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辨析观点,关注表达

2021-11-03周乐

教育信息化论坛 2021年4期
关键词:文本解读

周乐

摘要:借助《落花生》一课的教学,引导学生对“详略得当”加以辨析,使其直观地感受到文章的详略安排应该因事而异,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也有益于他们今后自己在写作时合理组织写作材料。

关键词:文本解读;详略得当;关注表达

一、文本解读

《落花生》是许地山先生的散文名篇,也是一篇经典课文。仅看课题,文章可状物,可叙事,也可写其他内容。通读全文后,我们发现文章围绕“落花生”,写了“我们姐弟”“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一事。其中,前三部分在课文第一、二自然段中,作者以极其简练的笔墨概而述之,着重记述的是“议花生”部分。这样的谋篇布局,学生大多能读明白,这是“有详有略”。我们评价这类名家名篇,也称之为“详略得当”,那么何为“得当”呢?这就引发学生深入思考。文章的形式一定是服务于内容的。详略安排,也一定会因文章表达主旨的不同而变化。如作者主要是回忆小时候姐弟几个种花生的事情以及其中的乐趣,那应详写“种花生”“收花生”;如作者侧重写花生的美味,那就应详写“尝花生”。笔者借助这篇课文,引导学生对“详略得当”加以辨析,使其直观地感受到文章的详略安排应该因事而异。

这篇课文的主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句话中——

父亲接下去说:“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我说:“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理解“父亲”说的话,重在体会“虽然……可是……”这一句式的表达效果,这样的句式一般意义重心在后,意在强调“很有用”。在“好看”与“有用”之间,“父亲”显然更看重“有用”。如何看待“父亲”的观点,是值得辨一辨的。有人武断地认为“父亲”错了,也有人完全赞同“父亲”的看法。显然,这都有失偏颇。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我”所说的“不要做只讲体面”中的“只”字,即在追求真才实学的基础上,我们更欣赏内敛含蓄的处世之道。许地山的父亲有中国传统士大夫的风骨,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结合他的文化背景、生活年代,我们就更易理解“父亲”的观点。然而,在新时代的今天,我们如果能内外兼修,既有真才实学,又能彰显个性,岂不更妙?这样的理解,应该也更贴近文章的本意。

《落花生》这篇课文共428个字,篇幅短小,语言明白如话。学生读这篇文章几乎没有障碍,一读就懂。文章也没有让我们印象深刻的华丽辞藻。的确,这篇文章没有气势磅礴的排比,没有精巧别致的比喻,没有典雅秀丽的诗词,甚至连对话描写中的提示语都没有,非常素朴地写道“父亲说”“姐姐说”“哥哥说”“我说”。简洁朴素的语言、朴实无华的落花生、淳朴低调的许地山,这三者之间有一种内在的和谐,那么自然、那么恰当地融合在一起。

二、教学活动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品味文章语言,紧扣重点词句,理解内容,并练习朗读。

(2)了解花生朴实无华、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3)了解文章详略得当、借物喻人的表达特点。感受文章平和恬淡的语言风格。

教学重难点:

(1)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深刻含义,懂得做人的道理

(2)了解文章语言表达的特点,学习详略得当地安排写作材料,了解借物喻人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整体感知

(1)复习导入,回顾文章主要内容,指导学生按事情发展顺序梳理文章。理解文章主要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

(2)出示课文第1自然段。教师指名学生朗读,思考:我们姐弟几个心情怎样?

抓住“居然”一词,体会喜出望外之情,并指导学生练习朗读。

引导学生關注“买种、翻地、播种、浇水”等词,体会作者用极简短的词句写出了几个月繁杂的劳动。

【设计意图】课始,复习已学,请学生整体感知文章,理清文章的叙事主线。文章前三部分并非重点,紧扣“居然”一词,体会“我们姐弟”的心情,引导学生感受劳动、收获的喜悦。文章写“种花生”“收花生”极简短,此处引导学生加以关注,为理解文章“详略得当”的结构特点做铺垫。

(二)品读词句,辨析观点

(1)自由朗读课文3~15自然段,思考:谁的议论给你的印象比较深刻?

组织交流,理解姐姐、哥哥、我的观点。

出示课文第10自然段。

辨析:父亲在谈论花生的时候,还提到了桃子、石榴、苹果等,为什么呢?

学生进行对比阅读,体会桃子、石榴等和花生不同的生长特点?

学生抓住“埋在地里、鲜红嫩绿、高高地、矮矮地、必须挖出来”等词句,在对比中感受花生的朴实无华、默默奉献。

(2)出示: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它虽然很有用,可是不好看。

引导学生体会“虽然……可是……”的表达效果,理解句意的转折,这类句式强调的重点往往在后面部分。

(3)出示: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过渡:父亲仅仅是在谈论花生吗?

引导学生理解由谈论花生,进而谈论起像花生这样做人,谈的是做人的道理。这就是“借物喻人”。

(4)出示: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体会“只”的表达效果,结合许地山父子的生活年代、教育背景,理解在“体面”和“好处”之间,他们更看重“好处”。而新时代的今天,如果我们能做到既体面,又有用,那就更好了。这是我们这个时代对人的要求,既要有真才实学,又要善于表现自己。

(5)小结:许地山先生就这样牢记父亲的教诲。他一生勤俭朴素,无私奉献。抗日战争期间,他为了抗战事业奔走呼号,积劳成疾。郭沫若曾这样评价他:“他有献身精神,对于名利竞逐,极其恬淡。”

【设计意图】“议花生”有一个由“物”到“人”的转换过程。教学中,先指导学生通过对比,充分感知花生的生长特点。以此为基础,再谈到人的“体面”与“有用”。结合“不要做只讲体面”中的“只”字,请学生辩证地理解父亲的观点。如果“内”“外”选其一,无疑须注重内在的“有用”。这个价值观永远都是正确的。而新时代的我们应该追求的是内外兼修的最高境界。结合许地山父子的教育背景、生活年代,这一难点也很好地化解了。

(三)推敲表达,关注风格

(1)过渡:同学们都认为这篇文章“详略得当”。那么,它恰当在哪里,为什么详写“议花生”,而不是其他呢?

同桌交流讨论,理解文章的详略安排,应与文章表达在主旨相适宜。

(2)回顾全文,文章有气势磅礴的排比吗?有精巧别致的比喻吗?甚至连对话描写都没有提示语。

交流:这篇文章的语言给你什么感觉?引导学生感受文章平实的文风。

(3)过渡:我们突然会很奇妙地发现,这篇文章的语言很像谁?

引导学生感受“文如其人”。这篇文章的语言风格、文章主旨和作者人格特征的和谐统一。

【设计意图】对“详略得当”的理解,大多学生仅停留于字面。这个环节以具体文章为例,激发学生思考,关注文本形式与内容的一致。这对提升学生谋篇布局的写作能力大有益处。布封所说“风格即人”,在这篇文章中得到了完美的体现。结课前,教师引导学生感受文章平实的语言风格和作者恬淡的个性特点,以及文章主旨的和谐统一,使学生的理解更为深刻,感受更为悠长。

参考文献:

[1]张迎平.落花生,落花有声:《落花生》文本解读[J]. 小学语文教学,2020(06).

(责任编辑:奚春皓)

猜你喜欢

文本解读
综合视野下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用民俗文化视角解读文本内涵
关注文本解读浅谈《拿来主义》背后的现实意义
基于文体学理论与策略视野下的《孔乙己》文本解读
解读文本,回归英语阅读教学的本质
把握解读“维”“度”,感悟文本精髓
文本解读不能忽视语言品味过程
对文本解读与课堂操作四个“度”的把握
立足文本,给中职语文阅读教学搭建解读支点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