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循证干预在PICC置管后预防导管相关性血栓中的应用效果
2021-09-28魏敏
魏敏
(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人民医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0)
0 引言
PICC置管后容易引发导管相关性血栓,为保证后续的治疗效果,需要及时的对其进行处理,而此时选择科学的护理措施显得尤为重要。本次研究通过我院收治的500例患者为对象,分别实施不同护理方式,分析循证护理的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2月至2021年2月收治的500例肿瘤患者为对象,年龄50~70岁,分为两组,各250例。两组资料对比,具有可比性(P>0.05),见表 1。
表1 一般资料[, n(%)]
表1 一般资料[, n(%)]
组别 例数 年龄 男性 女性观察组 250 59.76±6.24 127(50.80) 123(49.20)对照组 250 59.82±6.13 129(51.60) 121(48.40)t/χ2 0.109 0.032 0.032 P 0.914 0.857 0.857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护理人员遵循医院对于PICC置管的治疗原则,严格执行护理操作,为患者进行导管相关性血栓的基本知识讲解,治疗期间重视其各项体征,同时做好身体检查,PICC穿刺时按照相关要求进行,同时给予患者生活、心理方面的指导。
观察组实施循证护理,具体如下:①循证小组。挑选专业水平高、经验丰富的几位护理人员,由PICC置管有经验的护士与主管护师带领,搭建循证小组,定期组织循证护理的理论培训,能够熟练掌握PICC的穿刺技巧,善用查阅文献资料等手段,来对可能发生的导管相关性血栓进行预防。②循证支持。患者入院时接受全面检查,护理人员收集其各项信息,包括疾病类型、治疗药物、身体状况等,并针对其病史、既往血栓史以及放疗史、置管史、凝血功能等相关数据进行综合评估,根据其具体情况来制定循证护理方案,并提前做好导管、药物等的准备工作,备紧急处理预案[1]。③健康指导。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文化水平,搭配视频与图文进行多媒体知识讲座,科普PICC置管的治疗原则,以及导管相关性血栓的危害,让患者能够理解并配合护理工作,提升患者整体的依从性。④血管选择。进行PICC置管前,查阅文献资料或治疗记录,挑选正确的静脉血管,来最大限度地提高刺穿的成功率,同时在穿刺时微创无菌的操作,并将速度和力度控制合适,并尽可能一次成功,从而减少对血管的伤害[2]。⑤环境护理。为患者提供良好的治疗环境,做好灭菌消毒工作,防止患者在院期间发生交叉感染等不良现象,并降低周遭的噪音,让患者能够得到充足的休养。⑥心理护理。PICC置管的治疗过程较为痛苦,患者容易存在焦虑、不安、抑郁等心理问题,需护理人员定期对其心理状态进行评估,重视其人文关怀,并鼓励其培养日常的兴趣爱好,并多与其交流沟通,及时缓解患者的情绪问题,从而帮助降低治疗后并发症的出现[3]。⑦皮肤监测。加强对PICC置管患者的皮肤监测,对于置管侧的皮肤,一旦发现红肿以及明显的臂围增加,需及时的处理并反馈,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处理,从而对导管相关性血栓形成科学的防控[4]。
1.3 观察指标
将两组的心理状况(SAS以及SDS评分)做比较。
将两组的生活质量(生理功能、社会职能、睡眠质量以及身体质量评分)做比较。
将两组的导管相关性血栓情况做比较。
将两组的护理满意度做比较。
1.4 统计学计算
该研究计算的统计工具为SPSS 23.0,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t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心理状况
观察组护理后的SAS以及SDS评分较对照组均更低,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 2。
表2 心理状况( , 分)
表2 心理状况( , 分)
SAS SDS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观察组 55.10±5.75 40.26±4.61 53.23±5.46 39.42±4.71对照组 54.99±5.59 49.61±4.58 53.16±5.31 48.37±4.64 t 0.216 22.750 0.145 21.404 P 0.828 0.000 0.885 0.000组别
2.2 生活质量
观察组护理后的生理功能、社会职能、睡眠质量以及身体质量评分较对照组均更高,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3。
表3 生活质量( , 分)
表3 生活质量( , 分)
组别生理功能 社会职能 睡眠质量 身体质量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观察组 51.49±6.4364.40±5.4252.37±6.3466.29±5.5250.09±6.5464.24±5.7653.12±6.3867.26±5.24对照组 51.54±6.6458.29±5.3852.44±6.2560.18±5.4750.16±6.6759.18±5.9253.19±6.4961.15±5.32 t 0.086 12.650 0.124 12.432 0.118 9.686 0.122 12.938 P 0.932 0.000 0.901 0.000 0.906 0.000 0.903 0.000
2.3 导管相关性血栓情况
观察组的导管相关性血栓发生率(2.00%)较对照组(5.60%)更低,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4。
表4 导管相关性血栓情况(n, %)
2.4 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97.60%)较对照组(92.40%)更高,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 5。
表5 护理满意度(n, %)
3 讨论
PICC置管也被称为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辅助治疗方式,借助PICC导管来穿刺外周手臂的静脉,能够避免臂静脉直接接触,从而达到减轻药物不良反应的作用[5]。但由于PICC置管后容易引起管内血栓、管外壁血栓、肌间血栓以及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其主要是因凝血异常而造成的高凝状态,而容易形成血栓,对于患者的治疗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6]。因此在PICC置管时,还需辅以有效的护理手段,来对导管相关性血栓进行预防,从而提高患者整体的疗效[7]。循证护理通过针对PICC置管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行干预,并重视PICC穿刺时的操作,再辅以各方面的干预,来提高穿刺的效果,同时加强对患者皮肤的监测,从而有效预防和控制导管相关性血栓,帮助改善患者的预后效果[8]。
通过本次研究结果得出,观察组护理后的SAS以及SDS评分较对照组均更低,并且生理功能、社会职能、睡眠质量以及身体质量评分更高,同时观察组的导管相关性血栓发生率更低,而护理满意度更高,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果说明,实施循证护理对PICC置管后的预防效果更为理想。
综上所述,循证护理在PICC置管后预防导管相关性血栓中的效果突出,能够降低该症状的发生率,同时减轻心理负担,提高生活质量,改善护理体验,具有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