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芜湖西河古镇传统手工技艺保护与传承研究

2021-10-26董晓景

今古文创 2021年40期
关键词:传承

【摘要】 传统的手工技艺,作为群众集体智慧的结晶,是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值得传承和保护的对象。近些年来,在西河古镇手工技艺的传承人在市场经济中遇到许多困难,民间手工技艺已经难以继续传承下去,有的甚至濒临技艺绝迹、失传的境地。本文从民间手工艺传承人的现状出发,结合问卷调查的结果和访问记录,总结出西河古镇民间手工技艺的生存和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有利于民间手工艺传承和发展的有效建议和举措,也为全国其他地区手工技艺的保护和传承提供借鉴。

【关键词】 手工技艺;西河古镇;传承

【中图分类号】J5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40-0068-02

一、西河古镇传统手工技艺的传承现状

西河古镇地处芜湖,据《芜湖县志》记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从事竹、木、铁手艺人增多,手工纺织也很发达。尤其是改革开放初期,手工业的发展迅速,镇上竹、木、铁匠铺骤然增多,个体经营户也越来越多,经济发展繁荣。伴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制度的发展和完善,当前西河古镇传统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了明显进展,但也同样遇到了许多困境,传承现状可以用“冰火两重天”来概括。

同其他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不同,当地只有民间的普通传承艺人,没有政府认定公布的“代表性传承人”。由于竹、木、铁等手工技艺历史悠久,目前村中仍剩一位篾匠和一位铁匠。现将传承人整体现状分析如下:

(一)手工艺人多为从小学艺,还有些是家族相传的技能。对于他们所掌握的手工技艺来说,大多数老艺人都是从小开始学习,更是家族世代相传的技能。对他们而言,他们所学习的那项技能,是家族事业的继承,更是自己赚钱养家糊口的手艺。有的手艺相传已经是祖传四代。例如,篾匠许师傅从小随父亲学艺,四代相传,距今已有50多年。剃头匠陶师傅也是从小开始学习这项技能,距今也有50多年。铁匠李师傅也是从小学习这项技能,并且是祖辈五代相传。

(二)传承人年龄较大,后继传承力量缺乏。在对非遗传承人访谈中发现,他们的平均年龄已大于60岁。铁匠师傅今年68岁,剃头匠师傅73岁,篾匠师傅72岁。他们都已过花甲之年,迈进古稀。

大多数艺人在年轻的时候是收过徒弟的,然而这些徒弟并没有将这项手艺继续传承下去,而是早早就放弃了这項技能,转入其他行业。谈及技艺的传承,铁匠老李一共收过24位徒弟,让他有点难以接受的是,如今他们之中没有一个人愿意跟着师傅做同样的事。“他们都转行了,有的在卖鞋子,有的在卖服装,更多的出去打工了。”

(三)每月收入勉强度日。他们靠这项技能去养家糊口,却每日收入很低,很难真正的养活一家人。铁匠师傅李德伦的例子最为典型。因为很少有人愿意继续学习这项技能,打铁是一个靠力气吃饭的活,他的小拇指蜷缩而伸不直,那是因为经常用力握锤的缘故。而打铁时长时间强烈的敲打声对耳膜造成损伤,也让老李的听力比常人明显差了不少。以铁为伴的老李一直没有结婚,成了镇里的五保户。在去年才老来得伴,两个人凑合在一起,勉强度日。篾匠许金煌虽说是从小学习这项技能,但因为成本较高,而收入偏低,基本上难以维持自己的生活。

二、传统手工技艺发展问题诊断

通过我们所做的问卷调查和访问记录,现将西河古镇传统的手工技艺生活和发展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总结如下:

(一)传承人认定机制和文化宣传还不完善。通过此次访问调查,可以发现目前西河古镇有很多传统手工技艺传承人并没有得到政府层面的官方认定、宣传、考核和保护。当地的传统手工技艺从业者很多并不知晓国家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的保护政策,导致当地申请政府认定传承人的人数寥寥无几。对于已申请成为政府认定传承人的部分手工艺人来说,传承人对于他们仅仅是一个荣誉称号,对传统手工技艺在当地的宣传、普及和发展并无多大裨益。他们也并不了解政府认定考核人制度的认定、奖惩考核、扶持保护、更迭退出等相关细节。

(二)政府对手工艺人经费保障水平较低、补助不到位。传统手工技艺的传承和发展,尤其离不开财政的大力支持。目前从事传统手工技艺的艺人大多都生活在较为贫穷的乡镇街道,居住条件简陋,很多老建筑面临着长期无人维修的状态,缺乏必要的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另一方面,手工艺人大多都是上了年纪的老人,除了熟练掌握传统手工技艺之外并其他谋生本领,仅靠手工技艺每年获得的收入不足以维持日常生活开支。

从实际调研中发现,政府在对传统手工艺人的财政保障方面政策落实还不够,整体上传统手工艺人生活水平较低,获得的经费保障水平也较低,特殊帮扶政策尚不完善。

(三)从业艺人大量流失,优秀传统技艺传承后继无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得到了蓬勃发展,外资大量融入,在很大程度上冲击了我国传统的产业结构。由于传统手工技艺行业市场受众较小,整体收入水平较低,大量从事传统手工技艺行业的年轻人纷纷背井离乡,外出打工,前往发达地区谋求待遇更好的工作。留在当地的基本都是无法外出的老师傅,依靠着手中仅有的一点技艺艰难度日。

由于传统手工技艺行业待遇低下,发展后劲儿不足,得不到社会重视,导致已有的大量年轻传承人纷纷改行,尚未进入该行业的年轻人望而却步,避而远之。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大量传统手工技艺的老师傅逐渐去世,他们手中所掌握的传统手工技艺精华也随之而去,由于并未采取有效的传统手工技艺保护、传承措施,剩下为数不多的手工技艺也岌岌可危,濒于失传。

(四)对手工技艺抢救性工作的紧迫性认识不足。当前,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逐渐开展,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方面,有很多种类繁多的艰难工作需要一件件的去做。

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传统手工技艺的保护和传承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传统手工艺人年纪逐渐增大,他们掌握的民间传统手工技艺也在面临着消失的风险。而经过实践调查发现,当地政府和民众都未能充分认识到传统手工技艺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以至于未能采取有效措施搜集、记录和存储优秀的传统手工技艺。

三、保护和传承手工技艺的措施和建议

(一)完善传承人认定和文化宣传机制。传统手工技艺的传承和保护,离不开传承人的引领和榜样作用,更离不开传承人对传统手工技艺的坚守、传承和宣传。

因此,在政府层面,必须不断完善传承人认定、奖惩考核、扶持保护、更迭退出等机制,充分调动传承人在传统手工技艺文化保护和传承方面的牵头引领作用,提高传承人在传承优秀中华文化的积极性和自豪感。同时,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媒体发动、传统技艺文化馆的建设等工作加大传统手工技艺的宣传教育工作,让更多的年轻人认识到传统手工技艺的魅力。

(二)加强对传统手工技艺保护的财政补助。加强对传统手工技艺传承人的财政补贴,免去传承人生存生活的后顾之忧,让传承人更有精力从事传统手工技艺的保护、宣传和传承工作。一是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套服务,对古镇古街进行相应的修缮保护,改善传承人的居住生活环境。二是打造传统手工技艺特色品牌,开展传统手工技艺专项宣传教育和文化展示,吸引更多的人对传统手工技艺产生兴趣。三是完善特殊帮扶政策,对传统手工技艺传承人,提升生活补贴标准,改善生活环境,鼓励传承人收徒传艺。

(三)大力促进传统手工技艺行业转型发展。传统手工技艺行业人才的不断流失,根源在于传统手工技艺行业的不断衰落,从业者无法在该行业获得预期的报酬和收益,自然而然地会离开该行业,从事更符合市场需求的工作。

因此,传统手工技艺的保护和传承,关键在于焕发行业的第二春,需要政府和全社会的共同参与。一方面积极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对传统手工技艺行业进行转型升级,充分促进科技和艺术的深度融合。另一方面加大对传统手工技艺行业的投入,拓展传统手工技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应用和需求,不断促进传统手工技艺行业的复兴发展,提升从业者收益和待遇。

(四)加大对传统手工技艺的抢救性挖掘。传统手工技艺传承人一旦去世,随之而来的是传统手工技艺的失传。保护一项传统文化的工作艰难繁重,需要全社会人的共同参与和重视。尤其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来说,提升全社会对传统手工技艺保护传承的价值认识,号召发动全社会热爱传统手工技艺的人參与进来,加大对传统手工技艺的抢救性挖掘,广泛的搜集、记录、挖掘、存储传统手工技艺资料,让传统手工技艺以另外一种方式传承于世,也是地传统手工技艺的保护和传承。

四、结语

西河古镇虽是一个很小的村落,但它是中国传统古村落手工技艺传承状况的一个缩影。以西河古镇个案为研究,进而窥探整个中国古村落非物质文化传承的现状。对现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制度进行量化的梳理和评价,建立一套科学的制度评价体系,更加精确地找准制度的关键点和薄弱环节。即使只是关注,也是保护非遗,复兴民族文化的努力。希望这些努力最终能够引起社会大众的重视,进而做到合理开发、共同利用、共同建设。

参考文献:

[1]陈元贵.“非遗”保护与敬畏传统——安徽芜湖铁画衰落与振兴的文化反思[J].文化艺术研究.2011,(3).

[2]许倩芸.芜湖传统工艺弋江贡篮的整理与开发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3.

[3]丁梦云.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开发研究——“芜湖铁画”个案分析[D].安徽师范大学,2014.

[4]芜湖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芜湖县志(1990-2003)[M].北京:方志出版社,2009.

[5]宋俊华,王开桃.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13.

作者介绍:董晓景,女,汉族,河南许昌人,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史和非遗传承。

猜你喜欢

传承
中国戏曲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创新性研究
中国传统招幌对当代广告设计的影响
小议“柳青文学创作精神”的传承和创新
镇沅麻洋纸的现状与对策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