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学生身心特点的道德与法治微作业的设计与运用

2021-10-30许福平

家长 2021年10期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

许福平

【摘    要】作业作为学习和评价反馈的基本形式,其设计优化策略,已日益成为课改的一大亮点。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随着这一理念的不断深入,“道德与法治”课也需要随之适应与调整。对“道德与法治”课作业进行“微”设计和“巧”使用的探究,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热情,有利于学生从生活中去探究发现有用信息,并且及时加以处理,有效提升学生的沟通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微作业;设计与运用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485(2021)28-0089-02

The Design and Application of Moral and Legal Micro-homework Based on Students Physical and Mental Characteristics

(Chengnan Experimental Primary School, Huian County, Quanzhou City, Fujian Province,China) XU Fuping

【Abstract】Homework is the basic form of learning and evaluation feedback, and its design optimization strategy has increasingly become a highlight of the curriculum reform. The core idea of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is that all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with the deepening of this concept, "morality and the rule of law" class also needs to adapt and adjust. The exploration of "micro" design and "smart" use of "morality and rule of law" is more conducive to stimulating students' enthusiasm to actively participate in learning, to help students find useful information from life, and to deal with it in a timely manner, effectively improving students' ability to communicate and solve problems.

【Keywords】Ethics and the rule of law; Micro-work; Design and application

“微作業”是指将作业设计得简单化、细腻化,它的形式多样,如:微调查、微采访、微视频等。在《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引入“微作业”,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同时真正融入实践。“微作业”的特点就是耗时少、参与度高、易于操作、学生喜欢。 “微作业”非常灵活,教师可以在不同的课堂加以运用,充分发挥其有效性,让其更好地服务于课堂教学和学生发展。

一、“微布筑道”“微作业”设计遵循的“三大”原则

(一)遵循短小精悍原则

“微作业”体现“微”字,即少量,小学阶段要求教师在作业设计时要考虑学生完成作业所需的时间。作业虽“微”,但要“精”,作业设计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只有“精”的作业,使学生学习的课堂知识能够得到有效的巩固与迁移。“微作业”的提出符合为学生减负的发展趋势,深受教师、学生及家长的欢迎,这需要我们一起努力探索、及时沟通、共同提升。在集体及个人备课时,教师可以对教学内容进入深入研讨,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整合本地区各种资源,精简合理设计出“微作业”。教师在设计时要充分挖掘与应用教学内容,考虑教学实际,让学生在合作完成过程中有所收获。如在讲授部编教材三年级上册“走近我们的老师”时,教师可以这样设计:“同学们,教师节即将来临,如果让你为某位老师制作一张感恩卡,你想要送上什么样的祝福?请将祝福制作出电子贺卡,我们将进行展示,看谁的祝福语设计得最贴心。” 学生听说要为教师送祝福,会积极地行动起来,翻阅书籍、查找网络、与小伙伴及家长讨论,结合自己的想法进行设计。展示时,教师再组织学生及家长进行互动评价。这样的作业,既能完成教学目标,也加强了师生及家校之间的联系。

(二)落实因材施教原则

随着教育体制的深入改革,教师更应该根据学生个体的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的作业设计,决不能一个班同一份作业。以部编教材一年级下册“班级生活好习惯”一课为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面对一个事实,即同一班级的不同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他们必然具备不同的性格特征、不同的认知水平,不同的学习能力、不同的爱好特长,有的学生就没有条件完成好统一布置的作业。通常情况下,教师习惯于表扬具有良好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的学生,喜欢按照这些学生的特点去设计作业,这样就有可能对那些习惯不好、基础较弱的学生造成打击。除此之外,没有高效完成作业习惯的学生相对不受欢迎,这容易导致他们陷入自卑情绪。教师可以尝试着将作业设置与学生日常在班级中的表现进行有效结合,创作“分享小纸条”,让“学优生”交流自己的好习惯,让“体优生”分享自己的锻炼心得,让会做家务的学生分享技巧等,充分展示每位学生的优点,营造良好的班风和班级氛围,促进整个班级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追求互补性原则

传统书面作业的呈现形式是书写或口述型的,而“微作业”是利用多媒体平台进行操作的,很好地弥补了传统与现代作业形式的短板。就《道德与法治》本身而言,为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微作业”的设置应要突出强调应用与实践的部分。以部编版一年级上册“快乐的冬天”这一课题为例,在作业的设计上,教师应突出强调如何在冬季加强自我保健和身体锻炼,而不是将核心内容置于冬天来了、环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上。

二、“略施小绩”——《道德与法治》“微作业”策略实施

(一)贴合实际,强化认知

现行《道德与法治》教材内容是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的,教师应深入学生生活,全面了解学生对作业的真正需求,充分发挥“微作业”的优势,为学生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如在教学人教版五年级“屹立在世界的东方”第一课时,教师布置 “微作业”可以这样表述:“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面临很多困难,但老一辈外交家排除万难,大大提升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收集他们的故事,说说你的收获。” 这样的作业引起学生的积极响应,在收集故事的过程中,让学生充分感受到随着中国的不断发展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中国正逐步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的稳定力量。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并立志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二)实践操作,增强实效

“微作业”的设置要注重实践性、可操作性。学生虽然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获取了一定的知识,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对知识的利用率很低。比如,一年级上册的“麻烦事,我不怕”,主要内容是要求学生客观认识自己在学习、生活中所遇到麻烦的事情,综合地分析原因,而不是盲目地抱怨、消极地闹情绪。虽然课堂上教师也向学生传授了一些有益于情绪控制的方法,但是很多小学生仍然反映,一旦自己遇上突发的烦心事,自己的情绪仍然会受影响,没有办法做到快速调整。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可布置如下的微作业:要求学生养成写日记的习惯,但是日记所采用的方式不是大篇幅的文字,而是以符号记录心情,并配上一句简短的话说明原因。学生养成了写日记的习惯的同时,也让他们在落笔的那一刻,在内心深处得到缓冲,进而反思:今天我为什么会是这样的心情?我该怎么改变、怎么调整?学生完成此类作业过程中,实现深度反思和自我认知。

(三)互动合作,综合提升

“微作业”要求教师创新作业形式,充分利用多媒体平台开展讨论与探究,激发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热情。教师必须因势利导,展开各种讨论,引导他们正确地使用网络,让网络成为学生成长的催化剂。例如,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教师设置了这样一道“微作業”:想一想你在学校遇到过什么样的困难?并将困难记在纸上。两人一个小组,将纸上的困难类型进行分类:这些困难后来是怎样解决的?哪些是通过老师解决的?哪些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克服的?通过这种互动作业的形式,学生会在交流、对话中进行沟通,通过对比,互相认识自己的缺陷与不足,从而明白哪些问题本来是自己可以解决的,实现自我提升。在此过程中,学生们还将对教师的职业形成清晰认知,教师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困难,但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克服不良情绪的消极影响,提高学生自主解决困难的能力,帮助学生成长。

三、结语

“微作业”的设计与运用,符合当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热情。“微作业”为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作业设计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也为教师拓展教学思路、丰富作业形式提供了睿行致远的新途径。

注:本文为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课题“核心素养视野下小学道德与法治实践性作业的设计探究”(立项批准号:FJJKXB20-945)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方丽敏.小学低段《道德与法治》教学的两个建议[J].人民教育,2017(19).

[2]杨晶.遵循身心特点助推幼小衔接——“道德与法治”微作业的设计与运用[J].教学月刊(小学版),2017(01).

(责编  吴   娟)

猜你喜欢

道德与法治
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情感教育
初中《道德与法治》“六步五环”高效教学模式初探
遵循身心特点 助推幼小衔接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生活化理念及其实施探讨
浅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栏目设计的选择和使用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教材研读思考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教材使用策略探微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