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脑淀粉样血管病并脑出血4例

2021-10-12张蕊蕊车小双田淑燕王秀玉张学东温文娟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2021年9期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皮层

张蕊蕊,罗 科,车小双,田淑燕,王秀玉,张学东,温文娟

例1女性,67岁,突发意识不清、昏迷。颅脑CT示左侧枕顶叶脑出血并破入脑室。术中见左顶叶机化血块伴畸形血管团样组织。例2男性,75岁,无明显诱因出现意识不清。颅脑CT示左侧脑出血。术中见左侧额顶皮层下血肿,脑皮层血管出血,皮层及血肿质地较硬,考虑血管淀粉样变性,不排除血管畸形。例3女性,66岁,无明显诱因头痛、意识不清。头颅CT示右侧颞顶枕叶出血,中线移位(图1)。术中见脑内血肿自皮层破入硬膜下,血肿与部分脑组织混杂。例4女性,77岁,无明显诱因出现意识不清。颅脑CT示右侧脑出血、硬膜下血肿。术中见脑皮层及皮层下血肿,血块组织较硬,考虑脑血管淀粉样变性。其中例3有高血压病史(2级,高危)。

图1 轴位CT显示右侧颞顶枕叶并蛛网膜下腔出血(←),周围可见水肿带

病理检查眼观:例1~3均为暗红色不规则碎组织,例3另可见不规则脑组织,切面局部呈暗红色,其余脑实质灰质与白质分界尚清;例4为不规整脑组织,脑回间可见凝血块,脑组织切面呈灰黄、灰红色,质软。镜检:4例均可见蛛网膜下腔弥漫性出血,例1、2蛛网膜下腔内大口径血管壁中膜及外膜可见均质红染物质,4例软脑膜及脑皮质中小口径管壁全层可见均质红染物质(图2),例1、4血管可见“双管”状结构(图3),多根血管出现纤维蛋白样坏死(图4),例1、3、4脑实质内可见“老年斑”形成(图5),并可见血管周围微出血。免疫表型及特殊染色:血管内皮表达CD34及CD31,部分表达缺失。血管壁SMA表达不连续、减少甚至消失。弹力纤维染色示血管壁弹力纤维减少或缺如,血管壁内红染物质刚果红染色呈砖红色,偏振光显微镜下呈苹果绿。Aβ42与Aβ40均于血管壁内呈阳性,Aβ42表达于脑实质内淀粉样“老年斑”内(图6)。

病理诊断:脑淀粉样血管病(cerebral amyloid angiopathy, CAA)并发脑出血。

讨论CAA分为家族性及散发性病例,家族性病例往往病情较重、发病更早,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而散发性病例具有偶发性及老龄化倾向。

CAA的发病机制是Aβ蛋白沉积于软脑膜及脑皮质血管,一般不伴有全身系统性淀粉样物质沉积。Aβ蛋白是淀粉样前体蛋白(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 APP)的水解产物,可以产生在正常人体中[1],其产生和清除之间的不平衡被认为是淀粉样沉积物形成的关键因素。Aβ蛋白最初主要沉积在血管的中膜和外膜。随着沉积增加及平滑肌的破坏,蛋白可渗透到管壁全层,形成双管结构、微动脉瘤、多发微小动脉丛、闭塞性洋葱皮样内膜,并发生纤维蛋白样坏死和血管周围渗漏[1]。血管周围微小出血灶可能发展为有临床症状的脑叶出血,其是诊断CAA的重要线索。Aβ蛋白于HE染色下呈无结构的嗜伊红颗粒,刚果红染色后在偏振光显微镜下呈黄绿色双折光[2]。目前借助Aβ单克隆抗体标记,Aβ蛋白已成为诊断CAA较敏感的指标之一[3]。Aβ42蛋白除了在脑实质老年斑内沉积以外,Aβ42与Aβ40蛋白还广泛存在于血管壁内。患者脑脊液内Aβ42/40蛋白水平下降,有可能成为CAA临床诊断之前的预测标志物,实现对该疾病较早的干预[4]。

CAA的临床诊断包括以下几种情况:确诊的CAA、病理学支持可能的CAA以及临床诊断可能的和可疑的CAA[5-6]。本组例1、2及4均符合“病理学支持可能的CAA”诊断。CAA通常表现为血压正常的老年患者非创伤性出血,包括硬脑膜下、蛛网膜下腔及脑室内出血,可伴有皮质表面含铁血黄素沉着症[7]。本文例3虽有高血压病史,但其镜下以血管淀粉样变为突出特点,并且其出血位于脑表面,所以不能排除CAA的诊断;对于临床诊断可能或可疑的CAA,影像学诊断尤为重要,其神经影像学改变主要包括脑微出血、脑白质高信号、扩大的血管周围间隙和皮质表面含铁血黄素沉积等[8]。

鉴别诊断:(1)高血压性脑出血,脑动脉硬化有动脉壁玻璃样变性及动脉粥样硬化改变;主要位于脑皮质深层,且出血通常破入脑深部腔室。CAA相关脑叶出血的分布部位多表浅,临床表现常为多发性、反复性脑叶出血,易破入蛛网膜下腔。(2)脑动静脉畸形破裂:脑动静脉畸形是青年脑血管疾病的主要病因,影像学可显示供血动脉、畸形血管团及引流静脉。该病组织学可见畸形血管组织,供血动脉内膜不规则增厚、管壁狭窄或闭塞,静脉管壁菲薄,可发生玻璃样变性。管腔内可见血栓及钙化,可与脑组织混杂性生长。病变周围脑组织缺血性萎缩伴胶质细胞增生,有时伴陈旧性出血,可借助CD31、SMA及弹力纤维染色进行辅助诊断。(3)CAA所致的脑出血还应与脑动脉瘤鉴别,颅内动脉瘤指颅内动脉局部扩张膨大,膨大部分管壁可存在内弹力层及中层破坏。影像学示脑动脉瘤常形状不规则,脑动脉瘤破裂部位多为瘤顶部。

CAA与认知障碍显著相关,其发病机制可能源于Aβ蛋白沉积,Aβ蛋白在细胞外基质沉积后具有很强的神经毒作用[1]。CAA的特殊亚型CAA相关炎症(CAA-I)可出现更典型的认知障碍表现,主要为快速进展性认知功能障碍、头痛、行为异常和癫痫发作等[9]。

CAA可增加出血性卒中患者的复发风险,目前尚无局限脑叶微出血或CAA患者抗栓治疗与未来获益风险的大样本前瞻性研究,临床仍需个体化评估抗栓的必要性和出血风险,以采取合理的治疗决策[10]。

猜你喜欢

蛛网膜下腔皮层
视皮层神经元结构可塑性研究进展
综合护理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脑损伤的临床干预分析
1例右心房至第二肝门的下腔静脉损伤患者的急救措施探索
剧烈头痛?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为什么容易再出血?
D2DR影响运动疲劳后皮层信息输出的作用机制
辛伐他汀对高胆固醇血症大鼠APP、BACE蛋白表达的影响
为何不能回忆气味
麻醉前加温输液对蛛网膜下腔麻醉患者中心体温及寒战的影响
脑出血的几点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