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图书馆赋能社区书院建设探析

2021-11-03叶啊环

西部学刊 2021年20期
关键词:赋能高职院校图书馆

叶啊环

摘要:学习型社会概念的提出促进了创新型书院即社区书院的发展,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在基层的传播形式之一。社区书院的建设仍有不足,以政府力量推动新建型社区书院为例,存在工作自主性低,相关政策和负责人的变动往往会影响书院的工作重点;合作共享意识不足;软硬件条件有待提升;管理机制亟待完善等问题。高职院校图书馆赋能社区书院建设的可行性在于目前已有高职院校图书馆赋能社区书院建设的成功案例,且高职院校图书馆可为社区书院提供专业化服务。其路径在于:(一)整合高职教育资源,转化科研成果;(二)吸纳各类专业人才,健全师资队伍;(三)搭建多方合作桥梁,發扬地方特色;(四)共建社区书院服务,营造优雅环境;(五)构建信息智慧空间,实现智能阅读;(六)发挥专业示范优势,优化管理体系。

关键词:高职院校;图书馆;赋能;社区书院

中图分类号:G250;G7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916(2021)20-0113-03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考察工作时指出:“努力发展全民教育、终身教育,建设学习型社会,努力让十三亿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1]学习型社会概念的提出促进了当代书院的发展,尤其是创新型书院——社区书院已成为一种中国传统文化基层传播的形式与载体。本文以高职院校办学特点特色为基础,揭示高职院校图书馆赋能社区书院建设的背景条件、义务和能力,进而挖掘高职院校图书馆赋能社区书院建设的路径。

一、社区书院建设现状

(一)社区书院主要模式分类

通过对当代社区书院的线上和线下调研,可以理解社区书院是在继承传统书院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应现代科技发展趋势和各年龄段居民需求,融合了社会生活文化大讲堂、社区治理、教育实践和志愿者、专业社工组织孵化等要素,通过“共学、共治、共享”的方式开展各种有利于将中国文化精神物化为居民生活形态与方式的活动,推动社会道德文明的建设。据岳麓书院中国书院研究中心近年的不完全统计,现已有2000所以上从事传统文化相关内容的书院与当代社会互动密切,其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类[2](见表1):

(二)社区书院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社区书院的兴起和发展给当今社会注入了一股新鲜血液,但社区书院的创建没有统一的理念、模式和标准,只能依靠不断的实践与摸索,因此难免存在不足:

1.政府主导型书院工作自主性低,相关政策和负责人的变动往往会影响书院的工作重点。

2.合作共享意识不足。社区书院与图书馆、科技馆、文化馆、博物馆等承载当地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特色的场馆间的缺乏资源共享;与基层图书馆、农村书屋等联动不足,凸显地方文化和特色力度不够。

3.软硬件条件有待提升。硬件方面,有的书院环境亟待优化;信息化设施仅指几台电脑,根本无法实现新媒体运营、线上课程和智慧化管理等;软件方面,欠缺专业理念指导;书刊分类不规范;导读服务欠佳,书院无法营造浓厚读书氛围。

4.管理机制亟待完善。由于具有专业知识的管理人员严重不足,社区书院管理机制落后,无法实现“四个一”目标,即一个统一标识、一个固定场所、一套课程体系、一套运行模式。甚至,有的书院只是将原来的社区活动场所换一个名字而已,徒有书院之名,却几乎没有开展过真正具有书院精神的活动。

二、高职院校图书馆赋能社区书院建设的背景和可行性

本文探讨的社区书院模式属于政府力量推动新建型,即地方政府结合地方文化精神打造的社区书院,其目的在于打造人文气息浓厚的城市氛围,潜移默化地提高公民道德素养,创建文明社会。

(一)高职院校图书馆赋能社区书院建设的成功案例

2015年5月,厦门市根据时代发展的需求,创新了社区书院的基本特征,厦门市委缔造办、文明办和厦门城市职业学院等主要单位探索建设了集学习教育、文体活动和群众议事为一体的社区书院。功能定位为共同学习成长的课堂、居民协商议事的平台、培育共同精神的载体、社区社会组织的孵化器。为提升社区书院管理服务能力,厦门市还探索构建了市级书院总部、区街指导中心书院、村居社区书院三级服务管理体系:第一级,市级书院总部是全市社区书院的管理、培训、资源整合和成果展示中心,负责课程研发、师资配送、信息共享、指导培训、监督考核等工作;厦门城市职业学院负责社区书院的日常运行和管理、平台和资源建设。第二级,把社区书院指导中心作为区、街推动指导平台,发挥承上启下、协调示范作用。第三级,把村居社区书院作为教学和活动的终端,按照“四个一”标准筹建[3]。笔者根据厦门社区书院官网统计,截至2021年,厦门市已建成1家市级书院总部、6家区街指导中心和435家村居社区书院,如鼓浪屿书院、同安朱子书院等。其中,28家书院因管理运行规范、发挥作用明显、群众参与率和满意度高,成为“典范”书院①。厦门社区书院总部入选省“2017年省社区教育示范品牌培训项目”②和2019年“终身学习品牌项目”③。高职院校也因此办学好评大增,厦门城市职业学院近几年连续获评“市民最喜欢的厦门职业院校”称号④。

(二)高职院校图书馆可为社区书院提供专业化服务

2019年1月24日,国务院在“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明确指出“高等职业学校要培养服务区域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加强社区教育和终身学习服务”⑤。高职院校的目标是培养面向社会基层、面向社会生产第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和复合型人,而高职院校图书馆是高职学校教育办学的基本组成部分,对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及高职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图书馆是文献信息资源的集散地、是传播文献信息资源的枢纽,在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中,肩负着重要的教育职能作用⑥。高职院校图书馆是学校书刊资料储存信息中心,又是学校教育、教学和科研服务的机构,随时调整服务对象与目的、信息资源建设、发展方向⑦。高职院校图书馆可以根据职业教育发展变化和职教特色,有意识地区分基础性、专业性和综合性书籍,成立图书馆技能培训、阅读推广、多媒体培训和读书会等活动。

猜你喜欢

赋能高职院校图书馆
图书馆
“大蓝鲸”系统:打造增强型的新广播
争鸣|少儿音乐教育需重新为音乐“赋能”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