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他汀类药物联合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急性轻型脑梗死的疗效评价

2021-09-28周培忠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81期
关键词:类药物阿司匹林血小板

周培忠

(平定县人民医院,山西 平定 045200)

0 引言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卒中,是指各种脑血管病变所致脑部血液供应障碍,导致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而迅速出现相应神经功能缺损的一类临床综合征。该病的主要的临床表现包括偏瘫、失语、偏身感觉障碍、头晕、吞咽困难、共济失调、意识障碍等,若未及时规范的治疗与控制,往往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构成严重影响。进展性卒中是指发病后经临床治疗病情仍进行性加重的卒中,表现为原有神经功能缺损的加重或出现同一血管供血区受损的新症状,可持续数天至2周以上,致死率和致残率较一般卒中为高。由此可见,研究出有效治疗该病的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他汀类药物和抗血小板药物都是当前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常用临床药物[1],为研究这两种药物的联合用药方式对于急性轻型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本文特选取200例患者展开分组治疗探讨,详细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200例急性轻型脑梗死患者为本次研究资料来源,经头颅CT或头颅磁共振检查,所有患者皆符合急性轻型脑梗死的临床诊断标准[2]。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0例患者均分为两组展开分组治疗探讨。在对照组的100例患者中,男性62例,女性38例,年龄52~75岁,平均(62.35±8.26)岁;在观察组的100例患者中,男性65例,女性35例,年龄54~78岁,平均(62.57±8.33)岁。两组患者对比基本病例资料差异不大(P>0.05)。

纳入标准:①发病24 h内未溶栓。②NIHSS评分≤4分。

排除标准:心源性脑栓塞、消化道或其他脏器活动性出血、凝血功能障碍、血液疾病、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恶性肿瘤及对实验药物过敏等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他汀类药物联合阿司匹林单药抗血小板治疗,选取普伐他汀(瀚晖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0150;规格:20 mg),阿司匹林肠溶片(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71021;规格:100 mg),作为本组患者的主要治疗药物,用法用量:普伐他汀口服,20 mg/次,1次/d,阿司匹林肠溶片口服,100 mg/次,1次/d。

观察组采取他汀类药物联合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他汀类药物仍然选择普伐他汀,抗血小板药物选择硫酸氢氯吡格雷片[赛诺菲(杭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80029;规格:75 mg]和阿司匹林肠溶片(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71021;规格:100 mg),用法用量:普伐他汀、阿司匹林肠溶片服用方式参照对照组,硫酸氢氯吡格雷片口服,首日300 mg负荷,之后75 mg/次,1次/d。

两组患者均治疗1周。

1.3 观察指标

(1)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用药效果,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NIHSS)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为疗效判定标准[3]。评分项目主要包括:意识水平、凝视、视野、面瘫、上下肢运动、肢体共济失调、感觉、语言、构音障碍、忽视共11项,分值为0~42分,0~4分为轻型卒中,5~15分为中度卒中,16~20分为中-重度卒中,20分以上为严重卒中。入院时及发病1周时分别进行NIHSS评分,对比患者的NIHSS评分情况。若NIHSS评分增加4分及以上,为进展性卒中,即为治疗无效。若NIHSS评分减少、无变化或者NIHSS评分增加<4分,即为治疗显效。

(2)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用药安全性,对比项目主要为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主要可能在用药后出现的不良反应包括:头晕头痛、胃肠道反应、出血、皮疹等[4]。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纳入SPSS 22.0软件中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t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用药效果对比

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显效率更高,无效率更低,数据统计对比(P<0.05),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用药治疗效果对比(n)

2.2 两组患者临床用药安全性对比

根据临床用药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用药后发生不良反应情况均较少,总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低,数据统计对比(P>0.05),详情见表 2。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用药安全性对比[n(%)]

3 讨论

急性血栓性脑梗死由多种危险因素导致动脉管壁病变,血脂沉积在内皮细胞下形成动脉粥样硬化,久而久之导致内皮细胞死亡,内皮下胶原组织暴露,启动凝血途径,造成血栓性脑梗死[5]。目前,药物治疗是急性脑梗死的主要治疗方式之一,他汀类药物和抗血小板药物都是常见的临床治疗药物。他汀类药物主要可通过对HMG-CoA还原酶的抑制,干扰内源性胆固醇的合成,并刺激细胞表层产生低密度脂蛋白(LDL)受体,由此降低血液中的LDL-C,发挥明显的降脂作用;据相关文献报道,本品在清除炎症因子、稳定斑块、缩小硬化斑块、以及延缓粥样斑块形成等方面也有重要的作用,降低脑血管意外事件发生概率,但对于改善神经功能损伤的作用不够理想。需要在此基础上联合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才能弥补单独使用他汀类药物的缺陷[6]。具体方案应全面评估患者血栓特点、危险因素、既往用药史、出血风险、耐受性、以及患者的依从性等。目前我国临床常用的阿司匹林就是一种抗血小板药物,能够不可逆抑制血小板环氧化酶-1,阻碍血栓素A2(TXA2)的形成,从而抑制血小板的聚集,进而抑制血栓形成,临床上对于没有禁忌的非溶栓脑卒中患者应尽早应用。氯吡格雷是一种血小板ADP受体抑制剂,使与此受体相耦联的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的纤维蛋白原结合位点不能暴露,间接抑制了纤维蛋白原与糖蛋白Ⅱb/Ⅲa受体的结合,使血小板不能进一步聚集,从而有效的预防血栓的形成[7]。阿司匹林、氯吡格雷都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但二者单用治疗脑血管病易导致药物抵抗,两种药物作用机制不同,联合应用通过不同途径抑制血栓形成。但大量用药容易导致患者发生出血的不良反应,再用药时需要提高警惕。依据研究数据显示,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用药显效率更高,无效率更低,P<0.05;但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P>0.05。这就证明,他汀类药物和联合双联抗血小板药物用于治疗急性轻型脑梗死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综上所述,对于急性轻型脑梗死患者发病24 h内他汀类药物联合双联抗血小板治疗,能够够减少进展性卒中发生,明显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减轻致残程度,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类药物阿司匹林血小板
多肽类药物药代动力学研究进展
献血间隔期,您了解清楚了吗?
Me & Miss Bee
餐前还是饭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吃
如何权衡阿司匹林预防心血管病的获益与风险
餐前还是饭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吃
正电子类药物全自动核素分装仪的研究进展
机采血小板和冰冻血小板临床输注效果的差异分析
研究他汀类药物联合中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临床实践
外周血网织血小板百分比检测对血小板减少及输注无效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