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患者听力特征性改变的分析研究
2021-10-23易虹谢杏强
易虹,谢杏强
糖尿病(diabetesmellitus,DM)是严重危害人类社会健康的三大慢性疾病之一,主要表现为糖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征[1]。2 型糖尿病占糖尿病患者的 90%以上[2]。随着对DM广泛深入的研究,DM引起的听力损害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DM患者耳聋的发病率是正常人发生听力障碍概率的2倍。在未主诉听力下降的DM患者中,有的在检查时被发现存在实际上的听力下降,待确诊听力损伤时大多患者已发展为不可逆病变[3],故DM引发的听力损伤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但是关于DM听力特征的改变,国内相关研究报道较少。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8年7月至2020年7月就诊于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的162例2型DM患者为观察组。男83例,女79例,年龄(55.45±12.15)岁,年龄范围29~78岁;病程1~26年。纳入标准:无高血压、冠心病等基础疾病,无肢体障碍;符合2型DM诊断标准。选取无DM、无耳科相关疾病病史、冠心病、高血压等基础疾病病史的72体检人员名为对照组,男37例,女35例,年龄(53.35±13.29)岁,年龄范围30~75岁。2组在年龄、性别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组研究对象的排除标准:(1)有慢性中耳炎、嗜酸性中耳炎等咽鼓管功能障碍的病史;(2)有确切的耳科疾病史,如噪声损伤、耳石症、梅尼埃病、耳毒性药物服用病、Hunt综合征等;(3)有Michel畸形、Mondini畸形等先天性耳部畸形;(4)合并严重的心、脑、肝、肾疾病及其他全身疾病。本研究研究对象均知情同意,均自愿接受相关检查,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
1.2 方法
1.2.1 临床资料 入院询问病史、填写相关基本信息。测量并记录血压、体质量、身高并计算体质量指数(BMI)。
1.2.2 生化指标 患者空腹,取其肘静脉血分别测定各项指标水平。糖化血红蛋白(HbA1c)采用金标免疫方法进行测定,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胰岛素(FIN)、血小板(PLT)、血小板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等采用自动生化仪进行测定。
1.2.3 听力学检测 (1)纯音测听(pure-tone audiometry,PTA) :采用纯音测听仪(HORTMANNPA442M,德国)常规测试2组对象双耳纯音听阈,测试频率分别是0.25、0.5、2、3、4、6、8 kHz气骨导听阀,若平均导听阀≤25 d BHL则视为正常,语音频率的平均导听阀>25 d BHL,高频(4~8 kHz)平均听阈>40 dB,则为听力损失。(2)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istortion product otoacoustic emission,DPOAE):选取耳声发射测试仪(CAPELLA,丹麦),受试者取坐位,保持安静清醒,肩搭探头,探针放入受试者耳道内记录;初始纯音短刺激的频率是f1与f2,f1/f2=1.22;而刺激声的强度不变,L1=65 dBSPL,L2=55 dBSPL;选取的频率范围是2f1~f2点的DPOAE值,左右耳分别取8个频率点,进行幅值及性噪比测试,由计算机自动记录并描绘 DPOAE 听力图。(3)脑干听觉诱发电位(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s,ABR) :应用双通道与多功能的听觉诱发性电位仪(OTICON EP25,丹麦),被测者取平卧位,保持安静睡眠状态,在头顶的中央放置记录电极,乳突处放置左右电极,在面颊处置地线,插入式EAR-TONE耳机,掩蔽白噪声。行短声刺激,叠加的次数是2 000次,刺激的强度是130 SPL,电极间的阻抗小于10 kΩ。左右侧分别检查,重复 2 次,以确保其准确性。(4)声导抗检测:应用声导抗仪(MEADSEN-ZODLAC901型,丹麦)226 Hz探测音,自动测试患者的蹬骨肌声反射、鼓室导抗图等,本研究要求观察组和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为“A”型鼓室导抗图。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2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指标
对照组与观察组的各项指标比较见表1。观察组的收缩压、舒张压、体质量指数、HbA1c、空腹血糖、低密度的脂蛋白胆固醇、TC、TG、胰岛素等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血小板凝血酶原时间(PT)低于对照组(P<0.05);2组年龄和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临床资料比较(x±s)
2.2 听力学检测
2.2.1 纯音测听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不同年龄段患者纯音听阈比较结果见表2。观察组听力异常者检出率为62.96%(102/169),对照组听力异常者检出率为36.11%(26/72)。观察组和对照组听阈平均值随年龄增加而升高,DM患者组语频平均听阈(0.25、0.5、2、3、4、6、8 kHz)和高频平均听阈(4~8 kHz)均高于同年龄段对照组,尤其<60岁的观察组的语频和高频平均听阈高于同年龄段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60岁和≥60岁的DM患者组的听力减退检出率均高于同年龄段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观察组和对照组不同年龄段患者纯音听阈比较
2.2.2 观察组与对照组畸变产物耳生发射检测结果 2型DM患者与对照组畸变产物的耳生发射检测结果见表3。 观察组患者右耳和左耳的畸变产物耳声发射振幅在各频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左右耳之间比较畸变产物耳声发射振幅在各频率差异不显著。结果提示DM患者存在耳蜗病变,可能是由于外毛细胞的损伤。
表3 观察组与对照组畸变产物耳生发射检测结果
2.2.3 观察组与对照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查结果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结果见表4。 观察组左、右耳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在波潜伏期III、V和波间潜伏期I-VI、II-V比对照组均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和对照组在其余波潜伏期和波间潜伏期均无显著差异。此结果提示DM患者存在脑干听觉通路损害。
表4 观察组与对照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结果比较(ms)
3 讨论
据报道,全世界DM患者已达3.47亿人,其中中国患者9 240万,而且越来越多的患者出现不同程度耳鸣、耳闷胀感、听力下降、眩等并发症,严重影响人们生活[4]。
Bainbridge等[5]研究发现,DM患者的听力损失发生率为21%。Cheng等[6]发现,DM患者听力损失发病率存在逐渐增加的趋势。Moon等[7]对2.3万例美国及韩国DM患者、非糖尿患者进行听力检测,研究显示DM患者听阈显著低于非糖尿患者群,且DM患者的听力损失发生率显著高于非DM患者。龚敬等[8]发现,主诉听力正常的DM患者中在纯音测试中有54.4%出现听力损失。 本研究发现,观察组听力异常者检出率为62.96%(102/169);年龄<60岁和≥60岁的DM患者组的听力减退检出率均高于对应的年龄段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既往研究基本一致。而观察组患者右耳和左耳的畸变产物耳声发射振幅在各频率均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提示DM患者存在耳蜗病变; 观察组左、右耳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在波潜伏期III、V和波间潜伏期I-VI、II-V比对照组均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此结果提示DM患者存在脑干听觉通路损害。
有学者认为,DM引起听力损失主要与内耳动脉病变有关,DM患者体内血小板粘附与聚集,内耳血氧供应差,微血管炎性改变[9-11]。当体内抗凝、凝血和纤溶三大系统平衡紊乱时,可能导致耳蜗血液灌注量下降和内耳微循环功能不良,进而引起内耳血管组织肿胀和内皮细胞损害,甚至形成内耳微血栓,最终导致听力受损[12]。2型DM患者长期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紊乱,活化体内血小板,增强其粘附和聚集能力,易于形成血栓。
Tamura等[13]研究发现,血小板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也有一定相关性。本研究中观察组血小板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血小板凝血酶原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虽然2组都存在听力正常者,但是观察组听力异常者显著多于对照组,故血小板的升高和血小板凝血酶原时间缩短可能造成内耳微血管病变导致听力受损,与文献报道一致[12]。
研究认为,体内高凝血状态会促进2型DM患者高胰岛素血症及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血症可刺激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增加相关细胞对脂蛋白胆固醇的摄取,减少相关细胞对胆固醇的移除,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发展;机体胰岛素抵抗结果会引起代谢紊乱,异常代谢产物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影响血管功能[14-16];而耳蜗血管异常,将会导致听力受损。本研究表明,2型DM患者高胰岛素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提示高胰岛素水平可能通过促进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继而引起内耳动脉的病变,导致听力受损。
纤维蛋白原(FIB)参与炎症、血小板活化、凝血过程和血栓形成等,高FIB水平增加血液粘度、促进血小板聚集。但本研究中2型DM患者血液中的FIB并未显著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2型DM患者听力发生特征性改变,分析原因可能由于其高胰岛素水平偏高,内耳动脉的病变,加上DM患者体内血小板粘附与聚集,内耳血氧供应差,微血管炎性改变等,继而引起耳蜗病变和脑干听觉通路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