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6分钟步行试验训练辅助治疗慢性心力哀竭患者的临床效果研究

2021-10-08刘曾军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1年10期
关键词:步行心功能实验组

刘曾军

(贵州省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贵州 贵阳550006)

慢性心力衰竭(CHF)是多发于老年人,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风湿性心脏病患者的疾病;本病受多种原因导致心脏结构和(或)功能异常改变,使心室收缩和(或)舒张功能发生障碍,从而引起的一组复杂临床综合征。患者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乏力、疲倦、咳嗽、尿量减少等症状。从危害程度来讲,可并发心律失常、肾功能不全、肝功能异常、血栓形成与栓塞[1-2]。常规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的应用,尽管在患者疾病治疗中起了一定的效果,但仍无法完全遏制心功能下降水平。有学者的研究结果表明[3-4],适度的运动训练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可以有显著的生理和心理改善作用,尤其表现在训练组2个月后与入院时相比心率(HR)、心率与收缩压的乘积(RPP)、6min步行距离、射血分数(EF)及生活质量评分的改善效果明显。本文为观察6分钟步行试验训练(6MWT)辅助治疗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改善心功能的影响,特选取我院2020年1-10月我院58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相关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20年1-10月我院58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1:1进行记录分析,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29例。纳入研究范畴的所有患者均经伦理学会证实,由患者或家属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实验组联合6MWT辅助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

对照组:控制引起心力衰竭加重的诱因,如感染、应激、体力活动、过度的体力活动等。针对心力衰竭病因予:控制患者的血压、血糖、冠心病、瓣膜病等;均经正规药物治疗,包括改善症状的利尿剂、强心剂等,改善患者预后的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类药物,符合相应的指征者,行内外科的器械植入及其心脏移植等治疗。

实验组:在平坦的地面划出一段长达30.5m(100英尺)的直线距离,两端各置一椅作为标志。患者在其间往返走动,步履缓急由患者根据自己的体能决定。在旁监测的人员每2min报时一次,并记录患者可能发生的气促、胸痛等不适。如患者体力难支可暂时休息或中止试验。6min后试验结束,监护人员统计患者步行距离进行结果评估。美国较早进行这项试验的专家将患者步行的距离划为4个等级:1级少于300m,2级为300-374.9m,3级为375-449.5m,4级超过450m。级别越低心肺功能越差。达到3级与4级者,可说心肺功能接近或已达到正常。

1.3 观察指标

(1)治疗临床疗效:具体包括全部控制标准:心功能纠正至I级,症状、体征基本消失,相关检查基本恢复正常;显著起效:心功能纠正至I级,症状、体征、相关检查明显性改善;疗效不佳:心功能无变化,甚至加重或死亡。(2)心功能指标:包括每搏排出量(SV)、心输出量(CO)、左室射血分数(LVEF)。(3)生活质量:选择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当生活质量越好,评分就越高,划分为共5个领域,共26个项目,社会、躯体、环境、心理、综合。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23.0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行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上相差不大,本次实验具有可比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情况比较[n(%)/x±s]

2.2 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情况比较

实验组患者临床疗效93.10%(27/29)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5.68%(27/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情况比较[n(%)]

2.3 两组心功能指标变化情况比较

实验组心功能指标(如SV、CO、LVEF)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心功能指标变化情况比较(±s)

表3 两组心功能指标变化情况比较(±s)

组别对照组实验组t值P值例数(n)29 29 SV(m2)55.95±0.82 63.26±0.13 3.974<0.001 CO(L/min)5.06±0.79 5.60±0.51 6.477 0.036 LVEF(%)46.43±0.08 61.85±0.03 10.716 0.001

2.4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

观察组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s,分)

表4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s,分)

组别实验组对照组t值P值例数(n)29 29社会25.97±5.45 18.01±5.31 5.459<0.001躯体23.18±5.36 17.61±5.21 4.427<0.001环境23.38±5.17 17.21±5.12 5.098<0.001心理23.39±5.35 17.22±5.21 4.893<0.001综合26.49±5.61 18.61±5.52 5.938<0.001

3 讨论

慢性心力衰竭是由于慢性心脏疾病导致心脏充盈和射血功能受损,心脏排血量不能满足机体组织代谢需要,表现为肺循环和体循环瘀血,器官、组织血液灌注不足,出现呼吸困难、体力活动受限和体液蓄积,包括心脏收缩功能不全和舒张功能不全[5-7]。其危害主要表现在:呼吸道感染,易继发支气管炎和肺炎,心源性肝硬化、形成血栓、电解质紊乱等疾病。常规治疗以综合治疗为主,如做好对各种可致心功能受损的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早期管理,调节心力衰竭代偿机制减少负面效应,如拮抗神经体液因子过度激活,阻止或延缓心室重塑进展。无论是药物治疗,还是一般治疗,均在对稳定患者病情,降低心脏负荷;利尿剂,RASS抑制剂等的治疗效果并不明显[8-10]。

本研究表1、表2的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患者临床疗效93.10%(27/29)和75.68%(27/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心功能指标如SV、CO、LVEF上数值对比上差异均明显。有研究结果表明,6min步行距离≤200m的心力衰竭病人有很高的死亡风险,修改现行6MWD的标准方案可为病人提供更多的预测信息;6min步行距离越短的心力衰竭病人,其全因死亡率(P=0.029)和心因性死亡率越高(P=0.015);全因住院率(P=0.029)和心因性再住院率(P=0.034)增加。6min步行距离在≤200m和>200m的心力衰竭病人之间全因死亡(P=0.006)和心因性死亡(P=0.001)也有明显差别。改善CHF患者心功能、提高患者的运动耐量;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7.5%和71.9%;治疗后增加6min步行距离差异更明显(P<0.05)。血浆BNP与6MWT对DHF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舒张性心力衰竭的患者(DHF组)用化学发光法测入院时血浆BNP浓度和6min步行距离对比更明显。基于6MWT可以作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老年患者急性加重期、缓解期心肺功能监测方法,该方法适合在基层医疗单位推广;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急性加重期、缓解期,6MWT与肺通气功能指标(FEV1、FEV1/FVC%)及动脉血气指标(PaO2、PaCO2)存在良好相关性。6MWT距离与血清NTproBNP一样,能够作为心力衰竭易损期病情评估的独立预测指标;还在肌酐、尿素氮、血尿酸、LVEF值、血清NT-proBNP、LVEF、NT-proBNP水平;ROC曲线面积,6MWT距离和血清NT-proBNP水平对急性心力衰竭易损期不良事件均有预测作用,且6MWT距离相比较血清NT-proBNP水平评估作用更大。

从治疗机理来讲,慢性心力衰竭6min步行试验训练的应用实施,在患者的辅助治疗的临床效果确切,突出表现在步态分析,步行控制与肌肉收缩和关节运动具有复杂的关联;步行训练以矫治异常步态,促进步行转移能力的恢复;还以平衡杠内训练、帮助下步行、持杖步行训、持手杖步行训练等达到了良好的辅助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6MWT辅助治疗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改善心功能的效果明显,具有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并可改善患者心功能水平,使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猜你喜欢

步行心功能实验组
BRA V600E 抗体的几种手工免疫组化染色方法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情况比较*
魔方小区
参麦、参附注射液在老年慢性心功能不全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心脏再同步治疗慢性心衰对心律失常与心功能水平的影响
大负荷训练导致肌酸激酶异常升高对心功能影响的研究
步行回家
综合康复护理对改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效果观察
功能性训练手段对大学生基本运动能力影响的实证研究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
趣味 “课课练”对城镇小学四年级肥胖男生的体重和BMI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