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白蛋白/纤维蛋白原比值(AFR)与溃疡性结肠炎内镜活动度关系的研究

2021-10-22李芊蔚刘春英吕梅王飞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21年8期
关键词:活动期活动性白细胞

李芊蔚,刘春英,吕梅,王飞

作为一种反复发作的非特异性慢性肠道炎症性疾病,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主要累及结肠、直肠黏膜及黏膜下层,以腹痛、腹泻以及黏液脓血便等为主要临床表现[1]。目前尚不完全清楚其发病原因和机制,但感染、环境、免疫调节紊乱以及遗传易感性被认为是重要影响因素[2-4]。结肠镜和内镜下活检一直被作为临床上判断UC病情及活动性的金标准,然而侵入性检查不但耗时长,操作不当可能造成创伤,加重患者病情,极易使患者产生排斥心理,因此近年来血清学检测因具有快速、简单、经济以及非侵入性的特点而逐渐引起临床关注[5]。有文献指出,UC患者常处于血液高凝状态,肠道黏膜极易形成微血栓而引发微循环障碍甚至肠黏膜坏死,从而使患者病情加重,而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与凝血过程关系密切[6]。此外UC被认为是结肠癌的癌前病变,资料表明,术前血清白蛋白(albumin,Alb)水平低提示结肠癌患者临床病例情况较差,可作为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7]。然而目前少见关于白蛋白/纤维蛋白原比值(albumin and fibrinogen ratio,AFR)跟UC内镜活动性的相关性报道,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FAR与UC内镜下分期、活动度的关系,进而为UC病情的准确评估及后续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指导。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回顾性选取2017年6月至2020年5月于我院确诊并治疗的198例UC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参照《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2018年,北京)》[8],结合临床表现,经影像学、内镜、实验室以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等手段确诊为UC;患者年龄为18~60岁,彼此无血缘关系;各实验室检测指标于行结肠镜检查前完成;结肠镜检查到达回盲部;确诊前2周内未使用过可能影响UC病情的药物;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肠梗阻、肠穿孔、中毒性巨结肠、局部狭窄以及放射性、寄生虫性、感染性、缺血性自身结肠炎等严重并发症;合并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及肿瘤等;合并呼吸、循环、神经、内分泌以及血液系统等原发性疾病;有癌变可能者;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同时选取同期于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45例自愿者作为对照组。

1.2 资料收集

收集并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实验室检查指标、临床类型、病变范围、病情分期和活动性等。

1.3 实验室指标检测

于入院后肠镜检查前1d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采用Sysmex XN10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日本东亚公司)检测血常规;Roller 20全自动快速血沉分析仪(意大利ALIFAX公司)检测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采用STA Compact Max全自动血凝仪(法国思塔高公司),经凝固法检测血清Fib水平,采用C80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美国雅培公司),经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Alb,计算AFR。

1.4 UC镜下活动度评估

采用溃疡性结肠炎内窥镜严重程度指数(ulcerative colitis endoscopic index of severity,UCEIS)评估[5],血管纹理:正常记0分,片状消失记1分,完全消失记2分;出血:无记0分,血性黏液记1分,肠腔内轻度出血记2分,中重度出血记3分;糜烂和溃疡:无记0分,糜烂记1分,浅表溃疡记2分,深溃疡记3分。以得分最高的各结肠节段计算UCEIS评分,UCEIS总分0~8分,0~1分为镜下缓解期,2~8分为镜下活动期,其中2~6分为轻中度活动,7~8分为重度活动。

1.5 统计学方法

实验数据的统计分析采用SPSS16.0,计数资料以例的形式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多组间采用单因素方差进行分析,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则两组间采用独立t检验进行比较。Pearson分析AFR与其它临床指标的相关性。UC镜下活动期和重度活动度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FR对镜下活动期和重度活动度的预测价值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分析。以α=0.05作为检验水准,双侧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镜下分期UC患者的临床资料

三组的年龄、性别,镜下缓解期和镜下活动期患者的病程、病变范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镜下缓解期和镜下活动期患者的白细胞、血小板、CRP、ESR、UCEIS评分均依次升高,BMI、AFR依次降低,任意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不同镜下分期UC患者的临床资料()例

表1 不同镜下分期UC患者的临床资料()例

2.2 不同镜下活动性UC患者的临床资料

轻中度活动组和重度活动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病变范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轻中度活动组,重度活动组患者BMI、AFR降低,白细胞、血小板、CRP、ESR、UCEIS评分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不同镜下活动性UC患者的临床资料()例

表2 不同镜下活动性UC患者的临床资料()例

2.3 UC患者AFR与其它临床指标的相关性

UC患者的AFR与BMI呈显著正相关性(r=0.636,P<0.0001);AFR与白细胞、血小板、CRP、ESR以及UCEIS评分呈显著负相关性(r=-0.534、-0.634、-0.384、-0.583、-0.648,P<0.0001)。见图1。

图1 UC患者AFR与其它临床指标的相关性

2.4 镜下活动期UC的影响因素分析

将镜下缓解期和镜下活动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作为自变量,赋值如下:BMI:>18.39 kg/m2=1,≤18.39 kg/m2=0;白细胞:>10.10×109/L=1,≤10.10×109/L=0;血小板:>309.74×109/L=1,≤309.74×109/L=0;CRP:>26.04 mg/L=1,≤26.04 mg/L=0;ESR:>38.66 mm/h=1,≤38.66 mm/h=0;AFR:>7.02=1,≤7.02=0。将UC镜下分期作为因变量并赋值:镜下活动期=1,镜下缓解期=0。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所得方程为:ln(P/1-P)=-3.874+0.257×白细胞+0.416×血小板+1.308×CRP+1.539×ESR-1.945×AFR。结果显示,白细胞、血小板、CRP以及ESR是UC镜下活动期的独立危险因素,AFR是保护因素。见图2。

图2 影响镜下活动期UC的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的森林图

2.5 镜下重度活动性UC的影响因素分析

将轻中度活动组和重度活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作为自变量,赋值如下:BMI:>18.23 kg/m2=1,≤18.23 kg/m2=0;白细胞:>10.29×109/L=1,≤10.29×109/L=0;血小板:>319.78×109/L=1,≤319.78×109/L=0;CRP:>26.41 mg/L=1,≤26.41 mg/L=0;ESR:>39.42 mm/h=1,≤39.42 mm/h=0;AFR:>6.79=1,≤6.79=0。将UC镜下活动性作为因变量并赋值:重度活动=1,轻中度活动=0。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所得方程为:ln[P/(1-P)]=-4.526+0.318×白细胞+0.504×血小板+1.649×CRP+1.735×ESR-2.082×AFR。结果显示,白细胞、血小板、CRP以及ESR是UC镜下重度活动性的独立危险因素,AFR是保护因素。见图3。

图3 影响镜下重度活动性UC的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的森林图

2.6 AFR对镜下活动期UC的预测价值

在对镜下活动期UC的预测中,白细胞曲线下面积为0.786,95%CI为0.695~0.878,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7.0%、56.8%,最佳截断值为9.18×109/L。血小板曲线下面积为0.819,95%CI为0.748~0.891,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0.1%、67.6%,最佳截断值为282.36×109/L。CRP曲线下面积为0.854,95%CI为0.775~0.932,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0.7%、77.6%,最佳截断值为15.23 mg/L。ESR曲线下面积为0.853,95%CI为0.783~0.923,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2.5%、74.9%,最佳截断值为28.66 mm/h。AFR曲线下面积为0.828,95%CI为0.754~0.902,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3.9%、81.1%,最佳截断值为7.69。见图4。

图4 AFR对镜下活动期UC的预测价值

2.7 AFR对镜下重度活动性UC的预测价值

在对镜下重度活动性UC的预测中,白细胞曲线下面积为0.703,95%CI为0.621~0.786,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8.8%、90.0%,最佳截断值为10.02×109/L。血小板曲线下面积为0.756,95%CI为0.655~0.856,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6.2%、75.00%,最佳截断值为304.63×109/L。CRP曲线下面积为0.763,95%CI为0.650~0.876,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8.8%、80.0%,最佳截断值为26.23 mg/L。ESR曲线下面积为0.772,95%CI为0.681~0.863,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6.4%、75.0%,最佳截断值为37.76 mm/h。AFR曲线下面积为0.827,95%CI为0.756~0.897,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1.8%、76.3%,最佳截断值为5.10。见图5。

图5 AFR对镜下重度活动性UC的预测价值

3 讨论

临床上常采用内镜检查对肠黏膜病变情况进行直观判断,常用的内镜评分系统中,以黏膜脆性为分级标准的Mayo评分系统被认为具有一定的主观性而容易产生较大误差;UCEIS评分系统更为细致且范围较宽,可减小对黏膜病变判断的误差[9]。有资料显示,UCEIS评分系统评估他克莫司对UC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的准确性时明显优于Mayo评分系统[10]。本研究在UC患者的内镜分期及活动度评估中采用UCEIS评分系统。

陈立亚等[11]研究表明,相比镜下缓解期的UC患者,镜下活动期患者的白细胞、血小板、CRP、ESR明显升高,Alb明显降低,且重度活动患者白细胞、CRP、ESR高于轻中度活动患者,而Alb低于轻中度活动患者;此外,白细胞、血小板、CRP、ESR与UCEIS评分具有正相关关系,Alb则与UCEIS评分具有负相关关系。李潇等[12]采用Mayo肠镜评分将UC患者分为轻、中、重3组,分析显示血小板、Fib逐渐升高,且与Mayo肠镜评分具有正相关性。本研究在不同镜下分期和活动度的UC患者中白细胞、血小板、CRP、ESR变化趋势跟上述报道具有一致性。白细胞、CRP、ESR是临床上诊断和评估UC的常用指标[13]。早期多项研究表明,UC患者常发生血液高凝和高纤溶状态,肠黏膜血管极易形成微血栓继而出现微循环障碍,引起肠黏膜缺血、坏死[14]。血小板早已被公认为参与血液凝固过程,肝脏合成的Fib是一种具有凝血功能的蛋白质,常被直接用于反映凝血状态以及判定血栓形成[15-16]。有资料显示,活动期UC患者处于急性炎症和免疫反应发生期,血管内Alb发生转移和丢失,肠道内Alb也随着粪便排出,导致患者低蛋白血症的发生,引发营养不良,进而诱发细胞和体液免疫缺陷,肠黏膜通透性增加,改变了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的功能,使细菌感染的风险增加,最终可使肠道病变加重[17]。因此,推测本研究中镜下活动期和重度活动患者BMI降低,一方面可能因Alb丢失而导致营养不良,另一方面血小板、Fib增多引发凝血而导致肠黏膜缺血、坏死而无法吸收营养物质;AFR降低跟Alb丢失和Fib增多均直接相关。目前多数报道较关注Alb、Fib与UC患者的内镜分期及活动度的关系,而关于Alb和Fib比值AFR的研究报道较少,但本研究中AFR在镜下活动期和重度活动组明显降低,以及跟传统指标白细胞、血小板、CRP、ESR以及UCEIS评分的相关性,均符合以往报道并进一步佐证[11-12]。

信亚晨等[18]在采用术前AFR和FPR评估结直肠癌患者的生存预后中,高AFR水平患者的总生存期明显高于低AFR水平患者,提示AFR水平越高越利于患者预后。樊宁波等[19]研究表明,术前AFR低是影响食管鳞癌根治术后患者5年无病生存率和总体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可预测食管鳞癌根治术后患者的生存预后。本研究表明,AFR是UC镜下活动期和重度活动性的保护因素,提示AFR越高,UC患者越倾向于恢复至缓解期和轻中度活动性,尽管跟以往报道中的疾病类型和严重程度不同,但均为消化系统疾病,结果具有一致性,同时说明AFR影响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预后。ROC曲线分析结果中,白细胞、血小板、CRP以及ESR可预测UC患者的镜下分期和活动性,然而对镜下分期的预测效能要优于活动性,该结果跟早期报道相符[20];AFR则对镜下分期和活动性的综合预测价值均较高,曲线下面积仅相差0.001,敏感度和特异度也较理想。AFR<7.69时提示患者处于镜下活动期,而AFR<5.10是诊断重度UC的最佳截断值,应采取合理措施积极治疗以使AFR升高。

综上,AFR与UC镜下分期及活动度呈负相关,可作为辅助评估UC镜下分期及活动度的参考指标,具有较优的预测效能。尽管AFR检测方便无创,但临床上仍需重视肠镜和病理检查以尽快确诊,以免耽误治疗,此外应根据临床实际情况、实验室环境以及采用的试剂盒等制度确定AFR的最佳截断值。本研究存在的不足之处,单中心研究且样本量不够大;回顾性分析,内镜检查不是由同一医生完成,可能存在判断误差;今后将通过改善实验方案进一步研究以获取更加详实可靠的结果。

猜你喜欢

活动期活动性白细胞
心力衰竭患者白细胞介素6、CRP表达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探讨
超声造影在类风湿关节炎腕关节炎活动期病变诊断价值的研究
白细胞降到多少应停止放疗
选择合理试剂验证金属活动性强弱
白细胞减少是免疫力降低了吗?
四妙消痹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临床观察
化学“金属活动性顺序”练习
激素序贯疗法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