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激素序贯疗法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的效果观察

2014-09-03饶彦婷谭军吴殿臣

中国当代医药 2014年20期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

饶彦婷++++++谭军++++++吴殿臣

[摘要] 目的 研究激素序贯疗法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的效果。 方法 选取本院2012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90例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甲氨蝶呤片和柳氮磺胺吡啶片口服,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加用口服泼尼松片,观察组采取激素序贯疗法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 两组的晨僵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疼痛消失时间、肿胀缓解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1、2周后,观察组的RF、ESR、CRP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的上述相关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激素序贯疗法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的效果较好,缓解症状迅速,早期效果明显,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关键词] 激素序贯疗法;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

[中图分类号] R593.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07(b)-0117-03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慢性、以炎性滑膜炎为主的系统性疾病,其病因未明。通常伴有的症状为关节以外的器官受累[1],同时血清中类风湿因子呈阳性,严重时可导致关节变形甚至出现功能丧失,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RA处于活动期时,常见临床症状:受累部位的关节肿胀疼痛更加明显[2],此时的骨质和关节软骨的损害已很严重,通常伴有关节积液和组织水肿。如果在此期间不能得到有效的干预治疗,病情将会迅速发展,导致关节变形甚至功能丧失等[3-4]。本研究采用激素序贯疗法治疗RA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2年8月~2013年8月诊治的90例活动期RA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美国风湿病学会的RA分类标准(1987),且均无其他重要脏器(肝、肾)损伤,其中男性58例,女性32例,年龄24~76岁,平均(47.6±2.6)岁。在就诊之前均确定未使用过改善病情的治疗手段以及药物治疗。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两组的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口服甲氨蝶呤片(上海信宜制药,12062512),其用量为1次/周,10 mg/次。在此基础上,观察组采取激素序贯疗法,实施方法为第1~33天采用每日1次的5 mg地塞米松(国药集团荣生有限公司,20120623)加入至100 ml生理盐水静脉滴注,第4~5天地塞米松降低至3 mg,而后降低至1 mg,应用2 d后停止,改为美罗昔康片剂(海南长安国际制药,12050110)口服,用量为7.5 mg/次,2次/d。对照组采用口服泼尼松片剂(辰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20120524),用量为10 mg/次,1次/d。

1.3 观察指标

主要观察患者的晨僵时间,疼痛消失时间,肿胀缓解时间、类风湿因子(RF)、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统计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的晨僵时间、疼痛消失时间、肿胀缓解时间的比较

在治疗的过程中,治疗1周后,观察组的晨僵时间为(2.3±0.6)h,对照组为(3.4±1.1)h,1个月后,观察组为(1.7±0.5)h,对照组为(1.8±0.3)h,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疼痛消失时间为3~7 d,平均(4.3±0.5)d,对照组为5~10 d,平均(6.5±1.4)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肿胀缓解时间为4~8 d,平均(5.7±1.5)d,对照组5~10 d,平均(6.5±1.4)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RF、ESR、CRP指标的比较

在治疗过程中,两组的各项指标(RF、ESR、CRP)均呈下降趋势,治疗1、2周后,观察组的上述相关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的上述相关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

3 讨论

RA是一种常见的自身性免疫疾病,其特征为常见的炎症特点,通常表现为病变部位的红、肿、热、痛。主要特征为手足小关节出现侵袭性炎症,多呈对称性分布[5-6]。通常病情在活动期进展迅速[7],在受累部位的肿胀疼痛等症状更加明显,需要迅速采取治疗措施和护理,不然将导致患者出现受累关节的变形、功能丧失。临床治疗RA常采用的药物主要有甲氨蝶呤和柳氮磺胺吡啶等[8],其主要特点为药效较慢,在用药后需要观察1周后方能显效,单纯用药由于其药效太慢,延误病情的治疗而导致病程延长,症状加重,导致不良后果,使患者更加痛苦,若剂量过高其带来的毒副作用更使患者苦不堪言。近年来的研究[9]表明,在治疗免疫性炎症之类的疾病,例如采用激素治疗RA的效果较好,可有效抑制免疫系统,减轻炎症。短程、小剂量的激素治疗RA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10],成为新的公认的治疗RA的措施,能有效缓解关节的腐蚀,减轻炎症,控制症状。激素有快速、强大而非特异性的抗炎作用[11],对各种炎症均有效。在炎症初期,可抑制毛细血管扩张,减轻渗出和水肿,又可抑制白细胞的浸润和吞噬而减轻炎症症状。在炎症后期,抑制毛细血管和纤维母细胞的增生,延缓肉芽组织的生成而减轻瘢痕和粘连等炎症后遗症,但必须注意激素在抑制炎症、减轻症状的同时,也降低了机体的防御功能,需注意防治感染,以防炎症扩散和原有病情恶化。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疼痛消失时间为3~7 d,平均(4.3±0.5)d,对照组为5~10 d,平均(6.5±1.4)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观察组缓解疼痛的效果显著;观察组的肿胀缓解时间为4~8 d,平均(5.7±1.5)d,对照组5~10 d,平均(6.5±1.4)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观察组缓解肿胀的效果优于对照组。同时,治疗1、2周后,观察组的RF、ESR、CRP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在短期疗效方面,激素的治疗效果较优于对照组,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的上述相关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的长期疗效相当。

综上所述,在临床治疗RA方面,激素序贯疗法能够快速缓解炎症反应,早期效果较好,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参考文献]

[1] 段波,张荒生.激素序贯疗法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的近期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3):285-286.

[2] 张秀英, 董砚奉.激素序贯疗法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的近期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2):25-26.

[3] 张胜桃,隗佳,何培根.生物制剂在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应用[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0,4(2):127-130.

[4] 朱跃兰,刘小平,王华新.类风湿关节炎中医应对策略[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2014,37(1):1-5.

[5] 施桂英.糖皮质激素联合改变病情抗风湿药物对早期类风湿关节炎治疗作用的再评价[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13,17(1):1-4.

[6] 蔡文虹,孙保东,张宝凤,等.类风湿性关节炎病因学概述[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5):11-12.

[7] 黄嘉,黄慈波.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治疗进展[J].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10,8(1):1-5.

[8] 蒋燕,刘利,张秉鸿.类风湿关节炎药物临床使用状况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3,40(20):3891-3893.

[9] 李丹丹,陆进明,徐亮.不同剂量糖皮质激素对早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疗效及不良反应分析[J].安徽医学,2012, 33(5):534-537.

[10] 赵玲,胡耀华,柳润辉,等.中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及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J].药学实践杂志,2012,29(6):416-420.

[11] 李慧慧,吕新亮.甲氨蝶呤联合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新进展[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2,1(3):61-63.

(收稿日期:2014-04-30 本文编辑:许俊琴)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疼痛消失时间为3~7 d,平均(4.3±0.5)d,对照组为5~10 d,平均(6.5±1.4)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观察组缓解疼痛的效果显著;观察组的肿胀缓解时间为4~8 d,平均(5.7±1.5)d,对照组5~10 d,平均(6.5±1.4)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观察组缓解肿胀的效果优于对照组。同时,治疗1、2周后,观察组的RF、ESR、CRP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在短期疗效方面,激素的治疗效果较优于对照组,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的上述相关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的长期疗效相当。

综上所述,在临床治疗RA方面,激素序贯疗法能够快速缓解炎症反应,早期效果较好,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参考文献]

[1] 段波,张荒生.激素序贯疗法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的近期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3):285-286.

[2] 张秀英, 董砚奉.激素序贯疗法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的近期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2):25-26.

[3] 张胜桃,隗佳,何培根.生物制剂在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应用[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0,4(2):127-130.

[4] 朱跃兰,刘小平,王华新.类风湿关节炎中医应对策略[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2014,37(1):1-5.

[5] 施桂英.糖皮质激素联合改变病情抗风湿药物对早期类风湿关节炎治疗作用的再评价[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13,17(1):1-4.

[6] 蔡文虹,孙保东,张宝凤,等.类风湿性关节炎病因学概述[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5):11-12.

[7] 黄嘉,黄慈波.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治疗进展[J].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10,8(1):1-5.

[8] 蒋燕,刘利,张秉鸿.类风湿关节炎药物临床使用状况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3,40(20):3891-3893.

[9] 李丹丹,陆进明,徐亮.不同剂量糖皮质激素对早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疗效及不良反应分析[J].安徽医学,2012, 33(5):534-537.

[10] 赵玲,胡耀华,柳润辉,等.中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及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J].药学实践杂志,2012,29(6):416-420.

[11] 李慧慧,吕新亮.甲氨蝶呤联合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新进展[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2,1(3):61-63.

(收稿日期:2014-04-30 本文编辑:许俊琴)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疼痛消失时间为3~7 d,平均(4.3±0.5)d,对照组为5~10 d,平均(6.5±1.4)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观察组缓解疼痛的效果显著;观察组的肿胀缓解时间为4~8 d,平均(5.7±1.5)d,对照组5~10 d,平均(6.5±1.4)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观察组缓解肿胀的效果优于对照组。同时,治疗1、2周后,观察组的RF、ESR、CRP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在短期疗效方面,激素的治疗效果较优于对照组,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的上述相关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的长期疗效相当。

综上所述,在临床治疗RA方面,激素序贯疗法能够快速缓解炎症反应,早期效果较好,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参考文献]

[1] 段波,张荒生.激素序贯疗法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的近期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3):285-286.

[2] 张秀英, 董砚奉.激素序贯疗法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的近期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2):25-26.

[3] 张胜桃,隗佳,何培根.生物制剂在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应用[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0,4(2):127-130.

[4] 朱跃兰,刘小平,王华新.类风湿关节炎中医应对策略[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2014,37(1):1-5.

[5] 施桂英.糖皮质激素联合改变病情抗风湿药物对早期类风湿关节炎治疗作用的再评价[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13,17(1):1-4.

[6] 蔡文虹,孙保东,张宝凤,等.类风湿性关节炎病因学概述[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5):11-12.

[7] 黄嘉,黄慈波.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治疗进展[J].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10,8(1):1-5.

[8] 蒋燕,刘利,张秉鸿.类风湿关节炎药物临床使用状况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3,40(20):3891-3893.

[9] 李丹丹,陆进明,徐亮.不同剂量糖皮质激素对早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疗效及不良反应分析[J].安徽医学,2012, 33(5):534-537.

[10] 赵玲,胡耀华,柳润辉,等.中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及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J].药学实践杂志,2012,29(6):416-420.

[11] 李慧慧,吕新亮.甲氨蝶呤联合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新进展[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2,1(3):61-63.

(收稿日期:2014-04-30 本文编辑:许俊琴)

猜你喜欢

类风湿关节炎
藏药内服外浴配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80例临床观察
藏药五味甘露汤联合小叶毛球莸药浴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观察
类风湿关节炎蒙医药治疗现状与展望
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及其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益赛普治疗类风湿关节炎25例疗效观察
益赛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探究类风湿关节炎相关实验室指标的诊断性能评价
英夫利西单抗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初步评定及护理
糖尿病合并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特点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