癫痫使用小剂量丙戊酸联合拉莫三嗪对应的临床治疗效果研究
2021-10-09邵可可汝文文
邵可可,汝文文
1.单县中心医院神经内科,山东单县274300;2.单县中心医院中医科,山东单县274300
癫痫在我国发病率较高,随着疾病的发展,疾病发生的频率会逐渐增加,患者在疾病过程中会失去自主意识。如果不治疗和控制,患者会逐渐失去生活能力,对事物的理解和判断能力也会逐渐减弱。因此,应积极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控制癫痫发作,减少对患者的损害。在临床治疗过程中,癫痫以药物治疗为主,多采用单一药物治疗,疗效不显著。丙戊酸是治疗这类癫痫的一线药物,但口服会导致肝肾功能损害、体质量增加、月经紊乱、食欲不振、恶心、腹泻、异常兴奋、过度镇静、认知障碍和皮疹等不良反应。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发展,人们发现拉莫三嗪在癫痫的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并能平衡丙戊酸的不良反应。研究发现丙戊酸联合拉莫三嗪能充分发挥两药的协同作用,对癫痫的预防有积极作用。为进一步探讨癫痫使用小剂量丙戊酸联合拉莫三嗪对应的临床治疗效果,该研究入组该院2018年1月—2020年9月收治的癫痫患者共74例,探讨癫痫使用小剂量丙戊酸联合拉莫三嗪对应的临床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取该院收治的癫痫患者共7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男/女:21/16;年龄32~78岁,平均(49.21±5.12)岁。联合治疗组男/女:22/15;32~76岁,平均(48.66±5.91)岁。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该研究所选病例经过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或家属知情同意。
纳入标准:①符合癫痫诊断标准;②知情同意该次研究且可配合;③入组之前6个月内未使用抗癫痫或者精神病类药物。
排除标准:①药物禁忌者;②合并躯体严重疾病如恶性肿瘤者;③合并心肝肾等脏器功能障碍者。
1.2 方法
两组患者在院接受脑保护治疗,营养支持,纠正水肿。对照组的患者给予拉莫三嗪(国药准字H20050596),第1周口服剂量为12.5 mg/次,1次/d;第2周口服剂量为12.5 mg,2次/d;第3周口服剂量为25 mg/次,3次/d;第4周口服剂量为50 mg,2次/d。连续维持用药2个月。联合治疗组则给予小剂量丙戊酸联合拉莫三嗪。拉莫三嗪同对照组,小剂量丙戊酸(国药准字H20067474):每天口服20~30 mg/kg,根据病情调整剂量。连续用药2个月。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癫痫疗效、不良反应、治疗前后的癫痫发作时间以及SF-36评分(0~100分,分值越高则患者的生存质量越高)。
1.4 疗效评价标准
完全控制:无癫痫发作,症状、体征消失;有效:症状缓解,发作次数减少50%以上,发作持续时间缩短,脑电图改善;无效: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没有改善,脑电图没有改善。总有效率为完全控制率和有效率之和[1]。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6.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癫痫疗效比较
联合治疗组癫痫疗效(97.30%)高于对照组(72.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
对照组头晕、皮疹和胃肠道反应各有1例,总发生率是8.11%;联合治疗组头晕、皮疹和胃肠道反应各有1例,总发生率是8.11%。两组头晕、皮疹和胃肠道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P>0.05)。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癫痫发作时间以及SF-36评分比较
在治疗前,两组患者癫痫发作时间以及SF-36评分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癫痫发作时间以及SF-36评分均显著优于治疗前,但是联合治疗组的癫痫发作时间(5.05±1.23)min/次短于对照组(10.32±1.03)min/次,SF-36评分(93.65±4.93)分高于对照组(86.13±1.7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癫痫发作时间以及SF-36评分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癫痫发作时间以及SF-36评分比较(±s)
组别癫痫发作时间(min/次)治疗前 治疗后SF-36评分(分)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n=37)联合治疗组(n=37)t值P值17.81±2.33 17.32±2.53 0.867 0.390 10.32±1.03 5.05±1.23 19.981<0.001 64.21±1.22 64.45±1.15 0.871 0.387 86.13±1.74 93.65±4.93 8.749<0.001
3 讨论
癫痫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神经系统疾病,尤其是儿童和青少年,其病因与脑血管疾病和脑外伤密切相关。癫痫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2],如果治疗不及时,可能会对生命构成威胁。癫痫的类型很多,包括全身强直痉挛发作、简单部分性发作、复杂部分性发作、失神发作[3]。其中,单纯性部分性癫痫是指患者大脑皮层局部放电现象,导致产伤的功能、感觉、运动、精神、自主神经症状和体征异常。复杂部分性癫痫发作是指意识丧失前或意识丧失期间的癫痫发作。失神发作是指发作时间短,有意识障碍症状[7-8]。对于癫痫的治疗,临床干预主要从多个方面进行,包括癫痫控制、手术治疗、病因治疗、健康干预、预防。癫痫发作控制是癫痫治疗的重要环节其中,药物是控制癫痫的有效手段。根据癫痫类型选择合适的抗癫痫药物,根据患者情况控制用药剂量,督促患者按医嘱继续治疗。疾病维持剂量持续治疗3~5年,并结合实际情况决定是否停药[4-5]。
拉莫三嗪是治疗癫痫的主要药物,也是临床治疗的一种新型抗癫痫药物。拉莫三嗪通过调节神经细胞膜上钙通道的开放,控制细胞膜内外与神经信号传递相关的谷氨酸递质的浓度,减少癫痫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拉莫三嗪具有高度的电压依赖性和敏感性,调节神经细胞膜钙通道,调节谷氨酸递质的活性,发挥其抗癫痫作用,拉莫三嗪的应用安全性高,疗效显著。丙戊酸是一种合成的强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对神经元的放电频率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它不仅能调节神经元细胞膜上的钙、钠通道,还能抑制神经元兴奋性谷氨酸递质的释放,从而减轻神经元放电频率的异常症状,也有报道称丙戊酸可以抑制糖苷酶,减少拉莫三嗪在肝脏的蓄积,从而提高拉莫三嗪的安全性[6-7]。
该研究显示,两组头晕、皮疹和胃肠道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前,两组患者癫痫发作时间以及SF-36评分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两组患者癫痫发作时间以及SF-36评分均显著优于治疗前,且联合治疗组的癫痫发作时间低于对照组,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联合治疗组癫痫疗效(97.30%)高于对照组(72.97%),窦振华[8]的研究也显示,小剂量丙戊酸联合拉莫三嗪治疗癫痫的临床效果为94.34%(50/53),对照组为78.85%(41/52),和该研究相似,这是因为丙戊酸是一种广谱抗癫痫药,口服后也有抗惊厥作用[9]。服药后能有效促进γ-氨基丁酸的合成,从而提高和抑制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的浓度,对降低神经元兴奋性起到积极作用。该药还可抑制钠通道,长期使用会增加肝脏损伤,不良反应较多。拉莫三嗪是一种电压依赖性钠通道阻滞剂,口服后能有效抑制谷氨酸的释放,从而抑制谷氨酸诱发的动作电位爆发,使神经细胞电位保持稳定状态。虽然口服后会出现嗜睡、失眠、皮疹、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但症状轻微,一般不会影响后续治疗。通过结果表明,丙戊酸与拉莫三嗪联合应用对控制癫痫发作有显著效果,可有效减少用药量,避免严重不良反应[10-12]。
综上所述,小剂量丙戊酸联合拉莫三嗪用于临床治疗癫痫的疗效及安全性高,可控制癫痫发作,且可提高癫痫患者的生活质量,无严重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