷38题“中国消费引领中国制造?”考察了消费反作用于生产,对生产具有导向作用。教师在复习备考过程中,需要精选试题,精做试题,更精准地把握高考的脉搏。正如牡丹亭里的一句台词:“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只有做一做高考试卷,才能领略高考卷的奥秘。
二、精心引导质疑,聚焦疑难知识
政治复习课课堂容量大,时间紧。要在有效的时间内获得复习效率最大化,则教师不仅要唤醒学生的旧知,更要了解学生的思维困惑,混沌之处。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让学生成为质疑的主体。如在本课开始可设置质疑栏目,让学生根据考点自主阅读课本,同时提出自己的疑惑,对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更要相互质疑,倾听不同的声音。当学生的质疑由于考虑不充分而比较幼稚,教师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并热情地做出解答。然而释疑解惑要在知识疑难处,课堂质疑的问题要有一定深度和广度即深度质疑。本节课生产与消费的关系是疑难点,学生要理解辨别是强调生产的决定性作用还是消费的反作用?教师可精选选择题,鼓励学生大胆参与讨论,以讨论和对话的姿态解决知识分歧。教师在质疑环节要以学生为本,合理引导,让学生充分思考与相互质疑。
三、精选素材,追求简约课堂
简约不是简单,简约课堂应该摈弃华而不实的因素,删繁就简,返璞归真。在时间紧,复习任务重的情况下,课堂教学更应该提倡“简约高效”,让课堂理性回归,构建一种“简约而不简单”的课堂。思想政治课的复习要依托丰富的教学素材,有些教学素材冗长抽象,这需要教师对教学素材进行精心的组织,斟字酌句,力求简洁精练,详略得当。在化繁为简的同时,不仅要帮助学生注重提高获取信息的能力,更需要避免让学生受到与教学无关的信息的干扰,提高课堂时间的利用率。如在讲到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体现的时候,教师可以避免采用通篇文字表述的方式,可以图文结合,以数字为主,更直观生动,更便于学生快速抓住有效的信息,有效节约时间的同时提高学习效率。
四、图文并茂,形成知识体系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智慧不是别的,只是组织得很好的知识体系。”复习课要注重基础知识的梳理,更要形成有内在联系的立体化的知识结构。很多学生考试失分多,解题速度慢,答题角度窄,寻因究果,主要原因在于没有系统的掌握知识,形成科学的知识体系。生产与经济制度分为两框,第一框《发展生产满足消费》中讲到大力发展生产力必须全面深化改革,习近平总书记谈到改革时强调要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成熟更定型。改革体制机制,可以和第二框的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进行有效的联系。
新时期的教师肩负着传到授业解惑的重任,理应心怀工匠精神,工匠精神强调刻苦钻研,精雕细琢。“臣将为鐻,未尝敢以耗气也,必斋以静心”说的是2300前的优秀木匠——梓庆在做事之前,不敢耗费半点精气神,养心聚气。静思领悟,让自己专心致志,每一个环节、每一道工序都力求精准无误,不出纰漏。雕刻是一个木匠全部功力的集中表现,唯有专注走心才能精雕细琢。西方谚云:“魔鬼在细节。”天下之事必作于细。匠人的细在于精雕细琢,追求极致。教师之细,细在专注用心教学,只有这样才能打造精彩的课堂,培养出优秀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