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从“三自能力”到“三自底色”

2021-11-03李建东

教育信息化论坛 2021年4期
关键词:核心素养

李建东

摘要:自20世纪80年代中叶起,福山中心小学首先提出了以课题的方式开展针对小学生的“三自能力”培养,随着研究的深入,现在又基于“核心素养”,将“三自能力”发展为“三自底色”,“三自底色”成为“三自”培养的新理念,将“三自能力”培养由主要围绕小学生拓展至围绕小学生、教师、环境、课堂、校园等,由此“三自能力”培养再次走上了快走道。

关键词:核心素养;三自能力;三自底色

在常熟市福山中心小学(以下简称“我校”),“三自”有着特定的含义,它是生活上自理、管理上自治、学习上自主的简称。自20世纪80年代中叶起,我校即提出了以课题研究的方式培养小学生“三自能力”的设想,让小学生到毕业时能成为有一定素质的合格小公民。在这样的理念下,学校大力培养小学生的“三自能力”,使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长足发展。然而由于在“三自”认识上存在短板,导致“三自能力”培养中途遇到困惑。就在这培养工作停滞不前之际,恰好国家提出了关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理论,一下打开了我们的思路。基于“核心素养”,我们将“三自能力”发展为“三自底色”,困惑随之解除,由此迎来了培养小学生能力、提升小学生素质的又一个春天。

一、首创:提出了“三自能力”

我校是一所典型的农村小学,针对农村小学生普遍存在的能力不强、不善沟通、缺乏自信等实际情况,自20世纪80年代中叶起,我校明确提出了要通过一定的途径、运用一定的方法让小学生从小就拥有一定的自理能力,成为生活的小主人;拥有一定的自治能力,成为管理的小主人;拥有一定的自主能力,成为学习的小主人。由此,“三自能力”的品牌正式诞生。它持续影响,乃至规定了我校发展轨迹至今已有30余年。这样明确提出以“三自”为主要内涵的培养小学生能力的主张,在当时属于首创。学校以课题的方式加以研究,“三自能力”培养很快就进入了快速发展期。我校不断丰富和完善“三自能力”的内涵及外延,逐渐形成了一整套较为完善的操作方式与策略,产生了良好的效果,对学生、教师、学校诸方面的发展均起到了较好的促进作用。“三自能力”培养成为学校的特色及名片。

通过培养,小学生的综合素质明显增强,多数学生已拥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养成;在各类活动中所有学生都得到了实实在在的锻炼,具备了初步的管理能力;学生不再那么怕吃苦了,耐挫力显著增强。借助教育信息化的力量,广大教师的科研意识得到强化,科研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形成了一支具有“三自”特色的乡村教师队伍。

二、困惑:陷入了培养迷茫

就在大家为“三自能力”培养喝彩之际,这项工作也逐渐陷入困境,原因就源自对“三自”的认识。原来我们对“三自”分别是从生活上自理、管理上自治、学习上自主三个方面来界定的,换言之,这三者之间的界限比较清晰。但实践中我们逐渐发现,对于某些具体的活动来说,究竟是属于生活方面的自理,还是管理方面的自治,又或者是学习方面的自主,有时还真说不太清楚。比如课堂教学,要培养学生学习上的自主能力,其间是否也需要生活上的自理能力、管理上的自治能力呢?以整理文具为例,如果连自己的文具都不会整理或不知道要整理,那学生的学习自主能力又从何谈起呢?而整理文具显然是属于自治或自理范畴的。因此,这“三自”之间是否存在交叉重合的地方呢?如果说它不存在,那目前的困惑难以解释;如果说它真实存在,那会以什么方式存在呢?又会存在于哪儿呢?它与原有的“三自”会是怎样一种关系呢?这一切在之前我们对“三自”的界定中是不曾考虑过的。

对“三自”的认识是所有培养工作的起点,现在发现对这起点的认识都存在着含糊不清的地方,一时间导致课题研究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惑之中。这困惑若不能及时解决,势必会阻碍“三自”培养的前进步伐。虽然困惑的出现让人烦恼,因为这意味着“三自”培养已由前阶段的快速推进期转入瓶颈期,似乎到了“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境地;但它的出现又让人兴奋,因为困惑也意味着机遇,一旦获得突破,那将会使“三自”培养研究跃上新的台阶,迎来又一个快速发展期。出路在哪儿?如何才能自圆其说,“柳暗花明又一村”呢?福小领导和老師陷入了苦苦的思索之中。

三、创新:升级至“三自底色”

我们的灵感来自一堂信息技术课,看着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计算机将红、黄、青三色按不同配比随心所欲地调制出不同色彩,在感叹信息技术功能强大之时,我们瞬间顿悟:这多彩的世界最初不就是这三个基本色调吗?但在多彩的世界里这纯粹的本色很难找到,绝大多数色彩都是这三色的不同组合体。如果将其分解还原,就一定能还原出原先不同占比的本色来。同样的道理,在培养小学生“三自能力”的过程中,原先对“三自”的界定就相当于“三自”的本色,而对于某项具体的活动来说,则是这“三自”本色的组合体,如果将其分解还原,也一定能还原出原先不同占比的“三自”本色。

之前之所以会出现困惑,就是因为我们机械地将“三自”割裂开来,导致“三自”之间存在着清晰的边界,事实证明这边界不应存在。因此,现在要做的就是要撤除这边界,让“三自”走向融合,最终成为一个整体,成为培养小学生能力、发展小学生素养的一种底色——三自底色。

然而这仅仅是我们自己的推理,是从与三原色彩的类比中得出的结论,至于这样的推理是否科学,这个结论是否正确还亟待验证。就在这时国家提出了关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恰似一场及时雨,为我们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武器。这理论告诉我们,“核心素养”是学生应具备的、能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综合表现。

在这理念下,我们之前的困惑迎刃而解了。对于某项具体的活动来说,可以理解为是在“三自底色”的基础上生发出来的,它既需要小学生的自理能力,也需要自治能力和自主能力,不同的只是这三者之间所占的比重不同而已。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自理能力的比重大一些,自治、自主能力的比重小一些。换句话说,在能力培养上,低年级是以自理为主,自治、自主为辅;中年级以自治为主,自理、自主为辅;高年级以自主为主,自理、自治为辅。这是一个由自主逐渐替代自理的过程。与三原色不同的是,人们借助计算机可以精确地绘制出色彩渐变的色谱,而三自底色却难以做到这一点,目前我们只能粗线条地描述出变化的大致规律。

“核心素养”理论给我们带来了认识上的突破,带动了思想解放,我们的理念为之而改变,我们对“三自能力”培养的认识产生了质的飞跃,甚至颠覆了我们对“三自能力”培养的原有认识。基于核心素养,由“三自能力”发展为“三自底色”,“三自底色”成为我校开展“三自”培养的新理念,“三自”培养因此向前迈进了一大步。由原先“三自能力”培养主要是围绕培养学生展开,现在拓展至培养教师,提出了“三自教师”的观念,“三自能力”培养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领域。由原先“三自能力”培养主要是围绕“人”(学生)展开,现在拓展至“物”(环境、课堂、校园等),提出了“三自环境”“三自课堂”的构思。所有这些“三自环境”“三自课堂”“三自教师”“三自能力”的总和就构成了我们心目中理想的“三自校园”。

随着我校的现代技术装备不断完善,教育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现在我校已成功创建为“江苏省智慧校园”,以前一些只能画在纸上的蓝图都可以成为现实了,这为学校的“三自”培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为“三自”培养在我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能,使“三自”培养这一品牌赢得了全校师生的信赖,历时多年而不倒,直至今日仍充满活力。在此基础上,学校适时提出了“打造三自校园,培养最亮福娃”(“福娃”,既指“福山小学之娃”,又指“幸福学习之娃”)的办学目标,学校再次走上了培养小学生能力、提高小学生素质的快车道。

(注:本文为江苏省苏州市规划办课题“核心素养理念下小学生‘三自能力的培养研究”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杜威.杜威教育论著选[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

(责任编辑:奚春皓)

猜你喜欢

核心素养
提升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实践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高中生物实验拓展式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拓展语文外延 提升核心素养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