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腘静脉穿刺导管吸栓联合CDT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

2021-10-19聂鸿平黄红义周小涛梅海英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1年19期
关键词:溶栓导管血栓

聂鸿平,黄红义,周小涛,梅海英,曾 慧,熊 卿

江西省丰城市人民医院普外科,江西宜春 331100

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属于临床常见的一种血管疾病,主要是指血液在人体下肢深静脉中凝固,继而形成血栓。大约50%的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存在明显的诱发因素,主要包括高龄、外科手术、妊娠、肥胖等。DVT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包括患侧肢体疼痛、肿胀。近年来,DVT患病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如果未能给予有效的治疗,可能导致患者出现肺栓塞、慢性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等,危及患者生命安全。经腘静脉穿刺导管吸栓治疗效果好,在DVT的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而导管溶栓(CDT)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肢体水肿症状,缓解疼痛[1]。本研究探讨了经腘静脉穿刺导管吸栓联合CDT治疗DVT的疗效,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本院住院治疗的40例DVT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中男12例,女8例;年龄51~78岁,平均(64.52±3.17)岁;观察组中男10例,女10例;年龄50~80岁,平均(65.32±3.15)岁。两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1)经检查初次确诊为DVT;(2)病程在2周以内。排除标准:(1)既往有DVT病史,近期复发;(2)患者于2周内接受过其他手术治疗;(3)对溶栓剂过敏;(4)合并高血压及糖尿病[2]。本研究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CDT治疗,患者保持俯卧位,采用Seldinger技术实施患侧腘静脉穿刺,将导管鞘及导丝置入,并在血栓段放置溶栓导管,通过导管泵注尿激酶,控制尿激酶泵注剂量为600 000~800 000 U/d,直至患者体内血栓大部分溶解或完全溶解时停止泵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经腘静脉穿刺导管吸栓治疗,观察组经腘静脉穿刺,实施导管抽吸血栓处理,然后再进行CDT治疗,CDT治疗方式与对照组相同。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必须对置管时间进行严格控制,置管时间不能超过1周。

1.3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疗效。显效:患者临床症状消失,下肢深静脉再通,静脉内部残存少许血栓,管腔再通超过50%;有效:临床症状好转,下肢深静脉回流通畅,残存血栓,管腔再通不足50%;无效:患者症状无改善,甚至加重。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2)比较两组消肿率。测量患者溶栓前后患肢髌骨上下15 cm处的周径,计算周径差,消肿率=(溶栓前周径差-溶栓后周径差)/溶栓前周径差×100%。(3)比较两组静脉畅通度评分及溶栓率。根据静脉畅通度评分标准评估患者静脉畅通情况,0分为静脉畅通,管壁光滑;1分为静脉畅通,管壁较毛糙;2分为静脉部分畅通;3分为静脉畅通率低于50%;4分为静脉完全闭塞。溶栓率=(溶栓前静脉畅通度评分-溶栓后静脉畅通度评分)/溶栓前静脉畅通度评分×100%[3]。(4)比较两组凝血指标,即溶栓前后的D-二聚体水平。

2 结 果

2.1两组疗效比较 对照组中显效9例(45.00%),有效5例(25.00%),无效6例(30.00%),总有效率为70.00%;观察组中显效12例(60.00%),有效7例(35.00%),无效1例(5.00%),总有效率为95.00%。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29,P=0.037)。

2.2两组消肿率比较 对照组消肿率为(61.21±0.56)%,观察组为(72.15±0.68)%,观察组消肿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539,P<0.001)。

2.3两组静脉畅通度评分及溶栓率比较 溶栓前,两组静脉畅通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后,观察组静脉畅通度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溶栓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静脉畅通度评分及溶栓率比较

2.4两组凝血指标比较 溶栓前,对照组与观察组D-二聚体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后,两组D-二聚体水平均较溶栓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D-二聚体水平比较

3 讨 论

DVT是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的一种常见疾病,该病在全球范围内多发,既往治疗通常采用外科手术取栓和全身溶栓,但手术取栓治疗创伤大,必须为患者实施全身麻醉,且患者手术出血量较大;而全身溶栓治疗耗费时间较长,需要给予患者大剂量的溶栓剂,患者并发症发生风险高,且只有少部分患者经治疗后血栓可溶解,约95%的患者会在治疗后出现DVT后综合征,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4-5]。目前,临床治疗DVT主要使用CDT、经腘静脉穿刺导管吸栓等,上述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各有优缺点,现阶段将上述两种方法联合用于治疗DVT的研究较少,本研究发现,将经腘静脉穿刺导管吸栓与CDT联合用于治疗DVT的总有效率高于单独使用CDT治疗,考虑两种方法联合能达到优势互补的作用,能明显提高治疗效果。经腘静脉穿刺导管吸栓联合CDT治疗对于实现靶向溶栓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治疗安全性更高,能充分发挥导管的作用,直接将溶栓药物注入,最大限度缩短溶栓时间,提高患者的溶栓效率,同时血管内肝素化有效预防了血栓再形成,从而减少了尿激酶的使用剂量,最大限度降低了各类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此外,还能有效防止循环系统内纤维蛋白原的丢失,确保患者下肢静脉回流能够在短时间内恢复正常,对静脉瓣功能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6]。

溶栓治疗最为常见的并发症为出血,治疗过程中最常见的出血表现为泌尿系统出血、穿刺部位出血及皮肤黏膜出血,因此,在对患者实施溶栓治疗期间,需对其凝血指标进行监测,结合监测结果合理调整溶栓药物的剂量[7]。本研究结果显示,溶栓后两组D-二聚体水平均较溶栓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提示经腘静脉穿刺导管吸栓与CDT联合治疗DVT可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且效果优于单独使用CDT治疗。

经腘静脉穿刺导管吸栓治疗在实际治疗中具有明显优势,顺行置管手术的实施相对较为简单,不会对患者的静脉瓣产生严重损伤,且实施反复取栓的时间较短;自下而上一边取栓一边进行造影能够在最短时间内明确DVT形成部位;手术结束后留管溶栓与静脉回流的方向保持一致,能够达到良好的溶栓效果[8-9]。但其在实际应用中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如患者术中需要保持俯卧位,但这种姿势对于高龄患者而言相对困难;腘静脉穿刺的难度较高,尤其是进行顺行静脉造影过程中患者的腘静脉不显影时,治疗难度会增加[10],在临床治疗中,可利用B超实施引导穿刺。在经腘静脉穿刺导管吸栓治疗的基础上,为患者实施CDT,利用导管为患者开通血管管腔,同时借助药物的作用直接为患者溶栓,这种方式能够在短时间内快速溶解急性期新鲜血栓,为深静脉瓣膜功能恢复提供一定的保障,该方式不仅能够使患者肢体水肿情况得到明显缓解,同时能够在最短时间内改善患者的疼痛症状,有效减少了DVT后综合征的发生风险。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消肿率及溶栓率均高于对照组,提示经腘静脉穿刺导管吸栓联合CDT治疗能明显减轻患者肢体水肿,溶栓效果也更好。

综上所述,经腘静脉穿刺导管吸栓联合CDT治疗DVT的疗效显著,可有效缓解患者下肢水肿症状,提高溶栓率,改善患者凝血功能,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溶栓导管血栓
超早期脑梗死痰瘀阻络证患者经活血化瘀法联合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
精益A3管理工具在提高STEMI患者绕行急诊科直达导管室的应用与探讨
溶栓期血压变化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溶栓疗效及预后的关系
护理管理在急性脑梗死超早期静脉溶栓中的应用观察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扩张术中的应用
防栓八段操 让你远离深静脉血栓
PICC导管体内头端打结1例的原因分析及护理策略
动静脉联合溶栓及机械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三种血栓各有堵点
阿司匹林对“红血栓”无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