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康复模式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RANKL、OPG水平和关节功能的影响
2021-10-20任占芬阮海玲
闫 静,任占芬,阮海玲
(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风湿免疫科,河北 张家口 075000)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主要特性包括炎症性、慢性和对称性,好发于手、腕、足等小关节[1]。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晚期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僵硬畸形,因此在发病早期及时进行治疗非常重要。西医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引发副反应较多,不利于患者的长期治疗[2]。中医认为类风湿关节炎属于“痹症”范畴,治疗当以卫气营血、祛风通络、散寒除痹为主[3]。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是丹参和川芎提取混合物,具有补益气血、活血通络的功效。除药物治疗外,良好的康复护理也是促进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病情好转的重要治疗方法之一。本研究采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康复模式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进行治疗,分析其对患者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护骨素(OPG)水平和关节功能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后,将2019年4月-2020年4月我院风湿免疫科收治的10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观察组中男33例,女17例;平均年龄(41.98±5.29)岁;单侧病变28例,双侧病变22例;合并高血压12例,合并糖尿病19例,合并心脏病15例。对照组中男34例,女16例;平均年龄(42.72±5.36)岁;病程7个月~12年,平均(5.38±2.78)年;单侧病变27例,双侧病变23例;合并高血压14例,合并糖尿病22例,合并心脏病14例。2组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西医和中医诊断标准分别符合《类风湿关节炎诊断及治疗指南》[4]和《中医内科学》[5];Kllgren-Lawrence分级[6]Ⅱ~Ⅲ级者;近半年无关节骨折等外伤史者;无精神障碍、语言障碍、听力障碍者;对本研究知情同意、临床资料完整者等。2)排除标准:具有骨质疏松、骨髓炎、骨肿瘤等疾病病史者;长期服用大量非甾体类、阿片类药物者;关节疾病手术史者;有严重器官功能性疾病、免疫功能缺陷者等。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甲氨蝶呤片(上海上药信谊药厂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1020644)进行治疗,每周1次,每次5 mg。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贵州拜特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52020959)进行治疗,10 mL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兑入0.9%氯化钠溶液250 mL进行静脉滴注,每日1次。2组均治疗30 d。2组治疗期间均采用康复模式进行护理,叮嘱患者多卧床休息,减少关节受累活动,保护关节功能,以免相关脏器受损,此外针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关节疼痛、晨僵、关节功能障碍等临床症状进行针对性护理。
1.4 检测指标
1)临床疗效指标:根据《类风湿关节炎诊断及治疗指南》[4]和《中医内科学》[5]将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2)血清炎症指标:治疗前和治疗30 d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上海酶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和类风湿关节炎因子(RF)水平(上海信裕生物技术有限公司)。3)血清骨破坏指标:治疗前和治疗30 d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RANKL水平(北京科瑞美科技有限公司)和OPG水平(上海康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4)关节功能评价:治疗前和治疗30 d后,根据患者关节压痛和关节肿胀个数、关节疾病活动度评分[8]对患者关节功能进行评价。
1.5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用χ2检验进行比较;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来表示,采用t检验进行比较。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
表1 2组临床疗效比较(n=50) 例
2.2 2组治疗前后血清炎症指标水平比较
见表2。
表2 2组治疗前后血清炎症指标水平比较(±s,n=50)
表2 2组治疗前后血清炎症指标水平比较(±s,n=50)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与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 时间 CRP/mg·L-1 ESR/mm·h-1 RF/IU·mL-1观察组 治疗前 47.87±15.85 64.74±18.01 128.69±32.41治疗30 d后 14.53±7.02#△ 21.26±4.17#△ 67.68±16.97#△对照组 治疗前 49.01±17.64 65.29±19.35 130.45±36.90治疗30 d后 21.07±9.36△ 27.63±6.52△ 90.26±25.83△
2.3 2组治疗前后关节功能情况比较
见表3。
表3 2组治疗前后关节功能情况比较(±s,n=50)
表3 2组治疗前后关节功能情况比较(±s,n=50)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与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 时间 关节压痛数/个 关节肿胀数/个 关节疾病活动度评分/分观察组 治疗前 16.25±5.04 14.38±5.22 6.84±2.57治疗30 d后 5.13±1.95#△ 5.67±2.16#△ 3.17±0.84#△对照组 治疗前 15.96±5.65 14.72±5.47 6.67±3.10治疗30 d后 7.64±2.48△ 8.15±3.01△ 3.64±1.02△
2.4 2组治疗前后血清骨破坏指标水平比较
见表4。
表4 2组治疗前后血清骨破坏指标水平比较(±s,n=50) ng·L-1
表4 2组治疗前后血清骨破坏指标水平比较(±s,n=50) ng·L-1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与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 时间 RANKL OPG观察组 治疗前 172.36±25.29 78.13±17.74治疗30 d后 148.15±20.12#△ 89.05±12.23#△对照组 治疗前 176.05±24.33 74.07±19.51治疗30 d后 157.83±16.37△ 82.36±13.71△
3 讨论
类风湿关节炎的病因在于患者机体发生感染引起免疫功能损伤从而导致正常器官受损,对患者生活工作造成严重影响[7]。甲氨蝶呤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临床症状,但患者用药后容易出现恶心、呕吐、白细胞减少、血尿等症状。中医认为,类风湿关节炎为本虚标实之症,本虚即患者机体正气不足,风寒湿邪容易侵入机体;标实则为风、湿夹杂,长期侵袭所致痹阻筋脉,导致气血瘀滞,经络不通,不通则痛,且遇寒加重[8]。故对类风湿关节炎进行辨证施治当以祛湿驱邪、扶养正气为主。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是由丹参提取物和川芎提取物按照科学比例搭配而成的复方注射液,丹参性微寒,归肝经,具有活血祛瘀,通经止痛之功效;川芎性温,归肝经,具有行气开郁,法风燥湿,活血止痛之功效[9]。临床研究[10]发现,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对多种骨关节炎症疾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康复模式是针对骨关节疾病患者开设的一种护理模式,对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晨僵、关节肿痛、关节功能障碍等临床症状进行早晚热敷、按摩、湿度锻炼等护理,能有效延缓疾病进展[11]。本研究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效果和关节功能情况优于对照组,说明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康复模式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骨关节功能恢复。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由于脏腑功能减退、引风寒湿邪入侵,导致经络痹阻、关节肿胀疼痛,血清学表现为患者机体炎症相关指标水平显著升高,临床常用CRP、RF和ESR评价患者类风湿关节炎的炎症活动程度。丹参川芎嗪注射液中丹参提取物包括丹参素、丹参酮、丹参酸等,临床研究[12]发现,其能通过修复损伤的血管内膜、降低血液粘度、改善局部微循环、清除氧自由基和双向性免疫调节降低机体炎症反应,缓解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骨关节疼痛。川芎嗪同样具有改善患者血液循环的作用,王德仙[13]研究发现,川芎嗪具有调节骨关节炎软骨细胞炎症因子分泌、降低机体炎症反应的作用。康复模式下,患者每天早晚对关节进行热敷、按摩,同时每天进行适度行走锻炼等,可有效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血液凝集状态,促进血液循环,延缓骨关节病变,从而有效减轻骨关节炎症反应[14]。本研究治疗后,观察组炎症指标水平低于对照组,说明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康复模式能显著改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机体炎症反应。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由于自身免疫反应可对骨关节骨质造成不可逆的严重破坏,引起患者机体相关因子水平变化。RANKL能诱导破骨细胞的分化成熟,而OPG能通过抑制RANKL的作用从而抑制破骨细胞分化及诱导成熟骨细胞凋亡[15]。本研究治疗后,观察组RANKL水平低于对照组,OPG水平高于对照组,说明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康复模式能显著改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骨质流失的症状,从而改善患者骨关节功能。药理学研究[16]显示,丹参提取物能通过上调凋亡相关因子Fas的表达、抑制B淋巴细胞瘤-2的表达激活线粒体凋亡的信号传导系统,诱导核因子-κB从细胞质向细胞核转移,从而促进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成纤维样滑膜细胞凋亡,抑制骨关节骨质流失;而川芎嗪可通过减弱骨关节炎软骨细胞的凋亡而能维持骨关节功能[17]。康复模式则能有效促进患者骨关节血液流通,通过对病变关节补充营养和排泄代谢废物而维持病变关节局部代谢环境[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