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理干预预防骨科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价值

2021-10-12江素英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63期
关键词:患肢骨科血栓

江素英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同德围分院 骨科,广东 广州 510407)

0 引言

周围血管疾病中深静脉血栓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患者的血液状态,患者行手术治疗后出现死亡主要是因为静脉血栓脱落,进而引发肺栓塞,有研究指出,深静脉血栓尚未形成时需有效予以预防,减少深静脉血栓形成,为临床治疗的有效性提供保障[1]。此次研究将探讨和分析护理干预对骨科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为临床应用提供研究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间我院骨科收治的实施手术的100例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中男36例,女14例,年龄23~72岁,平均(35.14±2.15)岁。对照组中男23例,女27例,年龄22~78岁,平均(38.12±3.16)岁。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可进行比较分析。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具体包括:对患者的体温、呼吸、心率等生命指标予以监测,护理干预需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实施,对患者的伤口进行处理,给予患者生活方面的护理干预等。在观察组患者给予上述护理干预的同时,配合针对性护理干预,其中包括:①体位干预。行骨科手术后,患者需要卧床休息数月,很容易形成深静脉血栓,尤其是麻醉药物消退后,护理人员需将患者的患肢抬高,指导其完成屈伸运动,如需垫枕,腘窝、下肢等部位需同时进行,防止小腿静脉出现回流,可适度抬高下肢,有利于提升回心血量,对下肢静脉回流有一定作用。与此同时,由护理人员指导并协助将膝关节屈曲,在患肢下垫上软硬度适中的枕头,并抬高下肢,确保患肢不受二次损伤,同时提高患者的舒适度。除此之外,对患肢做好保暖措施,避免患肢因受冷产生刺激,导致血管痉挛,影响血液正常流动,以此来减少深静脉血栓形成。②病情观察。在实施护理干预期间,在患者体温及白细胞计数有所升高并有疼痛、下肢肿胀等情况发生时,护理人员需严密观察患者下肢温度、颜色及感觉等,避免发生肺栓塞,对患者的下肢周径进行测量,明确其肿胀情况。与此同时,观察并记录患者术后补液量及排尿量等,告知患者适当增加饮水量,可以起到稀释血液的作用,加快血液流动,避免引发血栓。除此之外,观察患者的咳嗽、呼吸情况,避免发生肺栓塞[2]。③饮食干预。术后,护理人员需就患者的日常饮食实施干预措施,多食用纤维素含量高,热量、胆固醇、脂肪、糖含量低的食物。饮食需稍有少盐,消化难度小,增加饮食量,摄入充足的营养。部分同时患有高血糖的患者,需指导其食用胆固醇、脂肪含量低的食物,血液保持正常状态,排便无异常,改善机体免疫功能,避免因排便困难增加负压出现下肢血液回流,从而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④用药干预。患者术后可给予药物治疗,口服利伐沙班,经皮下注射肝素钙4100 U,可提升血液流动效率,避免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药物治疗期间,需密切观察患者各部位是否有出血,检测患者的血常规、凝血功能及凝血时间等。⑤功能锻炼。帮助患者调整体位,可将患者抬高至适当高度,通常情况下需超出心脏水平。对患者下肢予以按摩,每日5次,每次10 min。针对股四头肌和腓肠肌展开收缩训练,实施踝泵运动,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运动量[3]。⑥预防抗凝护理。采用辅助器具帮助血液更好地循环,比如下肢气压治疗仪、CPM机等,可有效改善下肢肿胀,恢复肌力及肢体功能,使用低分子右旋糖酐和羟乙基淀粉等抗凝药物对患者实施治疗,明确告知患者此类药物的应用知识,密切观察患者切口位置、消化道、注射部位的具体情况,如有出血等异常情况发生需在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1.3 观察指标。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治疗费用、生存质量和护理满意度,采用SF-36量表对患者的生存质量予以评定,内容有生理功能、躯体功能、情感职能、社会功能四项,每项100分,评分越高表示生存质量越高;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为本院自制,满分100分,>85分表示非常满意,65~85分表示基本满意,<65分表示不满意。

1.4 统计学分析。数据分析采用SPSS 24.0软件,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对比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使用(±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总满意率情况。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为100.0%,优于对照组的80.0%,两组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满意率比较情况[n(%)]

2.2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和费用情况。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和费用情比较况(±s)

表2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和费用情比较况(±s)

?

2.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情况。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情况(±s)

表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情况(±s)

?

3 讨论

针对骨折患者实施治疗时,必然会使用止血药物并实施术后制动,因此深静脉血栓形成率较高。导致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包括血流速度缓慢或停滞、静脉壁受损等[4]。临床中通过对骨折患者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尽可能的避免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比如术前宣教、加强对患肢的观察及护理、不断提升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等[5]。如果患者已形成深静脉血栓,在病情不断发展过程中,患者的深静脉功能会逐渐缺失,严重的还会导致患者残疾。针对行骨科手术的患者,在术前及术后给予护理干预,可有效防治深静脉血栓形成[6]。行骨科手术患者由于麻醉药物的使用,术后周围静脉血流速度会有所下降,因切口部位带来的疼痛感使得下肢肌力不足,收缩功能受到影响,血小板更具粘聚力,血液高度凝结,提高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可能性[7]。

综上所述,患者行骨科手术后给予护理干预可有效避免深静脉血栓形成,加快患者病情恢复,生存质量有显著改善,受到患者的普遍认可。

猜你喜欢

患肢骨科血栓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防栓八段操 让你远离深静脉血栓
现代骨科“三新”之光——快速康复外科、现代数字骨科、冲击波治疗的临床应用
乳腺癌病人术后患肢功能锻炼的护理干预及实施效果分析
一种水垫式患肢抬高枕的设计及应用
三种血栓各有堵点
阿司匹林对“红血栓”无效
Rigid ureteroscopy in prone split-leg position for fragmentation of female ureteral stones:A case report
Perceptions of the osteopathic profession in New York City’s Chinese Communities
三种血栓各有堵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