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实用翻译研究
2016-07-09吴瑶吴琪高雅翟彬彬
吴瑶++吴琪++高雅++翟彬彬
摘 要: 外宣翻译作为各个国家的特殊翻译种类,通过大量资料对比,总结其具有政治性、准确性、双关性的特点,以及运用大量翻译美学。一篇好的翻译体现翻译者自身的文化修养,外宣翻译中对我国古典文化部分的翻译更能体现以上翻译特点,在翻译中深切感受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别与联系,同时积极宣扬中国文化,弘扬中国特色主义,可使中外文化紧密结合。
关键词: 外宣翻译 英语实用翻译 中国古典文化
一、引言
外宣翻译是翻译在世界全球化大背景下迅猛发展的一个特殊分支。在我国,外宣翻译已越来为大家所熟知,作为政治衍生出的特殊翻译方向,与文学翻译、科学翻译等一般意义上的翻译均有不同,更增添了一种严肃性,对于国家形象的维护有重要意义。这就要求译者除了考虑翻译本身的准确性外,更要注重对翻译文本的政治性和双关性的探讨,在此基础上加入美学因素,使译本锦上添花。
近年来,政府网站等自开办以来受到广泛好评,但是在取得成就的同时,还存在很重要的问题——“中国式英语”。这一问题严重影响了外宣的质量和效果,更甚者会影响到外宣内容的意思,造成不必要的误会。外宣翻译之所以会文不对题、词不达意,总结出以下不足:翻译时完全不考虑措辞、语法,基本遵循逐字翻译的原则,并将其胡乱堆砌起来。
二、外宣翻译特点
1.外宣翻译的政治性
政治性,从政治敏感度这个维度思考,外宣翻译体现出一个国家的意志。对外翻译的翻译内容政治性强、政策敏感度高,我国领导人在外交会议或外交文件等形式的外交手段中所用到的外交语言不仅要体现我国的方针政策,还要体现我国的态度。同时,外交措辞会直接关系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利益的得失,甚至会关系我国乃至世界各国的军事形势和社会稳定性。因为国际形势及各个国家之间的关系都是错综复杂的,各国、各方都有自己的利益考虑和意图,相互之间也存在程度不同、纵横交错的分歧和矛盾。中国向来秉持负责任的态度,在对一些国际问题的处理上,把握原则不动摇,同时灵活且有策略地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具体的外交政策。所以外交语言需要有坚定的立场、旗帜鲜明。
从一个普通的例子中可看出它的政治性。1999年,巴基斯坦发生军事政变。在外交部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中,我国外交部发言人表态说,中国对巴局势十分关注,正在进一步了解事态发展。翻译人员将它译为:“China is very much concerned about the developments in Pakistan and is watching closely for further information.”巴方认为巴基斯坦向来把中国看成是自己的“全天候朋友”,对中方表态时用“very much concerned” 一词感到难以理解。 如果当时译为:China is watching closely the developments in Pakistan and is waiting for further information.此次翻译单只是看翻译的准确性并不存在问题,然而就中巴关系而言,并不能体现中方发自内心的事态关心,这很容易产生对同一句话的理解偏差,从而对对方发言有不同评价。
我国领导人习近平在外交发言中极善于运用古代诗词以体现其政治性言论。比如在美国友好团体欢迎宴上的演讲,他就曾运用“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这一名句描述亚太和世界和平及中美友好建交的关系,也暗指和平是大势所趋,美国对我国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干预是经不住时间的考验的,我国的发展是“青山遮不住”的深层含义。如果只是简单地把这句话直译成“Nothing can cover the mountains.”就太单调,如果意译成“No one can stop the development.”,对于国际而言显得过于咄咄逼人和强势,不利于两国的友好发展,而将其翻译成“Just as the high mounts can never prevent the river water from flowing, nothing can break the Chinese-American friendship.”则显得相得益彰,体现了我国力求两国的和平相处的同时,也将“任何恶势力都无法阻挡和平”的主题娓娓道来。
根据这一特点,可看出外交翻译人员必备的两点基本要求:第一,要站稳立场。这是任何一个国家的外交翻译都必备的基本素质。要真正做到这一点,外教翻译人员就必须了解和拥护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特别是外交政策。第二,要理解政策,提高政策水平。外交翻译官只有在知道、了解、理清局势、分析矛盾根源、把握问题关键的前提下,才能准确表达出说话者意图。
政治是个复杂的话题,国与国、政府与政府之间在涉及彼此政治问题上的态度也是谨慎为先的,因此政治性翻译就显得精细而小巧了。
2.外宣翻译的准确性
准确性,就是要确定无误地翻译出原文的意思。这需要译者掌握语言的精髓,将之进行文化的转变,正确地表达两种语言的关系。从政治性特点可知,外宣翻译必然要求翻译做到谨慎细微,逐字逐句斟酌推敲。对翻译的准确性探讨,其实也是一个辩证统一的过程。从部分来看,要做到咬文嚼字,这个部分制约着整体,甚至在一定条件下部分能对整体的状态起到决定作用,一个字也能改变一句话的意思。从整体来看,对整句话的把握,是否在恰当的地方适时地表达出该有的内容。这就需要译者把握单字与句的本身含义,通过对语境、背景的考虑,进行调整后准确表达。
中国申办2022年张家口冬奥会成功,我们把目光着眼于申请时如何将我国观点正确表达。于再清发言时引用古话:“中国有一句古谚语,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今天在奥林匹克历程中将会迈出历史性的一步。迈出这一步,你们选择北京,举办一届以运动员为中心的奥运会,为冰雪运动长远发展奠定基础。”We have a saying in China, a journey of thousand miles starts with a single step. Today a historical step in the journey of Olympic movement will be taken. You have the choice to choose the city who will not only deliver an athelete-centered Olympic Games,but who will also build a foundation for ice sports development.“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被译为以上译文,single step能简明扼要能看出申办冬奥会对于北京,对于我国都是一大步的转变和发展。冬奥会能够申办成功,译者的翻译起着很大辅助作用。
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了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新起点而积极努力,在这样的情势下对外宣传尤为重要。然而,西安市的各种外宣资料的英文版存在多种低级语言错误,严重影响了译文的严谨性。一个政府部门网站上一列栏目分别是“Tourist product,Tourist Tips, Tourist Service.” ,在翻译过程中大小写混用,单词拼写错误低级,如将fountain拼为pountain, toilet拼为toilte等,不会引起外国人的误会甚至对于此宣传更加印象深刻,但是在该城市的对外宣传上留下滑稽的一笔,在政治舞台上缺乏严谨性[1]。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对外经济与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对外宣传工作的重要性愈显突出,而这些“让中国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的对外宣传活动无法离开翻译这一媒介。因此,“翻译工作是对外宣传的一部分”[2]。
3.外宣翻译中的双关性
在普通的跨文化翻译中,双关性一直都是被重视的问题。比如“Coke refreshes you like no other can.”,这是一则可口可乐的广告。这则广告既利用了省略结构,又利用can的不同词性,完整的表达应该是“Coke refreshes you like no other can(罐) can(能) refresh you.”[3]。省略表达式广告语言简洁,能完整表达含义发人深思。混合双关,即在一句广告语中利用两种或两种以上形式构成双关,其变化多样,更加巧妙,耐人寻味。
外宣翻译在政治问题的翻译处理上,遵循着相互尊重、绝不偏颇的原则,以本国的国家利益为底线,这就造成了翻译的双关性。但有时外宣翻译并不直击问题,而是顾左右而言他。外宣翻译并非儿戏,每句话无不有其深意,仔细探究即为双关。在某些问题上,外宣不能直接说明,便借用对另一件事的看法作回答,看似无意,实则是对原问题的影射,从而表达出国家对此事的态度,即为双关。双关巧妙地化解了难以正面回答的问题,确保了外宣的谨慎。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赴南非参加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七次会晤前,被问及领导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有何感受,他回答道:“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他的回答很有双关之意,既回答对方治理大国的不易,又表明自己要从基层做起,有丰富的经验才能治理泱泱大国。这就要求译者有充分的素质将其双重含义表达出去。
外宣翻译的运用也不可“一语惹怒众敌”,政治性用语掌握好分寸,得当才得体。言语含蓄却不破坏其原有之意,使其更能被大众接受。外交活动上的利益的交锋、权力的角逐都是通过外交语言表现的,对一个国家乃至整个国际关系都有重大影响,因而外宣翻译要十分小心谨慎,委婉表达比直言要安全得多。很多人指出外交发言人答非所问,更多时候外交官并未就这一事件给出正面直接的回答,其实看似与答案无关的回答,只要稍微揣度一下话语深意就能从委婉的答案中得出对此事件国家肯定的态度。在某种程度上外宣不同于其他常态的语言,外宣不是简单的人与人之间的交谈,他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交涉与较量,因而外宣更需要委婉、含蓄。
4.翻译的美学
翻译通常被定义为把一种语言的意思用另一种语言表达出来,所以翻译总容易被看成是一种语言上的机械对应活动。随着时代的发展,在翻译中人们逐渐开始追求准确翻译的同时不仅限于字面意义的翻译。因此在翻译时需要思考如何进行创造性翻译。外宣翻译的政治性决定了它不可能像文学翻译一般“随意”,它必须忠实于原文,确保意思不被篡改,但这并不意味着它是古板教条的,这与其创造性并不冲突,在不改变原意的基础上,满足受众需求,有时外宣翻译会进行,在创造过程中展现了翻译美学,灵活采用一些艺术手法对原文进行润泽,以达到丰满译文的效果。
美学的概念是1750年德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鲍姆家登在他的著作中首次提出的。美学的原义是研究人的感性的学科。感性,也称感觉,指人的感觉、情感、想象、幻想和直觉等活动,而审美与艺术同这些感性活动紧密相连。
翻译美学可以说是“揭示译学的美学渊源,探讨美学对译学的特殊意义,用美学的观点来认识翻译的科学性和艺术性,并运用美学的基本原理,提出翻译不同文本的审美标准,分析、阐释和解决语际转换中的美学实践……”[4]。
音韵美最具代表性的例子是李清照的词“声声慢”,开篇即是七组叠字:/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感觉每一个音都由于重复而强化,十分形象地勾勒出那种失落彷徨,寂寞凄清,进而情绪低落、忧伤哀怨的心理变化过程。对于这组叠字,诸多译者做了各种尝试,笔者认为其中林语堂的译文在重现其音韵美方面最为成功,连用七组so+adj.的短语:sodim,sodark,sodense,sodull,sodamp,sodank,sodead,虽然不能完全再现原文音意相融的美感,但至少也能传达一二,这已经难能可贵了[5]。
进行外宣翻译时,除了要讲究它的准确性之外,还需要考虑到它的艺术美。在外宣翻译中,随着领导人越来越多地引用古诗词,翻译的美感也逐渐成为外宣翻译中不得不考虑的事情,这能够体现出一个领导人的内涵与修养,以及说话的艺术。
不难看出,就翻译水平而言,翻译者们都有各自的特色。真是翻译美学的形成促成了国内翻译的多元化状态,使其发展并没有停滞不前,而是源源不断地被注入新生命。
三、结语
外宣翻译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也是国家与国家之间交流合作必不可少的部分。一般翻译讲求做到三原则,即信、达、雅,外宣翻译在满足一般性原则的同时,必须讲求翻译内容的政治性、用词的准确性、语义的双关性与翻译美学。要达到这样的标准,外宣翻译对于我国外宣翻译者的要求较一般译员更为严苛。当然,全球形式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对于外宣翻译及其译员的要求也会不断改变。但在这样的外力推动下,外宣翻译的发展绝不是被动的,外宣翻译者要不断发挥自身的能动性给外宣翻译增添活力与新鲜血液。总的来说,外宣翻译在朝着一个蓬勃的方向发展,这样的进步给国际形势与国际关系带来了良性的推动,外宣翻译的地位与重要性也越发显著。
参考文献:
[1]李芳蕾,陈柯.西安市外宣翻译错误及原因分析[A].湖北函授大学学报[C].湖北:湖北函授大学,2014,2014(17):141-142.
[2]沈苏儒.关于中译英对外译品的质量问题[J].中国翻译,1991(1):8-14.
[3]刘瑶,邓育艳.英语广告中双关语的运用及翻译[N].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校报,2013,8(6):68-71.
[4]方梦之.译学词典[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5]吴珺如.中国古典诗词典赋英译的翻译美学思考[A].福建师范大学校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4):11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