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肠内营养支持在结直肠癌患者快速康复手术中的价值

2021-10-29孙秀民

中华养生保健 2021年13期
关键词:肠内营养支持快速康复结直肠癌

孙秀民

摘  要:目的  探讨肠内营养支持在结直肠癌患者快速康复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20年6月~2021年5月于山东省单县中心医院行结直肠癌根治术的84例患者,以随机数表法将其划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术后采取常规肠外营养支持,研究组42例术后采取肠内营养支持。比较两组术前与术后7 d时的营养指标(血清白蛋白、血清总蛋白与前白蛋白)与免疫功能指标[T细胞亚群分化簇4(CD4+)、分化簇8(CD8+)、CD4+ /CD8+]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术后7 d时,研究组血清白蛋白、血清总蛋白与前白蛋白较对照组高(P<0.01),CD4+、CD4+ /CD8+水平较对照组高(P<0.01),CD8+水平较对照组低(P<0.01)。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于快速康复理念的肠内营养支持在结直肠癌手术患者中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适于临床应用。

关键词:肠内营养支持;结直肠癌;快速康复;手术

中图分类号:R73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011(2021)-13-0120-03

结直肠癌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现主要采用根治性手术治疗。然而,由于结直肠癌手术患者机体免疫功能较差,加之手术所致的应激与创伤情况进一步干扰了免疫状态,增加术后并发症风险,阻碍康复进程,甚至导致肿瘤复发与转移[1]。因此,需通过有效的营养支持方案改善结直肠癌手术患者的免疫状态,保障其术后康复效果。学者Kehlet首次提出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有效缓解了围术期患者的手术创伤,并减少了手术所致的应激反应,促进康复进程[2]。基于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本研究对2020年6月~2021年5月山东省单县中心医院42例结直肠癌手术患者应用了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0年6月~2021年5月于山东省单县中心医院行结直肠癌根治术的8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划分组别,其中对照组42例中男性26例,女性16例;年龄55~76岁,平均(63.40±4.85)岁;病变部位为结肠30例(乙状结肠12例、左半结肠9例、右半结肠9例)、直肠12例;病理类型为腺癌22例,未分化癌13例,鳞癌7例。研究组42例中男性25例,女性17例;年龄55~75岁,平均(63.42±4.83)岁;病变部位为结肠29例(乙状结肠12例、左半结肠9例、右半结肠8例)、直肠13例;病理类型为腺癌21例,未分化癌13例,鳞癌8例。上述基线资料对比,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研究已取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納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结直肠癌专家委员会制定《可切除的进展期结直肠癌围手术期治疗专家共识(2019)》[3]中的诊断标准,经细胞学与病理检查证实为结直肠癌;具有结直肠癌根治手术指征;无腹部手术史;术前未实施放化疗;整体营养状态主观评估(PG-SGA)分级为B级;本次研究已向患者与其家属进行充分的告知知情。

排除标准:多器官功能不全;代谢障碍;肠内营养剂不耐受;肿瘤已发生局部或其他部位转移;内分泌系统疾病;术前存在营养不良。

1.3  方法

对照组术后采取常规肠外营养支持,方法:术后禁食并给予肠外营养支持,补给物质为氨基酸、脂肪乳等,总热量控制在30 kcal/(kg·d)。

研究组术后采取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方法:术后6 h少量摄入温水,术后24 h内给予经鼻管肠内营养支持,灌注的肠内营养液为膳食纤维肠内营养制剂(生产企业:纽迪希亚制药无锡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0012,规格:0.75 kcal×500 mL),首次剂量为15~20 kcal/(kg·d),之后逐渐过渡至30 kcal/(kg·d)。两组患者液体不足时均于肠外补充5%的葡萄糖盐与10%的葡萄糖液。待患者恢复排气,指导其摄入少量流质食物,之后转为半流质,减少肠外营养供给,直到恢复普食。

1.4  观察指标

(1)术前与术后7 d时,采集患者空腹状态下外周静脉血,通过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其营养指标与免疫功能指标进行观察与对比。营养指标包括:血清白蛋白、血清总蛋白与前白蛋白;免疫功能指标包括T细胞亚群分化簇4(CD4+)、分化簇8(CD8+)、CD4+ /CD8+。(2)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情况(恶心呕吐、腹泻、腹胀、肠梗阻、吻合口瘘)。总并发症发生率=(恶心呕吐+腹泻+腹胀+肠梗阻+吻合口瘘)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以SPSS 23.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异常。

2  结果

2.1  两组术前与术后7 d时的营养指标对比

术前两组血清白蛋白、血清总蛋白与前白蛋白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时研究组血清白蛋白、血清总蛋白与前白蛋白较对照组高(P<0.01)。见表1。

2.2  两组术前与术后7 d时免疫功能指标对比

术前CD4+、CD8+、CD4+ /CD8+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时研究组CD4+、CD4+ /CD8+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CD8+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见表2。

2.3  两组术后并发症情况对比

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人们饮食结构与生活压力的增加,结直肠癌的发病率也随之攀升[4]。目前,外科根治性手术是治疗结直肠癌的首选方案,以期切除肿瘤病灶与肿瘤可能累及的周围组织、区域淋巴结,继而达到治愈目的[5]。然而,手术创伤不仅降低了机体对于营养物质的利用率,且易引起创伤应激反应,进一步加重营养不良状态,甚至造成免疫功能紊乱[6]。有研究发现,手术所致的机体消耗、合成抑制等反应能够干扰免疫球蛋白分泌,抑制免疫功能状态,影响康复进程[7]。

营养支持是快速康复理念中的重要单元,能够参与肠道菌群、糖代谢、肠屏障等功能的调理,并为机体提供充足的能量,继而改善免疫功能,促进术后快速康复。结直肠癌术后营养支持包括肠内与肠外两种营养支持方式,其中肠内营养能够加快胃肠道血流,调节微循环状态,加快胃肠道黏膜生长,更利于营养物质吸收[8]。同时,在肠内营养过程中,营养物质进入到患者空肠后可以刺激肠黏膜细胞分泌,参与肠道适应性变化,不仅促进了胃肠蠕动,且对肠道内生物屏障具有保护作用,利于修复局部免疫屏障,抑制肠道中内毒素与细菌移位[9]。本文研究结果显示,术后研究组血清白蛋白、血清总蛋白与前白蛋白较对照组高(P<0.01)。可见,肠内营养能够为患者提供充足的营养支持,保障其术后康复效果。同时,术后7 d时研究组CD4+、CD4+ /CD8+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CD8+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相较于肠外营养,肠内营养能够增强肠道屏障功能,刺激免疫细胞反应,改善术后免疫状态,进一步减少了术后并发症风险。

综上所述,基于快速康复理念的肠内营养支持在结直肠癌手术患者中具有显著的應用效果,可以有效改善其营养状态与免疫功能,抑制术后并发症,适于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景晶晶.膳食纤维肠内营养制剂在结直肠癌患者术后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肛肠病杂志,2021,41(5):24-27.

[2]Kehlet H.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 (ERAS):good for now, but what about the future?[J].Can J Anaesth,2015,62(2):99-104.

[3]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结直肠癌专家委员会.可切除的进展期结直肠癌围手术期治疗专家共识(2019)[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19,22(8):701-710.

[4]张维娜,潘亚娟,徐敏,等.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在低位直肠癌预防性回肠造口还纳术中的应用价值[J].结直肠肛门外科,2020,26(3):342-345+353.

[5]孙金珂,张孝宇,黄权,等.早期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支持对老年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免疫功能、营养状态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J].海南医学,2020,31(6):685-688.

[6]孙金珂,黄权.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支持在结直肠癌术后早期应用的研究进展[J].系统医学,2020,5(4):195-198.

[7]刘红梅,刘红霞.结直肠癌术后患者营养支持健康教育效果评价[J].中国健康教育,2019,35(12):1139-1142.

[8]毕于合,刘欣菊,李伟,等.不同营养方式在结直肠癌根治术后的应用[J].中国全科医学,2019,22(S1):104-106.

[9]孟鹏飞.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可行性分析[J].肿瘤基础与临床,2018,31(3):250-251.

猜你喜欢

肠内营养支持快速康复结直肠癌
肝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采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进行护理的临床效果观察
氩氦刀冷冻消融联合FOLFIRI方案治疗结直肠癌术后肝转移的临床观察
结直肠癌术后复发再手术治疗近期效果及随访结果分析
对比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
临床护理路径在腔镜胃癌快速康复的价值
快速康复外科对结直肠癌患者围术期护理的指导意义分析
肠内营养支持对老年女性髋骨骨折患者的疗效观察
胃癌全胃切除术后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效果观察
肠内营养支持对喉癌术后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
早中期早产儿胃肠内外营养状况对其体格发育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