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都NP了”与“还NP呢”的中和及差异

2021-09-26武钦青李铁范

关键词:中和构式主观

武钦青,李铁范

(1.淮北师范大学 文学院,安徽 淮北 235000;2.黄山学院 文学院,安徽 黄山 245041)

“都NP了”与“还NP呢”是现代汉语口语中常用的构式。例如:

(1)a你都大哥哥了,也不让着点妹妹。

b你还大哥哥呢,也不让着点妹妹。

石慧敏、吴为善认为例句中的“都NP了”体现说话人始料未及的语用心理,表达了一种反预期的主观评述[1]450。郑娟曼认为例句中“还NP 呢”是一个表达反期望信息的构式[2]11。不管是反预期还是反期望都是违反了说话人的主观认识,从本质上来说都可以把它们看成否定的表达形式。例(1)a与(1)b句表达相同的意义,即在说话者看来,作为大哥哥理应让着妹妹,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表达了说话者对大哥哥不让着妹妹行为的不满,也就是说“都NP 了”与“还NP 呢”在例(1)这种话语场景中可以实现语义中和①语言学中的中和现象是指原本对立或具有差异的语言单位在某种语言环境中对立与差异暂时消失,中和是相对的,被中和的语言单位由于基本语义的不同也必然表现出某种细微的差异。。李文浩从构式的角度考察了“都NP了”,认为它是对已然事件的极性强调[3];乔倓、肖奚强考察了“都XP了”复句篇章功能[4];宗守云认为“还NP呢”是由行域贬抑、知域否定、言域嗔怪构成的一个完整的构式系统[5]94;王长武分析了引述回应格式“还NP呢”的否定焦点、语用功能及固化动因[6]等等。总之,单独研究的多,分析差异的较少。

许多语言现象在很多情况下既是对立又是中和的,孤立的考察显然难以揭示其本质特点[7],“都NP了”与“还NP呢”也不例外,说它们违背了说话人的主观预期或期望很难把握两者在表达上的本质差异,本文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主要考察了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根据两者使用的句法语义环境,得出它们实现中和的句法语义条件;二是从强调与否定、绝对主观量与相对主观量以及预设的触发与“NP”的语义激活等方面着重分析两者中和后的差异并解释为什么在某种场景中它们可以实现中和;三是分析“都”“还”与“了”“呢”互动的表现及容斥的动因。

一、中和的句法语义条件

(一)“NP”的选择限制

从实际语料来看,“都NP 了”与“还NP 呢”实现中和要求“NP”一般为凸显人主体身份的名词,包括官阶、学历、社会角色等。比如下列句中“都NP了”与“还NP呢”可以互换使用,并不影响句子真值义的表达。

(2)都县长了,连最近的乡镇也没去过[1]455。

(3)白燕妮顿时又羞又怒,道:“还县长呢,一点觉悟都没有。”(百度网2016-10-19)

(4)都爸爸了,花这点钱都舍不得。(百度网2012-05-08 )

(5)哼,还妈妈呢,这么多字都不认识。(新浪微博2012-10-17)

当“NP”表时间、年龄等相关的名词性成分,两者一般不能实现中和,比如在下面的例句中“都NP了”不可以换用“还NP呢”。

(6)这些人,都九点多了,不老老实实在家呆着。(梁晓声《冉之父》)

(7)儿子都五六岁了,竟然一个人不敢自己在房间里睡觉。(《报刊精选》1994年)

(二)“行域贬抑”的语义要求

“都NP了”句与“还NP呢”句都可以表达否定的意义①从说话者的角度,我们把反预期、反期望以及贬抑、嗔怪看成一种广义的否定表达。,所以在否定意义的表达中两者可以实现中和,如例(1)—例(5)。当表达说话者的正预期或者肯定赞扬的语气时只能用“都NP 了”,如例(8)与例(9):

(8)你都成年人了,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百度网2016-12-25)

(9)英语老师现在都校长了啊,她正直,要求严格,很有范儿的一位。(百度网2015-05-23)

但并不是在所有表达否定意义的语境中两者都可以实现中和,还要要求它们所在句子表达“行域贬抑”的效果。“行域贬抑”是指主体表现违背了社会固有模式,“社会固有模式”(stereotye)又叫“定型”或刻板印象,“社会固有模式”反映了人们的正常期望,凡符合期望的可用无标记手段表现,反之,违背正常期望的,往往用转折标记或特定结构等来表现。简单地说“行域贬抑”是说话人认为“你不该这样做事”[5]96。比如上文中的例(5)表达的是说话人认为作为妈妈应该认识很多字,你作为妈妈不应该这么多字都不认识。

“还NP呢”的一种用法是在应答句中具有“引述性否定”的功能,“引述性否定”表达的是“你不该这么说或不该这么认为”而不是“你不该这样做事”,此时不能使用“都NP了”。例如:

(10)“鹅蛋脸。白里透红。”……“别编了,你以为我信?就你那德性,除了我这么傻的谁看得上你?还鹅蛋脸呢,有松花蛋脸的就不错了。”(王朔《无人喝采》)

(11)箱子里有苹果,自己拿!——还苹果呢,都烂光了[2]13。

引语呈现时,可以不加引导直接呈现,如例(12),也可用动词“说”来引述说话人的言语行为,如例(13)。

(12)老公兴奋地说:“老婆加油!我已经能看见小宝宝的头发了!”我心想:“算了吧,还头发呢,骗谁呢!”(百度网2013-04-18)

(13)张无忌安慰道:“幸好你所伤不重,耳朵受了些损伤,将头发披下来盖过了,旁人瞧不见。”周芷若道:“还说头发呢,我头发也没有了。”(金庸《倚天屠龙记》)

有时引语可以不直接来源于前一句话,属转换式引述,转换式引述是指用与原述话语中某个语言单位或整个语言单位表义相似或相关的另一个表达形式作为引述成分[8]。如例(14)中“孩子”作为引述性成分,它是与上一句中提到的“腹部受寒最容易得不孕症”相关。例(15)中“八戒”与“师父”具有相关性,而“师父”来源于冯巩对周涛所说“师傅”的故意曲解。

(14)李灵霞理直气壮:“你懂什么?!那边特潮湿,逮哪儿坐哪儿,女同志腹部着了寒最容易得不孕症。”梧桐颇不以为然:“你对象都不知道在哪儿,还孩子呢!”(张欣《梧桐梧桐》)

(15)周涛:别介!师傅!

冯巩:师父!还八戒呢!我就没有西天取经的计划!罚款100 没意见吧!(小品《马路情歌》)

“都NP了”也可以出现在应答句中,但不是表达引述性否定,并且往往要和“还NP 呢”搭配使用,引述性否定还是由“还NP呢”来表达。例如:

(16)A:你今年大三了吧?

B:还大三呢,都研究生了。

在应答句中“还NP呢”与“都NP了”无法实现中和,在非应答句中如果句子不是表达“行域贬抑”仍然无法实现中和,比如例(17)与例(18)中“比泼妇还泼”和“简直就是勤杂工”并不是对“大学生”和“主任”行为的否定,而是对主体身份的一种评价。

(17)我来也不是你请来的,这钱也是我弟弟出的,你横啥?切!还大学生呢!比泼妇还泼!(六六《 双面胶》)

(18)当其他任课老师积极准备开学后的备课时,我还在教室里忙着打扫卫生,当时我心里很不平衡:还主任呢,简直就是勤杂工。(柳州教育网2006-05-18)

综上,我们认为当“NP”为凸显人主体身份的名词性成分且在非应答句中表行域贬抑时“都NP了”与“还NP呢”可实现语义中和。

二、中和后的差异凸显

(一)强调与否定

关于“都”与“还”的语义一直都是汉语语法研究的热点话题,前贤学者对“都NP了”研究的重点放在“都”的意义和功能上,《现代汉语八百词》将“都NP 了”中的“都”解释为“已经”义[9]178。张谊生详细描写了“都”的主观化过程,论证了“都NP了”中“都”是一个强调主观情态的语气副词,不表“已经”义[10],我们赞同这一观点,“都NP了”强调的是“NP”主体身份的已然性。例如:

(19)你都大学生了,连一点创新意识也没有。

在“都大学生了”中“了”表示的是从无到有的变化,说明大学生身份的已然性,“都”的作用就是对“大学生”已然身份的强调,凸显身份的已然性是为了依附小句表达“行域贬抑”做铺垫,例句中说话者要表达的意思是一点创新意识也没有不符合大学生的已然身份,也隐含了说话者的不解和疑惑。“都NP了”中“NP了”激活一个变化序列,如例(19)的序列范围可以简单概括为{……小学生了、中学生了、大学生了……},“都”由总括全部到凸显特例是其表总括用法的主观化过程,例句中“都”强调并凸显序列范围中说话者认为比较特殊的情状“大学生了”,以达到说话者的目的。

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都NP 了”前可以是复数主语。例如:

(19)’你们都大学生了,连一点创新意识也没有。

其实不管是单数主语还是复数主语,“都NP了”都是对主语身份已然性的强调,从语用上讲“都NP了”中“都”总是指向其后VP[11]。在例(19)’中重音仍在“大学生了”上而非重读“你们”。

《现代汉语八百词》认为“还”可以表“抑”与“扬”两种语气,表“扬”语气的“还”主要是表达感情为主[9]252,如例(20)前一小句表责备或讥讽,后一句用“还”进一步提供理由,因此带有“扬”的语气,之所以责备“跑不了五千米”,是因为“是运动健将”。

(20)居然五千米都跑不了,还是运动健将呢[12]483。

“还”与“还是”在用法方面还是有很多差异的,“还NP 呢”中“还”所在的主表小句是对其中“NP”身份适宜性的否定,语境小句提供否定的理由①“主表小句”(Text Proposition)与“语境小句(Context Proposition)”,我们采用沈家煊的提法,他认为主表小句可以脱离语境单独说出,而语境小句表达的意思隐藏在上下文或语境中[12]486。。如上文中提到在应答句中“还NP呢”的作用主要是引述性否定,那么在非应答句中,“还NP呢”可以理解为对预设的否定,说话人心中已有衡量“NP”标尺,这个标尺一般为共知的世界知识,当说话人认为没有达到这个标准时,就会用“还NP呢”对“NP”主体身份进行否定,这和它引述性否定功能具有相通性,只不过一个直接来源于上文语境,一个来源于参与者的共有知识[13]。“还NP呢”依存的语境小句可以是说明否定的缘由,此时和“都NP 了”可以实现中和如例(21),也可以是对否定的进一步加强,此时不能用“都NP了”如例(22)。

(21)孙丽白眼一翻:“还局长呢!说话那么没水平!庸俗”(屏阳《省城行》)

(22)这人,搓个澡都舍不得,还局长呢,整个一农民工!(《追记黑龙江省优秀共产党员、宝清县政协副主席于海河》人民网2014-02-17)

在例(21)与例(22)中“还局长呢”都是对“局长”身份适宜性的否定,认为不符合人们对局长的认识。之所以说“还NP 呢”具有否定功能是因为该构式来源于反问句,宗守云论证了表消极义“还X 呢”构式来源的同一性,即都来源于反问句[5]102,吕叔湘认为反诘是否定的方式,反诘句里没有否定词,这句话的用意就在否定,反诘句里有否定词,这句话的用意就在肯定[14]。我们可以把“都NP了”与“还NP呢”所在的主表小句以及它们各自所依存的语境小句的功能归纳如表1所示:

用两个易拉罐做成简易装置。将一个直径较小的易拉罐罐口的部位彻底去掉,然后倒过来,罐底在上方,用剪刀在罐体三分之一处剪出一个三角形空缺。将另一个易拉罐底部突出部分以内全部剪去,周围尽量不留明显突起,然后将两个易拉罐套在一起,中间填充泡沫(包装材料中可找到,也是简单易寻找的)连接处用胶带在外面巩固好。取一片点燃花生子叶,用解剖针垂直扎入其中,重复至少三次测量取平均值,记作D组。

表1 “都NP了”与“还NP呢”中主表小句与语境小句的功能

(二)绝对主观量与相对主观量

无所比较,但泛言程度者,叫绝对程度副词,凡有所比较者,叫做相对的程度副词,绝对程度副词并非没有比较对象,它是与思想上的属性概念本身即对概念的经验性的主观理解相比较而体现出来的程度差别,如“有点、很、非常、极其、太”等[15]。结合前人对程度副词的分类方法,我们认为主观量同样也可以根据比较参照项的不同分出绝对主观量和相对主观量。

“还NP 呢”中的“还”是增量副词,说话人用“还”来表明对已知命题的主观态度,并认为这个命题的信息量不足,用“还”来补足信息量[12]487。“都NP 了”中“都”也可以归为增量副词,因为它也起表明主观态度,增加命题信息量的作用。例如:

(23)都下半夜了,韩司令拿着电报,

亲自跑到机要科。(张正隆《雪白血红》)

例句中如果去掉“都”,只是客观陈述一个事件,用“都”强调“时间已到下半夜了”,表明说话者认为时间很晚了的主观态度。增量是主观量的一种表达方式,“都”“还”所参与的构式“都NP了”与“还NP呢”在表达的主观量方面存有差异,“都NP了”表达的是绝对主观量,“还NP 呢”表达的是相对主观量。“都NP了”起强调作用的参照对比项是说话者对概念经验性的主观理解。例如:

(24)林小枫的声音由门里头传来:“当当,都几点了,怎么还不睡!”(王海鸰《中国式离婚》)

(25)“杨妈,瞧您扯哪儿去了!”金秀望着杨妈,强笑着说,“我都这么大个人了,这道理还用您讲吗?”(陈建功、赵大年《皇城根》)

“都NP了”在例(24)中强调时间非常晚,即使我们换成确切的时间点如“都十二点了”也很难说是说话者经过与时间序列上的某个时间点做比较后才表达时间晚的,因为任何时间点在用于类似例(24)的话语场景中都是强调时间非常晚。同样例(25)“都这么大个人了”表达了说话者认为您年龄大了,不用再给您讲这样的道理,说话者只关心您现在的年龄状态不会与您“十岁”或“二十岁”时相比较,即使把“都这么大个人了”换成“都二十岁的人了”也是说明到了足以明白道理的年龄了。再看与“还NP呢”语义中和的用例,如例(26):

不可否认,有时“NP”可以激活一个序列,如例(26)中的“大姑娘”包括上文例(19)中的“大学生”,我们认为例(26)中“都大姑娘了”仍然表达的是说话者对现在“大姑娘”这种已然身份的强调。对说话者来说他并不会关心你是婴儿还是小姑娘,你目前身份是大姑娘,理应会化妆。强调不需要一个明确的参照对比项,它表达的是与现时相关的一种情状,所以我们把它表达的主观量称为绝对主观量。要注意的是“都NP 了”主要起强调功能,表达的是绝对主观量并不代表它所依存的语境小句表达主观量没有具体参照。“还NP呢”是对“NP”的否定,否定必然需要一个否定对象。试比较下面的用例:

(27)a都三天了,小王还没回来。

b还三天呢,五天小王都回不来。

例(27)a表达的是“小王没回来已经三天了”,与现时相关的已然事件,不需要经过一番比较得出。而例(27)中“还NP呢”需要借助“三天”作为参照对比项来表达主观情感。例(26)我们也可以说“还大姑娘呢,连化个妆也不会。”表达的是说话人以大姑娘的社会评价标准为参照对比项,并对“大姑娘”的身份进行否定。

“都”表示绝对主观量,“还”表示相对主观量在其它构式中也能得到体现,如在比较句中“都”后不能跟确切数量成分,“还”后可以。例如:

(28)*a小王比小李都高两公分。

b小王比小李还高两公分。

(三)预设的触发与“NP”的语义激活①石慧敏、吴为善认为“触发”不等于“激活”,两者好比开关和通电的关系[1]452。

预设是人们交际过程中隐含在话语背后的双方共同接受的信息、事实或命题,它是进行交际的先行条件,它往往通过特定的词或句法结构来体现,这些具有预设潜质的词或结构被称为预设触发语(presupposition trigger),预设触发语具有主观性、共知性和规约性等特点[16],“都NP了”与“还NP呢”是具备预设潜质的结构,可以把它们看作预设触发语。

在“都NP 了”中“都”触发的是“已然事件达到较高程度”,整个“都NP了”所触发的预设为:处在“NP”的位置上应该发生某种事件或实施某种行为。“还NP呢”所触发的预设是“NP”的适宜性。根据“情景衍推”(pragmatic entailment),可以用三段式结构来描述例(29)所表达的内在意义。

(29)a 你都博士了,连这道题也不会做。

b 你还博士呢,连这道题也不会做。

情景推衍(29a):

预设:博士应该会做这道题

事实:你是博士,你不会做。

推论:你不符合博士的标准。

情景推衍(29b)[17]:

预设:博士应该会做这道题

事实:你是博士,你不会做。推论:你不配做博士。

例(29)a与例(29)b所触发的预设和实际情况都是相同的,所以“都NP 了”与“还NP 呢”会在这种话语场景实现语义中和。推论结果反映了“都NP 了”与“还NP 呢”所触发预设的差异。不符合主体身份的标准,是没达到要求并不是否定,而“不配”则是对主体身份的直接否定。

“都NP 了”与“还NP 呢”中和的情况下,“NP”一般是表达与人的身份有关的名词性成分,比如官阶、学历等,这些“NP”可以激活一个语义等级序列,石慧敏、吴为善把“NP”激活语义等级序列称之为隐性等级序列,并认为具有某类身份的人必然要表现出与自身相匹配的某种状态,一旦说话者认为偏离了所匹配的状态,就会对“NP”的行为状态质疑[1]451。“与自身相匹配的某种状态”是人们的规约性认识,也是上文所提及的“社会固有模式”。比如例(29)“博士”激活了一个学位的序列,作为博士在这个序列上学位最高,是最应该会做这道题的,而位于序列初始端的名词性成分有所限制,比如除非在特定的语境下,类似下列用例一般不会使用:

(30)?都小孩了,这个问题也不会。

(31)?还小孩呢,这个问题也不会。

我们认为处于序列初始端的名词性成分能不能用不是取决于“都NP 了”与“还NP 呢”,而是要看依存小句所要表达的意思。例(30)与例(31)在人们的共识中“小孩”会问题的可能性低,所以这两个例句可接受度比较低。“都NP了”表强调,“还NP 呢”表否定,可以强调或否定语义等级序列上的任何成员,所以要具体情景具体分析,例如下面例句中的“一介草民”和“农民”处于序列的低端也是可以进入构式的。

(32)陈墨涵不屑地说:“都一介草民了,还拉大旗作虎皮。”(电视剧《历史的天空》)

(33)“呃,不知道啊,反正葡萄结果了。”刘明挠了脑袋……刘立涛用手指指了指刘明的脑袋,“你还农民呢,连这你都不知道。”(百度网2010-07-23)

三、“都/还”与“了/呢”的互动与容斥

在表达行域贬抑的构式义时,“都NP 了”与“还NP呢”中“了”“呢”都是不可或缺的,“了”表达的是行为或状态已经成为事实,没有“都”不会引发对这一事实的强调凸显,强调的目的是提请听话人注意,强调就是互动的过程。“呢”凸显了“还”的主观性,在交谈中,“呢”具有提醒的语气功能(其实也是互动功能),提醒听话人注意与交谈有关的已然事实或事态[18],这种事实或事态是与预期相悖的,因为预期之内的事情不需要提醒,因此“呢”的话语功能与“还”的反预期功能相辅相成,它们出现的语境有极高的相容性[19]。但是我们不能说“还NP了”如“还大姑娘了”,因为副词“还”的基本义表延续,“延续”与表“已然事件”的“了”相矛盾①在违逆句中如“我打你又怎么样?我还偏就打了!”这里的“还”表达违逆的语气,虽然句中有“了”,但句子所表达的事件并非是已然事件。,所以“还”往往排斥“了”,主观用法是客观用法的语境变体,所以主观用法的“还”一般也不能与“了”兼容,时体限制在其它相关用法的句子中也是一样。例如:

(34)她连坐花车都(*还)忘了,婚礼时一边日落黄昏,一边电闪雷鸣,有10个朋友做见证。(电视访谈《鲁豫有约》)

(35)左等右等的,秀英就很恼火地说,这个流氓,怎么说请人家吃饭,却连招呼都(*还)不打就走了呢!他这是什么意思吗?(胡玥《世纪毒枭刘招华的生死迷途》)

(36)叶楠好像怕别人误会似的,连招呼还没打,就先说:“我是来给你还书的。你出院时走得匆忙,没来及还给你,几个月了一直也抽不出时间过来。”(节延华《绿颜色》)

“还”与“没”搭配使用,而一般不与“不”兼容也可以证明它受时体限制,因为“没”是对过程时状的否定,否定活动的实现或变化,“不”是对非过程时状的否定,否定非活动、意愿、事物的性状[20],“过程”是在时间轴上的延伸与“还”的“延续”义相吻合,这也是例(35)不能用“还”的原因。

“呢”的基本功能和主要含义是确认及申明,提醒听话人注意某一事态,“持续义”是其与语境互动的结果,是一种浮现意义[21],它与基本义表延续“还”的配合使用就很好体现了这一点。“都”能否与“呢”兼容,主要看“都”主观性的强弱,主观性越强与“呢”兼容的可能性越低。例如:

(37)听说南栅的聚隆,西栅的和源,都不稳呢!(茅盾《林家铺子》)

(38)她打破了沉默说,其实我这要求有点儿无礼,您连我叫什么名字都不知道呢,我有什么权利给您提这种要求?(铁凝《大浴女》)

例(37)有明确的总括对象,“都”的客观性最强。连字句可以激活“都”的总括对象,比如例(38)“都”的总括范围是由个人基本信息所组成,连字句通过标举范围中的极性成员从而表达全称意义,“叫什么名字”是人们最应该知道的,“叫什么名字”都不知道,那么其它诸如“住在哪里”或“从事什么工作”等就更不知道了。“都NP了”中主观性“都”的主观性强弱也要考虑“都”的总括范围是否出现或者可以被激活。比如我们可以说“你们都(是)大姑娘呢,不能以身犯险。”因为“都”的客观性强,“你都大姑娘呢”之所以不能说因为“都”主观性最强,主要表强调的语气,“呢”是表申明的语气词,申明意味着强调,所以两者不宜搭配使用。

结语

认知语言学认为人们为了思维和表达的需要具有采用不同方式感知和描述同一场景的识解(construal)能力,一个特殊的情景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去观察,并且编码情景的方式构成了不同的概念化[22]。同样,“都NP了”与“还NP呢”在某种场合下可以对同一场景进行描述,这反映了人们对同一情景不同的识解方式,不同的识解方式必然会体现差异,“都NP 了”强调“NP”主体身份的已然性,表达的是绝对主观量。“还NP 呢”否定“NP”主体身份的适宜性,表达的是相对主观量。汉语中有许多不同的语言现象在合适的语境中可以实现语义中和,如“都”“还”在连字句中,“连小车都(还)通不过,更别提大车了”;在比字句中,“今天比昨天都(还)冷”;前为数量成分的句子中,“五个馒头都(还)吃不饱”。本文对相关研究具有启发作用。

猜你喜欢

中和构式主观
“美好生活”从主观愿望到执政理念的历史性提升
范扬:博采与中和的风范
加一点儿主观感受的调料
构式理论与韩国语“?”句式教学
挣多少钱,才可以买到快乐
构式语法对二语教学的启示
浅析中庸之道与中和之美
浅析中庸之道与中和之美
汉语口语常用构式哈译研究
对立与存在