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校外宣翻译中文化空缺补偿研究

2021-10-31胡炜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1年11期
关键词:外宣翻译

胡炜

摘  要:随着中国“一带一路”的进一步发展,越来越多的高校积极响应,踊跃参与国际合作。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作为国内第一所应用技术大学,也积极响应拓展国际合作,为发展当地的职业教育培训贡献出自己的力量。但是在交流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文化空缺,如果处理不当就可能造成负面影响。本文以文化空缺理论为基础,选取了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对外宣传材料中比较常见的新闻稿和讲话演示稿进行分析,并提出了补偿策略。

关键词:外宣翻译;文化空缺;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1)11-00-02

自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中国积极推进国际合作开放发展新格局,同世界各国一道致力于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将中国优秀的职业教育理念、方法等传播到海外,为当地青年技术技能提升提供广阔平台,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其中一大亮点就是鲁班工坊的建设。自2016年以来,天津先后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设了13个鲁班工坊。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作为国内第一所应用技术大学,与柬埔寨、尼日利亚等国家的相关高校展开了密切合作。因此,跨文化交流也成为常态。

一、文化空缺简述

随着各大高校对外交流及宣传越来越频繁,也更重视跨文化交流中的文化因素。如果处理得当,就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因为民族文化的异质性、意识形态的差异性,文化信息存在可译限度,两种语言间信息流失是翻译实践中不容回避的问题[1]。而这种信息的流失正是文化空缺造成的。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引起对方的反感,甚至导致双方沟通的彻底失败。大多数学者都对文化空缺现象予以了关注和深入研究,如刘越莲认为文化空缺应分为三个部分,即语言空缺、交际文化空缺和话语空缺[2]。那么在实际交流过程中如何发现并弥补就成为重中之重。

二、语料分析及翻译补偿策略

(一)新闻稿的翻译

新闻的特点是“短小精悍”,也就是说在很短的篇幅里要聚集大量信息,中文又经常出现多个平行结构,就使得英文翻译具有一定难度。因此,在翻译新闻类文体时首先要考虑的是流畅性,要考虑外国读者的阅读习惯。

第一,高校外宣网页作为外宣报道的一种表现形式,绝非逐字英译,而应注重传播效果[3]。但是正如前文所述,中文具有一些英文没有的特点,如中文比较“破碎”,但英文受语法所限,结构清晰。这就是两种语言之间存在的“语言空缺”。因此在翻译时要注意符合对方阅读习惯,即划分中文原文结构,梳理出主要信息和次要信息,然后将主要信息处理为英文主句,再将次要信息翻译为从句,弥补这种空缺。

比如在一则新闻中有这样一句话:“美国国际科技大学成立于1994年硅谷,是一所专注于研究生教育的非营利机构”,在翻译时首先要划分中文成分。中文核心成分就是某某大学是一家非营利机构。此外,限定成分是成立于1994年硅谷,而且是一个专注于研究生教育的学校。因此这两个就可以处理为次要信息。这就是翻译新闻时的一个策略。第二个策略就是在处理具体次要信息时,要按照英文特点进行翻译。如果把英文比作大树的话,主句就是根,从句就是枝,其他成分就是叶。按照这个结构翻译出来的英文才在形式上“像”英文。所以在翻译时出现了这样的雏形:ITU is a non-profit institution.随后把枝叶都添加上去,就变成了“Founded in 1994,ITU,a Silicon-Valley-based school,is a non-profit institution that focuses on postgraduate education.”

第二,对外合作项目的翻译。笔者所在学校积极落实澜沧江—湄公河地区学校合作项目,推出了《澜湄职业教育培训中心章程》(以下简称《章程》)。中心面向澜湄国家社会民众提供各类技术技能培训,注重教学内容中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旨在为澜湄国家培养高技能人才,同时在教学任务、课程大纲以及人员交往方面进行了规划。对外项目一般是官方项目的原文,和政府工作报告以及法律文本很相似,也就是说会有很多平行结构并列,明确阐述官方的态度和约束双方的准则,因此在翻译过程中需要采取和新闻翻译不同的技巧,且自行发挥的余地很小,关键要以“准”为主。首先划分原文意群结构,找出“谁”“要做什么”“怎么做”“结果”等意群。比如,在《章程》中出现了这样一句话:“搭建澜湄国家校际合作平台,开展教师交流、学生交换、学分互认等合作,开展中柬职业教育、科学技术等跨国研究项目,将人才培养、学术研究和国家发展战略相结合,推动合作专业发展”。

如前文所述,因为中文无主句情况较多,但英文中一般是不省略主语的,这就是一个典型的“交际文化空缺”。所以在翻译时要将缺失的主语补出来,即“中心”。在分析后,发现“要干什么”就是“搭建合作平台”,“怎么做”则是两个“开展”,而“这样做达到的目的”则是“结合、并推动发展”。这样一来,结构就清楚了,再结合前文提到的策略,译文基本就出来了。但是在处理最后一个表达“推动合作专业发展”的时候,并不能将之直接译为“cooperative specialties”。这样对国外读者而言会显得不知所云。这是因为中文是高度精练的语言,会把多层意思浓缩在一起,而英文相对具体,这也是语言文化空缺造成的。所以此时意译才是较为合适的方法。因为意译的优点是译者可以不拘泥于汉语词语的构造模式,而是通过仔细分析和推敲词语的深层意思和文化内涵来翻译[4]。然后将其意译为“合作项目下的专业”。

所以最后译文为:The Center shall establish platforms for interscholastic cooperation between China and Lancang-Mekong countries,and develop cooperation programs on teacher-to-teacher communications,exchange students,and transfer of credits.Through combining talents training with academic research and national development strategies,the Center shall develop the transnational research projects on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China and Cambodia,as well as science and technology,so as to boost the fields under cooperative programs.

(二)讲话演示稿的翻译

相对于前文出现的新闻稿等正式文件,讲话稿或演示稿就相对比较口语,经常会出现一些高度浓缩的话语。那么在翻译过程中势必会出现一些语言空缺和交际文化空缺。比如“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以及“四个全面”就不能直接点对点翻译,否则就是无效沟通。在充分理解其含义后才能翻译为The Five-sphere Integrated Plan和Four-pronged Comprehensive Strategy,同时再加之注解,这样才能让国外读者明白。

所以在翻译此类文本的时候,要坚持在充分理解原文语境的情况下,并且以等效为前提[5],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且有条件的情况下予以注释补充。比如学校在谈到“职业院校六个特色”中有这样的表述:“德技并修”“安教乐道”。虽然只有简短的几个字,但是翻译起来绝不能按照字面意思去翻译。“德技并修”是告诉学生要同样重视德行的培养与技能的学习,这是成为大国工匠的基本要求。这一部分相对好理解。对于教师的要求则是“安教乐道”,要乐于奉行自己信仰的道德准则,那么在这个语境下就是指师德师风,就是要让教师全身心地投入教学,在教学中获得幸福感、满足感。在理解原文后,基本上就可以翻译了。

但是要注意,这种出现在PPT上简洁的语言不能翻译得特别冗长,否则会溢出页面,或者迫使工作人员调小字体,降低观看效果;也不能翻译得矫揉造作,否则让观看者感到不自然、別扭。所以在翻译时要注意保留这种简洁的风格。这样一方面有效传递了原文的意思,也让外国听众体会到中文思维的特点,以弥补语言空缺和交际文化空缺。因此,将之分别译为“virtues and skills equally cultivated”,以及“happy to teach,and fully devoted”。

四、结语

学校积极落实国家政策,主动参与和扩大国际合作,需要外宣翻译的有力支撑。由于学校外宣翻译大多是较为正式的材料,因此在翻译过程中,首先要意识到文化空缺的存在,找到原因,并及时找到最优方案予以弥补,否则会导致沟通质量的下降。其次,在外宣翻译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读者,符合目标读者的语言习惯,这就要求译者在平时多积累,同时在翻译时多参考优秀平行文本。最后,也要考虑具体情况,对于不同文本采取与之风格相配的译文。这样才能尽最大可能实现高质量沟通,为学校国际合作的顺利进行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李丹,刘丹.环保宣传语翻译的文化介入[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99-102.

[2]刘越莲.空缺理论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应用[J].外语学刊,2008(2):131-134.

[3]张健.英语新闻业务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0.

[4]潘惠霞,李辉.汉译英过程中文化空缺现象探索[J].外语教学,2000(4):74-77.

[5]Newmark,Peter.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M].London: Pergamon Press Ltd.1982.

(责任编辑:张咏梅)

猜你喜欢

外宣翻译
生态翻译视阈下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翻译
国际传播视阈下的外宣翻译特点探析
浅析高校简介英译中“认同”的建构
江西省高校门户网站外宣翻译现状研究
英语实用翻译研究
顺应论视阈下的中国政府网外宣翻译研究
外宣翻译中中国特色词汇的翻译
跨文化意识下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翻译的研究
汉英外宣翻译中的本土化顺应策略
外宣翻译“三贴近原则”指导下的河南省旅游翻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