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视野下的小学数学思维训练策略

2021-10-22康志坚

当代家庭教育 2021年26期
关键词:思维训练思维导图核心素养

康志坚

摘  要:在我国教育事业发展与创新的过程中,小学数学的教学模式、教学理念等不断发生改变。在此情况下,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的培养逐渐受到了教师的重视,也对学生今后的长远发展有重要影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有利于实现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因此,笔者结合教学经验,对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思维训练进行研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思维训练;思维导图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1)26-0137-02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Thinking Training Strateg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re Literacy

KANG Zhijian  (Bangshan Central Primary School,Longhai City,Fujian Province,China)

【Abstract】In the process of the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on of education in our country,the teaching mode and teaching philosophy of elementary school mathematics are constantly changing. In this case,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core literacy has gradually attracted the attention of teachers,and it will also have an important impact on the long-term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in the future. Cultivating students' mathematical thinking ability in elementary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is conducive to the realization of the teaching goal of developing students' core literacy in mathematics. Therefore,the author combines teaching experience to study the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thinking training under the core literacy.

【Keywords】Elementary school mathematics;Core literacy;Thinking training;Mind map

数学核心素养包括多个方面的内容,与学生的思维能力密切相关。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虽然许多教师都认识到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但是在教学时仍然未能完全打破传统的教学观念,沿用了落后的教学方法,造成了学生未能提升数学思维能力和核心素养的问题。为了提升教学的有效性,小学数学教师就需要深度分析锻炼学生数学思维的意义,从学生主体、课堂趣味性、实践教学等多个方面着手探究训练学生数学思维、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具体策略,以充分优化课堂教学的过程。

1.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概述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数据分析六个方面的内容,比较全面地诠释了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应当掌握的关键能力。数学抽象的素养是指学生从图形或者文字内容中提取出数量与数量的关系的能力;逻辑推理是指學生按照一定的逻辑规则,根据一项事实推出一个命题的能力;数学建模是指学生运用数学语言描述现实问题并从数学角度出发思考现实问题的能力;直观想象是指学生结合空间图形感受事物变化,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数学运算是指学生结合运算法则计算数学算式的能力;数据分析是指学生从已知数据中获得有用的信息,进而对某些事物或者某一事件产生特定认识的能力。数学核心素养包括思维、能力、知识等方面的素养,对学生的学习具有重大意义。

2. 核心素养视野下的小学数学思维训练意义

(1)有利于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量

在新课改的教育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不仅需要传授给学生课本内的知识,还需要引入课本外的知识,向学生讲述数学文化知识、数学史等内容。另外,当明确了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目标之后,教师就需要通过一些数学课外知识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有利于将更多的数学知识传授给学生,增加学生的数学知识储备,使学生在掌握了课本知识的基础上丰富对课外内容的认识。因此,教师结合数学核心素养要求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有利于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量。

(2)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是新课改强调的内容,也是教师教学的重要任务。通过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教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使学生掌握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时,教师能够将小组合作法、情境教学法等高效的教学方法引入课堂,构建生动有趣、积极活跃的课堂。通过参与课堂学习,有利于学生提升学习兴趣,形成主动意识,发挥自身的学习能力。另外,教师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时必然会设计一些探究问题,推动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提升探究能力。

(3)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不仅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影响因素,而且是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明确核心素养目标并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有利于推动学生在思考数学问题的过程中产生新的认识和新的想法。核心素养视野下的数学思维培养内容与学生思想意识之间的关联性较强,学生在学习这些内容时能够逐渐养成思维转换的习惯,树立实践探究的意识。另外,思维训练的教学过程是一个开放性的过程,教师通过思维训练教学能够发散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形成开放性思维,有利于学生在学习知识、实践探究、思考问题时发挥自身创造力。

(4)有利于推动教学改革与发展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发展,课堂教学的模式、过程等也需要进行相应的变革。小学数学教师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体现了“生本教育”理念,是为了充分满足学生学习需求而采取的举措,有利于推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的改革与发展。在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时,教师会推动课堂角色的转变,充分发挥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主体作用,给予学生更多展示自我的机会,这体现了新课改对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要求。课堂教学目标的改革也是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当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时,教师能够在明确知识与能力目标的基础上完善教学目标,树立思维层面的教学目标,这对数学教学的改革与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3. 核心素养视野下的小学数学思维训练策略

(1)培养学生参与思维训练的兴趣

在当前的教育中,许多小学生对数学学科缺乏学习兴趣,这主要是因为数学知识相较于其他学科的知识更为复杂、更具难度。在此情况下,教师要充分实现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教学目标,使教学内容、训练方式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对趣味内容的学习需求。

比如在教学《小数乘整数》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结合图片提出“小数乘整数”的相关数学问题,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三名小学生买风筝”的图片,通过图片将不同种类的风筝所对应的单价展现出来,以此将数学问题的基本信息告诉学生。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从“摊位”上选择一种风筝,让学生思考“买3个这样的风筝需要花多少钱”的问题。这样,教师就能通过“买风筝”的趣味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然后,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先将风筝单价如4.5元转换为整数即45角,使小数乘整数的问题转换为整数乘整数的问题,进而再将整数乘法的计算结果缩小十倍,由此得出3个风筝所需要花费的钱。在此过程中,教师能够提升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帮助学生形成数学问题的转换思维。

(2)通过思维导图理清知识网络

思维导图是教师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结构的有效工具。所以,在进行教学时,教师应当运用思维导图向学生展示单元知识,传授给学生构建思维导图的方法,通过构建思维导图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比如在教学《小数除法》的单元知识时,教师可以结合本单元的“除数”“商”“循环小数”的重点知识构建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梳理本单元的重点知识点,推动学生形成整体思维。在构建思维导图时,教师可以将“小数除法”作为第一层内容,在第一层内容下引出五个分支,分别填入“除数是整数”“一个数除以小数”“商的近似数”“循环小数”“解决问题”的文字内容,进而对各项分支内容进行详细的划分,如在“除数是整数”的内容下又可以引出“按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计算”“商的小数点和被除数小数点对齐”的重要学习内容。通过思维导图,教师能够使学生对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形成总体认识。在之后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让学生结合课前预习成果自主构建思维导图,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利用数形结合法培养学生思维

数形结合法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数学学习方法,能够将抽象的文字内容转换为生动形象的图片内容,具有帮助学生形成灵活数学思维的作用。因此,在训练学生数学思维时,教师可以将数形结合法引入课堂,结合具体的数学问题教授给学生数形转换的方法。

比如在教学《多边形的面积》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就可以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解决多边形面积计算问题。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为例,教师在引导学生思考“平行四边形如何转化为一个长方形”的问题时,可以利用电子白板进行构图,画出一个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使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长方形的长相等,然后通过动画演示展现“将平行四边形拆分、补齐得出长方形”的过程,这样教师就能帮助学生具体认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再以“某商场拟建造一个停车场,已知停车场是一个平行四边形区域,该区域的底为10米,底为高的两倍,试求停车场的面积”的题目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构建一个平行四边形模型,引导学生“底=10米”“底=2×高”的内容标注到图上,以此来通过数形转换的方式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4)推动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发散思维

在以往的教学中,许多小学数学教师受到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将“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模式。针对此问题,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就需要在恰当的教学时机引入小组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拓展思维。

比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时,教师可以展示一个正方体的图片,设计“试着将正方体展开”的合作探究任务,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使学生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将个体思维汇聚起来,促使学生能够自主画出正方体展开后的图形。在学生结束讨论后,教师可以让各个小组的代表在黑板上作图,为学生创造展示探究成果的机会。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假设正方体的边长为1,让学生结合正方体的展开图进一步探究该正方体的表面积,帮助学生理解“正方体表面积为6个面的面积之和”的内容。

(5)注重开展数学实践教学活动

小学数学教学现状表明,大多数教师都将教学侧重点放在理论知识上,严重忽视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造成了学生缺乏实践应用意识的教学问题。基于此情况,小学数学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当从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方面入手设计教学内容,将数学实践教学活动运用到课堂中。

比如在教学《图形的变换》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制作轴对称图形”的课堂实践活动,让学生利用身边的材料如纸、胶带等制作轴对称图形,然后引导学生结合实物模型探析轴对称图形的性质,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实践探究思维。再如在教学《扇形统计图》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开展实践调查活动,让各个小组的学生确定好調查主题如“本班同学戴眼镜的情况调查”“本班同学喜欢的运动项目调查”等,然后给予学生一定的课堂时间,让学生调查并统计结果,最后要求学生将调查数据绘制成扇形统计图,并分析不同的人群在全班总体人数中所占的比重。

4. 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教师应当认识到思维能力培养工作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深入分析数学核心素养的具体内涵和培养要求,不断优化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具体策略。同时,教师要树立生本理念,结合好学校教育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赵玲.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探微[J].华夏教师,2017(13).

[2]李明杰.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J].西部素质教育,2016(23).

[3]张鸿羽.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J].教育现代化,2016(32).

[4]白志岗.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信息化建设,2015(12).

猜你喜欢

思维训练思维导图核心素养
逻辑学在语文学习中的作用
生活化的数学有效融入思维训练的尝试
加强语言表达训练提升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概念课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软件辅助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研究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高中英语阅读文本中融入思维导图的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