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铸自强不息之魂 育特色发展之根

2021-10-29朱莹莹北京市怀柔区第一中学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21年3期
关键词:怀柔区怀柔课程体系

朱莹莹 _ 北京市怀柔区第一中学

在65年的风雨历程中,怀柔一中先后获得“北京市科技教育示范校”“北京市中学生金鹏科技团”“北京市学生金奥运动队”等荣誉称号,在砥砺奋进的道路上,全校上下形成了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上下一致的合作精神和不甘人后的进取精神,铸就了学校自强不息之魂。每一个加入到这个大家庭的人,都会被这种精神所感染,融入骨髓,身体力行,把这种精神传承下去。

在新一轮课改中,怀柔一中和众多远郊区的高中一样,面临着重大挑战。同时,以怀柔科学城为统领的“1+3”融合发展新格局,对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体教师继续传承“自强不息”的精神,牢记立德树人初心,以科技教育为统领的特色发展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用实际行动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

打造一流教师队伍,突出党建引领,传承“自强不息”的精神文化。将党员培养和骨干教师培养相结合,建立“双培养”机制。党员志愿服务、党员示范课、党员导师制等活动在学校已成为传统,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大大提高了学校教师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构建多元课程体系,发扬拼搏精神,丰富“自强不息”的传播途径。在积极构建必修基础类课程、选修提升类课程、竞赛荣誉类课程三维课程体系过程中,教师们加强集体教研,结合现有资源和专业特长,设计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符合当前人才培养模式的各类校本课程和兴趣小组;学生们在团委的号召下,自发组建各类社团;学校大力引进高校、校外机构等优质资源,逐步构建一套校内外结合、课内外融合的特色课程体系,推动学校特色发展再上新台阶。

发挥本土资源优势,践行育人使命,丰硕“自强不息”的育人成果。抓住怀柔科学城建设有利时机,借助“生态涵养区”资源优势,怀柔一中踏上了独特的科技特色发展之路。在第十二届北京市中小学生科学建议奖评选活动中,学校高二(9)班张馨媛的《关于怀柔区搭建“生态桥”处理板栗园废弃物的建议》荣获最高奖项科学建议奖。“在我迷茫不能确定方向时,彭老师抽丝剥茧地引导我;实地考察时,彭老师亲自陪我去几十公里外的村庄,一去就是一天;写稿时,彭老师指导我一遍遍修改,细到每个标点符号;答辩时,彭老师给予了我无限的肯定和鼓励。”张馨媛回忆时说道,“彭老师对我的帮助特别大,尤其是她那种锲而不舍的科研精神深深地感染了我……”党员教师的率先垂范感染着学生,正是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不仅促使学生不断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涵养了家国情怀。

强化教育科学研究,加强示范引领,发挥“自强不息”的辐射作用。“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创新,用科研引领实践”是学校提升特色发展内涵的重要手段。在取得成绩的同时,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是每个共产党人的责任与担当。如学校申报承担的“怀柔乡土植物资源在生物科技活动中应用的研究”课题,在与怀柔三中、杨宋中学、杨宋小学等单位跨校联合完成过程中,也为怀柔区培养了一批植物学方面的科技活动教师。由学校宋旭老师领衔主编的《怀柔野鸟图册》《怀柔观鸟指南》《怀柔乡土植物名录》等校本教材在怀柔区广泛使用。去年,学校申报了子课题“以农业种植为内容的中学生劳动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意在充分利用生物科技园的设施和场地条件,开发适合中学生的校内劳动教育课程,带动怀柔区劳动教育课程的实践研究。

“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面对挑战,我们没有畏惧,而是充分发扬“自强不息”精神,不断提升专业水平,紧紧围绕党的教育方针,寻找怀柔适宜、学校适合、学生认可的特色发展路径,优先发展科技教育特色,以科技教育带动学校特色教育发展,为学生提供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平台,培养一批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优秀人才,为怀柔建设百年科学城提供助力。

猜你喜欢

怀柔区怀柔课程体系
怀柔区工会召开第四次代表大会
提升组织工作整体效能 助力怀柔展翅腾飞
北京怀柔:工会工会动员干部职工参与消费扶贫
北京怀柔科学城创新小镇投用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怀柔区2015年专项奖励资金正式兑现
北京市怀柔区语言文字工作导览图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