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分子肝素钙对肺源性心脏病并呼吸衰竭的价值分析
2021-10-08黄纪荣马燕芳廖珍珠
黄纪荣 马燕芳 廖珍珠
(龙岩市第二医院,福建 龙岩364000)
肺源性心脏病属于近年来发病率较高的一类慢性缺氧性心脏疾病,伴随患者病情进展二氧化碳潴留情况不断加重,非常容易诱发呼吸衰竭,与此同时在感染以及缺氧状态下使得组胺物质释放,引起毛细血管肿胀以及血小板聚集,对患者生命健康产生极大的威胁[1]。如若不能及时妥善治疗非常容易诱发肺血栓,使得患者病死风险增加,所以积极探索肺源性心脏病并呼吸衰竭患者的科学药物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低分子肝素钙属于常用的抗凝药物,在血栓性疾病的防治中具有广泛应用,并且近年来低分子肝素钙在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治疗中均取得满意效果[2]。近年来报道指出[3],肺源性心脏病患者通过给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能够有效改善血气分析并缓解呼吸困难症状。以下将分析对于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通过给予低分子肝素钙进行治疗的实际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本院86例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观察组:43例,男23例,女20例;年龄41-79岁,均值为(59.6±0.3)岁;NYHA心功能分级:Ⅲ级21例,Ⅲ级22例,以及Ⅳ级21例;呼吸衰竭分型:Ⅰ型13例,Ⅱ型30例。对照组:43例,男22例,女21例;年龄40-79岁,均值为(59.5±0.4)岁;NYHA心功能分级:Ⅲ级22例,以及Ⅳ级21例;呼吸衰竭分型:Ⅰ型13例,Ⅱ型30例。两组各项基础资料具备可比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1)符合肺源性心脏病的诊断标准,参照《西医内科学》[2]啰,即呼吸运动减弱、干湿性音、剑突下心脏搏动增强、肺动脉瓣听诊区第二心音亢进,血常规中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升高,伴低氧血症,胸片显示右下肺动脉及中心肺动脉扩张且具有肺动脉高压征象,心电图右心房及右心室肥大,右心导管检查阳性;(2)合并呼吸衰竭;(3)患者资料完善并对研究知晓且同意。剔除标准;(1)近期应用过肝素、华法林等其他抗凝药物者;(2)近期具有创伤病史或者外科手术史;(3)对研究中所用药物有应用禁忌证者;(4)合并重度肝肾功能异常者或其他心脏病者。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即抗感染、吸氧、支气管解痉、呼吸兴奋剂应用、强心与利尿等治疗,从而改善患者的通气与换气等功能。同期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即患者确诊后立即给予低分子肝素钙行皮下注射,剂量为80IU/kg,每日注射2次,之后参考患者凝血酶原时间及活动度调整低分子肝素钙剂量,使其凝血酶原活动度维持在20%-30%之间,凝血时间为正常值的1.5-2.0倍,患者需连续应用低分子肝素钙抗凝治疗1周。两组患者均于治疗1周后对比疗效。
1.3 评价标准
(1)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显效:呼吸困难、胸闷及咳嗽等症状消失或显著改善,同时肺部干湿啰音消失,胸部CT显示结果正常;有效:患者的症状表现缓解,肺部干湿啰音明显改善或基本消失,同时呼吸功能、胸部CT结果恢复;无效:症状与体征表现无变化或进一步加重。(2)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1周后对其pH值、动脉血氧分压(PaO2)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进行测定和对比。(3)对比两组患者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以及凝血酶原时间(PT)。(4)统计两组的药物不良反应。
1.4 统计学方法
文中数据行SPSS 19.0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基线资料组间对比
两组性别、年龄、NYHA心功能分级、呼吸衰竭分型等各项基础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基线资料组间对比 [n(%)/±s]
表1 两组基线资料组间对比 [n(%)/±s]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χ2/t值P值例数(n)43 43男23 22女20 21年龄(岁)59.60±0.30 59.50±0.40 0.319 0.225Ⅲ级21 22Ⅳ级22 21Ⅰ型12 13Ⅱ型31 30 NYHA心功能分级0.926 0.185呼吸衰竭分型0.628 0.253性别0.395 0.316
2.2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67%高于对照组8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n(%)]
2.3 两组血气分析指标对比
两组治疗前pH值、PaO2、PaCO2测定结果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pH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治疗后PaO2高于对照组,PaCO2低于对照组,两组的PaO2、PaCO2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血气分析指标对比(±s)
表3 两组血气分析指标对比(±s)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例数43 43治疗前7.40±0.05 7.41±0.03 1.125 0.264治疗后7.26±0.03 7.25±0.04 1.311 0.193治疗前6.75±1.61 6.77±1.60 0.058 0.954治疗后9.59±1.61 7.62±1.35 6.148<0.001治疗前8.89±1.75 8.90±1.73 0.027 0.979治疗后6.06±1.02 7.59±1.21 6.340<0.001 pH值PaO2(kPa)PaCO2(kPa)
2.4 两组凝血指标对比
两组治疗前APTT、PT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APTT、PT均高于对照组,且两组的APTT、PT凝血指标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凝血指标对比(±s)
表4 两组凝血指标对比(±s)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例数(n)43 43治疗前33.20±1.31 33.19±1.33 0.035 0.972治疗后45.26±1.95 41.03±1.58 11.052<0.001治疗前11.52±1.51 11.51±1.52 0.031 0.976治疗后13.71±2.02 11.95±1.61 4.468<0.001 APTT(s) PT(s)
2.5 两组不良反应率对比
观察组头痛1例,胃肠道反应1例,不良反应率4.65%(2/43),对照组头痛1例,胃肠道反应2例,不良反应率6.98%(3/43)。两组不良反应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肺源性心脏病即肺心病,该疾病的发生与支气管-肺组织病变,或者患者肺动脉血管发生病变有关,进而诱发肺动脉高压[4]。临床中多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疾病进展缓慢,表现为肺部、胸部症状及体征,例如长期咳嗽、咳痰等[5],随着病情进展还将进一步诱发脏器功能衰竭。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由于长期处于缺氧状态下,再加上继发性感染以及机体高血栓症等影响,使得代偿性的红细胞生成素不断分泌,影响其血管内皮功能以及机体微循环,非常容易造成血小板大量聚集,进而使其血液长时间处于高凝状态,肺血管阻力持续升高以及肺动脉压水平上升诱发呼吸衰竭甚至心力衰竭,导致患者死亡率升高[6]。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同时并发呼吸衰竭,病情严重,具有较高的病死风险,所以积极探索科学的药物治疗方案意义重大。
有报道指出[7]在70例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治疗中给予肝素抗凝治疗可获得一定疗效,然而应用后患者的出血发生率较高,达到15.71%,并且需要对凝血酶原时间进行密切检测,使得临床应用受限。低分子肝素钙则属于新型肝素抗凝类药物,具有抗血栓作用,其分子大小与普通肝素相比缩小70%,具备更为良好的抗Xa活性,且远高于普通肝素,在应用中抗凝血酶作用相对较弱,因此并不会导致患者血小板减少。通过应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时由于该药物血浆蛋白非特异性良好以及生物利用度高[8-10],并且半衰期长,所以可有效缓解支气管痉挛,改善肺动脉压并抑制血小板聚集,可有效抑制血栓形成[11]。将其应用于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治疗中,在改善症状以及降低病死风险等方面均发挥着重要价值。有研究[12]对两组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进行分组对比,实验组给予分子肝素钙硫酸镁治疗,参照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钙及酚妥拉明治疗,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均高于90%,表明低分子肝素钙的应用在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的疗效突出。本次对比结果显示,观察组通过给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同期对照组,在治疗后各项血气分析指标以及凝血酶指标等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且两组的药物不良反应率对比无明显差异。研究表明,低分子肝素钙的应用在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治疗中具有较高价值[13]。
综上所述,对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给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的疗效较为理想、安全性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