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域理论视角下葛译《红高粱家族》翻译特点解析
2021-10-26谷乐乐
【摘要】 以场域理论为基础,《红高粱家族》葛译本为研究文本,以修辞、习语翻译为切入点研究小说的翻译特点。发现葛倾向于直译意译相结合的方式。利用惯习、资本和场域来解释翻译特点的成因,认为与葛在学习和工作中形成的惯习、在各种场域中所拥有的资本和占据的位置有关。
【关键词】 红高粱家族;惯习;资本;场域
【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2096-8264(2021)40-0125-02
葛浩文作为莫言作品的主要英译者,翻译了他十多部作品,是莫言走向世界最重要的推动力,也成为国内学者研究的重点。研究他的翻译(胡安江[1];许多[2]),或将社会学理论运用在翻译领域(陆志国[3])。1993年《红高粱家族》在美发行后,便在英语读者中引起轰动并被评为年度最佳外文图书[4]。本文将探讨葛译《红高粱家族》的特点并运用布尔迪厄理论来解释成因。
一、葛译《红高粱家族》的翻译特点
本文将从两个方面来研究小说英译本的翻译特点(一)修辞翻译。作者在小说中使用比喻、夸张、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修辞的使用丰富了小说的语言形式,使语言表达更加多变。比喻是使用频率最高的。(二)习语翻译。莫言所写的是发生在“高密东北乡”的故事,文中出现大量习语。小说之所以具有极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主要在于有多种修辞手法和独特的语言风格,因此可以从这两个方面对译文特点进行考察。
(一)修辞翻译
比喻是由客体、意象、意义三部分构成[4]。Newmark解释道,客体表示被形容的事物,意象表示所代表的事物,意义表示两者存在共通之处[5]。据丁小芝统计,仅第一个章节中采用的比喻就有150多处[6],葛浩文主要采用保留和替换意象的方法。
1.保留意象
将原文意象对等的翻译到译文中,葛浩文在翻译修辞手法时主要使用该技巧。
例1.杉木栅栏黑幢幢的,像个巨大的坟墓。
译:The dark outline of the fir-stake enclosure was like an immense graveyard.
该处把“关押村民们的栅栏”比喻成“巨大的坟墓”来表现罗汉大爷的恐惧,中西文化中都有此意象,因此葛保留了原文的表达方式。
2.替换意象
将原文意象替换成符合英语语言的表达习惯。
例2.奶奶在唢呐声中,像聆听天籁一般。
译:Grandma… at the sound of the woodwind, as though commended from on high.
“天籁之声”表示的是美妙动听,此处如按字面意思译为“great musics”,会让英语读者觉得疑惑,葛浩文用“commend”来进行替换,使其更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
综上葛在翻译时对于两种文化存在差异的地方,或是意译或是改译。对于两种语言相类似的表达则保留其意象,保证译文与原文的对等,使英语读者更真实地感受小说语言形式的丰富多样。
(二)习语翻译
习语是人民在生产、生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地域特征的特殊表达形式,是某地区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7]。
1.成语翻译
成语是中国文化和历史的产物,人们常用四字短语来概括某些冗长的表达。据单伟龙统计,小说中成语的数量是289个,约229个采用的是直译法[8],可见葛浩文在英译成语的过程中,有意保留汉语的文化特征,保证译文忠实于原文。
例3. “这是‘围魏救赵之计’吧”。
译:“You could call that the classic ‘Encircle the Wei to rescue the Zhao’ ploy ”.
此成语指用包抄敌人的后方来迫使他撤兵的战术。该处葛浩文采用的是逐字翻译法,虽也表达了完整的结构,但英语读者不能理解其中真正的文化内涵。
2.俗语翻译
俗语产生于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中,通过某些修辞手法而获得意义。据单伟龙统计,俗语大约38个,葛浩文在翻译时,一半以上都是直译的[8]。
例4.“不看僧面看佛面,不看鱼面看水面。”
译:“If not for the sake of the monk, stay for the Buddha. If not for the sake of the fish, stay for the water. ”
该俗语指看在第三者的情面帮助或者宽恕某一个人。“僧面、佛面”均做了保留,使英语读者明白罗汉大爷对于“我”家而言,是僧与佛、鱼与水的关系,互相离不开,不可分割。
葛浩文在翻译习语时多使用直译法,保留原作中的语言形式和表达习惯,使英语读者能真实感受到莫言的写作风格。
二、葛译《红高粱家族》特点的成因分析
利用布尔迪厄场域理论中的惯习、资本、场域来解释其原因。
(一)惯习
惯习是在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获得,反过来又具有指导作用,随着外部环境和内在条件的变化而变化。惯习是通过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选择的翻译题材、翻译方法与策略、译者主体性等因素而在翻译场域中外显出来的翻译风格[9]。葛浩文翻译了该小说,为了保证译文的可读性和可接受性,葛浩文对原著中的许多地方作了改写和删减,但仍遵循忠实性原则。他也曾表示翻译的过程就是重写的过程[10]。
葛浩文在翻译小说的过程中做过段落的调整、语词的删减,以保证译文的可读性和可接受性。他也最大限度地保证译文与原文的对等,对具有浓郁中国文化色彩的语言进行直译,使英语读者更真实的感受中国文化。
(二)资本
資本是人们在各种场域活动中互相争夺的目标、竞争的手段。关于资本的分类,布尔迪厄划分了经济、社会、文化和象征资本[11]。莫言1986年发表该小说后,迅速引起轰动。次年,张艺谋便将该小说改编成了电影《红高粱》,在国内反响强烈,于1988年获得了柏林电影节的金熊奖,获得的荣誉转变成了经济资本增加了作家的收入,也增加了该小说的象征资本。葛浩文本身积累了一定的文化、社会和象征资本。他学习中文研究中国文学和文化,这都为葛浩文能翻译莫言写作的具有地域文化特征的作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翻译莫言作品前,他多次翻译了萧红、毕飞宇的作品,为他赢得了出版社和编辑的认可,带来了一定的象征资本。
(三)场域
场域本身占有一定的社会空间,在这个空间里有各种关系,他们要按照规则来进行活动。场域内部的各种竞争关系是由资本的数量来决定的,资本不与其所在的场域结合就没有存在的意义和价值[11]。小说英译本于1993年发行,当时美国表现反讽、黑色幽默、具有魔幻现实主义的作品广受欢迎。鉴于此,葛浩文优先考虑翻译《红高粱家族》。因为该小说的主角是具有叛逆和追求自由精神的英雄形象,这符合美国对个人英雄主义追求的兴趣。同时,翻译作品的发行量与可接受性受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多种场域的影响[12]。出版社是译文作品能否发行的决定性因素,译文作品是否成功取决于读者是否感兴趣,学者们和评论家也是译文作品发行量和可接受性的影响因素。
三、结语
本文从修辞、习语翻译两个方面分析了小说英译本的翻译特点。研究发现葛倾向于直译意译相结合,利用场域理论对成因进行解释,发现葛长期以来所内化的惯习、所拥有的各种资本以及所在的各种场域都会影响译者的翻译。
参考文献:
[1]胡安江.中国文学“走出去”之译者模式及翻译方法研究——以美国汉学家葛浩文为例[J].中国翻译,2010,31(06):10-16+92.
[2]许多.翻译理念、翻译方法与传译路径——关于《葛浩文翻译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9,(06):90-98+148.
[3]陆志国.布迪厄社会学理论视角下的翻译研究:回顾与反思[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20,43(02):51-58+84.
[4]邢杰,陈俊娜.场域理论视阈下葛译《蛙》翻译方法解析[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20,(02):59-67.
[5]Newmark Peter, 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J].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1.
[6]丁小芝.语言前景化与比喻修辞翻译——试析《红高粱家族》比喻辞格英译策略[J].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7,27(02):53-57.
[7]王德春,杨素英,黄月圆.汉英谚语与文化[J].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8]单伟龙.基于语料库的葛浩文习语翻译研究——以《红高粱家族》和《变》为个案[J].外语电化教学,2017,(01):83-89.
[9]邢杰.译者“思维习惯”——描述翻译学研究新视角[J].中国翻译,2007,(05):10-15+95.
[10]Goldblatt Howard, The Writing Life[N].The Washington Post,2002-04-28(BW10).
[11]李全生.布迪厄场域理论简析[J].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02):146-150.
[12]吴娟.布迪厄社会学视角下《红高粱家族》英译本研究[D].宁夏大学,2017.
作者简介:谷乐乐,女,山东莱阳人,鲁东大学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