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例儿童白血病置入PICC后渗液的处理及分析

2021-10-12王皎余婷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1年6期
关键词:渗液淋巴管纱布

王皎 余婷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儿科,四川 成都 610041)

经外周留置的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在白血病患儿中使用越来越广泛,能有效预防液体外渗、降低静脉炎的发生、减少穿刺对血管的损害。然而,仍有可能发生穿刺点渗液,尽管属于其不常见并发症[1],但是处理不当可导致穿刺点感染、导管滑脱、非计划拔管,严重影响患儿的预后。因此,在护理过程中摸索出有效的防护措施至关重要。本文将2020年我科发生的1例穿刺点渗液,经过精心护理成功保留导管的体会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患儿情况

1.1.1 疾病情况

患儿,男,年龄5岁10月,于2020年5月10确诊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L2型,遵循2015版CCCL方案进行第一疗程诱导缓解(Remission induction,VDLD)化疗。6月6日经右手手背静脉给予最后一次长春新碱输注,完成第一个疗程VDLD的治疗,6月11日开始行第二个疗程早期加固(Early reinforcement,CAM)化疗。

1.1.2 置管情况

遵医嘱于6月9日在超声引导下于右手肘上7 cm贵要静脉置入4 F导管(优捷力公司,中国)25 cm,置管过程顺利,穿刺点加压包扎0.5 h[2],6月10日,第一个24 h维护时,穿刺点完好,未见渗血渗液,之后按正常维护时间进行维护。

1.1.3 异常情况

6月17日出现穿刺点渗液,渗出液为白色透明液体,与是否输液无关系,常规消毒后更换敷贴,穿刺点9层纱布覆盖,指导穿刺点点状按压0.5 h,穿刺侧肢体抬高制动,6月18日穿刺点纱布浸湿,未输液情况下,穿刺点可见白色透明液体渗出,考虑淋巴液渗出,给予弹力绷带包扎,6月22日,渗液减少,给予隔日更换一次敷贴,6月28日,无渗液,按常规维护。

1.1.4 实验室检查

患儿血常规检查以及纤维蛋白原如表1和表2所示,肝功及其余凝血指标无异常。

表1 不同时间点血常规(6月)

表2 不同时间点纤维蛋白原水平

1.2 处理

1.2.1 加强换药

使用3M公司中心静脉导管护理套件进行维护,在渗液严重期每天更换敷贴[3],穿刺部位给予无菌小纱布18层覆盖,纱布外用10 cm×12 cm透明敷贴无张力粘贴[4],再用4 cm宽弹力绷带绕PICC穿刺点两圈加压包扎,以不影响患儿活动及静脉回流为宜,密切观察患儿PICC穿刺侧手指颜色及活动度。穿刺点渗液逐渐减少,4日后改2天换药一次,穿刺部位给予无菌小纱布9层覆盖,纱布外用10 cm × 12 cm透明敷贴无张力粘贴,再用4 cm宽弹力绷带绕PICC穿刺点1圈加压包扎[5],6日后未见渗出液后按常规进行PICC护理。

1.2.2 健康宣教

嘱患儿置管侧肢体尽可能的抬高,减少大副度运动,加强营养摄入,密切观察置管侧手臂情况,如发生不适及手臂肿胀应及时就医。

1.2.3 记录

做好相关记录及交班,监测臂围及穿刺点渗液情况,主动询问患儿感知,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2 原因分析

2.1 患儿原因

本身疾病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营养情况差,皮下脂肪少,纤维蛋白低,化疗药后处于骨髓抑制期,各项指标低。

2.2 穿刺点原因

(1)上肢浅淋巴管内侧部分起源于手掌及前臂尺侧的淋巴管,数量多,肘上基本与贵要静脉伴行。

(2)超声引导下行PICC穿刺时,贵要静脉为首选静脉,淋巴管与贵要静脉伴行,超声下不易分辨,如反复穿刺易误伤淋巴管。

(3)患儿化疗进行一个疗程后,上肢皮下脂肪少,穿刺点位于肘上5 cm,穿刺血管位于皮下0.4 cm,在行塞丁格操作破口时易损伤淋巴管。

(4)行PICC穿刺前经外周静脉给药,化疗对血管内膜有一定的损伤,对愈合存在一定影响。

2.3 操作者原因

如患儿置管时不配合,可致操作者反复穿刺,穿刺成功后送入导丝,送穿刺鞘前需切一小口,以便能顺利送入穿刺鞘后再行送入导管,皮下脂肪少,有可能切到淋巴管,如果一次切口不成功,二次切口,会增大皮下组织及淋巴管的损伤。

3 讨论

3.1 置管前评估

置管前对病人进行系统评估,包括病人病情、目前治疗及全身情况、血管情况[6],选择适宜的时机进行置管,合理选择穿刺血管、穿刺点、置入导管粗细及长短。

3.2 提高穿刺者技术

置管者除了加强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外,应熟练的掌握PICC置管技术,应做到动作轻柔,提高一针穿刺成功率,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提高一针穿刺成功率,破皮扩口时避免切口过深过大,全程做到动作轻柔,杜绝暴力送鞘及送管,减少损伤淋巴管的可能性。

3.3 积极处理穿刺点渗液

如发生穿刺点渗液切勿直接拨管,应积极寻找渗液的原因,针对渗液原因

进行对症的处理,密切观察穿刺点情况,减少其余并发症的发生。

3.4 系统维护

进行PICC专科护士培训,使PICC维护系统化、专业化,减少因维护不当而造成的并发症的发生。

猜你喜欢

渗液淋巴管纱布
淋巴管栓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对淋巴管新生与回流功能的作用研究进展
足部淋巴管分布的研究进展及临床意义
腹腔引流管管口渗液应对方法的研究进展
自制式弹力绷带在重度水肿患者股静脉拔管后渗出中的应用
不“怕”火的纱布
1 例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PICC 置管穿刺点渗液原因分析及护理
基于淋巴管系统在免疫调节中的作用探讨新冠病毒致肺损伤的机制及中药干预作用
不漏水的纱布
PICC穿刺点渗液的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