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课在初中写作教学中有效应用的研究

2021-10-31郭颖欣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115期
关键词:微课教学

郭颖欣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推进和广泛使用,“微课”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优势日益凸显。利用微课“短、小、精、悍”和声画结合、形式灵活的优势,巧妙合理地运用到作文教学,激发孩子写作欲望和兴趣,学会进行仿写、续写、改写等,学习写作方法,在比较借鉴中提升写作能力,让写作活起来,积累写作素材借助活动引导学生学会了用眼看世界,用笔记录生活的感动瞬间,积累素材,丰富作文内容。

【关键词】初中语文写作教学;微课教学;提升语文写作能力

一、微课的概念

微课作为一种借助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多样化的信息整合、设计,以碎片化的形式将学科知识展示给学生。微课将短视频设计、微课应用、教学反馈以及教学评价等有效融合,它可以应用于课堂知识的讲解、过程演示、知识内容的拓展等,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帮助学生开阔自己的知识视野,进而提升各学科的整体教学效率。

二、 当前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写作目的功利,缺乏写作兴趣

我们常说,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学生对于写作的喜爱程度直接决定了学生是否能够写好作文,但是通过调查发现,学生并不是真正因为热爱才去写作,而是为了完成作业、取得更高的分数。在近几年中考当中,语文科目满分为120分,作文分数占50分,可以说语文作文的分数在语文考试中占据了半壁江山,是学生的拿分大项,因此不论是学生还是家长,都注重作文写作。但令人遗憾的是,在咨询学生:“如果考试不考作文,你們还会写吗?”的问题时,学生都一致摇头,表示并不愿写。学生对写作没有太大的兴趣,一方面是应试教育的弊端,老师通过留作业这种硬性要求让学生完成写作,没有激起学生的写作兴趣,反而遭到学生的排斥。另外一方面是学生并没有把写作当成一种习惯,不能找到写作的乐趣,仅仅是把它当成一种负担。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写作成为学生的日常习惯,能感知到写作对于他们带来的乐趣,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写作水平,也能够让他们在写作的过程当中抒发自己的情感,对他们形成一个健康乐观的人格有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

(二)偏离材料立意,导致作文跑题

俗话说“千古文章意为高”,立意对整篇文章起着很大的作用。在材料作文写作调查问卷中,有一半多的同学都认为材料立意是材料作文写作的重难点。老师阅卷时的规则是偏离材料扣除一半的分数,因此材料立意准确,不跑题是写作的要点。材料作文相比较其他命题作文和话题作文,多了一则材料,并且要求写作立意要与材料紧密联系,不可脱离材料进行随意写作。这就要求学生不光要会写作文,还需要有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提炼出材料的中心立意。而学生不愿意深入材料挖掘信息,并且由于方法不当导致其对于材料避重就轻,作文偏离题意。由于刚上初中的学生在之前没有接触过材料作文,写作时经常脱离给定材料,自由发挥。我认为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学生没有良好的阅读理解能力,对材料的理解出现偏颇。在笔者实习期间,给初一年级学生讲作文课时,给出了一则材料,问学生对此有什么理解,大部分学生的理解都基本正确,但有少部分学生联想到其他方面,导致严重偏离立意,还有几个学生出现读不懂,总结不出重点的问题。另外一个方面就是学生套写作文严重,即使知道材料的中心立意,但由于没有积累相关写作素材,只好就着材料的其他立意进行套写,文章全篇词藻堆砌,没有真情实感,并且偏离了立意。

(三)忽视写作章法,行文脉络混乱

一篇经典的文章必然是有严密的逻辑结构的,即便是散文都强调“形散而神不散”。初中生在写作时,并没有意识到写作需要有逻辑和章法,只是单纯按照时间顺序进行记叙,很多老师将学生写的作文称之为“流水账”,意思就是文章没有没有内在逻辑,读起来分不清作文的主次。笔者在实习期间询问过初一某班的学生,在写作之前将文章大纲写好或者注重文章逻辑结构的仅仅只有两个人,大部分学生在看完材料以后直接就动笔写文章了,不注重文章的逻辑结构。逻辑结构还体现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这其中包含辩证思维、因果思维、联想思维等等。目前初中学生由于年龄小、心智并不成熟等,不能够通过多种思维能力写复杂严密逻辑的文章,但基本的文章框架、行文脉络必须清晰,否则会导致文章逻辑较为混乱,各内容没有主次之分。

因此,教师不仅仅要注重作文写作,更要重视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平时讲课文时要组织学生梳理文章脉络。

(四)写完即是完成,轻视修改作用

俗话说:“文不厌改”,好的文章必然是经过一字一字推敲、多次修改得来的,但目前大多数学生认为作文写完了就算完成了,其实这是一种误解。老师在批改完作文后,如果不再次检查学生作文的修改情况,大多数学生不会再重新审视修改自己完成的作文。这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教师不关注学生改作文的情况,学生作业负担重,没有时间和精力完成老师不检查的作业,另一个原因是学生没有认识到作文修改的巨大作用,个别学生在写作文时态度不端正,或是借鉴范文、或是套写等,因此他们更不在乎作文的修改,还有就是有的学生在写完作文之后,由于得到的分数并不高,丧失了修改的动力。这样一来,老师的批改就没有任何意义,学生作文当中的错误还会在以后的写作中重现。还有一些学生只会针对老师给定的评语进行修改,并不会从多角度审视自己写的作文,老师不可能面面俱到,发现学生的每一处缺点。作文结构是否清晰、情感表达是否到位、是否存在病句等等都需要学生换角度重新审视,而在这方面,初中生主动修改的情况并不是很多。

三、核心素养理念下初中语文微课教学策略

(一)巧用微课,撩拨表述欲望

设计“短、小、精、悍”的微课视频,将自然美景、人文动态、社会生活呈现在作文课上,在学生观看兴趣高涨时,教师顺势引导学生描述自己看到的场景,畅说自己的感受。教师顺顺势利导,让他们用文字记录自己的思想,在点评与鼓励中,激发孩子写作欲望和兴趣,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在讲授朱自清的《春》时,学习名家生花妙笔抓住春雨“细、密、亮”的特点描绘江南的雨,正在孩子们研读激情高涨时,我抛出一段秋天骤雨的微课视频,引导学生与课文对比,找出其特征然后描绘,孩子们七嘴八舌,各述自己的所见,有的竟引用上古诗,在交流中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语言的表述能力,同时学得写景方法必须抓特征,使用恰当的修辞可使语言生动,有情感。小小的微课,一两拨千斤。

(二)巧用微课,嫁接写作方法

语文阅读课,巧借微课将课文“美点”制作成动态视频,引导学生进行观察,用文字描述,然后对照课文品味其妙处,进行仿写、续写、改写等,学习写作方法,比较借鉴中提升写作能力。例如:我教读《背影》,我将父亲走过铁道、爬上月台买橘子的背影的描写,我将这段文字,用视頻资料做成微课还原课文。让同学们先看,然后用恰当的动词将买橘子的过程描写,,然后让学生交流自己的习作,有的过程写的详细,有的不仅有过程还有人物的衣着描写,有的还有买橘子过程的场景描写……最后与课文比较,体会名家的遣词造句的功力,使学生学以致用。“此处无声胜有声”巧用微课嫁接写作方法。

(三)巧用微课,情境中丰富情感体验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真正的好文章一定是语言贴切,立意高,能反映时代精神,从小处着笔,真情流露,打动读者。否则,文章辞藻再华丽,也是“绣花枕头稻草心”,所以情感是决定写作好差的关键因素。作文课上,教师可以合理利用微课资源触动学生的视听觉,丰富学生内心情感,在情景启发学将自己的情感融入文章自然流露,让写作活起来,既有形式又有灵魂。如:我上《情景作文指导》课时,提前做了微课视频“何老师宣布语文测试成绩的经过”。

1.起于“视点”

写作文前,我先宣布写作内容“‘何老师宣布语文测试成绩的经过这个时段你的经历,你的所见所闻所感”。接着播放视频,看完后8分钟完成。再接着让学生展示习作。

2.点状发散,阶形推进

在初步交流完后,教师适时点评,鼓励表扬,激发热情,同时点出不足后,采用特写镜头,把所表现的画面对象从周围的环境中凸显放大,再回放视频,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看他的神态、动作等,在大脑中形成强烈清晰的视觉形象,然后再润色的习作。完成后交流点评。

3.聚焦升级,写出自我

放慢镜头,仔细观察,抠细节,浓墨重彩。这节作文指导课,我围绕一个场景做了三个微课,在“看——写——看——填——看——绘”的过程中,设例让学生比较,如何由客观描写到着上感情色彩,再融入情感。实现由“在场”到“走心”(观察一个人的习惯性动作,去发现人的心理变化,)时空的转化。让孩子们以自己独特的视角观察,个性化表述,写出真情实感。“工欲利其事,先必利其器。”培养其观察的兴趣,学习写作技巧。巧用微课,在不断的回放中,刺激学生的视觉,文字的自然形成,都源自于学生“在场”情景创设的真实。

4.巧用微课,积累写作素材

荀子在《劝学篇》中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写作素材来源于生生活,借助活动引导学生善于学会了用眼看世界,用笔记录生活的感动瞬间,积累素材,丰富的作文内容。

①“众人拾柴火焰高”。日常语文教学中,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用镜头拍摄生活中感动瞬间,配上文字,制作成微课,每天的语文课前三分钟演讲来推送自己制作的最美的瞬间。这样做,不仅调动了孩子们的写作兴趣,还培养了他们仔细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提取信息的能力,在合作交流中,积累素材。

②恰当利用网络平台现有的优质作文微课,挖掘写作素材,让学生不受时空限制,阅读优秀作文,开拓视野,积累写作素材,提升写作技巧。

③教师可以运用微课教进行习作的批改。即通过微课示范如何批改习作, 让学生学会习作批改的方法, 从而可以进行作文互批或自批,将好作文展示给大家,进一步了解自己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并有效吸收别人作文的出色之处,实现了深层次的分层教学,提升写作能力。

四、结语

总之,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是语文素养的核心体现。“小手段灵动大课堂”。巧用微课,改变传统写作授课模式,在情境中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培养学生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美和遣词造句的能力,掌握多种写作技巧,还学生以学习的自主权,让学生由怕写作到不怕写作文再到写出内容与灵魂并重的文章,达到质的飞跃。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表情达意的乐园。

【参考文献】

[1]《新课程理念下的作文教学》2019.5

[2]《语文建设》2019.2

[3]《情景作文指导》2020.3

[4]王亚妮.初中语文教学中培育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探索与实践[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23):145-146.

[5] 董秀丽,谭慧明,陈红波.英语专业微课设计与制作探究[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6):114-116.

猜你喜欢

微课教学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微课的有效运用探讨
LearnSite平台下微课的建构与研究
微课翻转,岗位体验
语文课堂开展微课活动的探讨
小学语文运用微课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探讨
高校微课教学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研究
传统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入微课的意义及方法
初中数学教学微课的实践教学研究
微课在高职人体机能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