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背景下财会人才培养的探讨

2021-10-20李庭华萧健诚

国际商务财会 2021年4期
关键词: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

李庭华 萧健诚

【摘要】面对新兴行业对财会领域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各高校的财会院校进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改革。为了培养技能型人才,加快现代职业教育改革,促进社会经济发展,高校根据企业对财务人才的实际需求进行教育方案改革。“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实践教学模式成为新型人才培养和教育模式的创新之举。校企双元人才培养模式既增强了在校财会专业技能水平的针对性培养,又拓宽了学生就业渠道。然而,现阶段相关的法律法规不成熟导致社会协调合作能力缺失等问题值得探究。文章以财会专业为背景深入探讨高校实践教学改革与优化的方向以及具体实施方案。

【关键词】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财会教学;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

一、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模式下,学校努力培养技能型人才,重视实务教学,让学生通过认识实习的重要性、专业课程学习及专业综合实习、跟岗实习、顶岗实习的方式参与实践教育,提高了毕业生就业率,为市场增加了所需要的劳动力。新模式不仅为学校解决了毕业生就业问题,还为企业解决了人才需求问题,实现了资源、信息共享的双赢模式。

(一)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

1. 高校注重对毕业生素质教育的培养,提升人才教育质量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加快高校教育体系改革已成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等发展战略中的重要举措。为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我国部分高校积极培养高水平的技术型人才。由于高校的技术型人才难以对接企业的专业型岗位,“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模式对现有社会现状的困境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2.改善教学环境,优化体系建设

随着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面临管理模式陈旧、师资结构不合理、生源质量迥异等问题。“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模式有助于教育体系内涵的建设及技能型专业人才的培养。

3.发挥政策作用,积极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新机制满足企业与高校双方的利益需求,充分发挥行业机构的引导和监管作用,推动行业的快速发展。受政府的政策和资金支持,企业通过高校培养企业所需要的专业型人才,建立人才梯队体系,增强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竞争优势。新的办学模式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的岗位需求,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提升专业型人才的内涵质量。

4.构建“双导师、双场地、双内容”的会计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各学校将由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工作人员和有丰富理论知识的教师组成教学小组,通过校企合作的模式在企业的办公场所或学校的实验室对企业的真实工作案例与规范案例进行实践教学。企业从实际工作角度对高校财会人员进行针对性地培养,为企业储备了劳动力,积极地履行社会责任。

(二)校企合作模式下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意义

积极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模式是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所提倡的指导思想。为加快现代教育发展,满足行业转型的需求,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促进社会经济增长。校企合作的创新机制推动了社会力量与教育体制的紧密联系,政府部门为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对新机制提供政策支持,为现代化教育体系提供保障。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合作方式,实现了学校和企业之间的资源信息共享。高校实现了自身教育模式的提升,适应市场需求,企业为自身提前培养所需要的人才,节约成本。校企合作在人力资本、技术创新、战略目标、文化观念、平台及资金支持驱动因素等方面,形成了互惠共生的人才培养模式,围绕产业链进行教育创新和深度改革,借助智能化科学技术平台实现资源共享,促进高职校企合作的整体生态优化,解决目前教育理论输出与产业实际需求互相脱节的现象。

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政策体系不健全

虽然政府发布了支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相关政策,但是由于实际执行的过程中,顶层设计与配套政策的不匹配,学校与企业之间对于合作协议未进行明确的权利、责任划分,最终导致政策优惠带来的合理合法资金支持难以获取。

(二)行业机构的中介作用发挥不明显

德國、英国等国家的行业协会对校企合作发挥着巨大作用。由于我国目前的行业协会其职责体系的建立尚未成熟,协会对行业的指导力和影响力不足,价值未能充分发挥到最大化。由于行业协会未能对其行使的监督、管理、评估与风险预警等机构职能进行合理规划,行业协会对业内企业以及职业教育的引导作用不断减弱。缺乏行业协会作为中介机构的新机制,由于职责评估与突发性状况等合作协议未能充分明确,会增加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沟通成本。因此,积极建设行业协会的职能体系,建立成熟的行业指导和监管机制对行业发展有着重大意义。

(三)学校与企业的价值定位不同,难以实现目标统一

企业与高校所追求的价值目标不同导致直接利益不同。高校侧重于人才培养合作,而企业侧重于人力成本的投入。企业员工在完成自身工作任务的同时,还需要投入人力成本参与产教融合的改革中,这样会增加企业成本投入。

(四)教学内容不全面,校企合作存在困难

目前,高校财会类专业的实践教学和教学资料多以制造业大型企业为主,较少关注第三产业和小微企业案例。随着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颁布的最新会计准则与税收法律法规,高校教学内容相比企业的实践情况滞后,难以与企业岗位所需要的人才匹配。虽然“校企合作”模式已渗透进各高校,但是由于财务信息具有机密性、岗位人数需求的稀缺性、岗位人才的稳定性等原因,校企深度合作还有待探索。

三、关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相关建议

(一)政府出台相关政策,进行积极引导

各级地方政府通过系统性的规范制度,明确各参与方的责任与义务,保障学校与企业应有的权益,制定奖惩制度对各参与方进行激励,充分发挥双方对新机制实施的积极性。各级地方政府也可以通过物质奖励、环境设施以及人才引进等方式,为地方经济发展给予政策优惠,初期选取试点区域确定发展模式。政府作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主导机构,将专业技能型人才队伍纳入企业发展与创新中。2019年国务院发布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了对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新要求:“完善国家职业教育制度体系,构建职业教育国家标准,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建设多元办学格局,完善技术技能人才保障政策,加强职业教育办学质量督导评价,做好改革组织实施工作”。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背景下,积极改变人才培养模式,努力培养出具备就业型、创业型、创新型的应用人才,建立创新型会计服务产业,大力推进教育创新新局面,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

(二)充分发挥行业组织的作用,为新制度提供保障

行业组织作为中介协调机构,应充分发挥其规划行业发展方向的作用,对人才培养标准、教学标准进行指导并监督。在政府、企业与高校三者之间建立具有监管与评估效应的合作平台,促进参与各方开展教学、科研和生产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参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双方制定合作方案时可能会面临人身安全、资产管理使用和产权纠纷等问题。行业组织可以运用合理规范的具有风险预警作用的管理机制防范、规避隐形风险,深度促进新机制的合作。行业组织的监管和评估职能对各参与方的合作完成进度发挥作用,所得到的评估结果对调整各参与方的权责利提供建议,对维护高校和企业的员工权益提供保障。

(三)校企双方同力合作,推动校企合作深入开展

技能型人才队伍的建设对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依托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时代背景,高校为合作企业培养对口人才,促进对学生实践技能、人才素质的培养,进而达到符合行业所需要的人才标准。新机制对各参与方建立一种双赢的激励效果。高校结合产业实时发展动态与未来趋势,关注企业的用人需求及能力结构,注重与实践相适应的教学体系。企业同时积极调动设备、人才等资源参与高校教学管理体系的构建,实现互利互惠。

四、财会领域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中国制造2025”意味着智能化生产“工业4.0”时代的到来,基于信息技术与人工智能在工业领域的技术升级及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技术型人才的工作方式有了变化,进而导致教育培养模式的改变。国务院2014年的常务会议对现代职业教育发展方向指明了基本发展思路,加快教育体制改革,促进校企密切合作,联合培养现代化人才的新模式。据2018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全国1400所高职院校中约有1330所院校开设了会计学院。然而,会计的工作性质保密性较强,企业所提供的顶岗实习机会较其他专业较少。因此,“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创新机制对会计领域的人才培养起着重要影响。

(一)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时代背景

1.信息技术的挑战

会计作为信息技术所影响的岗位,未来将面临巨大变革。剑桥大学学者Michael Osborne和Carl Frey在2017年运用数据分析的方法对365种职业进行预测,实验结果表明未来会计行业被淘汰的概率为97.6%,位居第三。传统的会计核算和账务处理方法受大数据、电子发票、云计算、数据挖掘和移动支付等信息技术的影响已不再适用。新的信息技术将传统的会计职能由“事后”反映公司财务盈利状况转变为“事前”预测公司未来发展趋势,由传统的账务处理转变为内部控制、投融资决策、价值管理等高端的业务处理,财务会计逐渐转变为管理会计。管理化、网络化、智能化、共享服务化逐渐成为会计行业的特点。《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以及《管理会计基本指引》等相继发布的一系列管理會计政策为积极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新模式提供了政策支持。

2.人工智能的挑战

2017年,德勤推出具有录入、合并汇总数据和监管管理功能的“德勤财务机器人”;普华永道推出具有业务流程捆绑及外包变革的“机器人流程自动化解决方案”;安永推出具有流程分析、匹配供应商、实施签约支出等功能的“安永智能机器人”。智能平台的运用减少了大批量的人力工作,外部环境的变化对传统的会计人员带来冲击。

3.财税政策不断变化的挑战

近年来,国家财税政策不断进行调整和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及税法相继出台新的指引,这对企业账务核算、财务咨询、税收筹划和审计带来影响。会计工作人员需要及时学习新的财税政策,巩固专业技能。

(二)当前会计专业校企合作模式出现的问题分析

1.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够准确

各高校的人才培养水平不同,对财会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也不同。然而,大量的高职院校所设置的课程按照本科院校的标准进行教学,部分教材中的理论知识难度过高,高出高职院校所应有的教学定位,偏离院校的教学目标。缺乏自身院校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丧失了竞争优势。复制企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难以达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新机制的积极作用,市场对于人才培养的需求难以满足,产业对人才的需求紧缺。因此,分层分类的人才培养模式符合会计行业的转型发展趋势,更能培养出具有竞争优势的应用技能型人才。

2.课程设置不科学

各高校应积极推进教育体制改革。面对智能时代新技术的影响,各高校应积极进行技能升级,为培养复合型人才更新课程设置。然而,大多数高职院校无法合理安排学制,将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与专业核心课的逻辑关系和知识递进性打乱。面对新形势下的会计专业改革,大多数院校仍进行传统的会计核算教学,学生对事前预测及事中管理的专业知识能力和创新能力难以满足市场对会计人才的需求。

在互联网时代的影响下,中小企业的代理记账业务、代理报税业务、管理会计优化业务和作业成本核算业务等财务外包业务逐渐增多。随着财务外包业务的不断增加,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方向逐渐转变为财务外包公司。但是由于财务外包公司与高校的合作协议未明确具体的合作计划和方案,导致高校所培养的毕业生难以符合企业的实际需要,学生所学习到的专业课程与企业所要求的人才不匹配。

面临不断变化的会计政策性文件,高校所用的专业教材也应及时更新,会计专业的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也应及时更新新政策所带来的内容变化。然而,由于编写教材需要较长的周期,新的案例及技术不能及时纳入教学课程。高校所教学的内容难以与企业实际生产管理形成实时匹配,无法与企业的现状与发展相适应。

3.校企合作无实质进展

虽然国务院鼓励“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新模式,但是实际上,新模式的引进大多成为院校领导通过教学质量评估的手段。院校只对“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模式进行宣传,教师不参与实际应用。具有丰富经验的企业工作人员也没有参与到授课过程。过多的理论知识对学生的实务操作能力产生影响,高校毕业生由于实务经验欠缺等原因无法与企业的需求相适应。用人单位无法找到适合的技能型人才,高校毕业生无法找到适合的工作,如此恶性循环,并未发挥新机制应有的作用。大批学校由于会计专业学生较多且没有特定的校外实训地点,学生的实践教学课程难以落实。由于会计信息对于企业具有机密性,学生可接触到的企业工作受到限制。

(三)校企合作模式下高校会计人才培养的探究

1.对人才培养模式目标进行创新升级

为符合国家政策和经济发展态势,高校要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创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新模式将企业和高校紧密结合。双方通过共同制定合作协议方案,对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规格、人才综合能力和课程设置进行规范,建立产业与教学相融合的教育体系,实现区域经济发展的长远目标。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会计学院积极调整适应市场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会计学院将学生进行分层培养,建设教改班、平行班、国际合作班。通过以下方式推进教育体制改革:

(1)国际合作班建立“1+X”课岗证融通培养模式

2015年学校结合自身特点,与加拿大北方应用理工学院成立会计合作项目。该合作的课程内容受加拿大注册会计师协会的认证。优秀学生可经推荐直接进入硕士预科攻读硕士学位。同时,学院在课程设置上将学生职业资格证书作为参考因素,将助理会计师、CMA、MICC、初级管理会计师(国内)的相关内容纳入教学体系中,充分发挥学历证书的作用,鼓励获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此外,具有相关企业工作经历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充分运用职教云、蓝墨云等应用程序进行互联网教学。由职业院校教师及企业技术型人才对学生共同进行授课,实现模块化教学分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2)教改班和平行班通过大赛激励人才模式

教改班要求学生均应通过初级会计职称考试,为技能大赛储备人才。同时,会计学院成立会计协会,将录入小键盘、点钞、会计集训选拔等会计技能作为比赛项目,邀请企业专家对比赛进行亲临指导。学院还成立技能大赛导师工作室,工作室成员由有经验的大赛指导老师、助理讲师和集训队员组成,积极建设技能大赛培训体系,为学生组建多元化的团队训练。让学生的实践能力得以提升,对不同行业的企业财务问题进行事前、事中及事后的管理会计处理。

(3)学院教学模式改革

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会计学院在原来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进行创新。目前学院已在“财务管理”“管理会计”“市场营销”等课程尝试“双创”改革,《“双创”导向驱动的经管类课程教学改革》校级教改课题已经结题,并获得2016年重庆市高等教育委员会优秀教学论文奖。同时,学院借助先天特质训练、ERP管理沙盘实训等实训平台将新理念渗入专业课程教学体系。鼓励学生参加全国互联网加创新创业大赛,加强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学院每年的创新创业大赛均获得市级以上奖项。

2.引入科学合理的课程机制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了“以岗位职责要求为基础,以品德、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科学化、社会化人才评价发现机制”的指导思想。会计专业的评价体系应结合学校、企业和学生的情况制定具有科学性、全面性、动态性和可操作性的人才培养机制,合理引导人才培养方向。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会计学院对人才需求变化进行社会调研,由会计专业教师组建成调研团队对理事会成员企业、渝北职教中心、重庆财经学院等高校进行走访调研,调研内容主要关注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及人才培养模式。学院通过调研走访,以市场动态需求为导向,结合新发布的国家会计职业标准和地方中小型企业会计岗位的职业要求和职业素养标准,对人才培养评价体系进行深化改革。学校与企业建立理论实践、专项综合、顶岗实习的合作体系,从基础能力培养、专项能力培养、综合能力强化和发展能力培养四个方面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例如,学院为了学生建立管理会计知识,培养创新型思维模式,将第一学期的课程进行合理地调整至第三学期学习。同时,学院为了让即将毕业的学生能及时学习到符合市场需求的内容,在课程设置中增加“管理会计”课程及实训内容。

3.全面加强会计实践教学条件建设

高校应聘请行业专家成立专业建设委员会,基于市场需求的分析,委员会制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授课方案,对人才培养的过程及时反馈并调整。合理制定课程体系有利于对人才在职业道德、人文素养及心理健康方面的培养,形成专业教学与职业相结合的动态教育课程体系。高校教师运用专业的理论知识对合作企业提供的案例进行针对性分析,建立互惠共享的新机制。山东凯文科技职业学院为积极推进国务院会议对教育体系改革提出的基本思想,与山东省会计师事务所及财务咨询公司共同建设校内实训基地,实现校企合作新模式,学院教师通过实训对学生进行实战教学,同时,学校积极与综合实力较强的企业建立联系,为学生创造校外实训机会。学院通过筛选综合素质能力较强的优秀学生为其提供顶岗实习的学习机会,让学生在企业的实践活动中更好的学习会计基础理论知识,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并体验良好的工作氛围,提升校企合作的质量。

4.构建“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

高校应定期为教学职工提供实务培训,及时掌握财会行业发展新态势。同时,高校为鼓励教师提高实践水平,应为其积极创造挂职顶岗职位。在高校教师的招聘要求中,高校可从具备丰富经验的专业机构聘请教师,提升教师团队的教学水平,对“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新模式提供指导。

五、结束语

深度推进校企合作,是当前会计转型适应市场所需的时代必然选择。本文以财会领域为研究对象,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教学理念对会计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究。虽然“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模式在提升人才教育质量、改善教学环境,优化体系建设,发挥政策作用,积极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构建“双导师、双场地、双内容”的会计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由于目前政策体系不健全,行业机构的中介作用发挥不明显,学校与企业的价值定位不同,难以实现目标统一,教学内容不全面,校企合作存在困难等原因,“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模式难以发挥新机制的有效作用。政府为解决新模式下所存在的困难,陆续出台相关政策进行积极引导,充分发挥行业机构的作用,为新制度提供保障,校企双方同力合作,推动校企合作深入开展。

新时代下,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政策变化对财会领域带来冲击。高校面临着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课程设置不科学、校企合作无实质进展等问题。为积极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模式改革,高校对人才培养模式進行创新升级,全面加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建设,引入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建设“双师型”教学模式,提升教学水平。高校通过逐渐改善会计实践教学条件,建立健全会计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为培养出满足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专业会计做出贡献,为提高会计专业的创新发展奠定基础。

主要参考文献:

[1]赵晏鹤.产教融合背景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构建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2020,22(08):21-25.

[2]俞燕,黄文胜.基于校企合作共同体的会计专业“三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02):84-89.

[3]毕春晖,孙启伟,孙宗耀.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研究——以山东凯文科技职业学院工商管理学院会计专业为例[J].现代经济信息,2019,(08):458.

[4]程金凤.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8,21(20):201-202.

[5]张改清.智能化工作模式下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变革探究——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新路径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22):66-71.

[6]陈苡.“校企合作实现产教融合的有效路径探求”[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6):4-6.

猜你喜欢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产教融合提升课程有效性的思考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