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个性化兴趣导向的高校瑜伽教学模式

2021-10-13陈铁平肖文娟李炎

体育时空 2021年12期
关键词:个性化教学改革高校

陈铁平 肖文娟 李炎

中图分类号:G883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21)06-012-03

摘  要  瑜伽运动融合了呼吸方法、体式动作、音乐与冥想等内容,对提升当前承受较大学习压力的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培养具有诸多益处。然而当前高校瑜伽教学存在一些问题急需解决,其中一个改革方向即为倡导个性化兴趣。本文结合湖南科技大学瑜伽教学的实际情况,在调查高校瑜伽教学存在的问题基础上,分析了构建个性化兴趣导向的高校瑜伽教学模式的目标,总结了该模式下高校瑜伽教学所需采取的策略和手段,为高校瑜伽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  瑜伽运动  个性化  兴趣导向  高校  教学改革

一、引言

起源于古印度的瑜伽运动将呼吸方法、体式动作与冥想等内容融为一体,对当前大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锻炼具有较好的影响。正因如此,现如今有许多综合性高校开设了瑜伽课程。瑜伽作为高校体育课程的内容之一,其教学模式已成为许多从事瑜伽教学工作的教师关心的课题。已有的高校瑜伽课程教学研究集中在教学手段改革方面,如陈尧提出从SPOC教学信息平台建设、课程内容以及评价标准等方面着手,开展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刘静等人提出利用互联网+网络信息交流平台课后反馈干预体育教学过程,融合网络信息交流平台与传统的教学方式,构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唐云霞等人提出健身瑜伽的教学方式应该从音乐选择、面对面教学、言语引导、学习鼓励以及教师人格魅力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和完善瑜伽教學活动。

个性化教育旨在关注学生的个性,以学生自身全面发展为目的,表现为学生主体性,实现素质教育而进行的教育方法。其本质是尊重个体、注重差异的创造性教育。个性化教学理念与方式已经被引入高校体育教学,如郭启彬以上海市第一批16所个性化教学改革试点运行学校和试点培育学校的教师与学生为调查对象,分析了大学体育个性化教学改革现状,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与对策。任静涛等阐述了线上线下混合式个性化教学模式的新特征,分析了线上线下混合式个性化教学模式的具体构建。郭庆以高校篮球教学为例,提出教师使用个性化教学方法能促进中国高校篮球教育事业发展的观点。

二、高校瑜伽教学现状

瑜伽是一种融合了音乐、体式、呼吸和冥想为一体的、讲究“身心合一”的运动,对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湖南科技大学公共体育瑜伽课程一般安排在大学一年级或二年级,对培养大学生良好身形和健康心理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发现大学体育瑜伽教学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和不足。

1.教学场馆和器材方面。由于瑜伽课程在高校中开展得时间不长,现在湖南科技大学的室内瑜伽馆场地非常有限,许多瑜伽课程需要轮流使用同一片场地。场地内的器材相对来说比较缺乏。除了瑜伽垫之外,其他器材如瑜伽带、瑜伽砖或健身球等器材不够用或根本没有。

2.教材与内容方面。当今世界著名的瑜伽教材是印度人艾扬格的《瑜伽之光》等一系列著作,国内大部分高校、瑜伽训练馆使用《健身瑜伽体位标准180式》为教材。授课内容侧重传授学生的动作要领,稍好点的注重音乐与呼吸法的配合,而关于瑜伽哲学方面的知识普遍被忽视,而且教材只关注瑜伽体式的分级,没有考虑瑜伽动作的个性化。然而,大部分瑜伽初学者在学习之前对瑜伽运动不甚了解,时常因为某一体式动作的卡壳而丧失瑜伽运动学习的兴趣。

3.师资力量方面。经调查,目前湖南科技大学体育学院担任专业瑜伽或大学体育瑜伽教学任务的教师有4人,基本上是因为个人对瑜伽运动感兴趣,不断学习、考证而获得高级教练员与段位证书,从而开始承担大学瑜伽课程教学任务的。然而,由于各任课教师练习的时间长短不同,对瑜伽运动的理解和把握程度存在差异。因此,任课教师之间的交流还应该持续加强,要在瑜伽教学内容和考核方式统一上做得更好。

4.教学方法与形式方面。不管是专业瑜伽还是大学瑜伽,其教学方法仍然采取传统模式,即进行必要的准备活动之后,教师先进行某些瑜伽动作的示范讲解,随后学生进行模仿练习。该方法没有考虑到不同学生的运动能力差异,即有些学生之前接触过瑜伽运动,有良好的瑜伽运动基础,且对瑜伽运动有浓厚的兴趣;有些学生可能从未接触过瑜伽运动,其选择瑜伽课程只是为了完成必要的学分。传统教学方式一般未考虑学生的个性化需求,那些没有任何基础的学生来说很可能会打击他的学习积极性。

5.评价方式方面。目前,大部分瑜伽课程的考试方式是教师指定某些瑜伽体式动作,让学生反复练习,在最后一次或几次课的时候进行瑜伽体式动作表演。最后的考核由学生的平时成绩(包括签到等课堂表现,一般占30%)和考试成绩(占70%)组成。

三、个性化兴趣导向的瑜伽教学模式

从国家体育总局社会体育指导中心、全国健身瑜伽指导委员会推出的一系列瑜伽运动活动以及国内知名高校的瑜伽教学实践可以看出,高校瑜伽教学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具体如下。

1.多样化体育教学内容。大学人数众多,每个大学生对体育运动有不同的个性化需求,因此学校开设了如篮球、排球、太极拳、健美操、羽毛球、乒乓球等体育课程。瑜伽运动逐渐成为当下流行的体育运动项目之一,受到许多学生尤其是女生的青睐。将瑜伽引入高校体育教学,可以吸引更多学生群体,为高校体育教学提供新的动力和活动,促进高校体育教学改革。

2.培育学生心灵。当前各行业竞争日趋激烈,大学生在学业、人际交往还是就业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压力,有时这些压力甚至会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瑜伽运动倡导的呼吸法能有效调整气息,大学生通过练习能快速得到心灵上的放松,缓解疲劳和压力。大学生练习瑜伽动作可以将自己置于安静环境,在柔和音乐的伴奏下,舒展身心,恢复元气。久而久之,瑜伽运动将能引导参与运动的学生形成积极、乐观的心态。

3.增强学生体魄。瑜伽运动的主要练习内容之一是练习体式动作,体式中每一个姿势都对人体的穴位进行调节,达到强身健体的功效。根据作者多年练习体会以及教学反馈来看,长期坚持练习瑜伽不仅可以塑造良好的身形,还能有效调节人体神经系统和分泌系统,改善身体健康状态。

个性化兴趣导向的瑜伽教学模式应首先重视高校瑜伽教学的意义,并将其作为高校瑜伽课程的教学目标。通过该课程教学,大学生可充分发挥个性化运动热情,不仅强健了体魄,塑造了体形,而且还提升了自身的气质,增强了人际交往能力,这些都为今后他们的就业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心理和身体基础。

当然,任何教学模式都是一项系统工程,个性化兴趣导向的瑜伽教学模式也不例外。笔者认为,要深入推进该模式下高校瑜伽课程教学工作,应该从场地与器材建设、教材建设、师资水平建设、个性化教学方法探索以及综合评价改革等方面着手。

1.提高瑜伽教学设施条件。提供足够的瑜伽教学设施是高校瑜伽课程教学有效进行的前提。瑜伽教学设施设备并不需要很大的投资,有条件的高校可以建设专业瑜伽教室,条件有限的高校也可以将某些教室进行改装设计,只要保证宽敞明亮,地板平整即可。设备方面,应该在场地安装镜子、空调以及瑜伽教学所需的瑜伽垫、瑜伽砖等训练器材。

2.加强瑜伽教材建设。高校瑜伽教学能否有效开展,选择合适的瑜伽教材至关重要,瑜伽教材是瑜伽课程有效开展的物质基础。当前,学校瑜伽课程没有标准的教材,各任课教师按照自己选择的内容展开教学活动,一定程度上导致高校瑜伽教学不规范。笔者认为,《瑜伽之光》作为第一部风靡全球的教材,可以将其瑜伽理论、理念、词汇以及入门体式作为初学者教材的一部分。此外,还可结合中国瑜伽运动的实践,将国家体育总局社会体育指导中心大力推行的瑜伽練习体系《健身瑜伽体位标准180式》作为教材。虽然《健身瑜伽体位标准180式》将体式分为健身瑜伽竞赛体位基础、一级至九级,一定程度上满足学生个性化需要,但仍需瑜伽任课教师合力编排一系列基础的体式连贯动作,作为不同身体特点学生的练习内容,以满足更高级别的个性化需求。

3.提升瑜伽教师教学能力。瑜伽是一种新兴运动项目,其体式种类繁多,为满足广大学生们个性化的需求,需要建设强大的师资队伍。提升高校瑜伽教师教学能力是其中一个重要的举措。一方面,瑜伽教师需要丰富瑜伽训练知识,教师不仅需要掌握瑜伽运动训练的技术动作技能,而且需要熟悉瑜伽起源、瑜伽文化及相关瑜伽哲学知识,教师如能在示范瑜伽体式基本动作的同时能讲解该基本动作所蕴含的哲理,学生就能够快速掌握体式规律。教师丰富的瑜伽知识能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提升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地位,提高瑜伽课堂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瑜伽教师应该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熟悉瑜伽课程内容的重点与难点,能根据不同学生群体的需求及时调整瑜伽教学内容,找到每种类型学生最合适的瑜伽体式内容。同时,提高自身的口头表达能力,将瑜伽体式示范与清晰明了的表达融为一体,才能让自己的课堂更加活跃,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学习兴趣。因此,瑜伽任课教师应该多抓机会参加交流和学习,努力提升自己的瑜伽专业能力和教学能力。

4.探索个性化高校瑜伽课程教学方法。良好的教学方法是瑜伽课程教学中最重要一环,其直接影响瑜伽教学工作的效果。瑜伽教师应该积极探索个性化兴趣导向的教学方法,才能更好地完成高校瑜伽课程教学的目标。传统的瑜伽课程教学方法包括示范与讲解法、纠错法、分解练习法、重复练习法与完整练习法等。这些方法不是相互排斥,而是相互促进、兼容并包的,因此在课程教学过程中需要将多种方法结合使用,来完成教学任务。教师针对不同的学生身体条件与兴趣爱好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教授他们不同的瑜伽体式,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到瑜伽运动中来。同时,教师也需要根据自身能力而选择教学方法,尽量做到扬长避短,选择自身擅长且能满足学生运动需求的教学方法。

与教学方法对应的瑜伽教学内容也要适时调整。瑜伽教学内容包括理论和实践两部分,理论知识主要是教师讲解瑜伽的起源发展、每个体式的功效、瑜伽训练时的安全问题以及运动损伤的预防等;实践知识主要是教师演示静坐、冥想、呼吸法以及体式法等。教学内容的选择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每个学生的技巧、柔韧、平衡与力量等方面差异较大,应该匹配不同类型与层次的瑜伽教学内容。另外,要考虑季节的因素,如上半年温度比较暖和,可以选择更多的柔韧性瑜伽体式,如三角伸展式、侧角伸展式、伸展式等,配合腹式呼吸法、完全呼吸法等呼吸法;下半年温度较低,学生柔韧性相对较差,应该选择力量为主的瑜伽体式,如树式、桥式、反斜板式等体式动作,加上交替呼吸法和摇摆式等。

课堂教学的课时往往有限,学生想要取得更好的瑜伽训练效果,课后练习变得越来越重要。有条件的可以使用专门的瑜伽APP,条件不足的可以使用QQ或者微信工具。教师可以针对已学内容布置作业,学生通过平台随时向教师提问,或上传作业视频。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更好地取得瑜伽教学效果。

5.改革综合考核方式。传统考核方法只考虑了学生考勤等课堂表现和期末技术动作考试成绩情况,而基本忽视了学生在学习瑜伽过程中的自主性表现。在个性化兴趣导向的教学模式下,瑜伽任课教师应该改良考核方法,除了传统方式之外,还应重点考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瑜伽体式连贯动作的编排能力。另外,如果采用了课后瑜伽APP练习系统,学生课余学习情况也应纳入考核。

四、结语

本文首先以湖南科技大学为例,分析了当前高校瑜伽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构建个性化兴趣导向的高校瑜伽教学模式的设想。接着对该教学模式的教学目标进行了简要描述。最后从场地与器材建设、教材建设、师资水平建设、个性化教学方法探索以及综合评价改革等着手,具体阐述了该教学模式的实施途径。希冀通过这些基础性工作,为高校瑜伽课程教学的顺利开展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陈尧.普通高校瑜伽课程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构建[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20,39(10):127-129.

[2]任静涛,石金亮.公共体育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个性化教学模式的构建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0(49):190-191.

[3]郭庆.高校篮球教学中的个性化教学[J].教学方法创新与实践,2020,3(02):185-187.

[4]杨友娣.我国高校瑜伽课程教学现状及发展策略[J].青少年体育,2019(01):125-126.

猜你喜欢

个性化教学改革高校
新闻的个性化写作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