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不同时间静脉应用rh-BNP对心功能影响的研究
2021-10-08黄泰广许庆波韩克栋
黄泰广 许庆波 韩克栋
(茂名市人民医院,广东 茂名525000)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为心血管常见疾病,临床症状以胸痛发热、心功能衰竭及心绞痛等为主,若治疗不彻底或不及时会导致心源性休克、心律失常或死亡的出现[1]。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是急性心肌梗死的常见类型,患病率及死亡率逐年上升[2]。针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的治疗一直是临床研究的热点之一,目前该病的治疗以提高疗效、改善预后为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有效方法,可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衰发生率及死亡率。注射用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是临床常见抗心衰药物,可有效保护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肾功能。目前关于rh-BNP在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PCI后不同时间静脉应用的临床疗效尚未形成统一结论。本研究纳入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的患者共90例,观察发病6h内和发病6-12h内经rh-BNP治疗及发病6h内经硝酸甘油治疗的临床疗效,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在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的患者共90例,纳入标准:(1)诊断符合2010年中华医学会制定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诊断标准[3];(2)发病时间<12h;(3)经心电图检查后确认;(4)获得患者的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合并房室传导阻滞患者;(2)合并呼吸衰竭、肾功能衰竭、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患者;(3)有急性心肌梗死机械并发症或者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者;(4)对所选治疗方法具有禁忌证的患者;(5)恶性肿瘤患者;(6)合并精神类疾病患者。将90例患者进行编号,依据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三组,各30例,A组为发病6h内采用静脉注射rh-BNP治疗患者30例,B组为发病6-12h内采用静脉注射rh-BNP治疗患者30例,C组为发病6h内采用硝酸甘油治疗患者30例。
1.2 方法
A组和B组在PCI术后采用rh-BNP(成都诺迪康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20050033,规格0.5mg)治疗,首剂量给予负荷剂量1.5μg/kg进行静脉推注,时间为3-5min,随后以0.0075μg/kg·min泵点,依据患者给药后的临床症状及血压水平(保持收缩压≥90mmHg,平均动脉压>65mmHg)进行rh-BNP泵速调整(0.0075-0.015μg/kg·min),依据患者的耐受程度调整rh-BNP的剂量,以此剂量维持时间至72h。C组在PCI术后采用硝酸甘油(北京益民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1021022,规格0.5mg×100s)治疗,初始计量为10μg/kg·min,依据患者给药后的临床症状及血压水平(保持收缩压≥90mmHg,平均动脉压>65mmHg)进行硝酸甘油泵速调整,依据患者的耐受程度调整硝酸甘油的剂量(如30μg/kg·min),以此剂量维持时间至72h。
1.3 观察指标
检测入院时、发病12h、发病24h、发病72h和发病7d的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酐(Cr)和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在各时间点抽取患者的静脉血3mL,CKMB采用elisa法进行检测;Cr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器进行检测;NTproBNP采用电法学发光免疫分析仪进行检测。超声心动图指标:在术后返回CUU病房时和治疗7d后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测新动能指标,包括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均经SPSS 17.0进行分析,计量结果采用均值±标准差表示,多组间对比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事后检验采用LSD分析,计数结果采用n(%)表示,进行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三组一般资料比较
三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三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n(%)/x±s]
2.2 三组临床指标比较
三组患者返回病房时的CKMB和NT-proBNP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A组发病12h、发病24h和发病72h的CKMB均较B组和C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72h和发病7d的NT-proBNP较B组和C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三组患者治疗的临床指标对比(±s)
表2 三组患者治疗的临床指标对比(±s)
指标CKMB(U/L)NT-proBNP(pg/mL)时间返回病房时发病12h发病24h发病72h发病7d返回病房时发病12h发病24h发病72h发病7d A组(n=30)50.25±10.04 162.52±13.27 131.24±10.28 71.25±6.24 71.25±6.24 412.52±89.67 271.26±69.52 146.82±49.52 112.24±24.71 80.24±6.52 B组(n=30)50.07±9.15 215.41±20.25 201.25±20.27 142.52±12.62 142.52±12.62 426.38±94.24 301.24±71.26 168.69±51.27 135.87±31.25 92.41±5.16 C组(n=30)51.01±4.16 210.16±18.67 174.27±12.25 152.37±10.74 152.37±10.74 437.19±97.52 284.19±64.52 176.52±47.16 153.52±27.84 101.27±6.25 F值0.111 81.750 168.300 562.400 562.400 0.521 1.446 2.919 16.340 92.730 P值0.895 0.000 0.000 0.000 0.000 0.596 0.241 0.059 0.000 0.000
2.3 三组肌酐水平比较
三组患者返回病房时的Cr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A组发病72h的Cr较B组和C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72h和发病7d的NT-proBNP较B组和C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三组患者的肌酐水平对比(±s,μmmol/L)
表3 三组患者的肌酐水平对比(±s,μmmol/L)
组别A组B组C组F值P值例数(n)30 30 30返回病房时82.41±16.25 83.06±15.17 82.01±10.16 0.042 0.959发病12h 101.52±25.41 94.52±20.27 97.52±17.87 0.807 0.450发病24h 92.52±9.08 90.24±10.27 87.94±9.57 1.689 0.191发病72h 82.41±10.25 70.25±9.62 80.04±10.37 12.260 0.000发病7d 70.24±5.41 71.24±5.69 72.37±6.97 0.927 0.400
2.4 三组超声心动图指标比较
三组患者返回病房时时的LVEF、LVEDV和LVESV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三组患者的LVEF较治疗前得到升高,LVEDV和LVES较治疗前得到降低,且A组LVEF较B组和C组升高明显,LVEDV和LVESV较B组和C组降低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治疗后的LVEF、LVEDV和LVESV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三组患者治疗的超声心动图指标对比(±s)
表4 三组患者治疗的超声心动图指标对比(±s)
组别A组B组C组F值P值例数(n)30 30 30返回病房时55.41±5.16 54.89±5.20 55.04±4.16 0.091 0.913治疗7d 66.52±4.15 55.46±5.17 56.37±4.10 55.840 0.000返回病房时105.25±15.41 106.05±13.26 105.89±14.37 0.026 0.974治疗7d 92.41±14.39 101.25±16.37 101.89±17.67 3.209 0.045返回病房时46.52±2.41 47.09±2.69 46.28±6.25 0.299 0.742治疗7d 30.24±5.16 40.95±4.17 41.04±2.69 67.710 0.000 LVESV(mL)LVEF(%) LVEDV(mL)
3 讨 论
急性心肌梗死为临床重症,需进行及时治疗,PCI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4-5],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有效方法。BNP为心脏分泌及合成的循环激素,在多种组织中均有出现。rh-BNP在急性心肌梗死的运用时机是临床研究重点。目前研究显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在接受PCI后,出现了无复流、血流较慢等现象,导致心肌水平的再灌注出现问题,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在PCI术后改善临床疗效及预后的情况受到了临床重视[6]。NTproBNP为一直链结构,是失去生物活性的氨基酸片段,其代谢的唯一途径为肾小球滤过,是检测心肌梗死远期预后的标志物[7]。CKMB在血清中的含量对诊断心肌炎、急性心肌梗死等具有重要意义,可随着时间变化出现升高。心室重构为心室肌细胞损伤或负荷增加,心室重构为导致心力衰竭出现的必然阶段。rh-BNP的治疗可有效补充BNP水平,从而改善心肌收缩能力。LVEF、LVEDV和LVESV是反映心功能的常见指标,急性心肌梗死后患者的指标出现变化,而本次研究A组LVEF较B组和C组升高明显,LVEDV和LVESV较B组和C组降低明显,表明了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发病6h内采用静脉注射rh-BNP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且发病72h和发病7d的NT-proBNP较B组和C组降低,这主要是因为NT-proBNP来源于心室肌细胞,左心室容量或压力负荷增加时会导致其释放及分泌量出现上升。NT-proBNP与心功能具有一定的相关性,NT-proBNP水平越高,患者的心功能越差[8]。心肌梗死面积越大,则其预后概况越差。目前关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rh-BNP治疗时间并无明确规定,但有学者认为患者的预后除了和梗死部位相关外,与梗死时间也具有明显相关性[9]。杨颖[10]等通过在围手术采用rh-BNP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发病时间<12h),结果表明可明显降低无复流现象发生率,改善了患者的心功能。基于此,我们认为尽早采用rh-BNP治疗急性前壁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其临床运用的疗效和安全性较高。在检测CKMB和Cr水平时,我们发现A组发病12h、发病24h和发病72h的CKMB均较B组和C组降低(P<0.05),发病72h的Cr较B组和C组升高,这些结果表明了发病6h内采用静脉注射rh-BNP治疗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可有效改善CKMB、Cr、NT-proBNP水平,且LVEF、LVEDV和LVESV指标得到了显著改善。
综上所述,急性前壁心肌梗死PCI术后早期静脉应用rh-BNP可有效改善CKMB、Cr、NT-proBNP水平,患者的心功能指标得到了提高,具有较高的临床运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