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子散热熨治疗在胃脘痛病中的应用

2021-10-20陈玉兰

婚育与健康 2021年15期
关键词:胃脘痛

陈玉兰

【摘 要】目的:四子散热熨治疗方法在胃脘痛病中应用效果分析。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20年1月至6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胃脘痛患者100例,将其分成两组,观察组50例,对照组50例,平均年龄50±5,临床诊疗资料未见明显异常,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给予常规用药治疗,观察组基于常规用药治疗的同时介入四子散热熨治疗方法,分析两组患者疼痛评分和治疗时间。结果:经过对比治疗,观察组疼痛评分(1.23±0.5)分,对照组疼痛评分(3.1±0.63)分,疼痛分值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时间观察组(6.2±0.2)天,对照组(8.6±0.3)天,对照组高于观察组。结论:采用四子散热熨治疗胃脘痛,能够减轻患者的疼痛,减少治疗时间,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胃脘痛;四子散热熨;應用价值

胃脘痛的主要症状表现为上腹部的胀痛,伴嗳气、反酸,有时候出现空腹痛,有时候进食后疼痛。疼痛的性质表现为上腹部的胀痛、钝痛、绞痛和剧痛,有时因疼痛比较明显而难以忍受。疼痛的位置主要位于上腹部正中,或者是左上腹或者偏右、胸骨下方、肚脐上。疼痛的时候伴有其他的症状,如打嗝、恶心呕吐、纳差、食欲不振等很多表现。本病的发生一般与饮食不当,或者与情绪以及气候变化有关,具有节律性。也有的会表现为后背不胀痛,容易与胆囊炎混淆[1]。本文主要对胃脘痛患者介入四子散热熨治疗方法的疗效进行临床分析,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2020年1月至6月来我院就诊的胃脘痛患者100例,经过医院委员会批准,患者个人同意下,进行数据分析。将100例患者分成2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资料完整,身体状况类似,无重大疾病或遗传类疾病史,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50例,男性21例,女性29例,对照组50例,男性28例,女性22例。两组,年龄45岁~55岁,平均年龄(50.6±5.5)岁,患病时间5年~7年,平均时间(6.5±0.3)年,两组从性别、年龄各方面无差异(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经过临床医学检查,确诊为胃脘痛病,通过检查结果对症治疗。对照组50例患者给与常规治疗胃脘痛的药物治疗,如:口服思密达(国药准字H20000490,博福-益普生(天津)制药有限公司)每日(3)次,每次(1)袋3g,奥美拉唑肠溶片(常州四药有限公司)每日(2)次,每次20ml;观察组在常规基础用药治疗的同时,配合四子散热熨治疗。四子散热熨方剂为白芥子100g、吴茱萸100g、苏子100g、莱菔子100g,将四种药物混合成剂,文火慢炒,炒制温度提高,有药香味出来时,铲出装入麻布口袋,将温度控制在50℃~70℃之间,进行温度测试,身体能够忍受就好,将带药的麻布药包放在胃部顺时针进行热敷,时间控制在30min~40min为宜,切不可时间过长,每天进行1次热敷,2周为1个疗程,已达到祛湿除寒、调经温阳、通络止疼的功效。

1.3 观察指标

根据中医中药临床用药准则,对两组胃脘痛患者数据进行分析对比。评价指标分别为胃脘痛疼痛等级和临床治疗时间。胃脘痛评分由0分~9分评价,分数越高,疼痛程度越高;临床治疗时间由天数进行统计。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χ±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胃脘痛等级评分

在接受对比分析前,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疼痛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经过常规用药治疗和四子散热熨治疗方法后,两组患者的胃脘疼痛均有所缓解,观察组胃脘痛评分为(1.23±0.5)分,对照组疼痛评分(3.1±0.63)分,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2 临床治疗时间

经过针对性治疗,治疗时间观察组为(6.2±0.2)天,对照组为(8.6±0.3)天,对照组结果高于观察组结果,具有临床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胃脘痛病是消化系统较为常见的疾病之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不规律,胃脘痛病越来越呈现年轻化趋势发展。胃脘痛以上腹部胃脘部位疼痛为主,疼痛症状有轻有重,而且胃脘痛病程较长,而且极易复发。患者在急性发作时,建议西药治疗,但是治标不治本,只能临时缓解疼痛。中药热敷越来越受到临床治疗的认可,降低了患者的疼痛,减少患者的治疗时间。

经过研究表明,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胃脘疼痛都有所缓解,但是观察组明显好于对照组,治疗时间观察组也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这就说明,经过四子散热熨治疗,能够明显缓解胃脘痛患者的疼痛,缩短治疗时间和住院时间,临床应用效果明显。主要原因分析为,该病发生一般与饮食不当,或者与情绪以及气候变化有关 ,具有节律性,早期多为实证,到后期则为虚实混合杂症,成为一种困扰患者的慢性多发性疾病。治疗原则为通气止痛,驱寒暖胃,治疗方法为四子散热熨治疗,白芥子、吴茱萸、苏子、莱菔子,这四味主要重要的药物作用就是驱寒通络,行气止痛,消肿温经等,通过中药热敷后能够缓解患者疼痛,由表及里,打通穴位,促进身体微循环,使药物得到很好的渗透和吸收,抓住疾病的根源,从根本上进行干预,通过中药的作用,提高机体免疫能力,从中医角度进行分类,对症治疗,保证患者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接受最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法。文章研究的仅仅为2020年半年时间的患者情况,对于四子散热熨治疗在胃脘痛病领域的效果还需要进一步进行研究统计[2]。

综上所述,胃脘痛病患者临床治疗中采用四子散热熨方法,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轻患者疼痛感,减少患者治疗疾病时间,四子散热熨疗法具有明显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我院进行深入研究探讨。

参考文献

[1] 刘美丽,王美玲.四子散热熨联合脐灸对脾胃虚寒胃脘痛的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20,12(15):125-126.

[2] 何文芳,李观蓝,林春兰,等.耳穴贴压配合四子散热熨辅助治疗慢性胃炎患者的护理体会[J].新中医,2015,45(8):246-247.

猜你喜欢

胃脘痛
黄芪建中汤治疗脾胃虚寒型胃痛40例疗效观察
中医药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临床研究概况
基于扶阳思想对胃脘痛中医各证型分布的探讨
中医辨证施护干预对胃脘痛患者70例疗效的影响
中医辩证治疗胃脘痛的疗效观察
中医综合护理方案在肝胃气滞型胃脘痛的应用
养阴疏肝法治疗胃脘痛43例疗效观察
浅谈胃脘痛患者应用加味肝胃百合汤治疗的临床有效性
活血化瘀法治疗胃痛45例临床疗效观察
中药穴位贴敷配合艾灸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